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內藤湖南的日本文化研究中,他始終把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關系放在重要的位置,認為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日本文化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收入《日本文化史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6》的文章均譯自《內藤湖南全集》(筑摩書房1969年版),多為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的演講稿,主題涉及神社、香道、城市、風景觀、文學、繪畫等多方面。
(日)內藤湖南 ·文化研究 ·29.8萬字
本書是一部研究明清白話小說俗字的專著。明清時期,通俗小說數量繁多,流行廣泛,其中包含著大量俗字。對這一時期的俗字,歷來研究著作比較少,系統的理論探討還比較薄弱。本書以《古本小說集成》為主要研究材料,以《古本小說叢刊》等為參考,在豐富翔實的文獻材料基礎上,對明清小說中的俗字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對俗字的構形和特點加以歸納總結,發現新的規則,破解疑難俗字。此項研究,不僅有利于古籍整理,還可為異體字規范、辭書編纂等提供借鑒,有利于文字學的發展和文字學體系的完善。
曾良 ·文化研究 ·29.8萬字
眾所周知,儒、道兩家乃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為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兩大學派。中國思想發展至當代,針對儒、道兩家的專題研究和比較研究層見疊出,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然而,較為遺憾的是,目前所見的研究多留意于儒、道的相異之處,而較少關注兩者的會通之際。基于這樣的研究狀況,《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四輯以“儒道會通”為主題,試圖呈現儒、道兩家的思想相通之處。針對這一主題,我們收到了國際與國內不少學者的精彩稿件,內容涉及從先秦至明代的儒道交流與會通。另外,本輯另外開設“道家與道教”、“簡帛研究”兩個專欄,以呈現近期關于上述兩個主題的優秀學術成果。
陳鼓應主編 ·文化研究 ·29.7萬字
本輯是區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大致由區域文化總論、江南及兩浙文化研究、越地文化研究以及地域文化個案研究四個板塊構成。有些論文為各個區域文化研究的代表學者所轉,如徐道彬《徽州人文與地域學風》、陳國燦《江南文化務實特性的歷史解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輯內容涉及越文化、閩南文化、嶺南文化、西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族文化、東北民俗文化等眾多區域文化,提出許多新觀點,新材料,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國當前區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也為今后深化區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謝一彪主編 ·文化研究 ·29.6萬字
蒲寧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羅斯文學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大部分已被譯介給中國讀者,但在各類學術期刊和外國文學教科書中對他的介紹及其作品的解讀卻并不全面系統。本書能夠為國內的俄羅斯文學研究、特別是蒲寧研究起到促進作用,為蒲寧的中國讀者提供更深入了解他的信息。
葉紅 ·文化研究 ·29.6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近現代東北文學與俄羅斯文化之間的關系,分析俄羅斯文化在近現代東北文學萌生、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產生的影響。書中從文化比較的視野,研究俄羅斯文化對東北文學影響的歷程、規律、機制,在此基礎上,挖掘東北文學,尤其是黑龍江近現代新文學的特質。通過文化的影響研究,探尋了東北文化、文學特質形成的歷史文化基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兩國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金鋼 ·文化研究 ·29.5萬字
思維方式是構成一個文化體系的最深層、最關鍵的因素,是區別不同文化體系的質的規定性,也體現著一個民族的邏輯思想及邏輯傳統。“中和”思想作為儒家哲學的核心范疇和理論基石,鑄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與民族精神,對中國邏輯傳統具有一定的影響。而先秦時期中和思維方式的形成與同期辯證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皺嗾轮小笔降闹泻退季S方式融嵌在傳統辯證思維方式中并對先秦邏輯思想產生了影響,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傳統中的主要內容。本書從中國古代邏輯傳統角度,以傳統辯證思維方式的萌芽、形成、繼承、拓展為主線,選取了古代傳統邏輯思想高峰時期的先秦、兩漢、宋明、清初四個時期,爬梳融嵌在中國傳統辯證思維方式中的中和思維,論述具有中國古代邏輯傳統特色的“權正致中”式的中和思想的發生發展的規律及特點,以及這種思維方式在中國傳統邏輯思想及辯證思維方式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及影響。本書認為,“權正致中”的理路作為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傳統的主要內容,其具體展開則是“權—正—中”的辯證思維樣式在不同時代的逐步演進和成熟。
劉琪 郎需瑞等 ·文化研究 ·29.5萬字
本書以鳩摩羅什長安弘法這一事件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印度佛教文化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的輸入與演變過程。印度佛教輸入中國持續了近千年之久,這一輸入是人類文明交往史上的罕見典范,也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然而,印度佛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在經過嚴格的篩選后才被加以吸收和改造,最終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崔峰 ·文化研究 ·29.4萬字
本書首次對中國俗神信仰中的廁神信仰進行了比較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通過跨學科研究的宏闊視野,比較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廁神的形態、緣起、定格、演變、流布與遺存等問題,且將中國廁神置于東亞文化視域中進行比較研究。另一方面對一些相關必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細致考索,如《大雅·生民》中的“血祭沃土”痕跡、“子姑”與“紫姑”的關系、蘇軾紫姑書寫的矛盾性、“雪隱”“東司”的語源問題及佛教廁神、怒一底大與紫姑的比較等,不勝枚舉,頗多創見,皆有可觀。
劉勤 ·文化研究 ·29.3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本套書的古代卷下。
吳笛 ·文化研究 ·29.3萬字
本書從新媒體時代日本動漫文化全球傳播的現象出發,遵循文化何為、傳播何在、產業何立的思路。內容生產是核心,動漫文化編從日本漫畫緣起、動畫溯源以及個案研究切人分析動漫“是什么”;平臺搭建是關鍵,動漫傳播編從傳播話語系統、平臺注入、受眾解析與效果反饋闡釋其“為什么”能夠實現全球化傳播與二次元用戶聚集;產業啟示是進路,動漫產業編建立在對日、美、韓三大動漫強國的解讀之后,重點論證中國動漫產業該“怎么做”。
方亭 ·文化研究 ·29.2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譯作。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域外古逸漢籍研究、域外漢學譯叢、漢籍交流研究五個專題,涉及域外佚存的中國經、史、子、集四部漢籍的佚文輯佚、版本考證、文獻價值及思想理論方面的研究。文章有周健強《從類聚和名到參酌四庫——中國古典小說目錄在日本的發展》、郭帥《日藏金澤本〈春秋經傳集解〉卷旁校記新探》、任健《古逸詠物詩集〈晚香園梅詩〉在日本的刊刻與受容》等。
金程宇編 ·文化研究 ·29.1萬字
《漢字的世界(上)》本書按照神話、詛咒、戰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價值。《漢字的世界(下)》本書從言靈信仰、法律與刑罰、祭祀與宗廟、生產與技術、人生在世、生命思想等主題入手,延續上冊的思路,分析漢字的文化意涵,以博識而明快的理論風格,描繪漢字初創的世界。
(日)白川靜 ·文化研究 ·29萬字
《紅樓財經傳家》一書,作者從財經與傳家的角度來解讀和分析,分為六章。第一章:財經之眼看賈府;第二章:秦可卿背后的家族與財富博弈;第三章:賈寶玉是賈家財富核心;第四章:實力和勢力背景的妻妾博弈;第五章:《紅樓夢》里的教子邏輯;第六章:賈府轉型詩書傳家。作者認為《紅樓夢》的主線其實是在講勛貴世家的三代到五代的轉型,暗線是“天香樓”和秦可卿為鏈接點的財富博弈過程。最終,四大家族的轉型,只有賈府的轉型最成功,“蘭桂齊芳”是賈府第五代人通過讀書來實現的。作者解讀《紅樓夢》,追求知至,展現了一部不一樣的紅樓景象。
張捷 ·文化研究 ·28.8萬字
大庾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南北交通要道。唐代張九齡重開大庾嶺驛道以通海上絲路,該地因商貿之利開始繁榮。亦自唐代始,許多文人開始行走于此,并在過嶺時創作詩歌,使得大庾嶺成為唐代較有代表性的詩路。《唐代大庾嶺詩路研究》一書首次系統搜集整理了唐代大庾嶺詩路的相關作品,考證了唐代大庾嶺本土、寓居、過往文人的活動,并借助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歷史信息,深入考察了唐代大庾嶺詩路的空間變遷、文學淵源、作家群體與作品風貌等問題。
吳強 ·文化研究 ·28.8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區域文學委員會、重慶師范大學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連續|生學術輯刊。本輯共分五大板塊:”區域文化與文學理論“區域文化與古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現當代文學研究”“巴渝文化與文學研究“”紀念溫恕專輯”,收文29篇,是目前此一領域研究成果的最新結集,其作者包括朱壽桐、周曉風、韓魯華等國內知名學者。論者認為,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在理論建構方面,雖有明顯的局限性,但更多的還是展示出豐富多樣的可能性:在關注其空間指向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時間內涵。對區域文化與文學的內在關系,論者既有宏觀論述,也有個案研究。所論皆有理有據,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在文學研究’空間轉向”的背景之下,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正在成為一片值得深耕細耘的學術熱土。
周曉風 張全之 袁盛勇主編 ·文化研究 ·28.7萬字
作為《現代儒學》系列叢書的第四本,本書重在同時對中國哲學思想的既有論點與其理論性進行檢視,并探索推進其理論性的可能發展向度。所收錄的文章并不局限于儒學之研究,并兼及于道家與佛教的理論探討。當吾人在進行哲學上的探討時,有一個應當注意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向度,此即某個學說之論點與其理論性之區分。我們可以指出,儒家思想蘊含了豐富的政治思想與倫理學說,并整理出這些理論的內容,賦予各種現代詮釋。而這所涉及的是儒學的具體論點問題。然而,這些論點與詮釋是否能成立?其理論效力又如何?相對于西方哲學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這些觀點的長短優劣又如何?以上所追問的就是儒學之理論性問題。就哲學研究而言,論點的整理與理論性的檢視這兩個面向必需齊頭并進。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 ·文化研究 ·28.6萬字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追求神圣是各民族先民創造創世神話最深層的心理動機。本書利用豐富的文獻記載和田野調查成果,從天地形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考驗與洪水神話、文化創制神話、族源神話等方面具體闡釋了我國南方民族在族類神圣性樹立方面的表現。
劉亞虎 ·文化研究 ·28.6萬字
《文化研究》集刊創刊于2000年,至今已出版50期,是國內文化研究領域唯一連續出版的大型集刊。該刊由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聯合主辦,陶東風教授、周憲教授輪流擔任執行主編,胡疆鋒教授、周計武教授擔任副主編。該刊從2008年開始連續入選CSSCI來源集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段幕芯俊分饕詫n}形式刊發論文,常設的欄目有記憶研究、空間研究、藝術學研究、聽覺文化研究、跨文化形象學研究等,深度參與推動了相關研究在中國的落地和推進。本輯是《文化研究》第52輯,內容包括偵探小說研究、性別與消費、新媒體文化研究、創傷記憶研究、電影研究及其他論文。
陶東風 周憲主編 ·文化研究 ·28.5萬字
本書以孔慶東教授在北大中文系開設的“金庸研究”課程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將場場爆滿的孔慶東北大課程向大眾敞開。秉承實錄精神,力求再現原汁原味的現場氣氛,保留生動幽默、一針見血的“孔氏”文風和靈光乍現的思想火花。與之前孔老師偏重于細讀、分析金庸小說不同,本書主要從現象學、文化、文學、武俠四個方面,將金庸、金庸武俠小說作為六十年來重要文化現象,進行以武俠文學為核心的大文化研究。作者尊重文本、擱置先見,以問題統攝文本,啟發大家深入思考。具體研究的問題有金庸的生平、社會關系、民族觀、人生觀,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愛情、俠義等??桌蠋煵┞剰娮R、思維敏捷、眼光毒辣,充滿哲思的獨到見解在文中比比皆是,他不僅僅是在講金庸,還是在教大家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
孔慶東 ·文化研究 ·2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