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深入挖掘了《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全面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理論原則,通過對人體生命規律的深刻認識確立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傳統養生基本原則,論述了四時環境、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精神情志、勞逸結合等多種養生方法。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白話形式,以藝術性的圖解方式,使知識性、藝術性融于一體,讓讀者輕松把握書中的每一個重點、難點,是每一個追求健康長壽人都不應該忽視的一部寶典,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常學輝 ·中醫 ·32.4萬字
根據“十三五”期間高等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目標,更好地適應我國高等醫藥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指示精神,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的臨床醫師聯合完成了本書的編寫。本書編者長期從事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本書實用價值高,旨在為實習醫師、執考醫師、規培醫師提供必備的外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指導,也可以作為初涉外科工作者的參考用書。本書共12章,包括手術基本知識、常用手術器械介紹、基本手術操作、常用穿刺技術、麻醉實習基本技術、普外科實習基本技術、泌尿外科實習基本技術、神經外科實習基本技術、骨科實習基本技術、腹腔鏡相關技術、婦科實習基本技術、耳鼻喉科實習基本技術部分。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雖經認真推敲修改,可能還會存在不嚴謹和遺漏之處,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我們不斷完善。
朱良春 繆正來 ·中醫 ·23.5萬字
本書共收載常用中藥19類295味,以臨床實用性為原則,對中藥臨床應用既有理論總結,也有名老中醫特色用藥、用藥注意事項、古代文獻摘要以及現代藥理研究等的介紹,對于擴展臨床用藥思路,提升臨床用藥水平大有裨益。本書可供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臨床醫師,基層中醫工作者,實習中醫師和中醫中藥愛好者閱讀、借鑒。
劉俊 ·中醫 ·58.4萬字
共分兩章,第一部分介紹脈學起源、形成、脈名與脈象的分類、分部診法、診脈方法及注意事項、特殊脈象的臨床意義等;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各種脈的脈象歌、主病歌以及脈象闡釋、相類脈、脈象主證等,內容淺顯,易于背誦和記憶,書中博引《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以及諸醫家脈學專著之精辟論述,詳加注釋,作為登堂入室之階梯,對于有志學習中醫之士不無裨益。
肖進順 ·中醫 ·8.4萬字
我國中醫愛好者眾多,適合于大眾閱讀的綜合性中醫精品圖書罕見,本書通過隨機問卷調查,精選讀者迫切需要了解的中醫知識,以一題一文,配以漫畫及照片的形式予以講解;標題醒目,語言通俗,插圖生動,版式新穎;內容框架保持中醫基本知識的大體完整。現代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習中醫學的主體課程有《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等,何清湖、葛曉舒主編的《跟我學中醫(中醫入門200問)》在這些知識體系中,挑選出最實用、最能體現中醫特色的重要問題,同時結合民俗文化和百姓身邊生活,確立了10個編寫框架:醫史醫話、中醫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常識、中醫名方、經典凝粹、中醫養生、民俗諺語、民間療法、國醫經驗。每一部分都包含20個問題,把這200個問題串起來,基本呈現了相關中醫知識體系的概貌。這些問題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話題,但是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刻、科學的認識。通過這些問題,讓老百姓了解中醫的發展史、中醫藥的治療特色,同時能認識一些對中醫不科學的說法,了解中醫的先進性和優勢所在。特別是全面了解中醫代表性的養生觀念和養生方法后,能科學養生,避免盲目跟風。
何清湖 葛曉舒 ·中醫 ·21.5萬字
《金匱要略》系漢末張仲景所著,為中醫家學經典、做臨床的必讀之書,歷來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這樣成獨特理論體系的研究者,頗不多見,本書即為傳承先生學術思想之作。因是以學習筆記的形式記錄整理成文,故可達見字聞聲,而通其神,深入淺出,好懂易學。可使讀者正確理解仲景書原義,而明了經方治病的要點:辨六經、析八綱、終辨方證,準確掌握經方治病的精神實質,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并有所創新和進步。作者簡介:段治鈞先生為胡希恕先生的關門弟子,親聆胡老教誨七八年,感悟良多,受益終生。深感學中醫不易,遇名師更難,即有所得,不該懷私密珍,于是花了數年時間,將四次系統聽胡老講課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遂成《胡希恕越辯越明釋傷寒》《胡希恕《金匱要略》學習筆記》《胡希恕講仲景脈學》,《胡希恕經方精義》四本飽含胡希恕先生學術思想的心血結晶。
段治鈞 ·中醫 ·21.4萬字
本書為《董氏針灸注疏》的修訂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發行18000冊左右。本次修訂,刪去第一版部分繁瑣考證的內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針灸發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內的百余則臨證驗案,如“針灸穴位及醫案(陳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編)”和“脈法與針灸的不傳之秘”等章節,提高了本書的實用性。
劉毅 ·中醫 ·17.2萬字
脈診是中醫診斷方法的重要特色診法。本書通過直觀的脈象圖示方法反映現代中醫脈診學,便于讀者從客觀的視覺角度理解中醫脈診。書中主要介紹脈診的原理和方法、脈診儀的發展以及脈象圖的標準化;平脈的特點、生理變異及脈象圖特征,常見病脈脈象圖及意義,常見相兼脈脈象圖及其病證,危重病脈脈象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脈象圖;心與小腸病證、肺與大腸病證、脾與胃病證、肝與膽病證、腎與膀胱病證等常見證候的脈象圖以及不同中醫體質人群的脈象圖。本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附圖160余幅。可供中青年醫師、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研究生、進修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
彭清華 謝夢洲主編 ·中醫 ·9萬字
黃帝內針(簡稱內針)是源自《內經》的針法,其傳承綿密久遠,至真海楊師,始公之于眾。內針之法不離陰陽,其理則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針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靈樞·九針十二原》之易用難忘,其效則每能如撥刺、如雪污、如決閉、如解結。時下,多以療效評品醫學,黃帝內針之問世,當能為中醫展現其鮮活的生命。作者簡介:劉力紅,廣西首位中醫博士,現任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醫傳統經典方劑治療疑難病癥。著有專著《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及學術論文30余篇。
楊真海 劉力紅 ·中醫 ·6.6萬字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談醫理,中篇談醫病,下篇談醫人。本書詮釋了中醫全息補腎論——中藥溫通熱療法,闡述了各種慢性病治療的新觀念、新療法,講解生活飲食養生保健常識。書中詳細介紹了胃腸、肝膽、脾腎、婦科、心腦血管、腫瘤等300多種慢性病的防治方藥,以及美容、減肥方法。
盧允良 ·中醫 ·46.7萬字
《傷寒論》是《傷寒雜病論》的一部分,原作者為東漢末年著名醫家張仲景。《傷寒論》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齊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著作,也是中醫“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本書以全國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為藍本,精選原文,展現原著風貌。書中以通俗易懂的白話逐句解釋原文;提要與解析部分提煉要點,便于記憶;方義與臨床應用部分旨在解析方藥的配伍及加減特點,快速掌握方證的臨床運用;醫案部分節選名醫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的典型醫案。本書內容力求通俗易懂,簡單易學,方便實用,是初學中醫經典者的入門讀物。本書可供中醫學生、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謝雪姣 ·中醫 ·16.7萬字
張其成教授,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人文學教授,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博士生導師,重點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帶頭人。張其成教授是中醫哲學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有較大學術影響。目前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分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張其成 ·中醫 ·15.4萬字
一味藥養生類圖書是市場的常銷品種,具有簡單高效,服用方便的特點,列入系列叢書會更加權威,也能充分體現中醫藥圖書特色。該叢書是根據市場常態和開卷數據分析進行開發策劃。該叢書符合市場需求,四色印刷,文圖并茂。
余瀛鰲 陳思燕 ·中醫 ·4.1萬字
小兒常見疾病的發病表現、診斷疾病,中醫藥等費西藥的治療方法,是對小孩傷害最小的中醫經驗方法,以及讓孩子不生病的中醫育兒方法。特別是不感冒、不發燒、不愛吃飯以及長不高的中醫調理方法。
胡祖斌 張迎春主編 ·中醫 ·12.2萬字
全書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應用。基礎理論部分介紹蛋白質和蛋白質組學、從核酸到基因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細胞通訊和信號轉導;基本技術部分介紹核酸的提取與鑒定、印跡雜交技術、DNA芯片技術、核酸的體外擴增、重組DNA技術;基本應用部分介紹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本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語言通俗,論述詳細,可作為高等中醫院校的教材。
唐炳華 鄭曉珂主編 ·中醫 ·30.2萬字
本書為“用耳朵學中醫”系列叢書拓展卷中的一本。與我社出版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相配套。書中內容緊扣《中醫診斷學》教學大綱,以章節為序,主要分為緒論、四診和辨證三部分。四診部分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辯證部分包括八綱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六經辨證等。緒論和四診部分的內容采用提綱挈領式的的闡述,需要重點鑒別的內容,則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比照,而辨證部分,每一個證型下列概念、成因、要點、表現等項來簡明講解知識點。此外,書中更是采用歌訣的形式,巧解知識點,對重要信息進行概括性說明。本書每一個大章節和其下的小標題后面都編寫了相應的助記歌訣,歌訣力求在合轍押韻的基礎上,集中反映各章各節的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學習、記憶《中醫診斷學》的基本知識。本書內容精當簡潔,編排生動活潑,緊扣教材,配以同步的錄音,通過歌訣、表格的歸納記憶和聲音重復記憶,幫助讀者快速準確記住中醫藥基礎知識,實用性較強,適合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初學者使用。
楊毅玲 宋月晗 ·中醫 ·8.1萬字
全書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撰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共19卷,含目錄1卷,總20卷。本書為養生學專著。作者廣征博引,采摭宏富,內容涵蓋儒、釋、道籍,經史雜著,醫藥著述等豐富的文獻。內容包括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鳥魚蟲。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文物鑒賞等廣博的知識,論述了身心調養、性情陶冶、生活調攝、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氣功修煉、藝術欣賞等卻病延年、養生防病的知識與方法,取材精當,方法實用,文筆雋永,意趣高雅,不僅可使讀者增長養生知識,也可增長文學藝術欣賞情趣。因此,本書是一本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佳作。
(明)高濂 王大淳 李繼明 戴文娟 趙加強 ·中醫 ·34.7萬字
本書內容以耳穴按摩治療與保健為主,著重介紹了耳穴按摩的方法、作用、常見病治療與日常保健方法、耳穴常用診療方法等。書中內容掌握后可以隨時用于自我保健、自我診治、預防及輔助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消除和緩解常見癥狀,使人保持健康的體魄和煥發的精神。
薛定明編著 ·中醫 ·9.3萬字
《難經直解》又名《詳注難經脈訣直解》,刊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清初著名醫家莫熺所撰。莫熔,字丹子,號皋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全書兩卷,卷之上一難至三十難,卷之下三十一難至八十一難。內容包括診法、經脈、臟腑、疾病、腧穴、針法六大部分。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刻本(簡稱康熙本)為底本。
(清)莫熺 ·中醫 ·6.2萬字
本書大力提倡對針灸基本功的掌握。在針灸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一些最基本、最關鍵的問題,如針灸歌訣如何背誦,哪些歌訣必須背誦,經穴主治如何掌握,什么是行針施術的要領,怎樣艾灸既方便又有效等等。作者把它們概括為“針灸基本功”。作者又結合自己的師承經歷和教學、臨床實踐經驗,分別對針灸基本功加以說明,所述內容對針灸學習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謝錫亮 關玲編著 ·中醫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