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當前全球化、地區化、跨學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國際問題學科定位,使地區研究成為聯結國別和全球問題研究的重要層面和節點,地域無問東西南北,理論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區研究”引領地區研究風氣之先。本書依托云南大學特色鮮明的中國西南面向的地區和國別研究力量,同時這一研究面向的東南亞南亞正是中國周邊外交與“一帶一路”建設經略的重點地區,其大量主題既具有顯著的地區特性,也具有普遍的全球性意義。
盧光盛主編 ·國際關系 ·14.2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從“科倫坡計劃”開始到冷戰結束之初(1950~1993年)的這一時期,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的理念與模式、促因與目標及其影響與本質等,旨在揭示在冷戰產生、加劇直至終結的大背景下,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的理念、體制、內容、目標以及利益糾葛經歷了哪些起伏變化及其深層原因,即在服從于西方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受援國發展利益與加拿大國家利益的共存與雙贏是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賀建濤 ·國際關系 ·13.9萬字
中印關系是中國外交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中國實現周邊戰略、維護西南戰略方向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中印關系發展跌宕起伏,既受到快速變化的國際與地區形勢的影響,也受到雙邊關系結構性問題的制約,如何認識中印關系的性質、結構和內容,始終是中國南亞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作者從事南亞地區外交工作及涉印研究近20年,本書即作者對近年來中印關系發展演變及中國對印政策的系統性思考。
葉海林 ·國際關系 ·13.7萬字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llectiveSecurityTreatyOrganization),簡稱“集安組織”,成員國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和白俄羅斯。本書系統梳理了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基本發展脈絡和國際互動,為考察獨聯體國家間的關系提供了視角。作為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不斷發展,在維護歐亞地區安全方面不容小覷。
牛義臣 ·國際關系 ·13.1萬字
《百年大變局遇上百年大流疫》一書緊扣當下熱點,匯集了張蘊嶺、張宇燕、鄭永年、陳鳳英、唐永勝、王義桅、周琪、孟祥青等國內20位國際關系學界最頂尖的專家學者,圍繞疫情期間國際力量的博弈與較量、全球化的命運與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以及中國將面臨的國際發展環境等話題,暢談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格局和中國的影響。
欒建章主編 ·國際關系 ·13萬字
《南大區域國別研究》廣泛薈萃國內外區域國別研究成果和動向,展開多元、細致的學理討論,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供基礎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區域國別學的發展與研究提供知識增量。本期收錄了卷首語、學理探幽、思者對話、前沿巡禮四個欄目。
王逸舟主編 ·國際關系 ·12.4萬字
本書向國內外講述建黨后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世界的故事。以小故事切入,用生動而珍貴的圖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展示中國共產黨與國際友人的主要交往、外國友人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外務實合作和人文交往等內容,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進步性、民主性和開放性。
本書編寫組編著 ·國際關系 ·12.8萬字
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槳聲穿越時空,在新世紀奏響“一帶一路”交響曲。“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以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使命擔當,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的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王義桅 ·國際關系 ·8.6萬字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應運而生。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年來,已經成功召開7屆部長級會議和3屆峰會,中國與非洲國家團結一致、密切合作,推動這一合作機制持續向前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的20年,也是中非關系全面快速發展的最佳時期,論壇成為推動中非關系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與機制。本報告試圖在總結中非合作論壇發展20年的經驗基礎上,深入分析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中非合作論壇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政策建議,發揮智庫學者資政與服務社會的作用。
張忠祥 詹世明 陶陶 ·國際關系 ·8.5萬字
本書編寫組編著 ·國際關系 ·11萬字
本書是在2012年1月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以大事記的形式梳理兩千余年來的中日關系歷史,分四個部分細致地展現了中日兩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互動和關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就是要讓歷史的友好之光和經驗教訓,指引后人的前進道路,最終實現“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
陳錦華 ·國際關系 ·5.4萬字
《我眼中的中國》的作者是中日關系的觀察者、研究者。作者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從中日關系的歷史變遷講起,以大量的史料,圍繞兩國問的重大外交事件,不斷申明一個觀點,那就是中日是互為攸關對方生死存亡的重要國家,兩國不光要在政治層面改善關系,亦應在兩國全體人民的層面努力改善關系。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的崛起,中日關系將變得更加密切和重要。《我眼中的中國/讀懂中國》是通過外交家的視角看中國、講述中國的一部佳作。
(日)河野洋平 ·國際關系 ·7.5萬字
本書編寫組編著 ·國際關系 ·9.7萬字
本書是《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五年成就報告:2012~2017年》的英文版,從“16+1合作”如何推進中國和中東歐16國雙邊關系的發展;“16+1合作”如何推進次區域合作;“16+1合作”如何推動中歐關系;“16+1合作”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幾個方面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16+1合作”取得的進展與成就,從智庫研究的視角分別從以上角度描述了所取得的成績。
劉作奎 黃平等 ·國際關系 ·2.1萬字
《共贏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的中國與世界》有針對性地對中國經濟及對外開放政策、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走勢進行解讀。中國堅持推進以內需為導向的高水平開放,有利于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國市場,有利于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與世界共贏新時代。
遲福林主編? ·國際關系 ·6.3萬字
當前,中國周邊地區的安全形勢與結構正在經歷重要的歷史性調整。整體來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總體趨穩,但安全關系和安全結構依然復雜多變,突發性事件仍難避免,風險升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形勢的調整與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特點和新趨勢。其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出現新的磨合與互動,中國塑造安全環境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顯著增強。
張蘊嶺 任晶晶 ·國際關系 ·2萬字
本書是2021年10月份召開的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集,本屆會議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保加利亞外交部外交研究所承辦。該書匯集了中國及中東歐國家智庫、高校學者及政府官員的相關英文學術文章15篇,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政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主題包括:1.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機制和相關政策;2.后疫情時代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潛力發覺;3.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綠色、數字轉型等方面合作前景。
(保)瓦倫丁·卡特蘭吉耶夫 ·國際關系 ·8萬字
王義桅 ·國際關系 ·5.5萬字
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2012年啟動以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通過舉行多個雙邊的領導人會晤,提升了合作水平。8年當中,以中歐關系和“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內容不斷豐富,以8屆峰會形成的綱要和中期合作規劃為具體指南,合作持續走向深入,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作為跨區域合作的典范,“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推動了高層互訪交流,建立了眾多的合作平臺,推動了經貿投資高效發展,基建、農業、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地方合作、人文交流等諸多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引起廣泛關注。本報告梳理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建立以來的成果,助力提振各方信心,推動務實合作走向深入。
吳白乙 劉作奎主編 ·國際關系 ·5.5萬字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和走向世界,擁有豐富資源和巨大市場潛力以及強勁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非洲國家正以飽滿熱情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并日漸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推進的重要參與主體。中國企業也成為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及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目前至少有百萬以上中國人在非洲從事投資貿易、項目建設等經貿活動,有3500多家中資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非洲的安全已經與“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投資及中國人的安全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本報告關注了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的熱點問題,總結了雙方合作經驗,并對中非一帶一路合作以及中非合作論壇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李新烽 楊寶榮主編 ·國際關系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