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卷講述的1912年到1916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2.3萬字
本卷講述的1894年到1912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2.4萬字
蔣介石喜歡看哪些影劇?經常到何處游玩?平時看一些什么書?如何對待自己和屬下的疾病?他有怎樣的空間觀與時間觀?……這些都是既有關于蔣介石生平研究多被忽略的面相。本書依據大量第一手資料,對這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具體描繪。讀者或許由此可以看到蔣介石不尋常中的尋常和尋常中的不尋常。
羅敏 ·中國史 ·23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是實行中央集權Z徹底的朝代之一。丞相之位被廢除,權分六部,由皇帝統一管制,發展錦衣衛,又任用司禮太監,后設立東西廠,終致緹騎四出,天下騷然……明代皇帝為何對特務深信不疑?錦衣緹騎手握多少權力?司禮監為何被稱為“真宰相”?宮墻之內,四野之外,大小特務如何上下其手?特務與特務、特務與皇帝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糾葛?在朱明王朝的覆滅中,這些特務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書匯聚滴信史,全方位呈現明代特務挾勢弄權、翻云覆雨之情狀,帶你探究以帝王為首的統治階級對人民行政治壓迫的全貌,從細節處追溯明朝覆滅的真相。
丁易 ·中國史 ·36.6萬字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由新銳歷史作家歷史君傾力造,通過輕松幽默的筆觸寫出了中國歷史上很多事件的真相以及大量歷史人物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其語言風格極具個性和趣味性,同時其內容尊重歷史史實,文中所寫的故事多取材于歷史文獻,一些來源于野史和傳說的內容在文中也做了說明和分析。小心考據,爆笑講史!本書精選中國歷史上能挑起人好奇心的歷史人物,拋時間線的束縛,細說每一段故事,在書中發現潛藏在歷史深處的人性規律,挖掘中國人幾千年年來的生存智慧!
歷史君 ·中國史 ·21.6萬字
這是作者第5部論文集,收入近5年來發表的宋史和西夏史研究方面的13篇文章,以及紀念和回憶史學前輩的8篇文章。另收入15篇有關1999年至2014年國內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狀況的述評。
李華瑞 ·中國史 ·43.3萬字
本書旨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間的中國近代史史料學學科的發展軌跡和成果進行學術回顧,重點梳理并介紹60年來中國大陸出版的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史料成果,同時也對中國近代史史料學學科體系形成及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適當加以介紹和評述。本書在結構上采取“分階段”和“一以貫之”相結合的方式,既介紹中國近代史史料學的建立與發展,同時又采取史料內容與史料類別相結合的方式,具體介紹已出版史料的內容,以及在推動學術研究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既有太平天國史、辛亥革命史、中國革命史、抗日戰爭史等專題史料介紹,也有采取分段敘述的晚清史、民國史專題。
劉萍 李學通 ·中國史 ·27.7萬字
本書是中華文化學院、孔子基金會、山東大學、山東中華文化學院聯合主辦的“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專家論文及部分獲獎征文匯編,旨在用中國智慧闡釋人類共同價值。圍繞“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這一主題,本書所收文章重點探討了中華文明對構建人類共同價值觀的貢獻、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等。
王志民 ·中國史 ·25.7萬字
本書收入五篇探討中共黨史革命根據的最新研究文章,時間橫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但看似沒有關聯的五篇文章其問題根本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處在敵強我弱,甚至雙方力量懸殊的危急關頭,都面對一系列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考察了在不同環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別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怎樣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或得到鞏固。本書還收錄了兩篇同革命根據地問題直接相關的歷史論文,因不是著重論述如何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作為本書的附錄部分。全書從新發現的一手史料著手,有著與以往探討中共革命根據地文章的不一樣解談與新的歷史角度。還有,此為一直筆耕不輟、年屆九旬老先生的最新著作,首次面世,更有著別樣的意義。
金沖及 ·中國史 ·23.8萬字
《堅守與突圍:李鴻章與大清帝國》回顧了李鴻章從拜曾國藩為師起至暮色年逝的一段歷史,分析了李鴻章作為當權大臣的得與失、功與過、罪與悔,肯定了李鴻章作為清代末期改革者的客觀形象。他早年落拓,任曾國藩幕僚抱負不得,而后創立淮軍,在鎮壓太平軍中屢建奇功,成為封疆大吏。創辦洋務運動而使其聲望達到頂點,甲午戰爭卻粉碎其強國夢,迅速由盛而衰,只能周旋于列強的外交舞臺,懷著忍辱負重之心為清政府“修修補補”,直至死去。李鴻章被視為“再造玄黃”的中興名臣,是大清帝國的“裱糊匠”和“探照燈”。他的一生,不止是晚清數十年的寫照,更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歷史發展的必然結局。全書清晰地展現了大歷史下政局中個體的命運與抗爭,悲壯鮮活,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鳳凰書品 ·中國史 ·24.9萬字
清朝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輝煌景象,又有“鴉片戰爭”的悲痛記錄;既有收復臺灣、驅逐沙俄的榮耀,又有割地賠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開國之君,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甚至還有墮落之帝。它上承延續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啟民主共和的洪流。
楊麗麗 ·中國史 ·21.2萬字
清末官制變革,將原來“內外相維”格局改為上下貫注,是近代政體轉型的重要內容。改制的總體目標是仿照西方,由君主專制向君主立憲制過渡。清廷試圖通過官制改革奠定立憲的官治基礎,進而刷新吏治,提挈政綱;可是改制反而導致統治秩序嚴重失范,社會矛盾急劇尖銳,清廷速亡。其弊端,主要是君臣上下只顧一己之私,阻撓改革,不能回應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結局也與他們的預期相去懸殊。
關曉紅 ·中國史 ·31.2萬字
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相關的研究已經很多,本書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大量檔案材料的披露,資料來源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東京的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臺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故宮博物館文獻處。重大史實的精心考證與重要場景的細密描述:戊戌政變的時間、過程與原委;中下層官員與民眾對變法的建策;張之洞調京主持朝政與機會錯失;光緒帝的對外觀念;日本政府的觀察與反應。舊說的認知、補正與修正,新說的展開、論證與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
茅海建 ·中國史 ·32.8萬字
茅海建 ·中國史 ·27.2萬字
本書卷首以《百年來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作為導論,即貫穿著李學勤先生這一學術思想。總說部分,我們選有4篇,大體上概觀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分說部分,我們選有34篇,從中國古代文明的人口處炎、黃二帝說起,歷經夏、商、周,包括春秋、戰在內,力求反映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征;書后附有7篇,包括作者小傳和論著目錄,可以作為參考。
李學勤 ·中國史 ·22.1萬字
《中國歷史通論》是王家范先生的經典之作,以他執教“中國通史”課程的講義為基礎寫就,討論范圍覆蓋直到今天為止的全部中國歷史,既勾勒輪廓、闡釋整體,也包含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王家范從通貫和整體詮釋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中國通史”。全書分前編、后編、續編三部分。前編圍繞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演進脈絡,進行縱橫交錯的專題探討;后編意在回顧和反思“通史”撰寫的百年經歷;續編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寫相關文章,如《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等。
王家范 ·中國史 ·48.5萬字
《匈奴帝國七百年》是一本關于匈奴的信史。作者陳序經本著嚴謹的考據態度,研究、整理了各類有關匈奴的史料,不僅包括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歷代史書,還涵蓋了《羅馬帝國史》《編年史》等外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沒有簡單的對史料進行羅列,而是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參考。《匈奴帝國七百年》描繪了從公元前3世紀頭曼時代到公元5世紀阿提拉去世約700年的豐富歷史。史學大師陳序經以時間為線索,從頭曼單于建國,冒頓單于弒父自立,呼韓邪單于降漢,郅支單于西遷,直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輝煌,同時巧妙細致地勾畫了匈奴帝國70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白登之圍、匈漢百年戰爭、中亞建國、阿提拉征服歐洲等。
陳序經 ·中國史 ·34萬字
《史記選》一書融入了王伯樣先生一生研究《史記》的心血,迄今為止這部《史記選》仍是國內外出版的《史記》選本中學術水平最高的一種。這部書前的《序例》系統地論及司馬遷的生平,《史記》的偉大史學文學成就、深遠的影響以及版本知識等,是一篇有獨到見解的《史記》論,也是一篇富于啟示性的《史記》研究指南。本書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都曾再版,此次擬作為優秀品牌叢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中的一種再版。
王伯祥選注 ·中國史 ·31.7萬字
晚清帝國華麗的梁柱上,早已被白蟻蝕空。庚子年間,慈禧太后迎來了她一生最為煎熬的一年:海外有保皇黨搖旗,廣東有孫中山吶喊。東南諸省聯合互保,與清廷貌合神離。在朝廷主戰派的默許下,義和團迅猛蔓延,禍及京津。八國聯軍長驅入京,頃刻間京都蒙難。兩宮倉皇西巡,長達一年零四個月。李鴻章奉旨北上,與列強周旋談判,完成他生命中最后的政治使命。《辛丑條約》簽訂后,清廷刮骨療傷,實施新政,縫補已然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
李克定 ·中國史 ·31.7萬字
晚清的天空彤云密布,風雨飄搖。古老帝國在玄黃天地中痛并迷茫。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康梁外逃;義和團席卷北方;西方勢力爭奪在華利益。各方勢力展開生死博弈。小說以凝練傳神的筆法,翔實準確的史料,原味呈現晚清末年1898—1900年歷時十三年的滄桑巨變,原貌呈現晚清末年大廈將傾、即將崩裂的局勢,表現了國家重臣、精英分子艱難補天卻又捉襟見肘的窘迫,深度觸摸民族在內憂外患中力求自救的刮骨之痛。作家李克定的志向是進入歷史現場。在小說中,他既設身處地體驗晚清政治旋渦中的驚濤駭浪,又能以現代視野冷靜審視千年專制體系下官僚機器的運轉;既能體恤新舊嬗變中的惶惑與奔突,又能像外科醫生一樣精準犀利,直刺痛點,刀刀見血。
李克定 ·中國史 ·3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