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由張文敬所*的《走進多彩的冰川世界》記述了作者在西藏、青海、新疆從事冰川科學探險活動的所見所聞,介紹了中國西部壯美的山川、豐富多彩的文化與風土人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冰川世界。在講述冰川方面的科學知識以及相關的人文知識的同時,作者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也向讀者展示了他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生命的情懷。
張文敬 ·百科知識 ·10.8萬字
《209種常見花草圖鑒》按花色將生活中常見的花草分為白色系、紫色系、紅色系、黃色系、藍色系、粉色系、橙色系和雜色系八個部分,詳細地將它們介紹給廣大讀者。通過聽、看、聞、摸、嘗,讓讀者零距離地接觸生活中的常見花草。書中采用圖文并茂的編寫風格,對常見花草的別名、科屬、花期、分布、形態特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選取了1000張左右高清彩圖展示,是專門為零基礎的花草愛好者量身打造。最重要的是通過“五感”一欄近距離地感知花草,進一步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使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身心愉悅。
陳長偉 ·生物世界 ·10.8萬字
正視流言,揭露真相,消滅無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徹底顛覆你的世界觀、科學觀、認知觀!滾蛋吧,流言君,讓科學風刮得更猛烈些吧!
姜洪雨編著 ·百科知識 ·10.8萬字
生命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自然進化的結果,是自然進化的最高表現形式。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發生、發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同時,生命也離不開它的生態環境。自然界創造出來的生命的多樣性就展現在我們的周圍,它們就是我們非常寶貴的“基因庫”,一旦消失,其損失無法補償。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然而,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前提是必須要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
米艾 ·百科知識 ·10.8萬字
一本讓你目瞪口呆的科普書,正視流言,揭露真相,消滅無知!滾蛋吧,流言君!讓科學風刮得更猛烈些吧!如果你相信流言,那就等著吃大虧、倒大霉吧!
艾希 ·百科知識 ·10.8萬字
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時為何丟棄大腦?大腦能像腸子一樣“消化”知識嗎?顱骨收藏熱潮,昭示了理性還是愚昧?有哪些偽科學觀點一直在影響我們對大腦的認識?從古埃及對大腦的di一次書面記載,到當代如火如荼的“神經科學”,人類一直被這些謎題吸引——智慧怎樣誕生?知識存于何處?意識的本質是什么?可以說,腦科學的歷史,也是人類自我發現、自我認識的歷史。歐洲頂尖學府比薩大學科學史教授,結合哲學、醫學、解剖學、倫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以全新的角度講述人類和大腦的故事。
(意)克勞迪奧·波利亞諾 ·人類故事 ·10.8萬字
中國革命歷經百年,產生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經典歌曲。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在訴說著一個個轟轟烈烈的故事,還深藏著未曾注意、未曾了解的生物、地理、化學、物理、天文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督浀涓枨械目茖W密碼》通過深挖、解讀和演繹經典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及其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引領青少年讀者在重溫經典歌曲中學黨史,在聽黨史故事中學科學,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學、啟智慧”緊密地結合起來,激發青少年讀者的愛黨愛國熱情,同時提升科學素養和文明意識。
徐海等主編 ·百科知識 ·10.7萬字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滄桑的歲月沖逝了多少陳年舊事,歷史的塵埃淹沒了多少遠古文明,厚重的黃土塵封了多少悠久文化,古城遺跡中又隱藏了多少千古秘密,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憑著考古學者手中的鐵鏟,人們試圖破解歷史的密碼。
舒天丹 仇靜主編 曹賢香編著 ·百科知識 ·10.7萬字
資深科學記者、“中國好書”獎獲得者袁越,有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背景,有重實證、重邏輯、重量化分析的科學思維習慣,他將前沿的與生命科學領域有關的發展,以八卦閑聊的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少年朋友。書中60篇文章,涉及生物學、醫學、生命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的熱點話題,每一篇都精練短小,有理有據,把科學家們的最新成果通過自成體系的小故事介紹給大家。同時,書中腦洞大開的原創插畫,更是讓你在醍醐灌頂的同時,多了拍案叫絕的喜悅。來一場萬物內部的旅行,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科學的思維方法。
袁越著 黃依婕繪 ·科學世界 ·10.7萬字
本書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以及量子力學發展史。讀者將同主人公一起,跟隨量子仙女的腳步造訪薛定諤的貓的故鄉,與量子學派的代表人物共進早餐,并光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了解關于量子技術的新研究,切身體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量子物理的奇妙之處。
(西)索尼婭·費爾南德斯·比達爾 弗蘭塞斯克·米拉列斯 ·數理化 ·10.7萬字
本書主要描述了西方歷史上的重大瘟疫(傳染性疾病)及其對歷史進程的影響。瘟疫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且往往比戰爭、革命更為深刻和全面,因為它直接攻擊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類自身,包括軀體和心靈。歷史上每次傳染病的大流行都可能導致國家、城邦的衰退,甚至摧毀一種文明。本書的目的是讓人們了解歷史上的重大傳染病,了解它們的癥狀、社會影響以及人類的應對措施,從而讓人們更加重視傳染病、更好地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以更加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未知,同時讓我們時刻保持警惕,并與自然和諧共存。
方長明 ·人類故事 ·10.7萬字
這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太空科普讀物!公元前1600年,內布拉星象盤首次勾勒出太陽、月亮和星星;1969年,月球激光測距后向反射器終于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與月亮的距離;1986年,正是不起眼的O形橡膠圈注定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墜毀事故;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黑洞的真實面目……從洞窟壁畫上的星座到古埃及的星圖,從伽利略的望遠鏡到“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從人造衛星到太空實驗室,通過100個永遠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和看法的重要物品與發明,一窺7萬余年的太空探索歷史,無論是石器時代還是現代社會,我們從未停止對太空的觀測探索。
(美)施滕·奧登瓦爾德 ·宇宙知識 ·10.7萬字
只要壽命足夠長,每個人都會因為結締組織的老化而產生皺紋,但紫外線輻射會加速這些組織的損傷,從而加速皺紋的形成。人們不希望皮膚皺紋明顯,因為他們深知年輕的外表與更強繁殖能力的聯系,然而曾經,皺紋也是年長與智慧的標志。女性皮膚變淺是為了模仿嬰兒更為白皙的皮膚,成年女性的大眼睛被認為更像孩子,這些擬幼的外貌能使其在群體中獲得保護。而自然選擇可能傾向于讓男性皮膚更黑,以優化體內的葉酸水平,保障精子的生產。觸覺是“感覺之母”,是靈長類動物的主要感覺。在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的觸覺滿足感,對人類行為的健康發育至關重要,缺乏觸覺滿足的嬰兒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行為缺陷。
(美)妮娜·雅布隆斯基 ·科學世界 ·10.7萬字
本書從遠古時代到大航海時期,直至今日的現代引種狂潮,詳細介紹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前世今生和蔓延軌跡,以及與人類文明交織的故事。所選物種,或影響深遠,或家喻戶曉,或長期被誤解,或背后藏著引人入勝的故事。書中不僅詳述了這些植物的傳播與進化歷程,更深刻揭示了人類對植物認知的演變,探討了“入侵”現象背后錯綜復雜的生態變遷。作者深入探討了人類與自然之間微妙的互動關系,引領我們重新審視生態秩序,理性對待入侵植物,守護生物多樣性。本書適合對自然博物、生態學及人與自然關系充滿好奇的大眾讀者。
嚴靖 張文文 ·生物世界 ·10.7萬字
本書講述從靈長類動物到現代文明興起的整個過程中,人類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人類進化的故事,我們為什么如此特別,我們是怎么做到的,還有哪些是我們還不知道的?自公元2000年以來,我們對人類進化的理解已經被顛覆,但通過這些已知事實,你可以更加接近終極真相。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是誰?作為個體,你需要知曉哪些?
(英)《新科學家》雜志編著 ·百科知識 ·10.7萬字
本書作者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以考察筆記兼游記的寫作形式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我國20多個自然保護區,包括生態系統保護區和野生生物保護區兩大類。全書分為4章,分別講述了雪山與峽谷、草原與荒漠、山川與叢林、平原與濕地幾大生境中的自然保護區,并對保護區內有代表性的野生動植物進行了詳略不等的介紹,同時,將游記、物種識別、科普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加入作者對保護區的一些思考,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本書適合戶外探險愛好者、自然資源研究者、野生動植物保護者、動植物愛好者閱讀。
秦衛華 李中林 ·生態環境 ·10.7萬字
為了生存,人類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開始發明了衣服、繩子、橋、碗等。發明使人類的手、腳、嘴、眼、耳等基本器官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擴大,使用棍棒使人手的力量變得更有效了,借助車輪使人們“走”得更快,借助飛行器可以將人的身體牽引到空中……人類又是如何從簡單的發明到發明機械、建造房屋、發明飛機的呢?《發明的故事》是一部人類發明簡史,更是一部人類奮斗簡史。本書將對這些奇跡的產生做一個科學而又生動的闡釋。
房龍 ·人類故事 ·10.7萬字
本書濃縮了詩詞歌賦、書畫碑拓、成語典故、民間傳說等中國文化的元素,按照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順序,以文圖交融、古今貫通的編寫方式,揭開了中國古代星宿系統的秘密,同時輔以中西對照的星座比較,既飽含文化色彩,又不失趣味性和生動性。
徐剛 張超 ·百科知識 ·10.7萬字
這是一本讓人警醒、心存敬畏的書。要知道,有生存就會有死亡,人類和地球也不例外。英國宇宙學家馬丁·里斯在其新著《我們最后的時光》中預言,地球在未來200年內將面臨十大迫在眉睫的災難,人類能夠幸免的機會只有50%。在馬丁·里斯看來,隨著科學這把雙刃劍的日益鋒利,保持地球“健康”的難度越來越大。里斯估計,地球遭遇毀滅災難打擊的幾率已經從100年前的20%上升到了現今的50%。本書遴選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10種可能,分別予以闡述。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增加科學知識,提高危機意識,樹立環保﹑和平等觀念,共同來維護地球這個大家共同的家園。這個世界終結的方式有很多種:一種人工合成的病原體被釋放;一場世界范圍的核戰爭爆發;一次超級火山爆發噴出的煙塵遮蔽了太陽;一顆巨大隕星撞擊地球;一群可以自我復制的納米技術機器人統治了世界……了解這些不是為了增加恐懼,而是為了更懂珍惜。本書內容豐富,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增加對生活的思考,是一本常讀常新的經典科普書。
李異鳴編著 ·生態環境 ·10.7萬字
電子學科是現代興起的面向電子領域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領域為電路與系統、通信、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以及數字信號處理等。電子學科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電子技術的輝煌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當電子科學初露頭角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度,并不認為電子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在許許多多的發明家前輩們的堅持努力下,一項項發明成果的出現,讓人們理解了電子對生活的重要意義,重新認識了電子技術的重要作用。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貝爾發明了電話,伏特發明了電池,貝爾德研制出了電視,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在發明的過程中,也不乏一些奇聞軼事:安培追趕馬車,富蘭克林手抓閃電,亨利錯失大獎,德福雷斯特鋃鐺入獄……
李芙蓉 ·科學世界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