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主要內容的選擇,以“臨床應用”為主。1.編寫內容以體現中醫特色治療方法為主,如外治法中之針灸、推拿、熏蒸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內治法,以及灌腸療法等等。其中凡屬顯著中醫特色者詳細收錄。2.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本套叢書雖然是以介紹臨床各科疾病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但仍應以辨證論治為編寫原則。3.內容選擇上,為突出中醫特色,故原則上不介紹西醫藥治療方法,或略要述之,以備臨證參考。
李順民 彭立生 ·中醫 ·29萬字
第一部分為導論,前兩章系統論述了中醫對腫瘤認識的歷史源流及歷代醫家對腫瘤的不同認識。第二部分為中醫腫瘤治法與方劑分述。分列十章,選取了十種臨床常見腫瘤,每一腫瘤自成一章。分別從該腫瘤形成之相關臟腑的生理特性探討并總結出病機要素,再據病機探討相應治法及方藥應用;不落中醫病種介紹時的“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治法方藥”俗套,不跟風,無同質化,思路明確而清晰,實用且簡明。第三部分論述了腫瘤臨床常見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的中醫治法與方劑。
沈濤 ·中醫 ·23.5萬字
①本書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論述中醫對皮膚病的認識以及皮膚病的中醫治療觀——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下篇則按西醫皮膚病學的分類方法按病種進行逐一辨證分析。②書中所選病例均為作者本人的治愈病例,具有更強的說服力。③本書由中醫皮膚科唯一的國醫大師、作者的博士導師、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禤國維教授和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徐宜厚教授作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劉愛民 ·中醫 ·30.4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撰用《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肝膽論治正文625條,載方59首;下篇精選晉唐以下肝膽諸論,計載方141首,全書載方共計200首。該集,上溯經典,下逮百家,分類詳釋,廣集名注。熔肝膽平、病、診、治于一爐,合理、法、方、藥為一體,對古今中外肝膽要論進行了高度綜合。書中選文廣博,論理精詳,集歷代名家臨證之精華,每多卓見,使得肝膽理治自成體系,是一部全面系統且具有較高學術和臨床應用價值的肝膽專著,誠為中醫臨床、科研和基礎理論研究者必備之書。
劉渡舟 楊波 ·中醫 ·33.1萬字
本書將中醫內科臨床常見的30個病癥按照從辨證抓要點,從經典找思維,從臨證識分型,從名醫悟醫道,讀典拜師臨證談體會,思考問題六個軸線書寫,為讀者提供相關經典論述,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建立中醫思維;并學習名師中醫內科臨診經驗實錄,提高解決中醫內科臨床問題的臨床實踐能力。
宋立群 ·中醫 ·23萬字
本書將臨床常用300余味中藥進行了精化、細化編撰,用二十八個字分別將各種藥編著口訣,將每味藥的藥性、藥理精括其中,讓人學起來產生濃厚興趣,讀起來壓韻上口,記起來印象深刻。借助精練簡約的歌括,讓每味中藥個性化、形象化地展示其各自不同的藥物性情,再通過旁參考證,詳加注解,結合個人行醫經驗體會,對每味中藥的臨床效用詳加驗證,用起來依據充分,真實可靠。
林儼石 ·中醫 ·31.3萬字
本書是以山東中醫藥大學名師劉家義教授課堂實錄為底稿,由青年教師徐琬梨博士結合跟隨其多年臨證、講課體會,執筆整理,以課堂精華實錄形式,原版再現了劉家義教授趣、簡、實、活的教學特色。本書不僅保留其授課風趣、深入淺出的特色講學,同時附以學習綱要,幫助讀者提煉中醫診斷要點。適合中醫初學者,基層中醫師閱讀學習。
徐琬梨 任健 ·中醫 ·22.1萬字
本書系作者二十余年研讀《內經》的心得體會。全書收載作者關于《內經》理論闡釋及臨證發揮等文章30余篇,內容涉及《內經》的成書年代、理論淵源、教學體會、難點闡釋及臨床應用等方面。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較好地展現作者研讀《內經》的有關理論及臨床心悟,使讀者夠將《內經》思維與實踐結合運用,對中醫藥工作者學習中醫經典及指導臨床有一定啟發。
翟雙慶 ·中醫 ·22.3萬字
全書共分為5個章節,依次論述了高血壓病的中醫基本理論及研究,高血壓的現代醫學認識與治療,高血壓病的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食療及常用藥膳,高血壓前期的中醫藥防治。該書以臨床實用為出發點,著眼于研究和理論與臨床相結合,內容全面、實用,可供臨床醫生和中醫藥愛好者參考閱讀。
岳桂華 熊興江主編 ·中醫 ·22.2萬字
本書在系統介紹女性、兒童的生理病理特點、保健具體措施的基礎上,對婦科兒科常見病的中醫診療進行了詳細介紹,內容包括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以及包括針灸推拿、食療驗方等在內的多種中醫特色治療調養方法。本書內容全面,知識系統、豐富,具有簡明扼要、實用性強等特點。不僅可供中醫婦科兒科醫師參考,也可作為在校師生和城鄉群眾的實用工具書。
王紅艷編著 ·中醫 ·33萬字
全書共分十七章,主要涉及內科、外科、男科、婦科、兒科、皮膚科、性病科、五官科等200多種常見病和疑難病,突出了臨床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疑、難、雜”病,共收集整理介紹經濟、有效、易得的中藥處方1100余款。本書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實用性較強,適合于廣大臨床醫務工作人員、基層中西醫結合醫院各類醫藥人員查閱和參考。
鄒紅英 王華 鄭勤 ·中醫 ·26.7萬字
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系統地介紹了中醫皮膚科驗方和專方的研究現狀,突出了中醫藥治療的特色與優勢。書中的效驗方均精選臨床實用、療效可靠,并經作者臨證應用過的處方,故本書是真正實用的效驗方集。本書適用于皮膚科臨床工作者臨證參考。皮膚病患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選用適合自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
李廣瑞 ·中醫 ·21.1萬字
中醫婦科學從秦代發展至今,日益完善,屢用屢效。婦人在生理上有月經、帶下、胎孕、生產、哺乳等功能,在臟腑、經絡、氣血運行方面也有特殊之處,故而在對婦人疾病的辨證施治中需考其特殊,究其迥異,另立別方。本書選取中醫藥古籍經典代表方及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作組成、功用、主治、方解、辨證要點、隨證加減等詳細講解,更在方后附有當代名中醫的經典醫案分析。本書內容集古今中醫婦科治療之經驗,具有極強的學習和臨床指導價值。本書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科臨床醫師,以及廣大患者閱讀參考應用。
袁立霞 ·中醫 ·24.8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劉華鋼 黃瑞松 ·中醫 ·23.7萬字
張貽芳研究員是當今中西醫結合內科領域的大家,臨床經驗豐富,醫德高尚,師承著名中醫肝病、脾胃病大家黃堅白先生,業醫五十余載,在中西醫結合肺系疾病和腫瘤的治療方面建樹和成就尤為突出。本書是對她多年臨床醫案的全面收集和整理。
張貽芳 趙蘭才主編 ·中醫 ·30.5萬字
《隗繼武經驗集》是全國著名老中醫藥專家隗繼武的臨床經驗集。隗老數十年工作在臨床一線,具有豐富的運用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經驗,全書共分5個部分:“大醫精誠”講述了隗老的從醫經歷及專業上取得的成就?!皩2V巍笨偨Y了隗老在治療脾胃疾病及其他臟腑疾病中的病因病機分析思路和辨證論治經驗。“方藥心得”總結了隗老對單味藥、對藥及經典方劑的應用?!搬t案醫話”以現代病理、藥理和臨床驗案為基礎,對隗老的診療經驗進行了歸納整理,包括臨床驗案、癥候分析、治療原則、選方用藥、隨診或復診的情況等?!靶交鹣鄠鳌辈糠质勤罄系茏釉诟鷰熯^程中對隗老的臨證經驗和臨床驗案進行整理和繼承心得。本書對臨床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脾胃系疾病具有指導作用。
遲莉麗主編 ·中醫 ·28.6萬字
本書系著名針灸專家張唐法教授從醫四十多年的學術經驗總結,正文分為兩部分,醫案選錄部分,筆墨著重于張教授最擅長治療的病種,對病因病機及其獨特經驗進行了細致詳盡地闡述,重點介紹了張教授的選穴用方、操作方法,突出了臨床真正有效的東西;學術思想擷菁部分著重介紹了張唐法教授對針灸基本功、對中醫現代化及中西醫結合等的觀點和態度。
張紅星 ·中醫 ·25.1萬字
本書以臨床風濕病為主,進行表述。先簡要介紹風濕病的基本知識,使讀者知其梗概,然后重點分述中醫治療經驗,包括系統科學的辨證論治(既有中醫傳統的整體辨證觀,又結合現代中醫臨床辨證與辨病的經驗)、見解獨到的名醫經驗(以全國名老中醫經驗為主,并介紹了風濕病領域前沿的專家及教授的診治體會)、豐富切實的效驗方藥(多為經臨床大綜病例驗證的特效方,還有部分公開發表的祖傳秘方及民間驗方)、安全靈巧的外治方法(有操作簡單,無任何毒副作用的中藥外治法;有療效確切,患者樂于接受的針灸推拿法)。
張醒民 王志禎 劉旭東主編 ·中醫 ·26.3萬字
《中醫抗癌古今驗方精選》主要內容包括:腦瘤、鼻咽癌、甲狀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原發性肝癌、胰腺癌、大腸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急性白血病等等。
黃志杰 ·中醫 ·21.1萬字
在近50年中醫臨床實踐中,黎志遠苦研中醫經典,勤勤伍床醫案,崇尚辨證論治,實踐、總結出自成體系的婦科雜病經驗,集結成書。本書從醫論醫話、醫案、經驗方方面,展示了其從肝論治婦科病的學術思想,介紹了對婦科常見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治經驗,并對臨床反復應用、行之有效的經驗組方作了分析驗證。
黎志遠 ·中醫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