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者深入體驗地方文化,挖掘人文底蘊,形成對閩都古城的洞察與辨識;回過頭來在創作與傳播上,運用獨特的”文化眼”,進行探究、拿捏與表述,嘗試以多種形式與筆觸,諸如辭賦碑銘、摩崖題刻、長廊文化、題記隨筆、卷首前言、詞曲音樂、楹聯牌匾、圖文讀物、宣言祭文及影視作品等,試圖從多種維度、多副筆墨,解讀與闡釋閩都文化。
陳章漢編著 ·地域文化 ·22.4萬字
叢書以文化為原素,進一步拓展外延,從梳理浦東歷史文化入手,挖掘浦東江南文化的歷史內涵和閃光點。把浦東文化放在江南文化的范疇內來考量,把浦東文化的人與事和江南文化的人與事聯系起來,從而突出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展現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們在這種優秀的人文精神氛圍中,享受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動力和思想熏陶。
龍鴻彬主編 ·地域文化 ·32.6萬字
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即客家之味、客家之醉、客家之美、客家之魅、客家之慧、客家之歸,涉及客家的美食、審美、民俗、歷史、智慧等方方面面。詳略得當、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客家的風俗人情,書中圖片真實,契合了客家文化的審美和味道,行文有據可依又有趣,是一部了解客家起源歷史、發展歷程、人文現狀的經典圖書!
客名君 ·地域文化 ·18.7萬字
這本小書旨在介紹京城的新詞新語。本書從時間和地域上對“京城新語”做了界定,主要指改革開放以來新出現的活躍在京城百姓口中的語詞。正文分為五講,從新語詞概說、溯源、特點、長度、結構和修辭、使用等角度對京城新語詞予以解讀。本書還按時政、科技、生活、經濟、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婚姻家庭等分類收錄了部分新語詞,帶您感受新時代的京城語詞文化。
范燕生 杜琪方 ·地域文化 ·7.4萬字
本書聚焦雄安,著眼現實遺跡和相關人物,由現實切入,鉤沉史實,解說作品,以歷史人文的角度,展現雄安的前身今世,滄桑浪漫,描摹其中蘊含的雄安氣質。分前言和五章,章節大體以時間為序,分段表現春秋以來的雄安人文歷史。每章用一種顏色作為統領,重點展示雄安一個側面的歷史積淀和精神氣質。
王文化 ·地域文化 ·15萬字
近年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縣級以上政府都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主要從兩方面,一是遺產本身,二是傳承人。本書因此分為兩篇,分別對36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挖掘其內涵,闡述其價值;同時介紹對國家認定的26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9.5萬字
本書是“客家文化多樣性與客家學理論體系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成果結集。該會議于2012年12月7—10日由嘉應學院主辦,參會人員包括來自海外和國內8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和文史部門的150多位學者。全書從會議提交的100多篇客家學專題研究論文中甄選了22篇有創意、有新見的論文,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客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當前海內外客家學研究的現狀及學術前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肖文評 鐘晉蘭主編 ·地域文化 ·20.9萬字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來生活所感雜記,主要包括作者對浙江省十一地市風土人情獨到的見解,文風戲謔,多以當地名勝古跡、美食趣事為題材,以片段的形式對每一城市進行描述,令讀者得以快速閱讀中體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王寒 ·地域文化 ·13.1萬字
榆林市紀委通過挖掘整理當地廉潔文化,編著《榆與蓮——榆林歷史廉政人物故事》一書,書中記載了一門忠烈楊家將、勤政擔當余子俊、忠勇愛國韓世忠、政績卓卓馬如龍、秉公取士白乃貞等26位廉政人物和革命人物故事,客觀生動地還原了榆林歷史上一個個清官廉吏、忠臣良將、革命志士忠勇愛國、赤膽忠心、廉潔奉公的事跡,展現了榆林人的精神和風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存史鑒今、續寫清廉,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像榆一樣正直,像蓮一樣清白”的干事創業精神。
中共榆林市紀委編著 ·地域文化 ·6.1萬字
《全景天津》是天津電視臺于2008年拍攝的以空中視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紀錄片,并榮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2009年度全國城市形象片一等獎等多個獎項,是天津電視臺的天津航拍系列題材紀錄片之一。
馬宇彤 ·地域文化 ·7萬字
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更因其聞名于天下的西湖美景,被稱作“人間天堂”。同時,杭州還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隨著阿里等電子商務的崛起,又給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魅力。澎湃的錢塘江大潮,浪漫的西子湖畔,唇齒留香的龍井茶,還有讓人吃了一口就忘不了的杭幫菜,還有那些在杭州留下足跡的文人雅士……古人說“最憶是江南”,江南之中“最憶當是杭州”。作者用一張張走心的繪畫,記錄了杭州美麗的一面;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了杭州深情的一面;用一冊滿懷溫度的繪本故事,讓你吃喝玩樂可以很文藝,衣食住行可以很浪漫,讓所有人通過這本書,知道更多“杭州故事”。《杭州城事繪》,是青島小哥馬達打造了“手繪中國”這個項目又一力作,它是旅游手冊,也是城市簡史,它輕松快樂地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曼妙,訴說著一座城的文化與歷史。
馬達 ·地域文化 ·5.7萬字
藍靛廠位于長河西岸、頤和園西南,因清代藍靛廠外火器營的駐扎,而人口驟增、商業繁榮,形成了不同于他處的旗營文化,同時,火器營外的西頂碧霞元君祠是北京重要的民間信仰空間,在北京史、海淀史賞都占有重要地位。地靈人杰的藍靛廠還涌現出不少知名人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本書邀請相關專家和當地百姓,對藍靛廠的地理、歷史、人文、景觀、民俗等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回顧和研究,有助于留住歷史、留下鄉愁。
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 政協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地域文化 ·19.4萬字
20世紀70年代,日本剛剛結束洶涌激蕩的戰后重建。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實則繼承了戰后之初的輝煌發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榮、走向世界的進步潮流,擁有承前啟后的地位。1975年,20歲出頭的伊恩·布魯瑪來到了日本。他憑借過人的嗅覺,迅速發掘出70年代異彩紛呈卻不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衛文化,深入到深層的角落、前沿的現場和核心的文化藝術圈:東京淺草的雜亂小巷和破敗劇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還有黑澤明的電影拍攝現場、寺山修司的實驗劇團、唐十郎的巡演帳篷。離開日本數十年后,布魯瑪基于對這段親身經歷的回憶,結合長期的研究思考,從時代與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獨特的日本面貌。
(荷)伊恩·布魯瑪 ·地域文化 ·11.8萬字
在中國西北地區,有一座神奇的山脈,它雄渾壯麗,巍峨聳立,南北走向、綿延縱亙250千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住了西伯利亞寒流和騰格里沙漠的東襲,攬引了黃河北上、并行相依,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賀蘭山。“賀蘭”之名源于古代北方民族的“胡語”,其意是把這座起伏有形、色彩斑斕的山比喻為“青白色的馬”。依偎在賀蘭山與黃河之畔的是聞名遐邇的“塞上江南”寧夏。這里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是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密切交往和爭奪的地方,這里留下了各民族活動的豐富遺跡。
銀川賀蘭山巖畫志編纂委員會 ·地域文化 ·22萬字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種文化生態村落繁衍生息的家園。《品牌廣西(中國知名村鎮卷)》介紹了廣西144個入選國家評比的品牌村鎮,分為四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入選中國村落名錄村落”,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村鎮多彩的文化、豐富的民俗、富饒的物產、新奇的節慶,是廣西村落風貌的具體呈現。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11.9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城市尋端·大連開埠建市》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講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大連港口和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過程,構建了大連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史演變的清晰脈絡,再現了120年前大連從一個小漁村向遠東自由港和貿易中心推進的曲折歷程。
蔣耀輝 ·地域文化 ·18.5萬字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也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書。一脈錢塘,從遠古奔流而來,攜卷著文化底蘊,牽動著歷史浪濤,孜孜不倦地講述著她迷人的故事。她從源頭六股尖開始,順流而下,隱逸新安,芬芳蘭江,如畫富春,澎湃錢潮,萬流歸宗,東流入海。本著記錄了近40位錢塘之子對母親河的探索,從她的基因密碼里,重識這片唯美的土地。從“枕錢塘”到“擁錢塘”,攬江入懷,擁江發展,浙江正以磅礴大氣的身姿勇立潮頭,續寫新時代的華章。
丁賢勇等 ·地域文化 ·24.2萬字
《南京城事繪》主要內容包括南京市文化名片——先鋒書店,白話南京,南京風俗,南京景致,南京物產,南京情趣,風云人物。
馬達 ·地域文化 ·5.4萬字
本書選取了巴蜀地區88個古鎮,介紹了它們的歷史沿革、地理區劃、住民來源、名人軼事、建筑遺存、農商活動、民間藝術、傳統習俗、宗教信仰、風光景物、美食特產等多個方面。本書是一部簡明的四川鄉土文化讀物,是一部濃縮的四川古鄉鎮志,更是一本詳盡的四川鄉地游覽采風指南。
徐平 ·地域文化 ·31.4萬字
本書是作者采取文獻梳理和實地考察結合的方法進行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嘗試。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從隴山開始,到玉門關、陽關結束,作者對考察沿線重要的自然地理實體和社會人文要素類地名計160余條,逐一進行考察和實證。由于作者自身的學術積淀和研究方法難以達到對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細無遺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難免。其中錯誤和未盡之處,敬祈海內智識,不吝賜教。
武江民 黨國鋒 武優善 趙軍 ·地域文化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