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遴選出由4味及4味以下中藥組成的簡易名方500首,對每首方劑出處、組成、臨床應用、古今驗案等內容進行整理研究。堅持繼承與發揚并舉,整理與提高結合,即真實反映原方的組成和方義,又密切聯系現代臨床實際,尤其是全國名老中醫運用簡易名方的經驗,并結合典型病案進行闡述,力求融匯古今,切合實用。全書匯集了古今臨床研究成果,內容簡明實用,切合臨床實際,便于讀者查閱和參考。本書適用于臨床醫生,是中醫臨床人員的案頭必備的重要常用參考書。
陳永燦主編 ·中醫 ·60.5萬字
本書以歷史朝代先后,共梳理76部現存原始醫籍,選取40余位宮廷御醫,探本溯源,深度挖掘其“宮廷淵源”、“內容精要”、“名方名藥”、“臨床運用”、“后世影響”等內容,整理匯編成醫經類、診法類、方書類、本草類、臨證各科類、醫案醫論醫話類、綜合醫書類、針灸推拿類、食療養生類九大部分。采用學術源流與現代文獻研究相聯合的方法,結合筆者多年臨證經驗,對臨床常見疾病特別是心系病證進行深入探究,不僅融匯了古代宮廷醫療學術思想,且吸納了現代醫學臨床診療成果,加以分析,同時附有較多美容、養生等秘方秘法。
張京春主編 ·中醫 ·70.2萬字
本套叢書是將古代針灸文獻與現代臨床相結合,匯總分析古代醫籍中針灸治療150余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相關文獻。文獻資料來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種重要針灸著作。通過數據庫的應用全面、準確地整理出相關內容,對各病證的取穴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臨床治療的規律和特點,包括循經取穴、分部取穴、辨證取穴、針法灸法特點等,以求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并與現代臨床進行比對,尋找異同點,最后提出合理的臨床參考處方。此書涉及兒科病癥近25種,內容全面,分類準確,實用性強。
劉立公 黃琴峰 胡冬裴主編 ·中醫 ·57.3萬字
光輝燦爛的古代中原文明誕生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學的源頭就在中原。在南宋結束以前,中國醫藥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中原,可以說在那漫長的古代歲月里,中原醫學的發展就充分代表了中醫學的發展道路。因此,研究中原醫學對探討整個中醫學的發展歷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第一部系統研究中原醫學的著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許敬生 徐江雁主編 ·中醫 ·55.3萬字
本書在查閱大量的中醫古籍文獻基礎上,搜集記載其中有關腫瘤論治的資料。內容涉及積聚、癥瘕、癭瘤、石癭等80余個中醫腫瘤古代病名,每個病名按概述、名論、名方、名案、小結等五部分闡述,名論篇以書名為綱,主要選錄病名、病因、證候、診斷和治則等方面的重要論述,對臨床有重大的指導作用;名方篇以方名為綱,按出處、組成、主治、用法,主要是精選古代治療古代腫瘤的著名方劑;名案篇也是以書名為綱,主要選擇古代醫家治療腫瘤的典型案例,一般是理法方藥合拍,對今天臨床有重要啟示和借鑒作用。
柴可群主編 ·中醫 ·74萬字
周超凡為當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本書匯集了其論文、論著等研究成果,訪談、序言、書信、詩詞及政協提案、述評報道等相關資料,是其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臨床診療經歷及其歷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經歷等方面的真實寫照和成果總結。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中醫治則治法)、方藥心得(臨床應用、正確認知中藥不良反應、安全用藥、關于糞便類藥物的思考、中藥注射劑等)、《中國藥典》修訂建議、建言獻策(政協提案、書信建議、述評報道)、雜記(訪談、序評、隨筆、詩詞)等。本書集周超凡學術之大成,凸顯了其在中醫基礎理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對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藥科研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當有一定的啟迪。
于智敏等主編 ·中醫 ·63.9萬字
中醫有十大經典,《素問》是其中的一部。《元·讀書堂本新刊黃帝內經素問》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文獻教研室校注。全書以現存比較權威、專家認可的《素問》版本為原本,加入歷朝歷代、不同流派中醫大家、名家對《素問》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現代的一些最新研究,是中醫院校學生、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素問》人員的參考書。
范登脈 ·中醫 ·58.1萬字
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鮮明的特色優勢和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中醫已經傳播到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對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醫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其中包含的科學奧秘是極其深刻的,等待我們去發掘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中醫振興發展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時刻,深入發掘中醫寶庫中的精華,彰顯中醫的獨特優勢,切實把中醫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發掘好、整理好、繼承好、利用好,一定能書寫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篇章。通過中醫的多學科研究,加深人們對中醫理論的認識,架起中醫與多學科研究的橋梁,創立中醫新的辨證論治體系,促進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為大健康理論奠定堅實基礎。
雷順群等主編 ·中醫 ·61.9萬字
本書匯集了陸廣莘論文、論著等研究成果,訪談、序言、書信及政協提案、述評報道等相關資料,是其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臨床診療經歷及其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經歷等方面的真實寫照和成果總結。內容主要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證實踐與科研、中醫學的特色、中醫學的發展、中醫建言獻策(政協提案、書信建議、述評報道)、雜記(訪談、序評、隨筆)等。本書集陸廣莘學術之大成,凸顯了其在中醫基礎理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成就,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對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藥科研人員及中醫藥愛好者當有一定的啟迪。
李海玉等主編 ·中醫 ·55.4萬字
本書是梅全喜教授從藥40年來對地產藥材研究的系統總結,全書分總論和各論二部分,總論部分系統介紹他在地產藥材研究上的認識、體會、做法,各論部分介紹了他圍繞50余種地產中藥開展了綜述、鑒別、化學成分、藥理及毒理作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的地產藥材研究如對三角草、廣東土牛膝、蛇泡簕、沉香等的研究成果對于指導一個中藥工作者如何開展對所關注的地產藥材的系統全面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國內以這種形式出版的中藥專著還很少見,相信該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歡迎,其社會和經濟效益一定是顯著的。
梅全喜主編 ·中醫 ·51.4萬字
本分冊為梅全喜教授論藥史本草研究內容,主要涵蓋了梅全喜教授對李時珍《本草綱目》、葛洪《肘后備急方》及本草考證方面的研究。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紹梅教授對李時珍生卒時間及《本草綱目》學術價值、藥學貢獻、具體藥物等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紹梅教授對葛洪生平、藥學應用、臨床學術及《肘后備急方》醫藥學貢獻等研究,第三章則重點介紹了梅教授在醫藥古籍藥物考證、道地藥材與地產藥材考證、方藥與藥物應用考證等藥物本草考證研究內容。本書對梅全喜教授在藥史本草研究方面取得成績進行了全面系統闡述,融合了梅教授藥史本草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與應用價值,對于學習梅教授藥史本草研究經驗,研究藥史本草考證者以及熱愛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讀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相信本書出版必定能為啟迪后學、繁榮學術、推進藥史本草研究向前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梅全喜主編 ·中醫 ·5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