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希臘簡史》一書將希臘史劃分為五個階段,以希臘神話故事為切入口,介紹了當時希臘知名的哲學家、詩人等,輔以精美插圖,力圖以詳盡、有趣味的方式講述古希臘人的歷史。在第一階段,作者講述了大量的神話故事,有助于我們了解希臘文化乃至整個歐洲文化。在第二階段至第五階段中,作者從希波戰爭爆發,到斯巴達占領雅典,再到羅馬征服希臘,進行了較為全面、客觀的敘述。可謂是一本系統完備的希臘歷史書。
(美)彼得·帕利 ·世界史 ·20萬字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辦,劉新成教授和劉文明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劉新成 劉文明主編 ·世界史 ·26.7萬字
12世紀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時代。羅馬式藝術登峰造極,哥特式藝術萌芽初露,方言文學蓬勃興起,拉丁經典著作、拉丁詩歌和羅馬法復興,吸收了阿拉伯因素的希臘科學與希臘哲學復蘇,第一批歐洲大學創立。本書重點關注12世紀的拉丁古典著作及其影響、新法學和更為多樣化的歷史編纂、來自希臘人和阿拉伯人的新知識及其對西方科學和哲學的影響,以及學術研究的新機構的興起。我們發現,中世紀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樣黑暗與靜止,中世紀展示著生命、色彩和變化,對知識和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在藝術、文學和社會組織方面的創造性成就。
(美)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 ·世界史 ·24.7萬字
1853年,美國人佩里率艦隊闖入江戶灣,奉行鎖國政策二百余年的日本從此打開了國門。經過一系列的腥風血雨,江戶幕府倒臺,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推動了一場使日本成為現代國家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本書以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勝海舟、坂本龍馬、西鄉隆盛等下層武士為中心,通過他們的經歷生動地再現了明治維新的全過程,精彩地描述了這段動蕩歲月的人與事,深刻地分析了幕府倒臺與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美)羅米拉斯·希爾斯伯勒 ·世界史 ·30.8萬字
本書是印卡人對自己帝國歷代國王生平事跡和自己國家一切事物的敘述和評論。這部著作的素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作者母系親屬印卡王公對古國的回憶,二是作者自己從小在祖國耳聞目睹的情況,三是引錄在他之前為秘魯修史的西班牙著述者的記述。作者把三者有機地組織起來,全面記述了印卡帝國的歷史和印卡社會的各方面情況,同時對于涉及的內容和西班牙作家著述的是非真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從而構成一部完整的“述評”。
(秘魯)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 ·世界史 ·47.9萬字
本書敘述了英國自無文字記載的石器時代到卡梅倫政府的社會歷史發展全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戰爭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英國社會史之所以吸引人,既有它本身的原因,也因為人們公認它與其他社會的歷史有著直接的聯系。作者從“人的經驗”出發,考察了語言、文學、美術、音樂、交通、地理、葬禮、工業化、戰爭、貧困、宮廷、內閣、政黨會議等看似是細枝末節,但不能忽略的“證據”。這些“證據”展示了一個社會如何通過碎片來展現自己,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社會集團如何看待自己。
(英)阿薩·布里格斯 ·世界史 ·30.5萬字
《羅芒狂歡節》一書由法國作家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寫著,徐明龍翻譯。《羅芒狂歡節》講述的是在1580年2月份的兩周時間中,羅芒城(當年屬于多菲內省,現今屬于德龍省)的居民妝扮成各種各樣的人物乃至動物,歡快地跳舞、游戲、賽跑、聯歡……在狂歡節期間每天上演的節目中,羅芒人的游行隊伍行進在手藝人和顯貴之間。全城到處都有自發的民間演出,街道與街道,行會與行會,各顯其能,一比高下。黑社會人物法官蓋蘭設下陷阱,致使羅芒人互相廝殺。這是一件包含有多種意義的事件,一位史學大家對此做了破譯。
(法)勒華拉杜里 ·世界史 ·32.5萬字
在人類尋求短暫解脫的過程中,鴉片有著特殊的“魔力”。每天,它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慰藉,確保醫療護理體系的正常運轉;同時,它也讓很多人產生了毒癮,加劇了人類社會惡劣的墮落和剝削現象。從古至今,鴉片作為一種無可匹敵的商品,以合法或非法商品的形式遍布全球。在本書中,著名的文化歷史學家露西·英格里斯將帶領我們經歷一場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當今美國、從罌粟乳汁到海洛因、從嗎啡到人工合成鴉片的史詩之旅,客觀審視鴉片這種引人關注的物質,從人類對它的使用及背后的原因入手,展現人類與這種魅人物質的交往史。一部鴉片史,半部是金錢對人性的嘲諷,半部是肉體與精神的悲歌。這是一個關于成癮、貿易、犯罪、戰爭、文學、醫學,尤其是金錢的故事。正如這部視野雄闊、包羅萬象的作品所深刻揭示的,鴉片的歷史就是我們人類的歷史,它能讓我們了解到自身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英)露西·英格里斯 ·世界史 ·27.3萬字
1871年統一后,德意志帝國成為實力飛速躥升的大國,但與此同時,它所面臨的安全環境卻十分復雜脆弱,物質上在高歌猛進,精神方面卻日趨急躁和淺薄。借助大量翔實材料,本書梳理了德國從統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外交和政治軍事政策,論述了大戰略的成敗與否如何決定了德意志帝國的命運,從而回答了“威廉德國為何走向戰爭”這個問題。作者指出,隨著實力的進一步發展,德國的大戰略反而在退化甚至瓦解,越來越無法應對變化中的復雜局面。2017年1月本書英文版由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使該書受到國際學界的關注。
徐棄郁 ·世界史 ·26.3萬字
《世界簡史》是房龍的經典著作之一,打破了傳統地理書羅列數據的寫作方式,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將自然和人文融會貫通。他講述生活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人類是如何去適應自然環境,又如何去嘗試改變環境,進而獲得幸福的過程。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科普書,也是一本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發展史。“歷史是地理學的第四維,它賦予地理學時間和意義”,體現在這部著作中,那就是以歷史為經、地理為緯的人類生存史。
房龍 ·世界史 ·25.4萬字
美國內戰結束后的1865年至1877年,史稱“重建時期”,這段時間重建的不僅是南方經濟,更是整個美國的民主,其余波在100年后的1960年代乃至今天的美國依然存在。《重建之戰》是對美國歷史重大且極富挑釁性的貢獻。了解重建時期,對于人們理解那些今天仍在攪動美國政治的問題,如公民身份的定義、平等的含義、國家和州政府的相對權力,是大有裨益的。
(美)道格拉斯·R.埃格頓 ·世界史 ·29.8萬字
南非曾是一個英國殖民地、布爾共和國和非洲酋長領地共存的混亂地區,這片土地被認為毫無價值,直到探礦者們發現,這里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鉆石和黃金礦藏。一場爭奪南非土地控制權的血腥沖突由此拉開了帷幕。英國人與布爾人展開了激烈爭奪,甚至不惜發動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昂貴、最血腥、最屈辱的戰爭,最終,英國重創了布爾共和國。在今天,南非仍是非洲最富有的國家。19世紀探明的鉆石和黃金,為南非發展成為高度繁榮和運轉良好的國家奠定了基礎,只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資格享受。正如作者所說,如果忽視歷史的痛苦和動蕩,鉆石和黃金意味著巨大的財富。但對南非的原住民而言,這只是不斷遭受劫掠、動蕩、沖突、壓迫的禍根罷了。
(英)馬丁·梅雷迪斯 ·世界史 ·33.4萬字
1853年6月,美國的四艘蒸汽船來到日本江戶,打破了日本兩百年來的閉關鎖國政策,史稱黑船來航。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宣布開國,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同時,日本的地方武士組成尊攘派,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1867年,幕府還政于天皇,但也并不打算放棄對日本的掌控,雙方在京都的伏見鳥羽進行了一場激戰,雖然最終以幕府一方的失敗而告終,但江戶城依舊在德川家手中。
櫻雪丸 ·世界史 ·23.9萬字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幾乎全國都淪為廢墟,民生凋敝,生產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在這樣的基礎上,日本經過20多年的奮斗,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創造了被許多追趕型國家羨慕和模仿的“日本奇跡”。在經濟起飛的同時,日本的政治、企業、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也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一個與舊日本帝國完全不同的新國家。本書描寫了從1945—1973年期間日本的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生動記錄了28年間日本國家重生的艱難歷程。本書是“日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和《國家的啟蒙》《國家的歧路》一起,組成了日本近代史長卷,反映了1853—1973年日本120年的歷史,以生動、客觀和理性的筆觸描寫了日本現代化的完整進程:開國-追趕-崛起-歧路-毀滅-重生,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歷史。
馬國川 ·世界史 ·22.1萬字
《世界簡史》是英國歷史學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撰寫的一部頗具特色的世界史,以無比開闊的視界、輕快簡潔的筆調,梳理了自生物起源以來的人類歷史。本書內容上溯人類文明的開端、生命的起源、物種的進化,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政治和經濟的重建。書中對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都有獨到的敘述;對東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世界史 ·20萬字
本書是卡普欽斯基橫越俄羅斯的私人報告,他訪談的是一般老百姓,捕捉了蘇聯即將解體之際,那片土地滿載的沖突與情感,以及人們對于未來的恐懼與希望。20世紀的開頭以蘇俄的革命開始,又以蘇聯的解體為尾聲,有關蘇聯的書可謂汗牛充棟,可這部紀實文學卻是卡普欽斯基傾盡全力與心血的著作,為讀者全方位、多視角地解析俄羅斯的過去。作者采取散文的筆調,不拘泥于形式,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特寫,讓讀者在細節中深刻理解蘇聯的實質。這既反映了作者的學識水平與文字功力,也避免了枯燥冗長的流水賬。從在蘇聯旅行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到那里的人民;從摧毀圣彼得大教堂到大清洗,大饑荒;從普通百姓的貧苦生活到特權階層的奢靡墮落;從邊緣城鄉小鎮的點點滴滴到首都莫斯科的權力核心的角逐。這部紀實文學見證了沖突、見證了苦難、見證了希望。
(波蘭)雷沙德·卡普欽斯基 ·世界史 ·21.3萬字
一本用哲學解惑人生的智慧之書。伊朗,面貌神秘的東方古國,中東動蕩地帶的心臟,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公元前6世紀時它已成為橫跨亞、歐、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國,也留下了豐富的政治治理遺產和文學藝術瑰寶。我們該如何認識伊朗,如何理解它當下的地位?兩位作者一位是伊朗設拉子大學和德黑蘭大學前校長,一位系法國知名中東史學者,隨著他們的講述,伊朗4000年的歷史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在這里,埃蘭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阿拉伯文明交替與碰撞,一個接一個王朝建立又滅亡。它們采用了怎樣的行政體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過怎樣的宗教政策?
(伊朗)霍昌·納哈萬迪 (法)伊夫·博馬提 ·世界史 ·25.5萬字
本書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學者的世界通史研究與編纂的發展歷程,從史學理論和歷史教育相結合的視角,發掘了中國學者在世界歷史研究領域中取得的理論成就與學術特色,既是一部深入反省世界史學科發展和經驗教訓的探索之作,又是一部辨析世界通史研究領域諸思潮,展望中國的世界歷史學未來發展路向的創新之作。本書以大視野、大格局的角度,把握重要脈絡,披沙揀金,再現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瞬間。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
于沛 ·世界史 ·47.6萬字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直接脫胎于英國殖民地政府,天生繼承了英國的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基因,對內剝奪澳洲原住民的土地和財產;對外視太平洋島嶼地區為“無主”的蠻荒之地,視東南亞地區為未開化的“熱帶叢林”。為了在掠奪澳洲原住民的土地上實現穩固的統治,澳大利亞殖民政府自1901年成立之日起便奉行“與超級大國結盟”的策略,以實現“三維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地區霸權和經濟繁榮。澳大利亞雖然是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爭霸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遲到者,卻不是缺席者。澳大利亞的地區霸權雄心源于其“白人至上”的偏見,以為自己的血統遠較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各民族更為高貴,因而不僅在國內推行種族主義政策,要將澳大利亞建為純正的“白人國家”(即“白澳政策”),而且稱南太平洋地區為其“后院”,東南亞地區為其“前院”,意欲借助超級大國之力在“兩院地區”建立澳大利亞的區域霸權體系。
于鐳 隋心 ·世界史 ·22.5萬字
《歐洲歷史》從君主到議會,從農耕到商貿,從宗教到啟蒙,從爭霸到聯盟,所有人物與事件在本書的歷史邏輯中不再彼此孤立,以歷史思維整合具體史實,將漫長而復雜的歐洲歷史系統地呈現出來。經緯之間,你將洞悉這幅長達數千年的歐洲歷史。
何炳松 ·世界史 ·3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