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早期以來,神經網絡就一直是人工智能的支柱。現在,令人興奮的新技術(例如深度學習和卷積)正在將神經網絡帶入一個全新的方向。在本書中,我們將演示各種現實世界任務中的神經網絡,例如圖像識別和數據科學。我們研究了當前的神經網絡技術,包括ReLU激活、隨機梯度下降、交叉熵、正則化、Dropout及可視化等。
(美)杰弗瑞·希頓 ·人工智能 ·11.3萬字
人類歷史上的歷次技術革命,都帶來了人類感知和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從而使人類知道更多,做到更多,體驗更多。以此為標準,李彥宏在本書中將人工智能定義為堪比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的偉大變革,并且明確提出,在技術與人的關系上,智能革命不同于前幾次技術革命,不是人去適應機器,而是機器主動來學習和適應人類,并同人類一起學習和創新這個世界。大數據是智能社會運轉的根本動力和燃料。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公司,由于對數據資源的獲取和使用類似深度學習的商業模式,也與大數據—深度學習—提取模式—創造用戶價值這一研發文化相匹配,使其天然具備了人工智能的基因。本書從硬件集群、計算能力、大數據資源、人工智能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智能化的基本標準,并且從制造業升級、金融革新、無人駕駛、管理革命、智能生活等多個維度,描繪即將到來的智能社會,反思人類即將面臨的種種挑戰。“人工智能”正式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折射出未來人工智能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與轉型中的重要性。本書內容涵蓋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領域,刻畫了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場景和商業模式,對我國各行各業應對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借鑒。
李彥宏 ·人工智能 ·16.3萬字
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嶄新的交流對象正在逐漸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伴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隨之而來的是對傳播模型的革新。人工智能的獨特性所帶來的對人際交流默認假設的沖擊很有可能會引發對交流觀點的顛覆。人—人工智能交流對時間維度的改變,對交流對象可控性的放大,以及對信息的無意識無批判等,這些都會如同大壩上打開的細微小孔,最終引來整個大壩的決堤,進而如河流改道一樣,將人類的交流引上不同的道路。幾千年來,人類傳播的歷史一直在提供語言失敗的證據;通過語言,我們很難實現思想的無障礙交流。在這次人工智能革命中,我們能否跨越語言的局限,直達交流的最終目標——有效的思想交換?本書將對這一問題展開全面深入的討論。本書首先從媒體技術發展的角度探討人工智能這個正在崛起的交流對象所代表的趨勢。繼而第二章從使用的角度,逐一討論人機傳播的交流模式、倫理、一致性、人性、人格、擬人化等方面的特點,以及這一交流區別于人際傳播之處。第三章將討論人—人工智能交流的效應,包括陪伴效應、自我映射效應等。第四章將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對未來作出展望。
牟怡 ·人工智能 ·8.7萬字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從實驗室走出來,被應用到人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那么,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怎樣落地的呢?它又給人們帶來了哪些變化?本書就是帶著這些問題,為讀者做出解答。首先,本書重點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技術支撐等內容,其技術支撐點包括大數據、云計算及深度學習;然后,本書選取農業、工業、金融、醫療、泛娛樂、生活、文化產業及教育8個領域,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對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落地進行了詳細介紹。總之,本書立足于時代發展,以豐富的案例向讀者介紹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力求為從事人工智能業務的企業提供借鑒。本書適合所從事工作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管理者、專家、創業者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
張澤謙 ·人工智能 ·11.8萬字
本書為青少年機器人創新教育課程教材,以樂高機器人套件為教具,主要圍繞機械結構展開,給孩子最初的科學創新啟蒙教育。主要內容包括認識機器人、奇妙的結構、機器人與結構、蹺蹺板、一起釣魚、神奇的天平、秤、重力傳送帶、滑梯與小車、極速傳動、看誰跑得快、加速風車、迷你起重機、小小龍門吊、風力磨坊,全書共15課。本書適用于小學(6~12歲)機器人創新教育,也適用于社會上機器人創新教育培訓機構選用,更可以作為廣大家長朋友在家給孩子進行創新教育的指導用書。
隋金雪 邢建平編著 ·人工智能 ·1.8萬字
本書共5章,介紹了聲發射信號處理方法、研究現狀,結合人工智能發展探討了機器學習在聲發射信號消噪和識別中的應用,研究了K-means聚類算法與小波分析對聲發射信號進行去噪的方法,以及小波分析提取聲發射信號特征的方法,并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對聲發射信號特征進行分類識別以確定聲發射信號的類型。本書介紹了部分人工智能前沿動態,適合聲發射信號處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資料。
周俊 朱文耀 王超 ·人工智能 ·2.3萬字
本書系統地講解了機器學習的基本知識,以及在實際項目中使用機器學習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詳細地介紹了在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時怎樣選擇合適的算法,以及建立模型并優化等方法,通過不同的例子展示了機器學習在具體項目中的應用和實踐經驗,是一本非常好的機器學習入門和實踐的書籍。不同于很多講解機器學習的書籍,本書以實踐為導向,使用scikit-learn作為編程框架,強調簡單、快速地建立模型,解決實際項目問題。讀者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以迅速上手實踐機器學習,并利用機器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魏貞原 ·人工智能 ·6.4萬字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自提出到現在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期間經過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作者從專業的角度,深入淺出,梳理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歷程,其經歷的不同階段概況,如今最前沿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并探討了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堪稱一部精彩的人工智能進化史。作者瑪格麗特·博登具有深厚的跨學科背景,她將心理學、醫學、哲學等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與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研究相結合,生發出獨特而深刻的洞見,被譽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女性女人”。
(英)瑪格麗特·博登 ·人工智能 ·9萬字
將來,電影《頭號玩家》將成為現實。人類將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類似游戲那樣的虛擬空間中生活,形成一個由游戲規則形成的虛擬世界。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進入這個虛擬世界的入口,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構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共同運行的規則基礎,機器人將負責在人工智能指揮下成為執行AI規則的執行者,負責現實世界大部分功能的正常運轉。換言之,未來的社會結構將由虛擬和現實共同組成,現實世界是基礎,但虛擬世界將會是人們活動的主要空間。期待這樣的未來嗎?
光速追獵者 ·人工智能 ·18.1萬字
本書為您揭示:面對極速變快、復雜的社會,“三大沖突”映射到未來,人類或將面臨兩輪崩潰或翻轉的“生死”大沖擊。危機與機遇交織呈現,如何抉擇?未來,區塊鏈、時間戳與智能等技術被深度運用,社會模式或將被改寫,萬物可溯與追算“你被丟失的90%的價值”成為可能。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單一、少許維度的超級能力,“非通用”與“難破意識”的范式牢籠將會讓其長久性地被困限于工具范疇(“智能與意識的分離”子虛烏有)。不過,人工智能對未來生產力的成倍提升,或將真正開啟“讓90%的人最終徹底擺脫無用階級”的偉大旅程,而絕非淪為“無用”。當然,在過渡期內,人們將會面臨挑戰。如何應對?大數據悖論、陷阱與誤解,讓其被神話(如“數據主義”“數據宗教”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共享、透明的大趨勢下,大數據也將成為等同于電能、信息與空氣等人類生存、發展所需的一種“習慣性擁有”。如何認知?未來,互聯網或將被替代,人類將會在兩大超級“新時空”中生活、進化,成為新人類。如何準備?
王驥 ·人工智能 ·16.3萬字
數據流處理技術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掌握數據流處理技術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利用大數據,挖掘出數據背后潛在的價值。本書圍繞物聯網追溯系統的研發及數據流處理過程中的聚類、追溯、預測與建模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全書共6章,第1章是緒論,主要介紹物聯網的概念及中國農業物聯網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其國內外大數據的研究現狀和熱點。第2~5章,主要極少數據流聚類算法、數據流追溯方法、數據流預測方法、數據流預測方法、數據流建模方法。第6章,介紹了物聯網追溯系統的研發和軟硬件環境配置,并對本書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和展望。
曹振麗 ·人工智能 ·7.4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聊天機器人的背景、典型應用場景,以及核心技術模塊。并圍繞問答系統、任務對話系統和閑聊系統三種聊天機器人的具體展現,從技術原理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適合對自然語言處理有一定基礎又想進入聊天機器人應用研發的一線研發人員學習。
王昊奮 邵浩等編著 ·人工智能 ·8.9萬字
本書是由智能相對論創始人曾響鈴聯合旗下幾位資深分析師深入一線企業調研后,并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完成的一本人工智能冷知識普及書籍。本書全面、詳盡地介紹了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幾個熱門領域:智能機器人、醫療服務業、教育、娛樂、健康等,覆蓋了人們接觸人工智能的各種場景,并對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深入淺出地解釋,是一本有趣的人工智能行業科普讀物。
智能相對論 ·人工智能 ·13.3萬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很多人工智能的應用逐漸從云端向邊緣設備和終端設備轉移,基于移動端設備和嵌入式設備等小型設備的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越來越重要。TensorFlow作為開源機器學習框架,提供了對不同開發環境和設備的支持。本書詳細講解了如何使用TensorFlow進行端到端機器學習應用的開發,以及使用TensorFlowLite在小型設備(包括Android、iOS、樹莓派(RaspberryPi))上進行應用開發的要點和相應的實戰案例。本書也講解了針對Android的硬件加速技術,以及業界流行的機器學習應用框架。本書代碼基本對應TensorFlow2.0。本書適合沒有人工智能開發經驗的初學者,以及有一定相關經驗并且希望在人工智能應用上更加深入了解的開發者閱讀。
王眾磊 陳海波 ·人工智能 ·8萬字
以前,技術只是工程師操心的事;如今,技術是工程師、產品經理、企業家共同操心的事,他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駕馭強大的技術,進而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如今講人工智能的書大多屬于兩種類型:第一種面向廣大公眾進行人工智能科普;第二種針對專業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人工智能的技術。這兩種書,產品經理雖然都可以閱讀,但他們更迫切需要第三種——從商業的角度講人工智能,以產品的方式讓人工智能落地的書,而本書正是這種少數類型。本書具有針對性強、系統性強、實操性強、原創度高的特點。本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是基礎篇,講解技術商業的基本規律、AI技術的實質和邊界、AI的商業格局和應用現狀。第二篇是合格AI產品經理篇、包含合格AI產品經理的能力體系、AI技術-場景適配和AI產品規劃、AI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等內容。第三篇是高級AI產品經理篇,包含高級AI產品經理的能力體系、AI技術-場景的洞察、AI商業模式設計等內容。
車馬 ·人工智能 ·11.7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在智能經濟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范式變革與產業應用,以及如何從數字經濟學視角理解智能經濟發展的商業邏輯變化和它所帶來的商業認知升級。全書包括從信息技術到智能經濟、區塊鏈技術應用與場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場景、智能經濟時代的商業趨勢四部分,共20講內容。本書通過跨學科研究,構建了一整套認知人工智能技術與區塊鏈智能技術的方式。書中不僅從計算機科學視角討論了技術與產業應用,還從經濟學、管理學和信息技術哲學視角分析了技術應用所帶來的商業邏輯的變化和商業認知的升級。本書在強調計算機科學技術帶來的產業發展和生態變化的同時,還指出技術對經濟的內在影響是通過復雜的系統演化逐步實現的。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經濟管理學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究者學習參考。此外,普通讀者可將本書作為了解智能經濟和數字經濟學的一本通識類書籍來閱讀。
劉志毅 ·人工智能 ·23萬字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2018-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由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撰寫完成,力求為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及研究人員把握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脈絡、了解產業發展現狀、研判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前沿趨勢提供參考。參與本書撰寫的有溫曉君、王哲、張甜甜、鄭子亨、周斌、蘇庭棟、陳炎坤。全書約13萬字,主要分為綜合篇、技術創新篇、行業應用篇、企業篇、政策篇、熱點篇、展望篇七個部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 ·人工智能 ·12.5萬字
“達人迷”圖書是暢銷歐美近30年的經典書系,得到了億萬初學者的認可。本書秉承了“達人迷”系列圖書一貫的優點,既簡潔易懂又能夠廣泛地帶領讀者了解并學習到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要點。2017年被稱為“AI應用的元年”,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在迎來技術的革命,同時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進入。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跨入AI新紀元,變得愈加重要。本書由淺入深地帶領讀者揭開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紗,涉及算法、軟硬件、自動化、AI醫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AI寒冬、太空中的AI等熱點話題,同時以事實依據破除AI炒作,幫你清楚地認知真實的人工智能。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適合人工智能初學者、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讀者、普通高校學生以及想要在該領域投資或想轉行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讀者閱讀。
(美)約翰·保羅·穆勒 (意)盧卡·馬薩羅 ·人工智能 ·17.7萬字
在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的今天,“人工智能”成為了時代熱詞。人工智能引領的科技浪潮席卷而來,正從方方面面改變著你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關于人工智能,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解讀。在本書中,你將看到科學家、投資人,甚到藝術家,從各自的角度暢談對科學技術的獨到見解,探討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李開復、張亞勤、張首晟、李飛飛、魯白、張元豪、梁晗、楊培東、鮑哲南等20余位科學家通過對從業領域的深度思考和對科技發展規律的總結,勾勒出“科學復興,跨界共振”的美好愿景。《科學+預見人工智能》對于人工智能的討論深入淺出,觀點犀利,適合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研究者、關注者閱讀與探討。
王晶 李貴民主編 長城會編 ·人工智能 ·11.8萬字
本書根據作者多年互聯網和智能家居的從業經驗編寫而成,提出了智能家居產品的三原色模型,并逐步闡述了最好的智能家居產品需要滿足的三個條件:優越的技術、友好的用戶體驗和有效的市場策略。同時,從產品設計、用戶和行業參與者等多個角度分析了智能家居這一新興行業。此外,書中引用的一些國外的產品實例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模型,都能帶來很多啟發。
邢袖迪 ·人工智能 ·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