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跨文化研究》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其主旨是矚望人文,學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籬,匯通人文,“六藝”兼容;立足語言文學,卻無學科本位,嘗試將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語言融于一體。書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視野審視人類古今精神問題,通過對話與交流,致力于推進以中化西、中學西傳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為拓展中國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做不懈的努力。
曹衛東主編 ·文化研究 ·25萬字
1995年至2010年是時代轉型與文化藝術格局急劇嬗變的歷史時期,圍繞文化全球化、文化地球村的歷史語境,形成了種種文化思潮熱點、文學藝術焦點與學術研究的亮點。作者沉浮于時代的波峰浪谷,選取30位有代表性的文藝批評家、作家進行訪淡,內容涉及社會轉型視閾下文學藝術的生態與選擇、消費主義語境下當代文化思潮的流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共融與互仿、全球化語境下的諾貝爾文學獎、同學熱與讀經現象、“非遺”保護與傳承、韓流文化、“狼圖騰”現象、莫言的文學創作等30多個話題。這部訪淡集描摹15年來波浪起伏的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記載了王朝聞、周汝昌、藍英年、莫青等30傳文藝家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獨具個性的藝術創造,探尋文學前賢與學術叫時彥精神求索的心路歷程,是一部文化訪淡視閾下的知識分子心靈史。受訪者多是文壇學林的前輩、中堅與棟梁,他們對跨世紀15年中同文化思潮與文學藝術現象的深度解析與梳理,閃耀著思想光芒,具有珍貴的文學價值、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全書視野開闊,風格活潑,輕松展讀間可獲得知識和思想上的啟迪。
安裴智 ·文化研究 ·25.9萬字
本書從大眾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辯證關系入手,以大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價值困境為著入點,在厘定、闡述相關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聚焦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大眾文化的發展,重點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眾文化價值取向的歷史嬗變及存在的價值困惑,并借鑒美日核心價值觀主導大眾文化的歷史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大眾文化發展的路徑——宏觀的引領路徑、中觀的規范路徑,微觀的嵌入路徑。這些路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環環相扣,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大眾文化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思路和方向。本書適合研究大眾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意識形態、思政教育等領域的學者、教師、學生閱讀。
任美慧 ·文化研究 ·20.1萬字
本書立足于中華文化整體建構,擷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和浙東文化的典型內容,采用比較文化學方法,力求宏觀把握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通過遠古文化形成基礎、秦晉與浙東歷史文化比較研究、浙東學術與“關學”、秦商晉商與寧波商幫、黃土地民俗與海洋民俗、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旅游產業等內容,展開三地文化的比較研究。
南志剛等 ·文化研究 ·20.4萬字
本書主要以文學與音樂關系為視角,對《詩經》、唐前挽歌、漢唐樂府詩、唐宋詞、元曲、昆曲等中國詩歌史、音樂文化史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重加研討。中國詩歌兩三千年的歷史演進主要表現為中國文人對漢字聲、韻、調等要素愈加自覺的體認和利用,這具體表現為對文字形式美和文體規范的自覺追求。中國式的歌唱都是以傳辭為目的,“文”為主、“樂”為從,“文”決定“樂”。帶著這樣的眼光,我們對《詩經》“風”“雅”“頌”的劃分、對先秦以及漢魏六朝的挽歌、對漢唐樂府詩、詞曲起源、詞曲調牌與宮調、南北曲的歌唱等問題,都可能有全新的認識。本書作者曾以“中國韻文文與樂關系研究”為題申報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獲得立項,本書為作者以此項目為中心、持續多年的學術探索的成果。
解玉峰 ·文化研究 ·25.9萬字
“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特指在當今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以大眾文化和媒介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思潮、智識活動與跨學科研究。本書對“文化研究”的歷史語境、思想譜系、發展歷程、理論構型、批評實。其中,對文化研究的早期淵源、對伯明翰學派三大領軍人物、對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撒和后現代轉向、對文化研究的理論范式、對文化研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以及文化研究的學術前瞻等問題的研究,為本書用力最勤之處。
陶水平 ·文化研究 ·49.8萬字
《紅樓財經傳家》一書,作者從財經與傳家的角度來解讀和分析,分為六章。第一章:財經之眼看賈府;第二章:秦可卿背后的家族與財富博弈;第三章:賈寶玉是賈家財富核心;第四章:實力和勢力背景的妻妾博弈;第五章:《紅樓夢》里的教子邏輯;第六章:賈府轉型詩書傳家。作者認為《紅樓夢》的主線其實是在講勛貴世家的三代到五代的轉型,暗線是“天香樓”和秦可卿為鏈接點的財富博弈過程。最終,四大家族的轉型,只有賈府的轉型最成功,“蘭桂齊芳”是賈府第五代人通過讀書來實現的。作者解讀《紅樓夢》,追求知至,展現了一部不一樣的紅樓景象。
張捷 ·文化研究 ·28.8萬字
俄羅斯李福清在丹麥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發現《樂府玉樹英》《樂府萬象新》,在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發現《大明天下春》,與復旦大學李平研究后,李平認為是明萬歷年間戲曲選集殘本流存在海外的孤本,經二人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出版。書名為《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這是很珍貴的戲曲文獻資料。本書對此三種中的南戲散出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考證。因南戲散佚多,大多是無名氏作品,流傳情況復雜,而其主要是在民間的演出場中流存,大部分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因此,海外孤本的南戲散出,潛在著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初步分析,其中的南戲散出約有49種103出。
李曉 ·文化研究 ·21.4萬字
目前,學界對王安石詩歌史的研究非常薄弱,這與王安石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以及其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中的地位極不相稱。有鑒于此,本書從研究史的角度,對王安石詩歌在宋代的流傳形式及詩文集的編刻整理、王詩注本的特點與意義、宋人對王安石人品的爭議及對其作品的特殊解讀與批評、宋人對荊公詩的文學品評、王詩在宋詩發展中的傳承和影響、宋人對王安石詩的選評與評點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詳細的梳理,并力求結合宋代的政治與學術更張、詩史發展與文藝思潮演變等,重新審視、界定王安石在宋代詩壇的地位,揭示宋人評論王安石詩歌的深層內涵與意義。
徐濤 ·文化研究 ·30.7萬字
本書堅持運用歷史學、文化學研究方法,將水文化理論探討與寧波實際結合起來,從水利、水上交往、橋梁、風俗、水景觀等若干方面切入,全面梳理寧波水文化的發展歷程,從中獲得歷史啟示。
陳洪波 ·文化研究 ·21.6萬字
《文化藝術理論與廣東三祖廟研究》涉及到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哲學、美學、宗教學和建筑學等多學科領域。作者以廣東三祖廟為具體的研究對象,深入闡釋了廣東三座重要廟宇的歷史、民間宗教文化及藝術方面的問題,把具體事實的研究結合到宏觀的文化藝術理論和相關社會學的背景之中,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史料價值,為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廣府文化研究提供基礎理論和學術支持。
文一峰 ·文化研究 ·35.6萬字
本書以江南望族義興蔣氏為研究對象,在縱向上對蔣氏家族在歷代的發展進行梳理,以展現蔣氏在文學創作、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特點;在橫向上,則把蔣氏家族置于整個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著重分析科舉、婚姻、黨爭、交游等與家族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促進,對蔣氏家族長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以及在文化傳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探本溯源。
劉冰莉 ·文化研究 ·27.6萬字
《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在經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典正是從不斷的翻譯和影視改編等跨媒介傳播過程中獲得再生,獲得流傳。本書是這套書的當代卷上。
殷企平 ·文化研究 ·27萬字
本書梳理了城市從起源到后現代時期的發展變化,重點關注了作為啟蒙運動產物的現代城市的興起及演變,并通過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及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解讀,考察了從丹尼爾·笛福到托馬斯·品欽等眾多作家(還包括狄更斯、雨果、巴爾扎克、左拉、波德萊爾、柯南·道爾、康拉德、詹姆斯·喬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艾略特、奧登、托馬斯·曼、喬治·奧威爾、愛倫·坡、??思{、馬克·吐溫、德萊塞、菲茨杰拉德、惠特曼、海明威等)對新出現的世俗城市的回應。作者把城市文本與文學文本進行對照解讀,指出了城市建設和文學文本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為我們開啟了理解城市和文學的新途徑。
(美)理查德·利罕 ·文化研究 ·30.5萬字
該論文集是2012年12由武漢大學文學院、哈佛大學東亞系和《文學評論》編輯部聯合主辦的武大?哈佛“現當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反思與重構”國際高端學術論壇成果的匯編,論文作者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以及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高校與科研院所,如嚴家炎、、楊義、陳平原、王德威等,全是該領域的著名學者,論題涉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建構的前沿課題,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書寫的批判性反思、當前現當代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熱點、域外文學史書寫的理論與方法等,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論壇綜述分別發表于《文學評論》、《武漢大學學報》、《長江學術》以及哈佛大學東亞系的網站,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陳國恩 王德威 方長安主編 ·文化研究 ·49.4萬字
西門慶如何在商場和官場“摸爬滾打”,一步步獲得巨額財富和高官地位?潘金蓮的身世和情愛之路究竟是怎樣的?她如何掙扎謀求一個更好的未來?西門府的仆役丫頭,社會上的僧道巫卜、三姑六婆,這些小人物是如何生活的?明朝有哪些至今還在沿用的節日習俗?吃飯買衣、購房置地到底要花多少錢?《金瓶梅》中描寫的日常餐飲反映出怎樣的世道興衰?……《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中國古代文學名之一,是研究中國明代中后期社會風貌的重要參考作品,海外影響力甚至超越《紅樓夢》?!督鹌棵贰房芍^巨幅文字版《清明上河圖》,從亦商亦官的暴發戶之家庭生活,到上自宮廷下至市井的人間百態,都描摹得細致寫實、生動傳神。本書是劉心武多年研究《金瓶梅》的集大成之作,是面向大眾讀者的一本《金瓶梅》原替代性普及讀本。全書分五大部分,共八十二講,以人物為線索,梳理出西門慶宅院里上上下下主要成員的人物命運,包括西門慶及其妻妾潘金蓮、李瓶兒、吳月娘等,西門家的女仆、男仆以及與西門家有密切往來的官、商、妓女、僧道巫卜、三姑六婆等各種角色的故事,同時對《金瓶梅》的藝術獨創、寫作風格、文本得失,及其對《紅樓夢》的深刻影響進行評述。通過劉心武通俗有趣的講述,讀者可以全面了解《金瓶梅》的故事,以及隱藏在明朝故事背后的眾生百態、人情世故。
劉心武 ·文化研究 ·32.7萬字
本書以《水滸傳》的洤釋史為研究對象,在哲學詮釋學的透視之下,從本體論的維度全面解析中國古代在倫理道德文化背景下、現當代在西方思想理論影響下對這部小說的評點、闡釋和評論,展現了《水滸傳》文學文化意義的生成與嬗變,探討了此在性理解何以可能的問題。
張同勝 ·文化研究 ·30.9萬字
本書是一部高水平論文集,研究對象是以非洲語言(所謂的阿賈米文)表達的非洲學術傳統。通布圖地區是西非歷史上重要的學術中心,保存在這里的手稿包羅萬象,記錄了通布圖和周圍地區歷史、文化、學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理解和研究西非和非洲文明的珍貴文獻。本書中的研究圍繞這些材料,有的介紹通布圖手稿的總體狀況,有的關注具體文獻內容,有的通過有關聯的文獻厘清重要歷史問題,不僅展示了通布圖手稿的豐富性和珍貴性,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優秀的范例。本書所收文章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從歷史和地理角度介紹通布圖地區;探討非洲各種形式的寫作及歷史寫作的起源;研究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頗具學術影響力的昆蒂家族;關注通布圖的圖書館和私人手稿收藏;以及超越通布圖乃至西非地區而探討非洲的文學遺產。對于非洲阿拉伯知識傳統的現代學術研究僅僅零星見諸非洲、歐洲和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本書對非洲前殖民時代的書面歷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南非)沙米爾·耶派等 ·文化研究 ·30.8萬字
本書主要從概念辨識、解構他者、文學地理對話、原始思維、宗教內蘊、變態心理、生命傾訴、文學資源等方面,展開莫言和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敘述風格的文學表征和生命生成意義研究,這是一本對中國作家莫言和馬爾克斯創作心理進行的比較研究。
王保中 ·文化研究 ·32.8萬字
本書為“第四屆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討會”中關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論文匯編,共有32篇論文,分為“海洋理論·政治·法律”“南海歷史與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與航海技術”“宗教·信仰”“其他”六個欄目,對南海海洋文化進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對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王崇敏主編 ·文化研究 ·2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