登錄???|???注冊
《無上大乘要訣妙經(jīng)》,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經(jīng)文乃元始天尊授太上道君。稱三界為火宅,眾生不悟,故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富人施舍財寶,雖功德無量,亦屬小乘之法。唯有靈寶經(jīng)為眾經(jīng)至尊,是無上大乘要訣至法。世人奉受或聞聽此經(jīng),有種種功德,若毀謗不信此經(jīng),則有種種禍害。此書疑系靈寶派道士所作。
佚名 ·國學 ·3990字
《太玄》,又稱《太玄經(jīng)》、《揚子太玄經(jīng)》或《玄經(jīng)》,是西漢學者揚雄的一部著作,用來闡述他的哲學體系和宇宙論。《四庫全書》中為避康熙皇帝的名諱,改稱其為《太元經(jīng)》。《新唐書·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作十卷。《太玄》糅合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其首先從《老子》“玄之又玄”中概括出“玄”的概念,以玄為中心,按天地人三道的分類建立了一個形而上學體系。《太玄》認為一切事物從發(fā)展到旺盛到消亡都可分成九個階段。唐朝詩人李白的《俠客行》最后一句“白首太玄經(jīng)”,即指此書。
楊雄 ·國學 ·3.1萬字
《太玄寶典》古籍版本收錄于《中華道藏》,冊號為941,冊名為2348。該古籍屬于《正統(tǒng)道藏》太玄部,并收錄于《道藏輯要》本,收入該書的升集第五冊?。
李思聰 ·國學 ·9490字
古哲有言曰:修煉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煉法惟三則。三則惟何?端直其體,空洞其心,真實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內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雙修家(性命雙修之家也)徹終徹始、片時片刻,莫可或遺者,(遺忘也)其功法增減,第可自審而維持之。(秉性有明暗,體質有厚薄,陰陽有偏勝,境地有忙閑,天時有冬夏。)丹書所載,無非培命口訣,而行貴得中,又煉須合時。蓋一年有二至,一月有朔望,一日有子午,體有自然氣機,(機者動之兆,升降之先覺者也。)現(xiàn)有不同景象,(靜觀其機,吉兇可卜,及其已現(xiàn),吉兇已定,竊欲挽回,還于機兆時以意維之,俟其已現(xiàn)酌加增損乃妙。)而火候寓焉。究其秘要,不過升降放收而已;其利弊,不過勉強自然、通泰塞執(zhí),與夫確遵疑間焉而已。
(清)閔一得 ·國學 ·1.4萬字
《太霄瑯書瓊文帝章訣》,撰人不詳。大約為南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內言傳授《太霄瑯書瓊文帝章經(jīng)》之科儀,分作《師資行事》、《太真九科》二篇。《師資行事》篇有書經(jīng)訣、啟告訣、傳諱訣、法信訣,敘說傳經(jīng)時寫經(jīng)、齋告、存思經(jīng)師名諱等儀式及所需法物。《太真九科》言傳經(jīng)時應持守之科戒,按《太霄瑯書瓊文帝章》乃古《上清經(jīng)》之一。《道藏》正一部所收《洞真太上太霄瑯書》十卷,其第五卷中收入本書。
佚名 ·國學 ·3686字
《太微仙君功過格》,金朝道士又玄子撰。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戒律類。卷首有作者自序,內稱作者于大定辛卯年(1171)夢游紫府,朝禮太微仙君,得受功過之格,夢醒后寫成此書。書中列舉功過格律。包括功格三十六條,分為救濟門、教典門、焚修門、用事門四類;過律三十九條,亦分為不仁門、不善門、不義門、不軌門四類。凡修道行善者為功,如布施錢財、救濟貧困、修整道路、傳授經(jīng)教、修建廟宇神像、行齋度亡等等。凡違道作惡者為過,如不救濟貧困、毀壞廟宇神像、咒罵神圣、嫉賢妒能、挑起斗訟、取財不義、偷盜、殺生、酗酒、誨淫等等。世人根據(jù)上述功過格律,逐日逐月自記其言行功過,按時檢驗,可自知功過多寡,與上天真司考核之數(shù)昭然相符。依此行持,遠惡遷善,積功累德,則「去仙不遠矣」。此書對后世頗有影響,元代凈明道道士奉持此書,儒家學者亦稱引之。
佚名 ·國學 ·4309字
《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jīng)》,早期上清派經(jīng)典之一,約出于東晉南朝。原為《太微靈書紫文上經(jīng)》中一篇。后分出單行。《紫陽真人周君內傳》著錄「龔仲陽《仙忌真記》」,當即此書。今本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戒律類。經(jīng)文假托方諸青童君為學仙者演說。內稱學仙者雖有仙相,亦有敗仙相。若觸犯敗仙相,則不得成仙。故經(jīng)文中舉出十條「仙忌」(即十條戒律)。如勿好淫、勿為明賊、勿醉酒、勿食六畜肉、勿殺生昆蟲等。犯此仙忌者皆敗壞仙道,不得成仙。又稱學仙者應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艱厄。度人危難。輕財施惠,以廣福田,如此方可得道成仙。
佚名 ·國學 ·1318字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jīng)》,簡稱《雷霆玉經(jīng)》。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似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經(jīng)文乃上天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傳授,主要論述神霄雷法。內稱:神霄玉清真王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該神統(tǒng)領元象,主握陰陽,濱屋九霄三十六天雷霆之政。雷霆者,乃天地之樞機,能賞善罰惡,司生司殺。「上自皇天,下自地帝,非雷霆無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榮枯,非雷霆無以主其政。」故下界安國撫民,消災求福等事,皆隸屬雷霆之政。經(jīng)文詳述上天九霄府之宮室建制,官僚機構,及其下屬諸雷神之姓名和職司等。卷末載「九霄卡清太梵紫微仙都符」九枚,并有咒頌。謂誦經(jīng)念咒可得超度,不入地獄。
佚名 ·國學 ·9726字
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南宋蔣叔輿編撰。據(jù)編末蔣叔輿之子蔣沖素等人所撰〈修書本末〉稱本書原名《靈寶玉檢》,系蔣叔輿根據(jù)其師留用光所傳靈寶齋法儀軌,考證詮次而成。該書已佚,僅殘存其中《黃箓齋儀》三十六卷。今《正統(tǒng)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經(jīng)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書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儀類。本書集黃箓齋法之大成,不僅分門別類,詳列各種黃箓齋醮儀軌,包括設壇法式、法具、法服、行齋節(jié)次、啟文奏疏、咒語符圖、偈頌贊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輩陸修靜、張萬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訂之齋醮儀范,保存不少有關古代齋儀已佚之資料。全書分二十四門,內容宏富,考辨精詳,門類部帙井然有序,實為現(xiàn)存道教齋儀書中所罕見者。其卷一所載〈齋壇安鎮(zhèn)經(jīng)目〉,對考證六朝隋唐靈寶派經(jīng)典亦有重要參考價值。
留用光 ·國學 ·27.6萬字
又稱《真藏妙經(jīng)》、《真藏經(jīng)》。作者不詳。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曾引該經(jīng),則至遲唐初已出。全書十卷,有顯道品、辯三寶品、辯四真品、惠澤品、解脫品、辯相明部袠品、普明品、顯功德品、顯戒行品、妙德品、集仙品、明行品、究竟品等十三品。經(jīng)文認為人性中有天真正道隱藏,人應當以心證道,顯現(xiàn)自然真性,妙解真實性;法性平等無差別、無高下,說《真藏經(jīng)》的目的就是“度脫皆平等”;諸法虛空,虛空之相是名道體,諸法無自性,畢竟空寂。經(jīng)中又區(qū)分了小乘道教與大乘道教,要修道者由小乘道教轉向習大乘平等道,先度人,后度己。此經(jīng)明顯受佛教中觀哲學影響,用不著二邊的否定式思維方式證明。為研究隋唐道教思想較重要的參考資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又洞真部玉訣類有《真藏經(jīng)要訣》一卷,為此經(jīng)縮寫本。
佚名 ·國學 ·4.9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fā)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尹喜 ·國學 ·1.3萬字
(宋)白玉蟾 ·國學 ·7765字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經(jīng)》,撰人不詳。從內容看,當系東晉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續(xù)道藏》。又《云笈七簽》卷三一亦收錄此經(jīng)。本篇言存思身神之法。經(jīng)文宣稱人之結胎成形生神,皆由太微天帝君主之,身體上中下三部各有八景共二十四神鎮(zhèn)守。上部八景即腦神、發(fā)神、皮膚神、目神、項髓神、膂神、鼻神、舌神。中部八景即喉神、肺神、心神、肝神、膽神、左腎神、右腎神。下部八景即胃神、窮腸神、大小腸抻、胴神、胸膈神、兩肋神、左陰右陽神、右陰左陽神。此二十四神各有其名字、服色、形狀。據(jù)稱存思諸神可使形魂安靜,消災散禍,位登高仙。存思之法,當于平旦,日中或夜半之時,去枕平臥,握固調氣、呼念神名,存想諸神形色,并配合叩齒誦咒等法術。本篇所述道法,大體源于《黃庭內景經(jīng)》,并且與《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jīng)》相似。
佚名 ·國學 ·2420字
無上三元鎮(zhèn)宅靈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際。假托玉皇降授金明七真。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神符類。吉岡義豐《三洞奉道科誡儀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認為本箓出自梁孝元帝承圣元年(552年)。述以靈箓鎮(zhèn)宅。
佚名 ·國學 ·7395字
兵書。明代呂坤撰。全書共2卷(一作1卷)。坤有《安民實務》,已著錄。作者有感于明代后期兵禍連年、城防廢弛,守備不力,遂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撰為是書,希望將士能以此守城保民,免于兵害。內容以城邑防御為主,條列城守事宜、遇變事宜和預防事宜共30余項。包括守御戰(zhàn)法、城邑內外居民出入管理、糧食儲備、水源保護、守城官選拔、緊急情況處置、團練鄉(xiāng)勇組織訓練、守城必用工匠和器物等。現(xiàn)存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刻本、萬歷四十二年(1614)喬胤刻本、清道光壬辰年(1832)束鹿堂刊本、道光戊申年(1848)瓶華書屋刊本、寧陵呂氏刊本、《借月山房匯抄》本、《指海》本、《澤古齋重抄》本、《式古居匯抄》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等十余種版本。
呂坤 ·國學 ·1萬字
佚名 ·國學 ·1733字
天老帝君向黃老元帝述星辰錯位造成災害之由,勸人念七星神咒。
佚名 ·國學 ·445字
佚名 ·國學 ·1.1萬字
無生訣經(jīng),原不題撰人。從內容文體看,疑為明朝洪自誠編集。一卷,收入《萬歷續(xù)道藏》。本書摘錄釋迦、迦葉、達摩、僧燦、弘忍、慧能、神秀、本凈等佛教祖師及僧人居士等一百多位佛教徒關于「無生無滅」之語錄,匯集成編,題名《無生訣》。其主旨在于否定執(zhí)著心法,破除生滅妄見,宣揚「無心亦無法」,「非心非本法」之義理,以求覺悟無差別、本同一之涅檗境界。
經(jīng)名:太上內丹守一真定經(jīng)。撰人不詳,約出於宋元。與《玉清無上內景真經(jīng)》等同時。一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題“南岳七金寶山慶華紫光天母傳”。述抱一契靈、服食金晶、定神御氣之術。
佚名 ·國學 ·374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