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個人的成敗,一個家庭的興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存亡,無不與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建立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書分別對中華傳統美德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介紹和評析,并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它的繼承和創新關系。書稿語言簡練,內容充實,體例活潑新穎,是學習中國傳統美德、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本很好的讀物。
戴木才 ·黨政讀物 ·10.2萬字
《鐵心力量》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用通俗的語言,闡述了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內涵的理解和探索;表達了共產黨人要鐵心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鍛煉力量;論述了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自覺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不斷提高個人思想政治素質,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提高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本領;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員怎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生動范例。同時,《鐵心力量》適合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參考讀物。
朱亮高 ·黨政讀物 ·10.8萬字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配合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需要,遵循“換個視角看國情”的原則,《做自信的中國人》既系統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又嘗試探索主旋律圖書通俗化的具體路徑。《做自信的中國人》采用新穎的編寫體例,以平實的故事和平白的語言,通過“誰不說俺祖國好”、“氣壯山河新步伐”、“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無與倫比的中華文化”等篇章,客觀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歌頌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改革開放,為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生活提供現實參照。《做自信的中國人》樸素的道理、鮮活的故事、絲絲入扣的解析和親切的談心,將有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湯煒 季小鈞 孫晶 ·黨政讀物 ·11.6萬字
卡斯特羅政府時期的古美關系是冷戰時期國際關系中最引人矚目一對小國與大國的對抗。本書運用歷史學和國際關系學的相關研究方法,對卡斯特羅政府時期(1959~2008)古美關系的演進進行了系統闡釋,重在解讀影響古美關系本的多層次因素以及古美關系的發展對古巴和美國的影響。
周璐瑤 ·國際關系 ·15.5萬字
目前我國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整個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社會風險日益凸顯,為此需要學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深入剖析和研究社會風險的根源、特征及控制各類風險的機制,本書基于作者多年來對于社會風險多個國家級研究課題的成果,重注學術研究和理論層面的風險管理創新,立足于形成規劃化的標準;結合風險管理實踐,直接指導實際操作,爭取推廣為業界認可的操作標準;既分析現狀,指明當前的操作方案,又剖析問題與誤差,指出了未來的改革方向。爭取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管理,既成為學科、又能直接實踐。成為管理類學科為數不多的、可直接操作的硬專業。轉型期的社會穩定風險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家十二五期間已經規定要對三重一大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執行所有立項項目均需要通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可見,本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實踐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良好,前景光明。
唐鈞 ·公共管理 ·11萬字
根據聯合國全球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開放政府建設以及讓原始的政府數據對社會開放已經成為各國的民主運動的新內容,特別是開放政府數據作為提升政府透明度、提高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社會民主程度的重要措施,已受到各國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自2009年5月美國政府推出全球首家開放政府數據平臺(Data.Gov)以來,開放政府數據在美歐等國的推動下已經席卷全球并形成國際化發展趨勢。隨后,中國也緊跟世界步伐,繼2012年6月上海市政府推出國內首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www.datashanghai.gov.cn)開通之后,陸續歐北京、浙江、貴州、無錫、青島、武漢等省市政府推出政府數據開放和平臺。本專著基于此背景下,梳理地方數據開放共享的學術溯源,國內外的歷史進程和發展現狀及經驗研究,探索東、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在數據開放共享上的支持政策體系和政策研究過程,找出破解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在機制體制上的困境和壁壘,基于政策機制和體制角度對我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路徑提升進行深入研究。
彭珊 ·中國政治 ·13.4萬字
本書結合多維情景空間、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通過詳細梳理國內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境下所誘發的衍生社會風險,探明其類別與發展脈絡、擴散的節點和誘因、預警的指標體系與關鍵影響因素等,以便及時、準確地輸出、轉換防控策略,對于衍生社會風險的防范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張春顏 ·公共管理 ·12.7萬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作序李君如、韓慶祥、謝春濤、楊光斌、楊雪冬、辛向陽聯袂推薦研究中國共產黨,是一門大學問。對很多西方學者來說,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個謎。他們熱衷于唱衰或是預言,卻一次次落空,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以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于世界政治舞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宣告黨和國家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本書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八位青年學者,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新銳的觀點、清新的思想,全方位解讀中國共產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探尋中國共產黨成功之道,深入回答國內外讀者關注和困惑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永葆朝氣活力的“秘訣”是什么,有哪些“看家本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為什么能獲得人民的認同?西方的政治制度真比中國的好嗎?中國共產黨如何避免蘇共覆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共產黨如何引領中國進入新時代?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對全書內容進行了增補和完善。
黃相懷等 ·中共 ·10.5萬字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就業救助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就業救助研究報告2017》是“中國就業救助報告”系列的第一部,一方面為清楚了解就業救助的基本概念、國際經驗、我國當前困難家庭的就業情況提供了詳實的論證,另一方面通過上海市就業服務的類社會組織以及上海市JA區開展的就業工作,也為理解中國情境下就業救助工作開展的現狀、成績與問題提供了鮮活的素材。系列報告將致力于對全國各地的就業救助問題進行持續深入的實地調研和學術研討,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和建議。
韓克慶等 ·公共管理 ·10.1萬字
國家治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與改革的基本方式。如何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我們黨和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出的一項重大時代課題。本書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全局視角,從治理方向、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來思考國家治理的整體邏輯,以期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王小靜 魏士國 ·中國政治 ·12.8萬字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發展是倫理道德領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標志著封建主義倫理道德體系的終結,開創了中國倫理道德發展的嶄新階段,具有不可磨滅的劃時代意義。深刻認識和正確評價革命道德,對于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本書簡要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中生成和發展起來的革命道德,分析其歷史地位、重大作用,及其在當代的新發展。
羅國杰 ·黨政讀物 ·10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參戰對扭轉戰局至關重要。美國參戰前就已確定的戰略方針是什么?這一方針是如何確定的?珍珠港事件發生后,美國當局是否發生了動搖?還能否堅持既定戰略?美國是怎樣落實既定戰略的?……本書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得出結論:“先歐后亞”戰略是美國二戰時期最重要的戰略決策,是美國加入和實施戰爭的戰時戰略,也是引領美國走出西半球、問鼎世界霸權的大戰略。
任珊珊 ·國際關系 ·12.3萬字
本書在研究由歷史演化而來的現存地方治理體系框架的合理因素,以及美、日等發達國家地方治理體系特點的基礎上,依據實地調研形成的認識,從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視角,對省直管縣改革所引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向。
中原發展研究院課題組 ·公共管理 ·15.1萬字
本書通過闡述廣州市政府與佛山市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工服務的不同案例實踐,深入探討了經驗背后的價值與理論導向,反思了實踐中三元主體關系存在的問題。廣州的經驗啟發與引導讀者理解三元主體“牽一發,動全身”的密切關系,佛山的案例則是反思現階段實踐中的問題后作出的實證探索與嘗試。
丁瑜 陳永杰 黃思敏 ·公共管理 ·13.6萬字
陳先達教授年近90,仍葆有童心,戲稱自己為“85后”,保持著旺盛的學術生命力與高效的學術生產力,筆耕不輟。僅最近四年,他就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主流媒體上就發表理論文章20余篇。《一位“85后”的馬克思主義觀》即從上述整版理論文章中精選編撰而成。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這位“85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體會到其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陳先達 ·馬克思 ·14.8萬字
本書是由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紅色文化、區域文化、文化史、馬克思主義文化與社會科學、海外中國文化、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等。
朱喆主編 ·中國政治 ·12.3萬字
本書結合當下職場的實際情況而進行創作,圍繞“實干成就未來”這一當今最響亮的主題,從幸福、美好的未來需要實干,實干首先要愿干、肯干、能干,還需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作為保障,要會干、敢干、扎扎實實地干等方面,深入探討了只有實干才能實現夢想、唯有實干才可以成就美好未來的道理。本書不僅能夠提振企事業單位的精神文化,更能對個人成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曹豐 ·黨政讀物 ·12.2萬字
《理想信念》是《學習·思想與方法》叢書之一,題名自二十大報告中的十二個關鍵主題詞。本書主要分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的檢驗標準”“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十一大板塊展開,對“理想信念”的科學內涵和意義、生成邏輯、歷史脈絡和實踐發展進行逐一梳理,深入研究和全面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重要內涵。在寫作方式上,本書突出大眾化取向,以求更平實易懂地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另外,本書也注重馬克思經典文本來源、當代中國實踐(早期中國化與新時代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三結合,注重引文和引用案例的權威出處,強調學術格調與品味,探索和突顯習近平思想和二十大報告中堅實的形而上基礎。
宋惠民 ·中共 ·12.4萬字
科技與教育是強國之基、民族復興之源。本書從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道路、教育體制改革、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五個層面,梳理和解讀了習近平有關科技與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立足當代科技革命與教育發展大趨勢,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深刻闡明了新時期我國科技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科技與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王伯魯等 ·政治理論 ·9.8萬字
社會治理與社會建設是當今中國的時代議題,不僅關系建成共同富裕美好社會,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本書從學術研究角度探討了社會治理變遷、社會治理合法性、社會矛盾化解、社區建設、社會現代化等諸多議題,展示了社會治理與社會建設的系統研究圖景,深化了社會治理與社會建設的理論研究。
朱濤 ·公共管理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