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天目山動物志》為首次摸清天目山動物資源家底的一項系統工程,是反映天目山動物分類區系研究工作成果的系列專著。本工程由天目山管理局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多專家參與。本工程明晰了天目山動物本底資源現狀,詳細記錄了野生動物在自然保護區的種類和分布現狀等情況,更新了天目山動物資源數據庫,提升了資源保護的科技支撐力度。
吳鴻 王義平 楊星科 楊淑貞 ·生物科學 ·30.7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本科《基因工程原理》的課程教學,對本課程進行了長期的教學改革和探索,在總結長期教學經驗的過程中特地編著了本書。本書是介紹基因工程方面的實驗技術原理的教材,主要介紹的是基因工程實驗技術過程中的理論,側重介紹針對本科生的成熟經典的實驗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基因工程實驗室基本要求和常規儀器設備、核酸電泳技術、核酸工具酶、核酸的分離純化、PCR技術、基因工程常用載體、目的基因的克隆、重組子的構建與轉化和篩選、大腸桿菌表達系統、酵母表達系統等。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基因工程各種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在實驗過程中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何去做。
韋宇拓 ·生物科學 ·23.1萬字
藥用植物親緣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療效(藥理活性及傳統療效)間的相關性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中藥資源和植物藥資源研發的基礎工具。本書在藥用親緣學框架下,以植物類群和物種的遺傳親緣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代表性藥用族屬的植物化學、化學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發育關系,以及上述各方面與植物藥藥代動力學/藥效的關聯。在藥用親緣學的知識譜系中,增加了藥用基因組親緣學新概念。本書系統梳理藥用親緣學的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的進化,對研究范式轉換提出了初步見解。本書可供藥用植物、中藥資源、生藥學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發人員和相關決策部門參考,也可供上述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
郝大程 肖培根 ·生物科學 ·21.5萬字
本書介紹了昆蟲本體利用、昆蟲行為利用、昆蟲產物利用、昆蟲活性物質利用、昆蟲的基因資源及其利用、資源昆蟲大量飼養方法與技術、昆蟲產品的功能評價等內容。
雷朝亮 ·生物科學 ·29.6萬字
本書結合傳統計量檢測技術和物聯網及在線檢測技術,系統地敘述了各類生物質檢測指標和常用的檢測方法,以及現有的成熟檢測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計量檢測手段和新的技術也將不斷涌現,甚至是對行業的革命性的的改變。但目前階段,確實需要生物質計量檢測基礎相關的較為綜合的教材。本書的產生,可以為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者提供必備的手段和知識積累,為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為行業跨界和學科交叉提供便捷。
王會 ·生物科學 ·20.2萬字
本書記錄了嚙齒動物調查研究的生物學基礎、寧夏嚙齒動物的分類、寧夏森林與草原嚙齒動物區系及動物地理區劃、嚙齒動物取食危害特性與分類治理策略及方法,后附寧夏嚙齒類動物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學名索引。
韓崇選 石建寧 曹川健 南小寧主編 ·生物科學 ·30.6萬字
本著作由2014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資金、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360603)共同資助出版。著作從藥材的種質資源分布與生理學特征、人工栽培與田間規范化種植、藥物活性成分檢測提取與分離鑒定、生物活性與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與產業化開發等多個方面對生長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黃土高原秦嶺東南部,兩年或多年生草本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做了一系列全面、深入及系統的論述。將為我國西北地區特色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進一步研究與利用,提供系統的參考。書中絕大部分內容是作者及課題組多年來在紅茂草藥物研究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參考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在紅茂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及論文,全書分為五篇十四章內容。在編撰過程中,得到了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余四九教授和蘭州大學王勤教授的悉心指導,序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師彥平研究員撰寫,甘肅農業大學趙海福碩士參與了本著作部分章節的編寫及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筆者水平的局限,在編撰過程中難免出現疏漏及不足,敬請批評指正。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生物科學 ·34.7萬字
《奇妙的生命》這個書名表達了作者的雙重驚奇——生物自身的美麗和因它們而起的新生命觀。伯吉斯頁巖里軟體動物化石那奇異而美妙的生命群像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后的全新世界,是對整個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新解讀,同時還將歷史的偶然性這一重大主題與科學緊密結合在了一起,證明了歷史上明顯微不足道的事情具有可怕的力量。它終向我們揭示:生命的歷史只是偶然性的產物。作為一名世界的生物學家,作者展示了達爾文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對它進行了理性、辯證的解釋和批判。古爾德幽默的文風與嚴密的科學邏輯相得益彰。本書英文版剛出版即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和英國隆普蘭克獎,在自然科學類圖上排行榜位居首位,成為全球超過一百萬冊的五星級書。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26.3萬字
《阿拉善地區昆蟲》系首次對阿拉善地區的昆蟲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鑒定、識別、歸類。內容包括阿拉善全盟的主要和次要害蟲、天敵昆蟲、資源昆蟲的種類及分布、昆蟲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益蟲的保護和利用等,包含阿拉善全盟分布的昆蟲綱25目210科144亞科2186種。
牛春花 ·生物科學 ·21.9萬字
《火烈鳥的微笑》強調了地球四十億年的生命歷程中,演化的隨意性和不可預知性。作為一名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作者展示了達爾文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對它進行了理性、辯證的解釋和批判。作者研究自然規律,還對生命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思索——人類是什么時候和怎樣出現的?世界上令人目不睱接的萬千物種是怎樣演化的?人類和其他生物有什么關系?思考生命起源問題帶給人們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聯想。古爾德幽默的文風與嚴密的科學邏輯相得益彰。他明白時代會給思想帶上枷鎖,所以他能夠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觀點,并指出其利弊。同時,通過嚴謹的實地調查和數據整理,他從自然界的規律中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合理之處,并由此說明了我們該如何看待時代的演化,以及對待差異應該更為寬容的合理性與重要性。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與生俱來的風趣,使他所寫的書生動而有趣。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20.5萬字
對于人性的本質,丹尼爾·夏克特對人性的本質充滿著敏銳而詩意的洞察。在這本內容既嚴肅深沉又不失輕快的著作中,他對當前記憶研究的成果做了富有力量和原創的綜述,引發了人們對于記憶力脆弱性質的深刻共鳴。《探尋記憶的蹤跡》一書細致地探討了記憶的每一個方面:疾病如何弱化甚至抹除各種形式的記憶;內隱記憶如何在遠離意識的水平之下讓我們有某些所感、所言和所行;記憶如何通過文化和藝術的作用得到傳播和轉化;記憶(以及我們自身)如何通過經驗得以建構,并在一生中持續重建。
(美)丹尼爾·夏克特 ·生物科學 ·26.8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最常見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80種昆蟲,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的演繹,詳盡介紹了昆蟲的歷史、分類、習性、繁衍等,引領讀者進入洋洋大觀的昆蟲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激發讀者的探索新知。
黃威編著 ·生物科學 ·37.5萬字
本書收載北京地區自然分布的“野花”(被子植物中的蟲媒植物為主,兼顧風媒花中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種類)88科462種,按照植物分類系統(哈欽松系統)科的位置排列,以實地拍攝的顯示花形態的原色照片為主,適當兼顧莖、葉和果實形態及生態環境,每種植物均輔以三五百字的文字說明。說明包括中文通用名、拉丁文學名、中文異名、所在科屬名稱、形態特征、花期、自然分布和生境、主要用途、照片拍攝時間和地點;如果模式種產地在北京或相關地區的或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的種類,則予以特別說明;對于有毒植物,特別提醒讀者注意。對于一些重要屬的信息,將在種類介紹外做簡單介紹,附于文后;對于一些博物學知識點做補充閱讀簡單介紹。書中還有主要科識別特征介紹、北京野花主要定名人(發現人)、部分拉丁學名釋義等內容,以幫助讀者獲得更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北京野花的認知過程更完美。
楊斧 楊菁 ·生物科學 ·21.1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最常見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300種魚,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了魚的歷史、分類、習性、繁衍等,引領讀者進入五花八門的魚類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并以獨特而多元的視角啟迪讀者的思維。
王嘉編著 ·生物科學 ·36.9萬字
全書精選了世界上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130種鳥,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細介紹了本科鳥的相關生理特征、分布情況、進化歷史、繁殖、食性、群居狀態學、保護狀況和與人類的關系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劉慧編著 ·生物科學 ·39.7萬字
本書是經典巨著《昆蟲記》的精華本,甄選出其中最具有典型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昆蟲,讓讀者讀此一冊,便能全面的掌握《昆蟲記》的精髓,書中還附有“知識檔案”、“知識鏈接”等百科內容,將昆蟲知識進行了一定的拓展。
(法)法布爾 ·生物科學 ·48.5萬字
本書探討了因人口膨脹,生態環境資源危機,使地球變小,空間逼仄.認識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的相互關系,以科學發殿觀為主詣探討可持續發展之策。
王華雷編著 ·生物科學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