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肉食美味,內容涵蓋了雞肉、豬肉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螺肉等小眾肉食美味。
魏水華 ·飲食文化 ·4.7萬字
廣東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廣東靚湯是一種美味可口的傳統名肴,是中醫藥膳食療體系的一個分支,具有濃郁的嶺南中醫藥文化特色。廣東靚湯除了有佐餐的功能,還具有養生、治未病和輔助調理各種疾病的作用。本書是林舉擇醫師在繼承佘自強藥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生活理念撰寫而成。順應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氣,介紹了90道應季靚湯湯譜,在不同節氣,指導大家烹飪不同的靚湯來養生健體。每道湯譜均有詳細的養生功效分析、制作方法介紹,并配有清晰精美的圖片。書后還附有靚湯常用食材與藥材的原料圖,幫助讀者識別與購買煲湯材料。
林舉擇 ·飲食文化 ·4.6萬字
本書為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李小敏主持的“‘食在廣州’主題網絡動漫創作研究”課題的結題成果展示。本書論述如何以網絡動漫形式表現“食在廣州”的主題,從實踐創作出發,探討形式表達及文化推廣的問題。由七章組成,研究針對線上形式的重點,突出網絡技術應用中的交互性與多媒體整合,同時參考了傳統動漫的藝術創作原理對視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通過各種創新手法和綜合借鑒,以視覺為主,混合聽覺、觸覺等感官刺激,促成味覺的通感效應,實現美味的線上呈現。
李小敏 ·飲食文化 ·4.5萬字
本書圖文并茂,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按照谷物、薯類、豆類、蔬菜、菌類、海產品、水果、堅果八大分類全面介紹了素食食材,涉及各種食材的營養價值、食用宜忌、烹飪方法。第二部分提供了營養主食、涼菜、熱菜、美味湯品、甜品點心等近百種美食食譜。素食人士能從本書中了解更多的食材和食譜,而愛好肉食健康欠佳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有益信息。
宋瑞 田靜茹 ·飲食文化 ·4.5萬字
中國古人遵循不時不食,應時而動。本書重拾久違的傳統生活起居,又結合現代人的喜好,根據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向讀者推薦當季的美食和應景的活動。
鄭靜 ·飲食文化 ·4.3萬字
香草都拿來干嘛;吃雞蛋也能吃出個花來;一個人再懶再沒時間也能做出來的美味;兩個人想吃的高大上;偶爾小作一下的烘焙小點;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下飯菜;朋友聚會可以撐門面的拿手大菜;不用出門就能品嘗到的地方特色;千好萬好不如媽媽做的好味道。
南半球的小貓 ·飲食文化 ·4.3萬字
《愛的作料:一位法國人的素食沉思錄》是國際烹飪師、瑜伽哲學導師奕夫多年沉思與實踐的積淀。作者將自己如何走上素食的道路、如何在環球之旅中被激發出對于素食烹飪的熱情、如何在素食烹飪過程中融入瑜伽智慧的經過娓娓道來,并以嚴肅真誠的態度,探討了中國人的素食傳統與向往“天人合一”的古老東方文化之間的關系,思考人類在自然當中的靈性身份,探索如何通過素食的方式,建立起感恩和尊重生命的態度,培養質樸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喚醒人們對生命、資源、自然環境的珍視。在書的最后,作者提供了16道簡單易做且美味營養的素食菜譜,愿讀者能充分感受素食的美好。
(法)奕夫 ·飲食文化 ·4.1萬字
“地中海式飲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其次才是谷類,并且烹飪時要用植物油(含不飽合脂肪酸)來代替動物油(含飽合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欖油。地中海式飲食是以自然的營養物質為基礎,包括橄欖油、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加上適量的紅酒和大蒜,再輔以獨特調料的烹飪方式,是一種特殊的飲食方式。
亞歷克斯·巴拉克斯 ·飲食文化 ·4.1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周曉燕是我國淮揚菜烹飪大師。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周曉燕在馬德里美食峰會的精彩演示,他在淮揚菜烹飪、呈現等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另外還系統展示了荷葉叫花雞、文思豆腐羹等15種淮揚菜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以及較為詳細的烹飪過程和心得。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9萬字
蒸菜以其無油煙、原汁原味、簡單快速蒸便捷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本書精選美味蒸菜150余款,囊括時蔬、菌菇、肉類、禽蛋、豆類、魚蝦、蟹貝、主食、水果、點心等多種蒸菜種類,營養豐富,操作簡便。介紹了清蒸、粉蒸、扣蒸、造型蒸、釀蒸、包蒸等蒸制方式,形式豐富。本書還精選10道菜肴制作了二維碼視頻,掃一掃,即可跟著視頻學做蒸菜。
劉國華 楊紅 雙福等編著 ·飲食文化 ·3.7萬字
本書聚焦于以蟹為主體的美食,包含復古菜和創新菜兩個部分。復古菜包括蟹釀橙和汆大甲,前者是宋代名菜,后者來自于梁實秋先生的美食記錄。作者在爬梳資料的同時,加入了自己對于這道菜的理解,對于不同食材的特質信手拈來。
戴愛群 ·飲食文化 ·3.7萬字
本書從清代美食家、文學家袁枚的雅致文字和樂活哲學中挖掘內容,介紹三百余道隨園菜品,包括海鮮、江鮮、特牲、雜牲等類別。為了增添食單的吸引力,營造古樸典雅的調性,本書還配有多幅插畫。為了使讀者在美文、美圖中完成一次舌尖上的“穿越”,書中另附部分菜品的復刻方法。青年美食家采用常見的原料、現代化的烹飪設備,結合傳統的烹飪方式,復刻隨園菜品。跟隨書中的步驟制作,讀者也能品嘗到古代美食。本書適合全年齡段的傳統文化愛好者、美學愛好者和美食愛好者閱讀。
(清)袁枚 ·飲食文化 ·3.3萬字
本書隸屬于“味道的傳承”系列。講述魯菜大師屈浩從追夢少年到亞洲大廚、從教授技藝到大匠傳承的從廚經歷。書中收錄十五道魯菜經典菜品,由屈浩大師親自操刀演繹,步驟詳盡,配圖精美,細節之處見真功。從一盤蔥燒海參的演變中看到名廚的工匠精神,從三代師徒情義中看到魯菜的發展與傳承,讓人感受到魯菜的匠心味道,感受到讓中國餐飲綻放的生命力。
董克平主編 ·飲食文化 ·3.3萬字
這是一本集名廚大董多年料理經驗大成的廚藝美學解構書籍。以融入中國文人山水書畫的“大董中國意境菜”為基礎,以色彩為導向,細析大董料理美學內涵。使得感性的盤中意境,成為可進一步理解吸收的美學學說。內容圖文并茂,并附有色卡介紹,使“大董中國意境菜”的理論由淺入深地被讀者領悟理解,同時又變得可實操性。書籍內容分為4個章節,分別以基礎、聯想、搭配與設計為主題切入,每道菜品皆由“大董中國意境菜”作為實例,并附帶著大董有關擺盤與色彩的思考,這些涵蓋中國山水、詩歌與書畫文化,并以料理表達的美學觀,將為世界餐飲史刻下濃重的一筆。
大董等 ·飲食文化 ·3.2萬字
這套書緊扣“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國家的記憶”的理念,講述同一類食物在中國不同地區演變出的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向讀者講述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探索食物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關系,喚起讀者對故鄉味道的記憶。本冊敘述了各地的調料,內容涵蓋了花椒、辣醬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種類,也包括青梅等小眾調料。
魏水華 ·飲食文化 ·3.2萬字
為什么現代醫學越發達,人們的病癥似乎越難治療?醫學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過度依賴醫生與藥物,讓我們身體的自愈力成了“軟腳蟹”,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外力的干擾下反而變弱了。我們應該尊重身體的自然規律,充分發揮自愈潛能,才能活得更健康。本書是醫學博士AndrewWeil的大作《自愈力》的摘要,助你快速掌握書中精華,懂得什么時候該依靠藥物,而什么時候該依靠自身免疫,利用綜合醫學療法讓自己越活越健康。
利民·鄧 ·飲食文化 ·3.1萬字
本書入選的小吃均歷史悠久,兼具鄉土氣息與地域特色,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都愛、至今仍是街頭巷尾的美食主角。蒸貨、炸貨、烙貨......此書整篇用京味京腔的講述方式,清晰地延著北京的歷史軌跡講述了八十種小食,帶入到北京的歷史軌跡中去,讓讀者生動有趣地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同時,細膩地描寫出“由食入世”的人生感悟。
馮懷申 ·飲食文化 ·3.1萬字
《歡喜廚房:四季的幸福》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美食烹飪享受。在菜品選擇上,區別于以往的家常菜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和時尚格調。即使是家常菜肴,也做出了不一樣的品相,在原料搭配上下足了功夫,在美食烹飪過程中盡顯趣味生活。
李培銘 ·飲食文化 ·3萬字
《隨園食單》,將飲食上升為大雅學問,寫吃貨嚴苛的要求: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膩如一。曾在某觀察家用餐,諸菜尚可,飯粥卻粗糲,我勉強咽下,回去就生了一場大病!一盤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兩,若用雞、魚,最多不過6兩。有人會問:不夠吃怎么辦?答案是:吃完再炒。鯽魚,要選扁身且帶白色者,肉質鮮嫩松和,熟后一提,骨肉自然分離。圓身黑背的鯽魚,肉質僵硬多刺,簡直是鯽魚中的“地痞魚”。豬有43種做法,而甲魚只有6種;雞分5個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漿。做一餐飯有14個注意事項,而且絕對不能涮火鍋……《隨園食單》,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蔬飯之間,是閑情,是雅趣。
(清)袁枚 ·飲食文化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