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傷寒雜病論》為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被歷代奉為中醫的經典著作。該書所運用的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中醫診治疾病的規范;所記述的理法方藥相結合的辨治經驗,對中醫臨證醫學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所記載的大量處方,組方嚴謹,療效顯著,被后世稱作“眾方之祖”。劉志龍、黎崇裕精選《傷寒論》中100首經方,輯而成《100首經方方證要點》一書。本書之方按照《傷寒論》目錄方序排列,方便讀者逐方對照及查詢學習。
劉志龍 黎崇裕 ·中醫 ·15.9萬字
殷鴻春教授長期研究中醫舌診理論,提出了一系列有原創性的學術觀點,發展了“殷氏現代中醫舌診”技術,已在我社出版《殷氏現代舌診原理與圖譜》,受到讀者歡迎,2020年1月出版,截至2023年已印刷5次。本書為前書的配套品種。本書總結了“殷氏現代中醫舌診”技術發明人殷鴻春教授近30年的臨床經驗,突出展示了獨特的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根據舌形、舌質、舌苔辨證用藥的經驗,全彩印制,圖文并茂,易于理解和掌握,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殷鴻春主編 ·中醫 ·16萬字
本書首先詳細闡述四部脈法(人迎脈、寸口脈、沖陽脈、太溪脈)、金銀針、針刺順序、切脈針灸穴組命名規律、取穴方法(附有75穴取穴法)、進針手法等相關知識,然后詳解切脈針灸穴組70余組,分整體上下陰陽調整取穴、辨病取穴、對癥取穴三部分論述,每一穴組均寫明作用、主治病證;每穴均配有插圖,全書共計150余幅。全書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方便記憶和臨床運用,適合切脈針灸初學者隨時翻閱學習,對臨床帶教也有很大幫助。
俞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4.5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圖文互參主要介紹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的訓練方法及其動作要領.下篇針對現在人們的不良作息姿勢、養生運動誤區,從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中精選出與之相對應的功法,指導練功者進行正確而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應有榮 陳德軍 ·中醫 ·9.8萬字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病由心生,萬病從心滅。世人視癌癥如虎,卻有人觀其如土。淡泊名利,放下貪執,伴虎二十年卻越活越灑脫,心血結晶,凝成此書。讓我們慢慢走近這本從生死邊緣悟出來的書,從此洗盡鉛華,返璞歸真,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步一個蓮花瓣,自然出淤泥而不染,心底干干凈凈,身體健健康康。
釋行貴 ·中醫 ·13.1萬字
本書將全面系統介紹危重燒傷救治新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自體皮源構建技術、自異體小塊皮膠連制備大張皮修復大面積燒傷創面技術、異體頭皮膠連制備大張皮聯合自體微粒皮修復大面積燒傷創面技術、保守性-超大面積切削痂手術、四肢切削痂--彈力加壓止血法、燒傷換藥新技術、燒傷創面動態管理法、導管膿毒癥的防治技術、全胃腸營養技術、內環境調整和支持治療技術、立體式康復技術等新技術新業務,并以大量的真實病例,詳細講述新技術體系在危重燒傷中的綜合應用。
申傳安主編 ·外科學 ·14.4萬字
李時珍 ·中醫 ·3.8萬字
以多年的臨床診療實踐體會,記述具體病例或引用新聞報道的個案,對家庭用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或許能將常用藥物的選擇和應用之要點傳授給讀者。書中篇目以病人經常碰到的用藥難點為重點,旨在為醫生選藥、病人購藥提供參考意見。既可為臨床醫生擬方遣藥當作“肘后”參謀,亦可為病人求藥、購藥、用藥作“身邊”指導。
李定國編著 ·藥學 ·18.2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4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5.9萬字
《萬一針老中醫萬芳琴五十年針灸心得》寫作形式簡單,內容力求真實可靠,沒有復雜的案例分析,只是將病案以原始面貌(患者自述癥狀)呈現出來,醫者通過四診合參得出診斷,給出治療方案,酌情取穴,給予針灸治療。在寫病例時,有些經驗穴就不再做詳細辨證和穴解。如印堂穴,凡脊椎滑脫、腰間盤脫出,或脊椎上某一段、某一點的病變,頸椎病等都可選此穴;又如陽光穴,凡身體寒冷、疼痛均可選此穴;再如手三里穴,凡是大腸經上的疾病都可選此穴,如痔瘡、脫肛、闌尾炎等。還有凡是心、肺、胸、肋的疾病都可以取內關穴;凡是肚、腹、胃的疾病,都可以取足三里穴來治療;凡全身各種虛弱、久治不愈的疾病都可以取足三里穴來強壯體質,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萬方琴 ·中醫 ·4.1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8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5.4萬字
本教材以《浙江省病患護理員職業標準》為依據,主要內容包括清潔照護、睡眠照護、飲食照護、排泄照護、給藥照護、病情觀察、消毒隔離、冷熱應用、臨終護理、內科常見疾病患者的照護、康復照護等。本教材突出了適應職業技能培訓的特色,堅持以《浙江省病患護理員職業標準》為依據,在病患陪護員初級知識基礎上保證知識連貫性的前堤下,內容上力求簡單,突出針對性、實用性、淺顯易懂。每一章節都有學習目標、工作任務導入和思考題,不僅有助于通過職業鑒定考核,而且能真正掌握本職業的核心思想和專業知識。
葉國英 方仕婷 ·基礎醫學 ·9.3萬字
本書是中等職業學校醫科類專業基礎課對口升學復習指導。內容包括:第一部分解剖學的各章必需掌握的內容和題型示例;第二部分生理學的各章必需掌握的內容和題型示例;第三部分近二年的試題;第四部分參考答案。近年考試試題及習題答案分析詳盡,方便考生復習考試。
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臨床理論 ·11.6萬字
本書為任之堂系列醫學圖書之一,是在任之堂學習中醫的一位弟子的跟師心悟,記錄了任之堂師徒的臨床實踐與思辨,以期讀者能夠分享任之堂師徒在中醫臨床實踐中新的思考、收獲和認識。本書采用師徒問答的形式,將作者平時跟診所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老師的解答,融合在一問一答之中。語言文字平實易懂,內容貼近臨床,通過實際病案,解讀中醫理論,對很多問題的闡釋更為深入透徹。作者簡介:董雪峰,傳統中醫師,中醫學碩士。2003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醫班,畢業后曾在某三甲醫院任中醫師。2012年起跟隨任之堂主人余浩學習抄方。
董雪峰 ·中醫 ·10.3萬字
產后新媽媽的子宮、骨盆、乳房、腸胃等每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分別如何護理?新媽媽每天該吃些什么,怎樣滋補?妊娠紋如何淡化,產后怎樣瘦身?爸爸在此期間該做些什么?告訴你簡單有效的方法。
張一帆主編 ·婦產科學 ·7.9萬字
本書名為《中醫入門路徑》,由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棗莊十大名醫劉翔關于中醫入門的講稿整理而成。劉翔曾多次辦班,教授中醫愛好者及初入臨床的醫師學習。作者從氣火(能量)、氣化、氣機角度講述臟腑、經絡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將氣火(能量)的產生,主要是心腎功能;第二部分講氣火(能量)的運行,主要是六經的功能;第三部分講氣火(能量)的載體,主要講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講中醫思維方法、運氣學說及八卦理論。
劉翔編著 王子依整理 ·中醫 ·13.8萬字
皮膚病性病的臨床診斷主要以臨床皮膚損害的特征為基礎。本書共收集皮膚病性病圖片約2400余幅,除皮膚病性病的常見病、多發病外,還包括了許多少見及疑難病例,有近500個病種。每個病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圖片,皮膚腫瘤還有組織病理片,同時配以概要、診斷要點、治療要點等文字說明。文字部分精練、實用,圖像部分病損顯示清晰易辨。每個病種中,又根據其分型及典型好發部位選有圖像若干幅(包括典型與非典型、輕度與重度等),以使讀者全面了解該疾病在臨床上的不同表現。本圖鑒既能滿足醫學生、基層醫務人員的教學或培訓需要,也適于皮膚性病科專業醫師的提高。
朱學駿 ·臨床理論 ·11.5萬字
《問中醫幾度秋涼》是一個中醫世家“叛逆者”的自述!繼劉力紅《思考中醫》之后又一部思考中醫、感悟人生難得的佳作!《問中醫幾度秋涼》從回憶母親中醫治病開始,一路寫來,有中醫的神奇、有中醫的道理、有中醫與西醫的區別、有人生的智慧、有豁達的胸襟、有現代人常常忽略的東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作者簡介:艾寧,原名梁愛寧,女,漢族,1958年11月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母親是中醫,父親任教于齊齊哈爾大學。7歲上小學;12歲隨父下鄉插隊;17歲進工廠學徒,做銑工;21歲考入哈師大中文系;25歲畢業任中學教師,后任成人教育教師,先后在教師進修學校和電大教課;32歲調到婦聯,從事維護婦女權益工作;35歲調到企業任經營廠長(26歲起做兼職律師10年);37歲考入檢察院任檢察官;46歲時女兒考入中醫藥大學;47歲上網在論壇寫雜文;49歲寫記敘母親行醫和女兒學醫經歷的網絡紀實文章《問中醫幾度秋涼》。
艾寧 ·中醫 ·18.9萬字
本書匯聚以廣東省名中醫柳河中為首的作者團隊的臨床實踐精華,論述舌診的基礎概念、意義和方法,描述舌象與八綱、六淫、氣血津液、六經、三焦、臟腑等辨證的關系與治療。全書以《中醫內科學》的病種為綱,為常見內科病、婦科病等配備了舌苔彩圖,并介紹舌象特點、主證、治法和方藥。通過望舌的變化,分析疾病的分類、屬性,為臨床提供重要依據。
柳東楊 柳瑞鳳主編 ·臨床醫學 ·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