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果我們能用氣化學說把仲景的“六經辨證體系”的原理方法說清楚,也可以說就是在用氣化學說對“六經辨證”進行一種新的闡述。如果在這個體系內能夠把《內經》的人體基本生理功能及其變化特征和病理情況下的處方用藥完美地闡釋,則醫學的基本理論就體現在了這種闡釋中,也就可以避免后世學者陷入必須面對六經辨證種種不同學說的苦惱中。清楚地闡釋六經辨證所包含的理論框架則可以使學習經方者有一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總體把握。
馬昆 ·中醫 ·31.9萬字
“名醫師承講記”專冊,是作者臨診30余年的實踐心得,書中具體收錄了:論經方之魁桂枝湯、辨證選方其效可彰;麻黃湯解風寒之表、咳喘身痛腫脹可消;氣管炎癥腎病水腫、同是發汗中西不同等方面的內容。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李靜 ·中醫 ·21.3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李宇銘博士臨床上運用經方的病案100例,紀錄他使用經方原方以及原方劑量的體會與理論研討。本書的病案有別于一般的病案,作者在臨床上處方湯劑全部使用經方原方、不加減、不合方,或只按原書加減法加減,且按漢代劑量一兩約等于現代15g折算經方劑量。本書案例除了體現了經方療效之迅速,通過作者師徒對話,將經方與時方對比,每一個經方病案與教材診治思路作比較討論,有助貫通古今中醫理論異同,并紀錄了作者對經典理論的獨到見解,展現以仲景醫學原意應用經方的深入思考。
李宇銘 陳皓天 ·中醫 ·36.6萬字
《陳慎吾傷寒論講義》旁征博引,是陳老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成果,現經陳老的兒子陳大啟先生及其門生整理出版。書中部分觀點與現行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不同,讀后令人耳目一新。同時,《陳慎吾傷寒論講義》也是傷寒學愛好者值得收藏的精品書之一。
陳慎吾 ·中醫 ·22.6萬字
本書為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石志超臨床經驗集。由石志超名醫工作室成員共同編寫。全書分醫論、治法、醫方、用藥及年譜等五部分,其中醫案舉例穿插其間,皆為石志超主任醫師臨證心得精華。
薄文斌 石鑒泉 李享輝主編 ·中醫 ·31.1萬字
本書為痹病證治,為痹病論治專屬,有全國名老中醫石志超工作室團隊編寫。本書以痹病為經,以現代醫學以痹癥表現為主的疾病為緯,系統闡述了痹病的辨證論治,對臨床具有參考價值。
張洋等主編 ·中醫 ·27.8萬字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醫護理學概述,第二部分飲食護理,第三部分常見疾病的辨證分型及相應證型的飲食指導,每一種疾病根據證型不同,給予不同的飲食單品指導,包括飲食單品的種類、功效、性味、歸經等,可供護理工作者、護理專業學生、有飲食指導需求的人群使用。
任蓁 張曉宇主編 ·中醫 ·25.6萬字
本書名為心病論,圍繞中醫心病展開論述。首先是中醫對心的認識,涉及心的涵義、心為生命之本;其次百病皆由心生,包括情志性理致病、心身醫學;第三,養生重在養心,包括養心重在調神,并論述養心療法;第四,論述常見心病及其辨治,包括常見心病的學術源流及現代證治、心病的辨證治療、心病常用經方論析;第五,心病的傳變及其辨治,包括心病的五行傳變、心病的臟腑表里傳變、心病的臟腑別通傳變等;最后論述心病從他臟論治,涉及心病從肺論治、心病從腎論治、心病從肝論治、心病從脾論治。
何念善等編著 ·中醫 ·20萬字
本書介紹了婦科病證的中醫獨特療法,包括毫針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三棱針療法、皮膚針療法、皮內針療法、電針療法、溫針療法、頭針療法、耳針療法、腹針療法、平衡針療法、穴位埋線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穴位敷貼法、穴位注射療法、火針療法、刮痧療法、臍部療法、藥物熏洗療法、藥浴療法、五禽戲、八段錦、音樂療法及推拿臨床常用手法。以婦科病證經、帶、胎產及雜病為綱,獨特療法為目,詳細介紹了各種療法。
馬紅霞主編 ·中醫 ·20.3萬字
本書為《神農本草經詳解》,是柳少逸先生在其父講解神農本草經基礎上的增補。本書以神農本草經為依據,對原文進行斷句,并解詞,然后是柳吉忱先生的講解,其后柳少逸先生又以“續解”的形式,補充了每藥的基原及臨床配伍應用,并進行歸納總結,對讀者學習《神農本草經》頗有裨益。
柳少逸編著 ·中醫 ·24.7萬字
李延為首屆國家級名中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從醫50多年。本書收錄了李延50余年治療疑難病征的臨床驗案,共200則,對中醫藥傳承和臨床醫師診療具有積極意義。
吳限主編 ·中醫 ·23.3萬字
該書匯集了具有豐富中醫經方臨床應用經驗的全國名老中醫專家、經方大家、臨床高級職稱中醫師等專家的臨床寶貴經驗和臨證特色醫案等,從臨證心得、遣方用藥、特色療法、臨床心悟等多方面反映了對經方的研究。內容豐富、實用,為后來醫者開闊思路、指明方向,為患者帶來福音,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可謂是一件幸事。守正創新,傳承發展,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貼近臨床、實用有效的中醫經方專輯。相信這本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醫者的青睞,中醫經方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朱明軍主編 ·中醫 ·39.7萬字
《重啟——中醫新解》想讓現代的醫學生特別是西醫學生能真正了解中醫、相信中醫、學習并使用中醫。鑒于現代醫學所固守的科學思維方法,本書并沒有沿用以往中醫書里那種“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等以古釋今的方法去解釋原本深奧隱晦的中醫理論。與此相反,本書采用了一種現代人易于接受的故事加說理的方式去闡明并解析元氣、陰陽、五行以及藏象等遠古中醫理論中所蘊含的醫學哲理及方法,寄予期望本書的讀者能對中醫的思想有一個全新認識。由于本書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去闡釋并解析中醫理論的思想,因此,與其他介紹中醫理論的書籍相比,其最大不同點就在于涉獵的知識面相對較廣,也就是說,相比其他中醫理論專業書籍而言,本書的內容可能會稍顯凌亂和混雜。為便于讀者閱讀,我把本書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
文勇 ·中醫 ·26.4萬字
《醫級》,又名《醫級寶鑒》,是一部綜合性中醫學著作,成書于1775年,由清乾隆年間錢塘醫家董西園撰著。共十二卷;正文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論理透徹,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和中醫院校師生閱讀,也是中醫業余愛好者的良多讀物。
(清)董西園 ·中醫 ·31.8萬字
本書基于臨床實用性的原則,精選了具備完整的病證-癥-法-方(藥)的清宮醫案,以臨床科別(內、外、婦、兒等)為綱、疾病或證候名稱為目進行醫案精選編排,共載醫案近1000例。每例醫案分為醫案序號、疾病名稱或癥狀、治法、方劑、藥物組成、藥引、外治、患者、醫家、評注等幾個部分。在每一種疾病醫案之前有一段文字介紹,此為通過“清宮醫案分析系統”對具備一定數量的同一種疾病醫案的數據挖掘結果的小結。本書醫案以內科病證最多,共有28種疾病810份醫案,婦科、兒科醫案次之,外(皮)科、五官科醫案較少。第二部分為醫方部分,分為常見疾病清宮代茶飲方、清宮常用養生保健方以及常見疾病清宮外治方等,內容詳備,可供臨床參考。書后附有全書方劑名索引。
陳可冀 張京春主編 ·中醫 ·21.8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所載豬苓湯臨床與研究的專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經典溫習”,是關于對豬苓湯原文學習研究的見解,包括對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認識;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豬苓湯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豬苓湯實驗研究成果,另附有當代名醫對一豬苓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對豬苓湯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適合中醫藥工作者閱讀。
任曉芳等主編 ·中醫 ·21.1萬字
本冊分為叢書的上卷,即基礎卷,共分為五章,分別由緒論、陰陽五行、藏象、精氣神、養生組成。全書訪照中醫基礎理論的體系,以陰陽五行、藏象、精氣神為綱,以《黃帝內經》的條文為線索,以臨床驗案為點睛,將中醫理論融會貫通。
陳鋼 ·中醫 ·24.2萬字
針藥結合是中國醫學歷代以來常用的綜合臨床治療方法。針藥結合學是研究和應用針灸與藥物共同治療疾病的臨床規律及科學基礎的新興交叉學科,以解決“針藥協同增效減毒”的臨床和科學問題為學科的目標和任務。全書分為導論、上篇、下篇三部分。導論部分疏理了中醫學術史上針灸、藥物關系的主要脈絡,明確提出了針藥結合學的定義及基本原則。上篇基于本領域的研究進展,介紹針藥結合的科學基礎,剖析針灸、藥物治療理念、原則與方法、效應特征,探討針藥結合的基本原理與科學內涵。下篇選擇介紹針藥結合治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胃腸消化系統疾病,代謝障礙、炎癥免疫疾病、心境障礙、婦科、兒科、皮膚科等40種常見疾病的方案,每個疾病包括概念、診斷、病理認識、西醫治療、中藥治療、針灸治療,并對針藥結合治療的優勢作簡單評述。
程海波 徐斌主編 ·中醫 ·30.3萬字
郭志強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婦科大家,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將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郭教授帶領其團隊將其治療不孕不育癥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整理成專著進行推廣。郭教授臨床提倡中西醫匯通,各取其長;古為今用,勇于創新,總結并提出婦人“陰常不足,陽亦常虛”生理特點及病機特點,強調治療婦科疾病時要注重顧護陰陽,用藥上強調“婦人柔肝勝于疏肝”“不損天然之氣血,便是調經之大法”“固護脾胃貫徹治療的始終”“順應婦人氣血陰陽變化采用中藥序貫療法調經促孕”,創立溫通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及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和良好的臨床療效。
郭志強 李軍等主編 ·中醫 ·21.1萬字
全書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上篇從中醫痿病的理論形成,源流發展,歷代形成的治則治法,現代的研究與發展等方面進行編著。下篇主要探討中醫痿病的辨證與治療。從現代醫學角度對中醫痿病進行疾病分類,各列篇章。每章包括的主要內容有:現代醫學對各個疾病的病因病機認識,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中醫對各個疾病的病因病機認識,臨床治則治法,辨證分型與治療,調攝護理,名家驗案等。痿病專題的論著目前國內較少,痿病對應的現代醫學疾病都是臨床上的疑難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從中醫角度挖掘整理歷代醫家經驗,歸納出系統的有效治療方法,對于提高此類疾病的臨床療效很有裨益。作者簡介:張天文:大連市中醫醫院首席主任醫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大連市中醫醫院神經大內科主任,全國重點腦病專科創始人。
張天文 劉波主編 ·中醫 ·3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