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集
唐元時期天主教在中國的短暫傳播,僅與中國社會發生膚淺短暫的關系。明朝后期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采取接近儒學、以儒釋耶、著書傳教的策略,促進了天主教的傳播和影響的擴大。但利氏的附儒被一些士人視為竊儒而害儒之舉,他在附儒的同時對佛教進行的嚴厲抨擊,又遭致了佛僧爭取反天主教儒士的支持去共同反對天主教。晚明思想界講求儒釋道三教合一,認為三教“一猶三,三猶一,如寶鼎之三足”,因此佛教附和儒家更有優勢。隨著利瑪竇《天主實義》影響的增大及利瑪竇之后艾儒略在閩浙一帶傳教卓有成果,反天主教思潮也在相應地發展,一些反天主教的文章或著作也陸續出現。在“邇來利艾實繁有徒,邪風益熾”的背景下,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也以儒生鐘始聲的名義,撰寫了《辟邪集》,包括《天學初征》、《天學再征》兩篇正文,幾篇書信和序、跋。
·84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