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7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生成機制研究”“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現代美學研究”“中日韓美學交流”“中西美學比較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八個欄目。
鄒華主編 王旭曉 杜道明副主編 ·美學 ·21萬字
鄴城(今河北臨漳)曾經是曹魏(204-220)、后趙(335-350)、冉魏(350-352)、前燕(357-370)、東魏(534-550)、北齊(550-577)六個王朝的都城,在中古政治、軍事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活躍于此地的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更是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一頁。本論集共收入論文16篇,視野廣闊、功力深厚、論議精微,集中呈現了近年來鄴城考古與佛教考古、歷史地理與魏晉學術、建安文學與魏晉文學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既有相關具體學術問題的深入探討,也有歷史現象之上理論層面的宏觀思考,更是考古與文學兩個學科之間一次難得的對話和交流。
劉躍進主編 ·美學 ·20.7萬字
身心關系問題是中西哲學、美學及文藝美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傳統問題,同時也是關系到當下國人生存狀態和生存意義的一個切實問題,本書將在現代美學和美育思想范圍中對這一問題進行梳理和考察。主要關注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宗白華、朱光潛等美學家的相關論述。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梳理中國現代美學家身心關系創生的理論內外譜系和歷史文化語境;2、總結美學家關于“心”概念的現代性轉化成果,關注其各自不同的審美形而上學(超越)傾向;3、考察美學家各自的身體概念、身體意識和身體意象,關注“身”概念在中國現代美學論域中的變化歷程;4、評述美學家身心關系理論的思想特色、學術價值和內在矛盾,關注各自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局限。
馮學勤 ·美學 ·20.6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6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日美學交流”“中國現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鄒華 王旭曉 杜道明 ·美學 ·20.2萬字
內容涉及中國美學、西方美學、美學原理、藝術理論、文藝評論等幾個主要部分。該雜志的在兼顧中西、兼顧基礎研究和學術前沿的前提下,突出北京大學豐富的美學積淀和優良傳統,接續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的美學創見,尋找中國的美學理論之路。
葉朗 ·美學 ·19.9萬字
一、“意象與藝術”,以及意象與審美范疇等。二、對“氣韻”審美范疇的詮釋和“氣韻”審美范疇的哲學與美學基礎的研究和探討”。三、對石濤畫語錄的研究與詮釋,其中包括畫“者從于心”與畫者形天地萬物等方面內容。四、對中國畫基本特征與藝術意境,以及中西方不同民族文化取向和藝術發展的研究和探討。五、對中國畫與文化的理論思考,以及對20世紀中國畫藝術現象的研究
曹桂生 曹陽 ·美學 ·19.3萬字
梁啟超美學思想構建及其研究的得失啟發我們,在純美學之外,還存在著梁啟超這樣的美學家所構筑的美學,它既不是單純的政治思想,也不是純粹的審美沉思,而是政治與審美融合的政治美學。本書主要論述的就是梁啟超與他所創構的政治美學。
莫先武 ·美學 ·19.2萬字
本書從20世紀以來西方美學與非西方美學的互動來看西方當代美學,提出自1900年到今天的西方當代美學除了現代面相和后現代面相之外,還有一個全球化面相。本書梳理了西方當代美學演進過程中全球化因素的出現及其代表性論著,著重呈現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化面相成型后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流派:后殖民美學、生態型美學、生活型美學、形式美話語。為學界認識西方當代美學的全球化面相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參考。
張法 ·美學 ·19.2萬字
該書稿以胡塞爾的現象學為理論依據,對審美意識的生成進行了探討。認為從審美行為側看,美是一種直觀行為。首先,審美的直觀是一種肯定性的直觀。這種設定性不僅來自于情感愉悅,也往往涉及到一種存在的意義維度。其次,從構造現象學角度,我們把審美直觀看作是一種直觀的綜合過程。從審美對象側看,美是一種現象。審美對象是作為一種層次結構形式而存在的。根據胡塞爾的圖像意識理論,可以分為:介質載體層、再現客體層、觀念客體層三個層次結構。純粹的美是一種直觀現象,而在經驗的生活世界中審美又往往具有一種價值的設定性。這種價值源自于生活意義的肯定性信念。
張志國 ·美學 ·19萬字
美學是個古老的概念,美學又是個形而上的學科。本書沒有艱深生澀、佶屈聱牙的學術語言,而是從各種社會現象、熱點話題中摘取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試圖從美學的角度為年輕讀者答疑解惑。本書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今的文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在分崩離析的知識體系中發現智慧的靈光,從看似專業化的分解中探尋超越其上的靈性、精神,為人類尊嚴奠立基座。美學智慧,能否擔當這一使命?著名學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駱冬青《美學智慧》課程二十二講,帶你領略大學高質量人文課的知識魅力。深度解構“美學智慧”理念,賦予傳統美學以新鮮意趣。
駱冬青 ·美學 ·19萬字
尼采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詩人。他的美學不在于學理的探討,而在以美學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實際上是一種人生哲學。周國平翻譯的《尼采美學文選》對尼采美學思想做了系統的整理和匯編,并加入他自己的概括性、研究性文章《哲人尼采剪影》、《尼采美學概要》和《尼采美學導論》。由于篇幅較大,分做兩本書出版。《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72年至1880年的著述,大致相當于其思想發展的早中期。《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81年至1889年的著述,大致相當于其思想發展的后期。
(德)尼采 ·美學 ·18.8萬字
明代中晚期是整個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發展史上的重要轉變期。作為明代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生的變化和當時的政治經濟變化密切相關。明代中晚期特殊的“兩京格局”、集權統治及其后期逐漸失去控制是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展流變的重要原因。經濟上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達為休閑文化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心學”及其后學的發展,推動異端思潮的興起,對傳統的倫理道德觀提出挑戰。明代中晚期繼承和發展了宋代文化,并且在平民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概括來說,其表現在審美意識的深化、審美對象多元化、審美訴求的雅俗兼容等方面。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的流變,一方面是當時社會時代精神的體現,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美學上的影響和意義。
李玉芝 ·美學 ·18.6萬字
《在典雅與游戲之間:17世紀歐洲巴洛克文學審美張力研究》從巴洛克文學審美張力角度切入研究對象,深入揭示巴洛克文學豐富復雜的文化意蘊,富有創見地指出巴洛克文學具有典雅追求與俚俗趣尚交織并存的審美特征,中肯地評價了巴洛克文學的藝術得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影響。
金瓊 ·美學 ·18.4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3輯,設有“中日美學交流”“中國古代美學范疇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古代審美藝術研究”“中國現代美學研究”“生態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七個欄目。
首都師范大學美學研究所 ·美學 ·18.3萬字
本書通過對當代中國美學思想形態轉變過程的歷時性掃描,指出當代中國美學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學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對美產生新的誤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認識,要么看作實踐活動,甚至認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現形式,出現了遮蔽美、懸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現象。康德以先驗批判的方式檢視了人類的認識原則、倫理原則和情感原則,揭示出美與認識、美與道德之間的復雜關系,為美劃邊定界,成為后來西方美學的規范與方向。
梁光焰 ·美學 ·18.1萬字
本書以21世紀海外漢學的風景理論、圖像理論和草稿思維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學為研究內容,探討朱子理學美學的歷史來源、研究方法、倫理內核和現代轉化。本書認為,長期以來對于朱子理學的義理化、哲學化的研究路徑,遮蔽了朱子思想的本來面目,有把朱子倫理思想法家化的嫌疑;而美學與理學視域的融合,不僅揭示了朱子的整體思想,而且還原了真實的朱熹及其生活世界,對于朱子思想研究以及中囯古代思想智慧特質的揭示均有重要的意義。
陳永寶 ·美學 ·18萬字
本書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沿著三條線索的發展,從長時段深入考察中國美學思想的歷史建構與文化功能:一、揭示詩教思想的原初含義、生成語境和社會發生機制,考掘其如何從一種“私人話語”逐步演進到成為國家審美意識形態權利話語中的“宏大敘事”,揭示其潛在的顛覆性。二、探索莊子美學思想中自由的審美境界追尋與依據自由原則的隱逸,以及這兩個方面在宋代成為士大夫群體的精神依據過程及其功能與意義。三、通過支遁佛玄美學思想對于莊玄思想的吸收與融合,慧遠佛教美學思想對于外來思想與本土資源的同化與創新,到唐代禪宗“南能北秀”頓漸的分別及其對于唐宋以來中國詩學的影響,揭示佛教特別是禪宗美學對中國美學的豐富與深化的歷史演進與思想建構歷程。
劉方 ·美學 ·17.9萬字
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舒斯特曼身體美學思想的專題性著作,本書力圖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來龍去脈做出細致的梳理和審慎的分析,全面系統地呈現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全貌,以彰顯其生成動因、理論內核、面相特征和學術貢獻。在此基礎上,對身體美學在當代跨文化語境中的歷史境遇和發展趨向,以及中西方身體美學的邂逅與交融等現實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韋拴喜 ·美學 ·17.5萬字
本書把本來意義上的美學稱為“文藝美學”,它有著極其深厚的理論傳統,令人崇敬,正如偉大藝術作品深深感動著每個人。本書對藝術的批判和對文藝美學的批判完全是一種先驗的政治的理論思維的結果。同理,本書以中世紀藝術為范本所揭示的藝術的象征性和創造性,也是運用理論思維對藝術本質所做的一種“先驗演繹”,與對中世紀藝術的歷史性研究不在同一個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馬克思學說的根本精神解讀為一種美學,在本書所揭示的政治美學的意義上,馬克思學說本質上必然是一種關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驗政治美學。
張盾 ·美學 ·17.4萬字
哈尼族歷史悠久,其身體審美文化異彩紛呈,尤其是奕車支系女性的身體審美更是獨具特色。從古至今,奕車女性頭戴尖頂白布帽,上身穿靛青色套裝,小臂外露,下著短褲,腰系彩色腰帶,喜歡多層衣服與滿身的銀飾。本書以奕車女性為研究對象,將奕車女性的服飾美和身體美作為切入點,運用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展現和分析奕車女性身體美的表現形式及建構的過程,同時探討奕車女性身體審美的生成機制,關注文化交融語境中奕車女性身體審美的多重表達。
陳樹峰 ·美學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