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介紹和分析了新興國家外交決策的研究歷史與現狀,從相關學科的定義出發,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關聯密切。全書分別對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墨西哥、埃及、尼日利亞這十個國家的外交決策機制進行了研究,包括法律基礎、決策核心、主要特點、其中的問題、未來發展動向等方面,并進行了一部分案例分析。本書填補了國內此領域的研究空白,具有學術意義及創新價值。
張歷歷 ·國際關系 ·27.9萬字
本書是連續出版物,麗水是中國華僑之鄉,全市有40多萬華人華僑分布在全世界。本書由著名華僑研究專家李其榮主編,約請全國的華僑研究專家,寫作的華僑研究文集。文集反映了華僑華人在外艱苦創業、服務中國、支持家鄉建設等經歷,旨在宣揚華人華僑敢闖敢冒、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對華僑在各所在國的狀況進行了研究分析。
李其榮 ·國際關系 ·28.2萬字
本書嘗試從文化的角度切入美國對外政策,通過歷史的考察和政策過程的分析來研究意識形態對20世紀美國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的影響。本書認為美國外交中的意識形態起源于美國殖民地時代和建國的歷史之中,根植于美國賴以形成、建立和發展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文化傳統之中,同時由于美國獨特的社會發展模式和經驗而得到強化。
王立新 ·國際關系 ·31.8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從黨際交往層面,敘述中國國民黨與越南獨立運動的歷史經緯;下篇側重從外交層面,將中越關系置于二戰后期及戰后遠東國際關系的背景下,通過中國關于戰后越南問題政策的演變,來透視作為戰時大國的中國在戰后亞洲秩序重建過程中的真實處境與地位。
羅敏 ·國際關系 ·20.5萬字
自民族國家產生以來,邊界與領土爭端便漸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國際性事項。中東國家邊界與領土爭端具有復雜性、爆炸性、互動性和全球性諸多鮮明特征,對中東國家的自身建設、該地區政治及大國關系等均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本書主要采地區綜合論述與不同國家個案分析相結合的寫作方式,同時盡力借鑒西方多學科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中東國家邊界領土爭端的復雜原因進行全面解讀,對中東國家邊界領土爭端的多重影響進行宏觀分析,對中東國家邊界領土糾紛的解決途徑進行理論闡釋。作為國內相對系統研究中東國家邊界與領土問題的著作,本書無疑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謝立忱 ·國際關系 ·26.3萬字
本書從建構主義視角分析過去20多年中身份認同視角下的中德關系,梳理德國外交層面的價值觀內涵及其理論來源,以及價值觀是如何影響國家利益的,對我們深入了解中德兩國外交關系的身份和價值觀念背景,對研究中德關系及中國制定對德國外交政策有參考借鑒意義;對中國特色的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和創新有重要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李文紅 于芳 ·國際關系 ·23.6萬字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收入作者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論文19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國際發展環境研究,主要研究我國對外開放、對外關系和面臨的國際環境;下篇為區域合作發展研究,主要是東亞區域合作的發展與我國的參與。這些論文代表了作者的學術水平和研究深度,是十分難得的集中體現。
張蘊嶺 ·國際關系 ·25.3萬字
中美關系是我們非常重視的雙邊關系,當雙方努力探索新型大國關系時,如何避免因戰略誤判而重蹈歷史的覆轍,就變得非常重要。在1941~1950年,當美國頻繁卷入東亞事務時,其與中國的分歧就存在并有所發展;當兩國關系面臨重大抉擇時,此分歧演變為決裂。當今,中美關系因冷戰結束和經濟全球化而有所改善,但根本分歧仍在,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各種因素仍在,因此,站在歷史的角度,檢視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各種因素,對我們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于英紅 ·國際關系 ·22.7萬字
書中作者詳細深入地探討了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方方面面,及其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關系。作者首先明確了“公共外交”研究的現實意義,隨后進行概念厘定和學術梳理,最終確立了“軟實力理論視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國家形象與軟實力的邏輯關系”和“歷史學視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與軟實力構建”兩個大的研究視角,其中既有理論探討,也不乏實證支撐,從而凸顯本書的學術價值。
閔捷 ·國際關系 ·14.8萬字
今天,東亞國際秩序再次處于一個歷史性轉折的十字路口,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周邊,特別是東亞。而東亞是中國最為關鍵的周邊板塊之一,也是世界主要大國利益的交匯之處,其復雜性不言而喻。如何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東亞秩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書主要探討的是中國崛起與東亞國際秩序轉型之間的互動關系,特別是提出了“共有利益”這樣一個新的分析范式,作者認為,“共有利益”是未來東亞秩序能否實現和平轉型與穩定的決定性因素。作者就如何推進東亞國際秩序的和平轉型提出建議,如重視塑造和拓展“共有利益”,加強制度建設,支持和維護東盟的主導作用,增強中日韓三國的合作,妥善處理美國因素,等等。本書將中國崛起與東亞國際秩序的轉型聯系起來考察,視角新穎、觀點鮮明,頗具前瞻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阮宗澤 ·國際關系 ·24.5萬字
本書選擇法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以及印度、俄羅斯、巴西8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國”。每個“研究對象國”辟為一章,每章又通過三部分(梳理“研究對象國”對非政策的演化脈絡;展開“研究對象國”與非洲各領域合作的內容、方式和效果;中國與“研究對象國”在非洲關系的前瞻性、戰略性、對策性研究)來解析:如何妥善處理中國與上述大國在非洲的利益關系,以維系中非關系與國際體系之間的良性互動,減少中國“走進非洲”的國際阻力,進而為中國在非洲活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張宏明 ·國際關系 ·69萬字
本書是一本透視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內外政策的文論簡集。有關美國的情況,特別是奧巴馬政府的大政方針,學界相關的解讀文章汗牛充棟,但是多偏于某一領域、某一專題、某一側面。本書選擇以奧巴馬任內的內外施政作為切入點,對其政策與中國的關系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在國內并不多見。本書的作者均為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相關學科有分量的專家和研究人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平發展研究所 ·國際關系 ·24.2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集,收錄了作者2013~2014年在國內外發表的68篇國際關系政論文章。作者結合30多年的外交、僑務實踐經驗,對當前國際形勢、中外關系和國際、地區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和剖析,特別是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美關系、世界經濟等課題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受到國內外學界、外交界和一般讀者的廣泛關注。
何亞非 ·國際關系 ·20.5萬字
國家社科項目“俄羅斯海洋戰略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考察”的最終研究成果。涉及沙俄和蘇聯兩個歷史時期,系統梳理俄羅斯海洋戰略的形成、發展的過程,闡述不同時期俄羅斯海洋戰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把握俄羅斯海洋戰略的發展軌跡。內容幾乎涵蓋影響和決定俄羅斯海洋戰略發展、轉變的所有因素,是一部有關俄羅斯海洋戰略、海洋政策的綜合性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俄羅斯歷史上某個歷史階段、個別海洋戰略相關因素的闡述,如彼得一世的海洋政策、勃列日涅夫時期海軍發展、冷戰時期蘇美海洋爭霸等問題,缺少整體論述。對影響海洋戰略實施的其他重要因素關注不多,如海洋科學研究、船舶制造、海洋人才培養以及民用艦隊發展等問題。作為俄羅斯海洋地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北冰洋海域,相關問題更是缺少應有關注,包括北極政策、北冰洋科學研究、北方海路開發、北方艦隊在二戰中的作用等。該研究成果試圖從歷史發展角度,綜合分析和論述俄羅斯海洋戰略發展、演變的進程,展現俄羅斯海洋戰略發展全貌。研究以俄羅斯檔案文獻和學界研究成果為基礎,大部分俄文文獻資料均為一手資料,所使用的俄文檔案資料在國內學界均為首次出現。
葉艷華 ·國際關系 ·28.9萬字
近代以降,日本官方派遣來華的“留華學生”,在中日關系史上扮演了復雜的角色,發揮了特殊的作用,與兩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聯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本書以1871~1931年為研究時段,依據中日雙方原始檔案史料,并與時人日記、游記、回憶錄等個人記錄互補互證,嘗試考訂史實,鉤沉梳理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制度的歷史脈絡,并力求對人物史事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判。
譚皓 ·國際關系 ·20.8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并對未來前景進行了科學展望。中國為何能夠在短短40年的時間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為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把握發展是硬道理這個大方向。就對外關系而言,則是緊緊抓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書中作者都是國內國際問題研究界相關領域內的一流專家學者,他們從各個角度進行的深度分析和解讀。
任晶晶 張蘊嶺等 ·國際關系 ·25.7萬字
非洲研究是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的專門以非洲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二卷。2010年出版的創刊號登載了主編劉鴻武撰寫的《發刊詞》,闡釋刊物編寫宗旨與學術追求是秉承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情懷、中國特色、世界視野”的治學精神,搭建交流平臺,匯粹學術精華,以求推動中國非洲研究事業之進步及青年人才的成長。刊物開設有“理論思考與學科建構”、“非洲政治與國際關系”、“非洲經濟與發展”、“非洲歷史、文化與教育”、“中非關系”、“非洲田野調查”及“書評”、“大使訪談”、“資料庫”等欄目,及時刊布國內外學者、媒體記者與外交官的最新成果及思想智慧。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 ·國際關系 ·19.7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吉田茂的帝國意識與對華政策觀研究”(08BSS004)的結項成果,評級為“優秀”。本書主要對吉田茂在戰前任職外交官、戰后任職首相過程中其個體的帝國意識與對華政策進行系統的解析。吉田茂戰前及戰后對華政策中所表現出來的帝國意識是其所處時代即大日本帝國崛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剛性意識,在戰敗背景下這種帝國意識因時因勢而發生一定的改變,本書使用了相對豐富的日文原始資料及吉田茂個人私人信函,在述論中強調指明吉田茂帝國意識的核心理念——伸張帝國權益、維持亞洲領袖地位并未改變,只是實現的手段、策略發生明顯變化而已。對吉田茂的帝國意識層面進行系統剖析、研究,在對日占領史研究領域具有某種開創性研究的學術價值。尤其是以此為切入點可以探究戰后日本政治人物所普遍具有的這種帝國意識,對捕捉日本對華政策的動向有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鄭毅 ·國際關系 ·19.5萬字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傳統外交從內涵到外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政黨外交的蓬勃發展正是外交領域發生重大變革的反映。在這一背景下,本書試圖從政黨外交這個角度,運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比較研究以及歷史分析等研究方法,把政黨政治與國際政治、外交學等理論相結合,全面回顧和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對外交往的歷程和經驗,對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規律進行總結提煉并對政黨外交理論進行了深化研究。
于洪君 金鑫 胡昊 ·國際關系 ·17.7萬字
本報告是由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組織編寫的年度連續出版物,已經連續出版兩年。本報告主旨明確,主要圍繞2015~2016年中國周邊區域經濟合作、周邊外交與周邊安全合作兩大主題展開分析和預測,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報告作者皆為該領域知名學者,論述嚴謹,分析透徹,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周方銀 ·國際關系 ·1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