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通史類教材,囊括了世界各民族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的歷史概要。全書采用多視角的文化史觀,講述了中國、歐洲、西亞、中亞、亞歐大草原、伊斯蘭世界、東南亞、東北亞等地的古代藝術成就。不僅僅有現代藝術的成就,還有古代非洲、古代大洋洲、古代美洲、甚至北冰洋極地的藝術文化。內容涵蓋面廣,圖片豐富,篇幅較大,除了高等院校美術類專業理論學習用書外,還可作為美術史論研究參考用書。
沈愛鳳主編 ·設計 ·41萬字
歐美流行音樂的歷史雖然只經歷了一個多世紀,但其音樂形態卻極為豐富,各種音樂風格之間有著復雜的關系。尤靜波著的《歐美流行音樂簡史》以歐美流行音樂為基礎,梳理了歐美流行音樂清晰簡明的一個發展脈絡,介紹了歐美流行音樂各流派的不同風格。為設有流行音樂專業的藝術院校解決流行音樂史學教材的缺口。
尤靜波 ·音樂 ·24.3萬字
該書以“核心價值”為思考主線,辨析了價值體系、價值觀等各類核心概念,總結了當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并以之為基礎,分析了主旋律創作和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新人形象塑造和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群眾生活題材與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針對消費主義、虛無主義、新歷史主義等各類“非核心價值”思潮的影視文藝表現進行了歸納總結,并立足唯物史觀、從核心價值視閾出發對這些思潮傾向與文藝表現進行了批判;進而在此基礎上,重新辨析了影視文藝創作與影視文藝生產的二重化矛盾,分析了經濟因素與藝術因素的辯證機制,分析了影視文藝表現與二重化矛盾關系,明確了弘揚文化精神與追求文化利益關系;最后,根據對各類影視文藝思潮與影視文藝表現的總結,提出了構建影視劇新的意識形態批評體系與創新影視劇管理機制的新思路。
秦勇主編 ·媒體藝術 ·21.7萬字
本書共分十三篇四十二章,從顏色的基礎知識和著色劑的基本理論著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不同著色劑在不同基質材料上的著色與配色技術,如著色劑的要求和選擇、著色方法與配色技術和配方實例,涉及范圍包括紡織品(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純紡、混紡等織物)、塑料、橡膠、涂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包括玻璃、水泥、陶瓷、搪瓷)、金屬材料(包括鋁、銅、鈦、鋅及其合金以及不銹鋼制品等)、食品、藥品、日用化學品(包括化妝品、洗滌用品)、皮革、毛皮、油墨、文化用品(包括紙品、墨水、繪畫顏料、粉筆、畫粉、筆芯、印泥、印臺墨水、相紙等)、竹制品、藤制品、草制品、木材、砂石等眾多應用領域。同時,書中還論述了計算機自動測色與配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書后附禁止使用的染(顏)料清單,并以表格形式對各種基質材料的著色技術和染料與顏料的發現、發明與發展歷史、創制過程進行了簡要說明。
李青山 ·設計 ·46.5萬字
本文題為《家·國·人:水華創作研究》,以中國第三代導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華為研究對象,依據家、國、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圍繞水華的創作環境、心態及具體的創作過程、普通觀眾及電影學者的接受狀態等層面,將水華的作品分為三類。
湯夢簫 ·媒體藝術 ·21萬字
《偉大的電影3》是世界知名影評人羅杰·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完結篇。在本書出版十六個月之后,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書中收錄的100篇影評,被作者視為構成“偉大的電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見證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階段重啟隔周一次的影評寫作。在追問“究竟什么樣的電影,才稱得上偉大”的過程中,伊伯特重溫了伯格曼的四部經典,重拾對喜劇電影興致,甚至對一些爭議作品重新下了判斷。入木三分的驚鴻一瞥帶來了更深的愉悅和更大的反思。
(美)羅杰·伊伯特 ·媒體藝術 ·29.4萬字
《藝術的力量》帶領我們踏上大開眼界、扣人心弦的奧德賽之旅,聚焦八件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從卡拉瓦喬的大衛和歌利亞,到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沙瑪讓我們從安靜的美術館舒適區抽離出來,他的敘述逐漸迫近陷于巨大壓力之下的八位藝術家孤注一擲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之后,他們創造出了某些空前的,甚至永遠改變了藝術發展進程的杰作。被圍困的英雄——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大衛、透納、凡·高、畢加索和羅斯科——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用堅決的抵抗面對危機,用激情與確信抵御嘲笑和短視。由他們創作出的大師之作挑戰了傳統,動搖了自滿,轉變乃至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英)西蒙·沙瑪 ·藝術理論 ·25.1萬字
《劍橋藝術史》是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傾力打造、歐美藝術史名家聯袂撰寫的一套西方藝術入門讀物。上至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光榮與壯麗,下至20世紀層出不窮的變革與創新,萃集每個時代的藝術珍品,呈現每個時代的主要特征。全新升級版精選近800張高清圖片,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帶領讀者在書頁間穿越西方藝術幾千年的絕美風景。
(美)蘇珊·伍德福德等 ·藝術理論 ·46.5萬字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討會自2010年以來,已經堅持召開了四屆,與會代表大多數都是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一線教師,大家有多年從事一線教學豐富的經驗和切身的感受。大家經過交流討論,認真總結,對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很多問題、難點都取得了一定的研討成果,我們將其中的一部分成果結集出版,以供大家研究參考。我們相信,在全體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將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實現理論與藝術的交融,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該書的出版得到了山東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領導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關心支持,謹以此書的出版表示衷心感謝。
巴圖 楊新力 ·藝術理論 ·27.7萬字
本書內容共分為十部分,以時間為線索,分成了“書法濫觴與先秦人性”“書法建構與秦人價值”“書法形成與兩漢人生”“書法成熟與魏晉人品”“書法交點與六朝人文”“書法出新與隋唐人情”“書法尚意與兩宋人格”“書法復古與元代人倫”“書法中衰與明代人心”以及“書法紛呈與清代人道”共十講。在內容上,從歷史文化脈絡入手,闡述了書法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之中的發展規律,通過對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感受,闡釋了古代知識分子心靈影響與書法風格的演變因素,加深了對書法時代特征的文化理解,培養大眾對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的認識,引導讀者將筆情墨意的藝術領悟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境界。
葛承雍 ·書法篆刻 ·25.5萬字
目前,有關音樂產業的研究是學界和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音樂產業,它的內涵與外延到底怎樣界定,音樂產業的研究框架和結構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的提出是本書寫作中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按照英美國家的研究經驗,本書分為現場音樂產業、音樂出版產業、唱片產業、數字音樂產業以及音樂與法律系統等幾個部分,這樣分類的提出目前在中國音樂產業的研究中還屬首次。作者同時對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音樂產業的研究具有實際性。它可以成為國家稅收來源的一部分,也可以繁榮音樂市場為大眾帶來娛樂,更可以帶動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向世界水品靠攏。
汪月波 ·音樂 ·22.2萬字
《殘酷劇場》是伊恩·布魯瑪多年來在《紐約書評》發表的藝文評論和歷史散文精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地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屠殺和種族滅絕。為了追根究底,布魯瑪帶領讀者探索納粹的宣傳影片、德國占領下的巴黎、猶太人的命運、被盟軍炸成廢墟的柏林、爭議不斷的《安妮日記》、珍珠港事變、神風特攻隊、墮落藝術、冷戰下的東德、巴以沖突、戰后的日本的前衛藝術等等,從電影、文學、繪畫、音樂、劇場、舞蹈的表現中,重回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場以及戰后重建的世界,試圖找出答案。
(荷)伊恩·布魯瑪 ·戲劇藝術 ·23.1萬字
“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結合,進行信息時代的升級換代,影像藝術行業受影響,也發生了變化。本書分十章詳細介紹了“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影視藝術和網絡藝術涌現出的新作品、新現象、新類型,對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節目等“互聯網+影視藝術”模式產生的新藝術種類進行了梳理,以文化基因理論為基礎著重探討互聯網融合中復雜的藝術現象。全書案例豐富,內容緊貼當下網絡、電影、電視發展現實,對當前影視文化現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周清平 ·媒體藝術 ·22.1萬字
舊京民俗文化豐富而廣博,韻味無窮的京劇文化正是其中尤其燦爛的一筆。本書通過大量切實可信的資料,輔之以流暢的筆觸,幫我們補上了舊京伶人的生活與藝術這有趣的一課。
張文瑞 ·戲劇藝術 ·20.9萬字
本書以電影鑒賞方法為編寫縱軸,以類型片與藝術片及反類型片為編寫橫軸,縱橫交叉,分別從敘事造型、聲音畫面、時間空間、蒙太奇、長鏡頭以及符號學等幾個角度,分析鑒賞了中外經典電影二十余部,使讀者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對電影藝術本體、電影發展脈絡有較清晰的認識,又可以迅速掌握電影賞析的方法及要領。本書既可以作為影視藝術院校的專業課教材,又可以作為綜合類院校開設的“電影藝術導論”“電影藝術鑒賞”等公共選修課教材以及大學生、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通識課教材,同時還是一本為廣大電影愛好者提供的比較全面、有效的電影鑒賞讀物。
張險峰 ·戲劇藝術 ·25.8萬字
本書講述了澳大利亞中部的丙烯繪畫如何走出當地土著社群,并經過其他社會組織的宣傳與流通,最終發展成為高雅藝術的復雜故事。早在1970年代,弗雷德·R.邁爾斯就開始了針對平圖琵社群的研究,該社群是當地以繪制丙烯繪畫而聞名的重要土著群體之一。邁爾斯的研究對象并不僅限于畫家及其畫作,與畫家直接接觸的藝術顧問、代表了官方意見的澳大利亞政府和土著藝術委員會、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區的藝術策展人,所有這些都是澳大利亞中部土著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邁爾斯在書中重新審視了這些繪畫所代表的土著人民及其文化,并認為丙烯繪畫的地位變化,與畫家自身的主動性以及他們對獲得更高層次認可的渴望直接相關。
(美)弗雷德·R.邁爾斯 ·繪畫 ·28.7萬字
由丹納編著、傅雷精心翻譯的藝術史通論——《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也是帶領大家暢游藝術天地的一本導游書。丹納通曉多國文字,是史學家、評論家,觀點犀利獨到,偏巧這本《藝術哲學》是丹納所著的經典文藝理論著作,內容來自于丹納在巴黎美術學校授課時的講稿,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丹納在本書中不僅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解,還將理論結合歐洲藝術史,講解了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真所謂是鴻篇巨制。全書不但條分縷析,明白曉暢,而且富有熱情,充滿形象,色彩富麗,絕無一般理論文章的枯索沉悶之弊。《藝術哲學》是幫助人們理解和領會藝術的經典書籍,不管是藝術專業人士,還是業余愛好者,都可以從中獲益。
(法)丹納 ·各國藝術 ·25.2萬字
《中外影視精品賞析》適應面寬,教學內容涉及兩種類別的課程:既可作為普通高校非影視類專業學生選修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備影視傳媒本科專業開課之用。全書精選44部中外影視精品,選片數量取折中路線。我們認為,教材必須考慮學生“一冊在手”的客觀需求,這樣就不宜編撰幾大卷、幾大冊的叢書,也不宜收入總量過少的作品。目前按一個學期常規課時量計,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賞析,我們編寫時放大了兩倍,達44部,為任課教師選擇合適片目,為學生課外自學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體例設計新穎,分為6個單元,即“大師經典”、“類型佳構”、“藝術影苑”、“國片精粹”、“紀錄菁華”、“卡通園地”。
李亦中 ·媒體藝術 ·23.3萬字
《感官技術》內容簡介:有兩類混沌:萬物之初的混沌,和萬物毀滅的混沌,起源的混沌和終結的混沌。前者是初生的清朗宇宙,是世界的無辜開篇,是一個嬰兒般的單純和無辜。這樣的混沌是黎明前的薄薄霧靄。后者是高度成熟之后的發酵,是過度攪拌式的大雜燴,是腐朽的累積和堆砌,是黃昏降臨后的蒙蒙黑暗。
汪民安 ·繪畫 ·22.2萬字
套裝包含:《一花一世界:拍花卉》、《山光悅鳥性:拍鳥兒》、《情商比智商重要:拍寵物》、《那山那水那人:拍旅途》、《紅杏枝頭春意鬧:拍春景》、《映日荷花別樣紅:拍夏景》、《停車坐愛楓林晚:拍秋景》、《梅須遜雪三分白:拍冬景》、《大師也需要:后期處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拍靜物》。《攝影起步》系列叢書定位攝影初學者所需要的攝影技法,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攝影技巧解析,提供了豐富而精美拍攝體例與教程,內容簡潔實用,立足于實際拍攝的圖文講解更令讀者一目了然。
孟祥斌 劉冰 莊開歌等 ·攝影 ·2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