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政府論》匯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學思想,本篇系統地闡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圍、目的等,第一次系統地論證了“天賦人權”的基本原則,也較全面地闡述了個人自由與法律的關系,并強調政治分權的思想,以防止權力的無限制膨脹和濫用。同時指出通過社會契約建立的社會高于政府,當立定的法律被違反或是代理人濫用權力時,一個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應該被解散。這些思想對于后世的現實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約翰·洛克(John Locke) ·政治理論 ·11.1萬字
2023年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樂山市黨校系統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聚焦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和市委“產業強市、旅游興市”發展戰略,堅持“345”工作思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樂山現代化建設為統攬,緊扣“重大產業項目提升年”經濟工作主題,深入研究闡釋,推動理論創新。2022年底,全市黨校系統征集專家學者理論文章84篇,經評審,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30余篇結集出版,對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實際開展理論研究和理論闡釋,具有一定指導借鑒意義。
趙平 韓瓊慧 ·黨政讀物 ·16.9萬字
在對外發展援助是國與國之間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既是受援國也是援助國,作為援助國,非洲曾是我國重點援助的地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即對非洲地區開展援助,援助的規模日益擴大,援助的金額日益增加,援助的模式日益多樣化,而衛生發展援助即其中的援助模式之一。本書以烏干達為焦點,從醫療發展援助角度切入,分析評判中國對烏干達衛生發展援助的模式、特點以及援助的有效性。
邱澤奇 ·國際關系 ·14.8萬字
本書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編寫,是一本探索新時期上海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著作,收集了2016版上海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各項管理規定和考評標準,包括2016版上海市文明城區測評體系,上海市文明小區、社區、村、鎮測評體系,上海市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測評體系等。編者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調研,修訂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創建體系中各部分的管理規定和考評標準,在保持繼承性的同時,突出先進性、示范性和前瞻性,保證了該標準體系持續發揮指導作用。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公共管理 ·6.8萬字
二戰以來,美國先后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入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轟炸南聯盟等戰爭,這些都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路線生動寫照。本書介紹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形成、發展,闡釋了美國霸權在上述戰爭中的體現,解讀其對國際關系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本書展望并預測,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衰退以及內部矛盾的加劇,美國的霸權主義還能走多遠?
暢征 ·世界政治 ·19.5萬字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就業救助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就業救助研究報告2017》是“中國就業救助報告”系列的第一部,一方面為清楚了解就業救助的基本概念、國際經驗、我國當前困難家庭的就業情況提供了詳實的論證,另一方面通過上海市就業服務的類社會組織以及上海市JA區開展的就業工作,也為理解中國情境下就業救助工作開展的現狀、成績與問題提供了鮮活的素材。系列報告將致力于對全國各地的就業救助問題進行持續深入的實地調研和學術研討,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和建議。
韓克慶等 ·公共管理 ·10.1萬字
國外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我國則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方面,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我國還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和殘疾人數量繼續增加的問題。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老齡化水平為17.30%,比預測的提前3年到來。殘疾人口據保守測算有8800萬,兩者合計3.29億人,直接涉及家庭人口保守估計6.58億。老年人和殘疾人是重點障礙人群,無障礙事業的發展直接涉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涉及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而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局性、長遠性的無障礙戰略。因而,確立一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戰略高度的無障礙戰略就顯得十分必要,并且需要從戰略哲學視野闡述無障礙戰略的哲學基礎,這也正是本書的目的之一。
張志剛 ·公共管理 ·11.7萬字
拉采爾是19世紀末著名的德國政治地理學家。所謂政治地理學,就是觀察地理環境背后的生存意志,由此探究人類政治世界與自然地理之間的深刻關聯,這正是本期輯刊所探究的主旨。”論題“欄目選入四篇文章,分為兩組:一組聚焦于地緣政治學的演進與發展,提綱挈領,介紹政治地理學的總體發展脈絡。另一組三篇文章都圍繞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展開。“思想史發微”欄目收入一篇長文《歷史作為慰藉——伊瑟林的歷史哲學》,研究法國歷史學家伊瑟林,可以為政治地理學增加歷史維度的理解。“古典作品研究”選譯三篇文章,分別解讀荷馬、埃斯庫羅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尤其是第一篇探討了荷馬筆下的教育主題。
婁林主編 ·政治理論 ·18.5萬字
本書為《國際關系評論》2023年的第二輯,收錄了特稿、情報史研究、國際戰略研究、書評、稿約啟事五部分,包括拜登政府對臺政策;大國戰略相持及其啟示——以英美霸權轉移和美蘇爭霸為例;華德事件與美國對中共外交政策選擇(1948—1949);“帝國鐵路”與19世紀英國對印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初探等。
譚樹林主編 ·國際關系 ·17.3萬字
本書將社會運動機制研究放在“變遷—沖突—互動”的框架之中,在整合前人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靜態和動態、宏觀和微觀的視角分析西方社會運動發生的社會機制、政治機制、組織機制以及對抗雙方的互動機制。既分析了社會運動的促進機制,也分析了社會運動的弱化與消解機制,它們之間的交織演化對社會運動的發生和未來走向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同機制的排列組合,將使不同國家社會運動的發生產生很大的差異。對于正在進行現代化和民主化建設的我國來說,跟蹤研究西方社會運動的歷史現象和當代形式,梳理西方社會運動的演化路徑,避免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促使我國國家和社會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借鑒意義。
張孝廷 ·世界政治 ·18.7萬字
《秩序的淪陷》為著名漢學家卜正民教授近著,關注的是抗戰初期的社會與人。作者選取江南五城(嘉定、鎮江、南京、上海、崇明)為例,描述了日軍殘暴占領城市、試圖重建基層機構的過程,并分析了地方頭面人物與日偽政府的關系交織。“這里有通敵,有抵抗,但兩者之外的其他行為要多得多。
(加)卜正民 ·公共管理 ·18.3萬字
本書從問題意識的視角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整體性研究,努力構建了一個“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問題教學范式體系,對新時期的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和參考價值。
丁國浩 ·政治理論 ·15.8萬字
隨著國際關系現實的變化加劇、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國際體系制度化改變,國際體系表現出無政府性和制度性的雙重特征,國際關系現實越發表現為沖突—合作復合形態。國際秩序顯現變遷之勢,而國際關系理論卻逐漸式微,甚至被認為“理論已逝”。本書嘗試對國際關系兩大主流理性流派(現實主義和新自由制度主義)進行理論合成,解釋國家行為和國際關系形態的權力邏輯和制度邏輯融合起來,構建現實制度主義的新理論,以探究國際關系現實的新變化,尤其是國際關系的沖突—合作復合形態和國際秩序變遷。本書對于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的創新而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
張發林 ·政治理論 ·16.5萬字
本書以文化為研究視角,以載體為重要抓手,以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在關聯為切入點,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文化學學科及其相關文化理論為理論支撐,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為落腳點,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載體的基本概念、生成發展、典型樣式、價值功能、發展現狀以及建設路徑等重要問題。
張然 ·黨政讀物 ·14.7萬字
《都市現代鄉村建設:上海探索與實踐/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系列叢書》力求對改革開放40年上海鄉村的發展變遷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總結,梳理總體發展脈絡,探討上海鄉村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影響機制和成效經驗;同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及全球城市建設的愿景目標,結合上海鄉村發展的現實基礎及瓶頸問題,對上海鄉村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與思考。
薛艷杰等 ·公共管理 ·14.3萬字
作者以子產研究為線索,將子產個人歷史的微觀研究與春秋社會政治轉型史的宏觀研究相結合,在充分揭示子產政治活動發生及其政治觀念賴以產生的時空背景的同時,深入剖析了波瀾壯闊的春秋政治轉型的復雜面相,從具體歷史事象的演化、變遷以及其時社會成員的行動與反應中梳理春秋歷史之變的脈絡,探尋歷史變革背后的推動力量。
劉曉東 ·中國政治 ·13.3萬字
列寧社會主義民主觀的歷史發展呈現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從連續性而言,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論,立足俄國具體實際,初步形成了針對俄國國情的獨特的建設理論。從階段性而言,列寧社會主義民主觀歷經了初步形成、發展、實踐和最后探索四個分期,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同列寧主義一樣,列寧社會主義民主觀的根在俄國,但它又不僅僅屬于俄國。列寧對社會主義民主的探討,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發展史的寶貴財富,也為落后發展中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藍本。
王會民 ·政治理論 ·19.7萬字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黨的建設重要論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表明了作風建設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也表明了黨中央對抓作風建設的決心和勇氣。“沖鋒號”就是要在黨的建設中,端正廣大黨員干部和黨的各級組織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和學風、文風、會風,樹立與黨的性質、宗旨相適應的良好風尚。本書從“兩個務必”的作風說起,著重闡述了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本書是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的輔導讀物,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典型案例,非常有實用性、可讀性,對于從作風方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要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王啟超 張榮臣編著 ·黨政讀物 ·14.3萬字
本書為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批準號為71774175)“中國城市封閉社區的空間生產、社會效應與治理機制研究”的結項成果。“小社區、大社會”。人們所在的社區,是一個國家政治社會關系互構頻繁的場域。人們可能并不十分了然國家的運行過程,卻可以在日常生活社區觸摸國家的脈搏。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把社區視為穩固政權的根基,進而衍生出不同的社區治理政策。因而,有什么樣的國家便會有什么樣的社區,進而,有什么樣的社區,便會體會怎樣的國家。國家生長在社區!本書立足于中國社區治理實踐,貫穿中國基層“古代里組織—單位制—社區”的歷史發展,綜合比較當代中國社區的特有形態、治理的模式,分析中國社區治理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從日常生活入手,剖析中國社區治理中居民對“家”和“國家”之間的聯系。
吳曉林 ·中國政治 ·1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