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一部詩體散文,作者借用古代波斯拜火教始祖查拉圖斯特拉之名,有意對抗基督教的圣業,模仿圣典的文體,以比喻和逸事描述查拉圖斯特拉升華進入超人之域的過程,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哲學思想結晶,副標題為“為所有人、不為某個人而寫的書”,象征地表現出尼采最后的境地。這部作品雖然包括了尼采的一切,但查拉圖斯特拉是作品的主人公,而非作者本人。
(德)尼采 ·西方哲學 ·17.5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分為存在與虛無、哲學的談話、文學與藝術、文學與寫作以及薩特年譜等五部分內容。
張秀章 解靈芝 ·西方哲學 ·11萬字
本書完整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樂原則》《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自我與本我》,簡練地表達了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要點和學說精髓,被公認對人的心理及其活動做出了新穎的、革命性的描述。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方哲學 ·11萬字
不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頓的哲學心靈良方,六個哲學家的智慧解決六種人生問題!英倫才子艾倫·德波頓了解現實人生的苦難,深深體會到這些苦難引起的傷痛;他認為哲學不應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戲,而是幫助人們解決心靈傷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偉大哲學家身上,探索這些哲學家的智能,為我們提供舒緩現實生活郁悶的慰藉。針對六個不同的人生問題──不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認為有缺陷、心碎、困頓──德波頓分別向蘇格拉底、伊比鳩魯、塞內卡、蒙田、叔本華、尼采這六位哲學家取經,希望這些哲學家的個人體驗與思想學說能夠在我們飽受痛苦時,舒緩我們的癥狀,甚至根治我們的問題。
(英)阿蘭·德波頓 ·西方哲學 ·10.4萬字
《懺悔錄》是奧古斯丁著作中傳誦最廣的一種。本書也可作為奧古斯丁的自傳來看。全書共十三卷,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出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卷十至卷十三,則寫出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情況。奧古斯丁在書中不僅流露出真摯的情感,而且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筆細膩生動,別具風格,成為晚期拉丁文學中的代表作,列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
(古羅馬)奧古斯丁 ·西方哲學 ·18.4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帝王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所著,闡釋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宇宙自然與人生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等;他主張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去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諸行動,以此達到內心的平靜。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萬字
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人們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知識的概括學習和總結從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哲學通常是研究根本問題的,這就需要對表面的問題進行批判的反思,通過這種反思更清楚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
(英)J·F·沃芬登 ·西方哲學 ·11.6萬字
《愛欲與文明》講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發展到極點,然而文明進步的加速也伴隨著不自由的加劇。集中營、大屠殺、世界大戰和核武器都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人對人最有效的統治和摧殘恰恰發生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成就高度發達到仿佛能建立一個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時刻。可見,高度文明的昂貴代價是人的不自由和對生命本能、對自我升華了的性欲、愛欲的壓抑。所以,反抗現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須消除對人的本性的壓抑,解放愛欲。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 ·西方哲學 ·14.9萬字
英國古典學家約翰·馬歇爾的《希臘哲學簡史》,是針對具有一般知識水平的讀者撰寫的哲學普及讀物,最大的特點是行文流暢,取材精當,容易為一般讀者所理解。這本《希臘哲學簡史》還注重哲學家的生平及所處時代特點,尤其善于用少量筆墨引導讀者思考哲學與歷史、政治的關系,把哲學放在更宏大的背景當中,體現了古典學家所具有的整全視野。《希臘哲學簡史》的譯者陸炎,為本書撰寫了長達兩萬字的導言,詳述希臘哲學研究在中國的傳統和歷史,開列了詳盡的希臘哲學研究相關書目,有志于深入了解希臘哲學的讀者,可以按圖索驥,通過本書踏入希臘哲學研究的殿堂。
(英)約翰·馬歇爾 ·西方哲學 ·14.4萬字
假設你在橋上,目睹電車即將撞上軌道上的五個人,拯救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個人推下去,你會怎么選擇?假設博物館里每一幅畫都是相同的紅色畫布,只有畫名和簡介不同,策展人說每幅畫想傳達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錢嗎?假設村里的理發師只能幫不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不能幫會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他自己的胡子要由誰來幫他刮?以上問題都是哲學家精心設計的“思想實驗”,因為哲學無法用科學實驗來檢驗其正確性,于是哲學家在腦中設計出具體的假設情境,測試哲學理論是否符合我們對于相關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問題的答案。蘇格拉底、柏拉圖、薩特、加繆、尼采……眾多偉大的哲學家都曾設計過思想實驗。新銳哲學家伊夫·博薩爾特精選其中最經典的55則,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闡述、推演,引領讀者探討最令人彷徨的人生11大主題。
(瑞士)伊夫·博薩爾特 ·西方哲學 ·12.9萬字
西塞羅從友誼、善、利、責任等幾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他對人生的看法:美德、智慧至關重要。有節制的生活就是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坎坷和坦途中要不忘本性,用一顆淡定的心,收獲生活的喜怒哀樂。書中多用他擅長的演講模式,而演講的對象是他的兒子西庇阿、女婿萊利烏斯,長輩舐犢之心一覽無余,口語化的教化讓人更容易地閱讀與接受,金珠玉語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對人生和生活的節制的態度。西塞羅不僅閱歷豐富,而且學識淵博,對人生的看法也是洞若觀火;時至如今他的思想和理論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我輩景仰。
(古羅馬)西塞羅 ·西方哲學 ·9.3萬字
《第一哲學沉思集》是笛卡爾重要的哲學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笛卡爾通過普遍懷疑的方法,力圖使心靈擺脫感官的桎梏,通過純粹理智來獲得正確的知識。他探討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樣尋求真理避免錯誤等問題。他從“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出發,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體的存在,重新確立心靈、上帝和物體的觀念的可靠性。《第一哲學沉思集》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學的奠基之作,直接引發了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風潮,對后世影響深遠。
(法)勒內·笛卡爾 ·西方哲學 ·14.1萬字
偉大的德國浪漫詩人海涅評價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論頭顱的大刀。本書選擇康德哲學中最容易被中國讀者誤解的三個基本概念:對象、知性為自然界立法、物自體,作者運用其獨創的“清洗語詞”和“教人正確說話”的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通俗的解說,理趣盎然。此書初版以來頗得佳評,并長期用作教學參考和哲學入門書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進一步闡發原書的主體內容,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學。
謝遐齡 ·西方哲學 ·11.6萬字
瑪克斯的《沉思錄》是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后一部重要典籍。瑪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學體系,所以在《沉思錄》里我們也不必尋求一套完整的哲學。他不是在作哲學的探討,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現一種道德的熱誠。我們借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于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全書共計12卷,此版譯文出自大師梁實秋先生之手,并配有譯者的點評、批注,而其所選譯文也是最接近原著意愿的Haines版。
(古羅馬)瑪克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2.1萬字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黃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6萬字
盡管古往今來被稱為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于“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意——“愛”“智慧”。他們的共同愛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他們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頭,堅持獨立思考。徳波頓以其特有的英國式筆調引領我們進行了一次輕松的哲學之旅,典雅漂亮,幫助我們走近蘇格拉底、伊壁鳩魯、蒙田、尼采、叔本華等大師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發現,人生的悲苦、困頓和欲望引起的煩惱在他們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英)阿蘭·德波頓 ·西方哲學 ·16.2萬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含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于一爐,用日神與酒神的象征說明了藝術的起源、本質、功用以及人生的意義。尼采自稱這是一本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藝術家寫的書,充滿心理學的創見與藝術的奧秘,是“一部充滿青年人的勇氣和青年人的憂傷的青年之作”。
(德)尼采 ·西方哲學 ·17.6萬字
在整合西方學界之里程碑式的著名學者——拉康、弗洛伊德、馬克思、黑格爾、康德、海德格爾、德里達、福柯,等等——的相關學術要點的基礎之上,本課題力圖從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視域出發,將斯拉沃熱·齊澤克的數十部理論專著中所包含的相關理論節點置于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西方人文思想平臺上,以齊澤克的五個雖晦澀難懂、頻遭誤讀,卻又廣為流傳的基本術語——這些術語很多都源自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如原質(theThing)、幻象(fantasy)、快感(jouissance)、視差(parallax)和意義(meaning)為切入口,追根溯源、條分縷析,對齊澤克文學觀做全面的梳理、闡釋和評述
趙淳 ·西方哲學 ·20萬字
《叔本華的辯論藝術》(于1830年寫成,1864年首次出版),可能是叔本華非關其學術立場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本小書。在本書中,叔本華以西方先哲的辯證與邏輯為出發點,歸納出三十八種辯論招式,以絕妙的方式引領讀者理解辯論的藝術。該書結構清晰、篇幅精當,涵蓋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修辭學等學科領域,從每種辯論技巧的解析,到具體的應用分析,均妙語如珠、睿見迭現,無愧大家手筆,值得一讀。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4.3萬字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為分析對象,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浪漫的愛情故事在這本書里被羅蘭?巴特拆解成各種情境: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訴方式和喃喃自語。兩年后,巴特將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融入到這種分析里,發展成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隨即風靡西方,被譯成近三十種語言,并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