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古人認為聲音是圣潔的,音樂可以潔凈人的思想、靈魂,創作和諧的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就是指分別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類樂器。中國古人是按照樂器制作的材質來區分不同的樂器,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凝聚了無數古人卓越智慧的樂器,在歷史的深處。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北京的王府》一書,深入挖掘并細膩展現了北京城內眾多皇家貴族府邸的輝煌歷史與獨特魅力。從恭王府的精致園林到醇親王府的宏偉建筑,作者不僅描繪了這些王府的建筑美學與布局藝術,還深入剖析了它們作為權力與地位象征的深刻內涵。書中穿插著王府主人的傳奇故事與家族興衰,讓讀者在品味建筑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通過對王府的詳盡介紹,本書不僅是對北京古都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對中華歷史文脈的一次深刻探索。
楊天杰 ·隨筆 ·2.5萬字
作者清晰闡述了傳統文化的大我與心理學的小我之間的差異,指出真正完善的人格需要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學習與實踐才能最終達成。作者運用心理學的語言自由穿行于傳統文化與心理學兩個領域,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證與說明。
劉天君 ·中國文化 ·16.2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本書將傳統孝道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針對孝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分析,通過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來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百善孝為先”的含義。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孝心”永遠不應該被人們淡化。因為這不僅僅是天性使然,更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先從孝敬父母長輩開始,學會助人和奉獻,學會做人和處世。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8.7萬字
《易經故事》上啟伏羲神話,下至明清,以歷史故事解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易經的眾多歷史、文化常識和技巧方法。有對《易經》起源的追溯,也有對華夏文明史的濃墨重筆,更有對古易經文化深邃的思辨。本書分十五個章節,以解密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易經的眾多常識和技巧方法。包括起源密碼、醫學密碼、占卜密碼、三國風云、兵書解密、性格密碼、星象疑云、風水密碼、生日密碼、姓名密碼。
威廉·維特 ·中國文化 ·10.1萬字
《西西弗神話》是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一部重要的哲學論集,被人稱作是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它以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即人生存在的荒謬感。加繆在書中一層一層地剝離人生虛幻的外衣,將其荒謬的本質赤裸裸地揭露出來。然而荒謬不是絕望,因為看穿幸福的同時也就看穿了痛苦。對于西西弗來說,地獄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法)加繆 ·各國文化 ·6.6萬字
本書精選關于上海的散文40篇,收錄了現當代著名作家,尤其是上海本土作家張愛玲、陳丹燕、趙麗宏以及魯迅、豐子愷、黃裳等,關于上海記憶的經典作品,將上海的摩登風情與獨特的人文情懷展示得淋漓盡致。以上海坐標、上海風情、上海人物、上海情結為切入點,角度新穎。
孫曄 ·地域文化 ·15.4萬字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存在太多太多的奇人怪事:德國的一位老太太,一支鉛筆插入她的腦中長達55年;在印度,妻子們可以在打夫節那天盡情地打自己的丈夫;馬達加斯加人會把死去數年的親人的尸體搬出來曬太陽,并舉行盛大的狂歡……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情實在是數不勝數,這個精彩神秘的領域,不僅會極大地滿足你的獵奇心,而且會帶你感受到探索發現的樂趣。
徐志晶 ·神秘文化 ·11萬字
在大一統氣氛籠罩的時代,荀子才是儒學的主流。中國文化經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論稱贊還是批判中國文化,很自然都會拿儒家的主張、信念作為代表。更進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畫上等號。儒家相信什么、主張什么,也就理所當然認為是孔子和孟子所說、所主張的。這種常識態度,在歷史上不只不精確,而且帶著許多誤會。那些想當然對儒家的種種說法,其實里面來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過來自《孟子》的。孟子名氣大,和孔子并稱,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沒在背景里,但若從思想內容及表達形式上來看的話,荀子對于后世建立的儒家傳統,影響恐怕大過孟子。
楊照 ·中國文化 ·5.2萬字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作為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林家驪譯注 ·中國文化 ·12.3萬字
對聯是做為民族傳統風俗文化之一,從其誕生起,就一直為歷代人民所重視。本書從歲時節日、人生禮俗、工商百業三大方面,選取精聯、名聯百余條以饗讀者。
蕭黃編著 ·中國文化 ·3.3萬字
《尚書》可能是留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資料,收錄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書,包括如周公、周王這樣的重要人物的講話。在商周時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載體。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很大程度上是當時人必須銘記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誥》為例,在楊照的解讀下,我們感受到了焦慮打敗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慮,他們反復確認上帝(天)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戰戰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誡子孫千萬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轍。
楊照 ·中國文化 ·3.3萬字
《腓尼基神話》是饕書客·神域書系之六,本書講述了古老而神秘的腓尼基人的歷史和神話。關于腓尼基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神話一直都撲朔迷離,關于他們的記錄基本來自于他們的敵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因爭奪地中海霸權的失敗,腓尼基人一度被希臘-羅馬世界視為品德低劣的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腓尼基的文化痕跡也隨著腓尼基人被征服同化后消失殆盡。但隨著近代考古發現和人類文化學的不斷進步,籠罩在腓尼基人身上的迷霧逐漸被驅散。在本書中,我們得以拂開歷史的塵埃,梳理其發展脈絡,看到腓尼基人揚帆遠航的勇敢身影,了解腓尼基神話中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
龔琛 ·民族文化 ·12.7萬字
“日本民藝之父·戀物鼻祖”柳宗悅的民藝入門書,全新譯本!《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最好的民藝入門書。他創造了“民藝”這一新的美學概念,開啟民藝運動,創辦《工藝》雜志,創建日本民藝館,在漫長的40年里,堅定地從無名工匠的日常用具中發掘真正的美。他癡迷木喰佛、大津繪等無人問津的民間手工藝,對朝鮮、沖繩等留有傳統工藝色彩的地方表現出毫不吝嗇的愛,更是從茶道、佛教中找到了何為美的哲理。關于民藝的所有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日)柳宗悅 ·隨筆 ·13.6萬字
“天人合一”由宋代著名思想張載明確提出,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經久不衰的思想話題,集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念。在此之前,古人雖未明言“天人合一”之語,但隱含“天人合一”思想的觀念早已存在。本書是按照“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盡心知性”“山水媚道”“賞游登臨”“田園意趣”六類將古代先賢相關論述精選匯編而成。
韓經太 陳亮 ·中國文化 ·11.6萬字
本書為人生勵志讀本,以南懷瑾的傳統文化為主線,分別從讀書、做人、成就事業等各個方面闡述人生需要的智慧和方法,多角度講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講解為人處世的智慧和方法時,通過一個個旁征博引的小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項前 ·中國文化 ·10萬字
《京味兒食足》是繼《京味兒》之后,崔岱遠深入挖掘北京文化所推出的又一部介紹北京飲食文化、風土人情的作品。在原作的基礎上,作者新增了三分之一的內容,其中包括《羊肉串進京記》《國際都市東西融》《臭豆腐,醬豆腐》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作者對北京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北京沒有本地人,所謂老北京也并不能說是祖輩世居,只不過是早些年遷進來,或者晚幾代移過來而已。而北京文化的神奇就在于能夠海納百川,不管從哪來,住上幾輩子就成了老北京了。這種奇妙的融合力體現在吃上就是可以滿足八方口味,讓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士都能在這里享受到口福。
崔岱遠 ·地域文化 ·9.3萬字
本書為傳統經典《易經》的現代和解本,內容結構包含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選經典底本、再現古文風范,譯文參考通行譯本、白話流暢通達,和解遴選中外典籍、匯注思想源流,有助現代讀者重讀“我們的經典”,更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余世存 李克 ·文化評述 ·15萬字
本書作者通過自己游歷美國的所見所聞來反思中美文化存在的差異,讓我們對美國的社會、文化、生活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中美文化差異的對比,從而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地提升自己。于對比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從小正確地教育我們的孩子,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如何為他人提供真誠無私的幫助……這種反思和對比,有助于理解別人為什么稱呼我們為“土豪”。全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通過一些平凡的故事,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國人身上的“土豪”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打開本書,你將不再是個只會賺錢的土豪。
岳紅記 ·各國文化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