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宋朝事實
免費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陽(今四川瀘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詳,曾官承議郎。其書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書中有涉及秦檜的內(nèi)容,而未能公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庫全書》時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并據(jù)趙希弁《讀書志》所載門目加以編次的。其門目為“祖宗世次”一卷,“登極赦、紀(jì)元”一卷,“詔書、圣學(xué)、御制”一卷、“郊赦”二卷,“廟制”一卷,“道釋”一卷,“玉牒、往”一卷,“官職、勛臣、配享”一卷,“宰執(zhí)拜罷”一卷,“儀注”三卷,“科目、樂律、歷象”一卷,“耕田、財用”一卷,“兵刑”一卷,“削平僭偽”一卷,“升降州縣”二卷,“經(jīng)略幽燕”一卷,共二十卷25門,屬宋代會要體史書。其中記載的一些史實,如周世宗下三關(guān),新、舊《五代史》只載益津、瓦橋二關(guān),而是書則于此之外,并載淤口關(guān);“登報赦”門載歷朝登報南郊大赦詔令,還有太宗親制趙普碑銘等,也為許多史書所缺。作者對是書用力頗勤,在所述人物、地名、時間、事跡下附有小注,其史料價值很大,常為研究者所征引;或糾謬、或補缺、或互為參訂。修《四庫全書》的紀(jì)昀等在奏上此書時說:“攸熟于掌故,經(jīng)靖康兵燹之后,圖籍散佚,獨汲汲搜輯舊聞,使一代典章,粲然具備。”另外,書中有紹興乾道間州縣升降,淳熙紹熙間館職員額,光、寧、理、宗四朝神御殿名等,為后人所附,也為十分有用的資料。此書原本已佚,賴《四庫全書》輯錄、編訂而得原稿十之七八。1935年商務(wù)印書館“國學(xué)基本叢書”出版標(biāo)點排印本。1955年中華書局據(jù)此重印。

李攸 ·國學(xué) ·15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0章 2015-12-29 09:27:33
后宋慈云走國全傳
免費

清代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全稱《后續(xù)五虎將平南后宋慈云走國全傳》,又名《后宋回龍傳》,八卷三十五回。不題撰人,作者不詳。最早刊刻為清嘉慶二十五年二友堂和素心堂刊本,此后尚有道光二十年坊刊小本,四美堂、維經(jīng)堂、圓桂堂刊本,光緒二十一年上海書局石印本和宣統(tǒng)三年上海華英書局石印本。書演北宋神宗朝,左丞相陸云忠之子陸鳳陽奉母命進京探父,恰遇右丞相龐思忠之子龐云彪強搶窮秀子王昭之女玉蘭,陸上前阻止,失手打死龐云彪。陸丞相押子登朝,司馬光、韓琦奏請開封府尹包貴審理。包貴系包拯繼子,素稱鯁直,受理此案,甚覺難辦。乃先命夫人歸隱本土,又贈銀令陸公子逃亡,己則吞金而亡。龐相見其遺下奏本,劾奏陸相縱子行兇,即將此本焚去。陸相與龐相金殿相毆,誤中神宗額上,神宗大怒,將陸相絞死,陸后貶入冷宮,兵部尚書寇元即致書高勇(高懷德之后)、鄭成(鄭恩之后)、呼延慶(呼延贊之后)、狄龍(狄青之后)、楊文廣(楊宗保之后)五位藩王回朝保救陸后。陸后于冷宮中產(chǎn)下太子,寇元懼龐妃陷害,將太子抱歸撫育,而以他人之女代之。

佚名 ·國學(xué) ·14.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5章 獲私書封臣會合誅奸佞繼統(tǒng)團圓 2015-12-21 12:43:05
始豐稿
免費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臺(今屬浙江)人。元末曾為建寧路教授,洪武二年(1369)征修《禮書》,書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與修《日歷》書成,將授翰林院官,以疾辭之,歸鄉(xiāng)。著有《始豐類稿》十四卷、《藝圃搜奇》十八卷。其文稿傳世極少。今行世有兩種二本。其一本六卷,即朱彝尊家所藏。此本自一卷至三卷為前稿,自四卷至十四卷為后稿,皆雜文無詩,另一本為王士禛家所藏。據(jù)《千頃堂書目》載徐一夔《始豐類稿》十五卷,此本所佚不過詩一卷。其文皆謹(jǐn)嚴(yán)有法度,無元季冗沓之習(xí)。其與王祎論修史書,《明史》載之于本傳。陳繼儒嘗稱其《宋行宮考》、《吳越國考》研核精確。王士禛又稱其《錢塘鐵箭辨》精于考核。其《歐史十國年譜備證》一篇,謂歐陽氏于吳越改元,止據(jù)寶石山制稱寶正六年(931)為證。徐一夔復(fù)得錢镠將許俊墓磚有寶正三年字,以證歐史之不誣。又謂元瓘襲位后,不復(fù)改元。立說皆有根據(jù)。觀其所辨,始知明嘉靖間錢德洪所撰《吳越世家疑辨》,謂改元之事別無證據(jù)者,特為先世諱。此集所作只是多資考證,不求其文之工。四庫已存目。

徐一夔 ·國學(xué) ·14.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5章 2015-12-27 00:17:31
詩林廣記
免費

詩話。宋蔡正孫編。二十卷。前有《自序》,題“歲在屠維赤奮若”,當(dāng)作于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自序》云:“采晉宋以來數(shù)大名家及其余膾炙人口者凡數(shù)百篇,抄之以課兒侄,并集前賢評話及有所援據(jù)摹擬者,冥搜旁引,而麗于各篇之次。”故其體例先列所選詩人,附麗以諸家評語;次列入選之詩,附麗以他人和詩,或所謂“援據(jù)摹擬者”之詩,每詩之后,皆附以諸家品題之語。前集十卷自陶淵明至張繼,選晉唐詩人凡三十家;后集十卷自歐陽修至劉攽,選北宋詩人凡二十九人;前后集選詩、附詩凡六百七十一首;引據(jù)詩話或他種典籍凡一百七十余種,亦足資后世整理別集、詩話考據(jù)。然限于有否“評話”,故入選之詩亦偶有截取或漏題者。至其搜采“評話”而失于鑒識者,則清張宗泰《魯巖所學(xué)集》卷一四有跋文兩篇,已論之。初錄于《文淵閣書目》、《內(nèi)閣藏書目錄》等。現(xiàn)所見最早刊本為明弘治十年(1497)張鼐刊本(清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目》卷一著錄《新刊名賢叢話詩林廣記》二十卷,題為“宋刊本”恐誤,其書今存臺灣。通行有《四庫全書》本。又有中華書局1982年常振國、絳云點校本,是本以明弘治十年(1497)張刻本參校以日本國中野吉右衛(wèi)門天皇寬永八年(1631)翻刻本等,重加標(biāo)點排印。

蔡正孫 ·國學(xué) ·14.8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3章 2015-12-26 22:27:1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墨脱县| 左权县| 嵊泗县| 南昌市| 德江县| 化德县| 永川市| 浏阳市| 肥东县| 通化县| 政和县| 呼伦贝尔市| 丹阳市| 洛南县| 习水县| 鄂尔多斯市| 南投市| 醴陵市| 大渡口区| 日土县| 方山县| 峨眉山市| 肇源县| 涟源市| 太白县| 平泉县| 库车县| 五家渠市| 马鞍山市| 伊川县| 郁南县| 柞水县| 榕江县| 旺苍县| 大同县| 闸北区| 苍梧县| 镇赉县| 永平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