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內藤湖南的日本文化研究中,他始終把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關系放在重要的位置,認為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日本文化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收入《日本文化史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6》的文章均譯自《內藤湖南全集》(筑摩書房1969年版),多為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的演講稿,主題涉及神社、香道、城市、風景觀、文學、繪畫等多方面。
(日)內藤湖南 ·文化研究 ·29.8萬字
本書是從詩學視域對帕斯捷爾納克的全部小說創作(13篇中短篇小說和長篇《日瓦戈醫生》)進行綜合研究的學術成果。本書充分運用第一手原文資料,通過研究過程中在國內首次完整翻譯帕斯捷爾納克的全部中短篇小說,細讀各篇(部)小說文本,結合作家的詩歌、書信、日記、回憶錄等相關史料,對這些作品在情節結構、形象塑造、場景設置、意象選擇以及藝術風格等做了深入分析,有力論證了各篇(部)小說之間的聯系,致力于把握帕斯捷爾納克小說的豐富底蘊,探討了這些作品所顯示的詩性特征和作家的詩學觀念。
汪介之 ·文化研究 ·30.2萬字
本書以殊方異域之漢籍,與中國傳統典籍互相印證,梳理了《詩經》傳播朝鮮半島的歷史進程,運用文獻學與文藝學相結合、經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輔以漢文化圈的宏通學術視野,史論結合,經史互參,呈現出朝鮮半島《詩經》學發展之全貌及其與中國《詩經》學同源異流的學術樣態,揭示出朝鮮半島《詩經》學是東亞《詩經》學之林的獨特品種,是作為主流的中國《詩經》學的對話者、比較者、補充者的“異域之眼”,具有豐富的詩學內涵與思想史意義。
付星星 ·文化研究 ·28.3萬字
蒲寧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羅斯文學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大部分已被譯介給中國讀者,但在各類學術期刊和外國文學教科書中對他的介紹及其作品的解讀卻并不全面系統。本書能夠為國內的俄羅斯文學研究、特別是蒲寧研究起到促進作用,為蒲寧的中國讀者提供更深入了解他的信息。
葉紅 ·文化研究 ·29.6萬字
本書主要關注兩個問題,即《詩經》作品的斷代以及建立在斷代認識之上的《詩經》創作演進過程的討論。《詩經》作品的斷代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點,本書綜合采用傳世文獻考證、詩旨探討、金文等出土文獻語料辨析等各種方法,對斷代問題進行全面梳理,構建了《詩經》篇章的創作與斷代的整體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試圖恢復詩篇與當時歷史情景之間固有的關聯,動態、立體地展示西周禮樂文明的建構歷程。
李山 ·文化研究 ·31.9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聯合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國致力于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學人們共享的重要研究平臺。本書為該集刊的第14輯,精心選用了22篇文章,設置了7個欄目。其中,除常設的經典欄目“區域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之外,特別推出的欄目有“云南文化與抗戰文學研究”“巴渝文化與文學檔案·王余杞”以及”“‘區域文化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特稿”,而不定期欄目“書評”所評介的,亦是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集刊編委會一如既往,在常中求變、從傳統中求創新,努力將學界在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集中推出,為進一步推動文學研究的區域視角盡心竭力。
周曉風 楊華麗 凌孟華主編 ·文化研究 ·24.7萬字
本書是作者1998—2014年間的論文結集。所收論文主要以明清小說戲曲、近代文學、女性文學為研究對象,可劃分為明清文化思潮辨析、明清經典小說戲曲闡釋細讀、近代文學新文類新敘事新語境興起考辨、近代女性文學發展軌跡鉤沉等幾個板塊,討論的主要是明清經典作品的常規闡釋難題,如《紅樓夢》的結構、敘事模式及其創新程度,《聊齋志異》故事題材的文化屬性(雅俗問題)等;近代小說戲曲新題材新敘事產生的具體細節過程,尤其是女作家從事新的寫作樣式的具體細節過程,比如小說史上第一個女性作家群體——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家群體興起的過程,對主要作家、作品、媒介等基礎信息給予了收集整理。概言之,對經典作品探討其成其為經典的原因及其經典化過程,主要采用敘事學、精神分析學、文化研究等方法;對新作品則辨析其作為新樣式的文學史緣起、狀態、歸屬、影響等,主要采用考據學方法。
薛海燕 ·文化研究 ·24.7萬字
唐代文館文士是指曾在國子監、史館、秘書省、弘文館、崇文館、集賢院等機構任職的文人。這些文士或在朝,或在野。他們在朝野之間是如何遷轉的,對文學產生了哪些作用,都值得深入研究。該書綜合運用傳統考據學與文學社會學等研究方法,以“制度一文人一文學”及“制度一文化一文學”為基本闡釋框架,在詳考文士朝野遷轉路徑和方式的基礎上,論述文士空間轉換、角色變化、階層流動及其與文學之互動關系。本書指出文學互動的實質是權力與文學的聯動,主要表征為文士個體知識和能力的改變及其與地方文學群體之間的復雜關系。此外,文士朝野遷轉和角色變換還與文體變遷關聯密切,例如詩歌理性的回歸、游記文體的寫實性、碑志文發展的多樣化等,這些現象均有深層次的制度淵源。
吳夏平 ·文化研究 ·24.6萬字
本書為山東社科院與韓國國立安東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次中韓儒學大會的論文集。大會的主題是“孟子與中韓儒學”,設有四個分選題:孟子思想研究;中韓孟學史研究;中韓孟子思想比較研究;孟子思想在中韓儒學發展中的傳承與創新。學者們就孟子思想之于現當代社會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進行了深入挖掘和探析,圍繞孟子與中韓孟學史、中韓孟子思想比較研究、孟子思想在中韓儒學發展中的傳承與創新等議題進行了切磋和探究,這些探討對于實現儒家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拓展和拓寬儒學研究新方向和新領域,特別是深刻揭示孟子思想在當今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深入激發孟學在促進人類社會文明和諧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孫聚友 石永之主編 ·文化研究 ·30.2萬字
陳平原最近二十年來東奔西走,努力搜尋資料,嘗試借助文字與圖像兩種不同介質的功能互補和互動,深入拓展他一向關注的近代文學與文化研究。這一有“預流”性質的研究轉向,既是回應海外漢學研究的某種趨向,更有中國學界自主推進相關研究的動力。本書就是作者在晚清畫報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過各自獨立但又內在關聯的十篇文章,將近代啟蒙、新知傳播、傳教士、女學、科幻小說等諸多內容,配以三百多幅圖片,生動再現了晚清畫報繽紛的面目。而書中兼及新聞史、繪畫史與文化史的論述,尤其關注圖文之間的縫隙,對讀者深刻了解晚清社會風尚、文化思潮以及審美趣味的復雜性,會有極大的幫助。
陳平原 ·文化研究 ·25.4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本套書的古代卷下。
吳笛 ·文化研究 ·29.3萬字
本書分為兩個專題,專題一“藝術符號學”,運用符號學理論對當代藝術產業、西方藝術表意模式和中國天道秩序進行了探索性的闡釋,為視覺藝術和視覺文化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視野。專題二“醫療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身體”,所輯文章通過文獻細讀和跨文化比較,對女性身體觀、遺體處置、身體透視、結核病的性別隱喻和魏晉士人身體觀進行了微觀社會史的分析。而“其他來稿”中,則既有前沿性的文化研究理論探討,也有具體文化現象的批判性分析。
周憲 胡疆鋒 陶東風 周計武 ·文化研究 ·25.4萬字
本書為“第四屆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討會”中關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論文匯編,共有32篇論文,分為“海洋理論·政治·法律”“南海歷史與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與航海技術”“宗教·信仰”“其他”六個欄目,對南海海洋文化進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對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王崇敏主編 ·文化研究 ·25.2萬字
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既立足于空間以探究其文學文化書寫,也立足于文學文化思考其空間表達,這是傳統而又歷久彌新的研究。本輯設置“南方文化與古代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抗戰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區域文化與現代中國文藝”等特色欄目,欄目所載文章或宏觀掃描或微觀論述,新見迭出,顯示了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的包容性與生命力。“巴渝學人”“書評”承繼上一輯,繼續展示巴渝學人風范,并將新成果介紹于學界。如何在繼承中新變,深入推進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編委會一直在努力著。
周曉風 楊宗紅 楊華麗主編 ·文化研究 ·24.1萬字
本書聚焦從蕭穎士到韓愈這一因師門關系而形成的文學流派,在厘清流派主要成員及其傳承譜系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他們作為通儒型人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禮官身份、史官身份、傳奇作家、地方循吏等,最終闡明蕭—韓流派成員作為中唐通儒群體的代表,如何在唐宋文學、文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開啟士人從文儒到通儒的身份轉型,繼而影響到宋代官僚士大夫政治體系的定型。
李桃 ·文化研究 ·24.2萬字
在俄羅斯,俄羅斯文學扮演著俄羅斯文化代言者的角色。文學不但深刻地表達了俄羅斯思想的訴求,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俄羅斯精神和俄羅斯民族心智,樹立了俄羅斯文化形象,輸出了俄羅斯民族的價值觀。俄羅斯文學不但是語言的藝術,也是俄羅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分幾個方面系統探討了當代俄羅斯文學與文化軟實力的關系,深入分析了當代俄羅斯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變化和文學在其中起的作用。對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鄭永旺 孫影 宋羽竹 石馥毓 ·文化研究 ·24萬字
《宏德學刊》是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和江蘇宏德文化出版基金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目錄》,為CSSCI來源集刊。本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向國內外發行。
賴永海主編 ·文化研究 ·35.2萬字
本文集內容分為唐代文學、河隴文學和古代文學三個研究專題。集中探討唐代文學與『一帶一路』之間的密切聯系,研究絲路文化背景下唐代文學發展的多元化特征,呈現甘肅省古代文學研究的成果,交流古代文學學術問題及教育教學經驗。
劉潔 丁沂璐主編 ·文化研究 ·23.1萬字
反虛無主義文學是指與別車杜革命民主主義文學相對立的一種文學派別,強調在19世紀中后期文學中的功利主義、理性主義橫掃一切之際,俄國文學仍有人立足文學本位,以獨立的思考和創作對抗這種意識形態的獨裁。本書主要以19世紀俄國文學中的反虛無主義為研究對象,挖掘了一批因意識形態而遭埋沒的思想家、批評家、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朱建剛 ·文化研究 ·28.1萬字
本書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學術史名著,將近三百年的學術流變,數以十計的學科概貌,上百種學術專著,幾百位儒士學者,縱橫論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實為梁氏學術論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梁啟超 ·文化研究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