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原名《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經典之作,也曾是大學歷史系的教材,影響廣泛。蔣廷黻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稱蔣廷黻“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該書與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三足鼎立。
蔣廷黻 ·中國史 ·11.5萬字
本書將傳統的精英思想史與“新文化史”的有關方法結合起來,對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孕育、形成、發展及其內涵,作了系統深入的整體性考察和闡釋,既注重歷史脈絡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發掘解讀,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視剖析,也重視國家體制、政黨政策、關鍵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響和意義分析,并努力呈現了此一觀念得以社會化的諸多歷史面向。書中強調,現代中華民族觀念一直伴隨著中西思想的遇合與古今觀念的交匯,表現出民族與國家的糾結與互動;對于認知主體而言,則始終包含著情感與理智的沖突與融合,見證著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調適。它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認同,可以說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精神與民族、國家的命運,是極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會文化史現象。
李碧妍 ·中國史 ·47.8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秦漢帝國”一卷。本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鶴間和幸撰寫,作者通過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了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漢通過與其他地域集團的沖突發展、壯大,兼并其他各國,最終開創秦漢帝國的歷史過程。本書特別側重了東亞之中的中國、日本的視角。秦漢時期的日本列島社會與中國相比的話是相當落后的,這是當時的事實。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認為以中國為中心、從中華的角度視邊境為夷狄的觀點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本書的記述不是以華夷思想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樣性、并且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的。
(日)鶴間和幸 ·中國史 ·24.7萬字
本書原為《劍橋中國史》第10卷和第11卷,敘述自清代道光年間至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歷史。上卷包括導言舊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太平軍起義、中俄關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統治、清代中興、自強運動、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國的經濟趨向、晚清對外關系、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思想的變化與維新運動、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業、共和革命運動、社會變化的潮流,等等。本書作者皆為西方知名學者,譯者為我院歷史所編譯室專家。本書據1978年本翻譯,于1993年出版,當時將第10、11卷合為《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個書號,此次再版仍延用這種做法。
(美)費正清 劉廣京 ·中國史 ·45.3萬字
這個帝國人文燦爛,科技發達。它發明了紙,積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完成了農具與兵器的鐵器化。中國古代傳統的醫、農、天、算四大學科,均在這個帝國時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
王新龍 ·中國史 ·11.2萬字
以1925年由紫禁城更名為故宮博物院為開端,故宮開始了其近50年的動蕩歲月,先后發生了文物清點造冊、國寶疏散后方、文物出國展覽、文物精品運臺等諸多重要歷史事件。尤其是抗戰期間,百萬件國寶在戰火中南渡北歸、西遷東還,顛沛與流離中,故宮文物及其文化傳統不但沒有斷絕,反而獲得接續和新生,堪稱一個歷史奇跡。本書便是對這50年故宮史的忠實記錄,另精選45幅歷史和文物照片,力求全景展現故宮及其文物在時代大背景下的遭際。
那志良 ·中國史 ·13.1萬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是著名歷史學者楊天石研究蔣介石生平及思想的專著。由一系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論文匯集而成,內容包括國共合作及分裂,抗戰期間對日策略,二戰期間中國與歐洲各大國之間的關系,蔣介石敗走臺灣后的反省以及蔣介石的家庭,等等。在書中,楊天石采取從蔣介石的日記入手的獨特角度,根據海內外檔案、資料館所存的蔣介石日記的多種版本以及相關史料,經仔細閱讀、對照,謹慎地考訂和充分解讀,深入挖掘了蔣介石的生平經歷、思想演變和真實心理,以生動的文筆揭示出蔣介石在歷史事件中諸多決策和行為的根源。
楊天石 ·中國史 ·20.8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本書為《大漢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筆觸和富于細節化的闡述,呈現歷史最鮮活的一面。
王新龍 ·中國史 ·18.8萬字
《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的建立》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2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國》《后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本書系第六部《后唐三朝》。
麥老師 ·中國史 ·30.6萬字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
蔣廷黻 ·中國史 ·11.3萬字
一本書讀懂從亂世到治世的陰謀與陽謀!大漢王朝建立,劉邦登基后演繹了何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要逐一滅掉那些助他攻取天下的將帥,也要平衡多方勢力。同時,還要面對匈奴帶來的邊境危機。在劉邦稱帝的這些年里,他完成了從游俠到帝王的角色轉變,文武群臣也在這個時代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之路。而中國也終于走進了煌煌大漢!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劉邦統治時期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古代治國能人紛紛登臺,如蕭何與張良等。而韓信、彭越、英布等開國功臣,被逐一消滅。當劉邦滅掉自己的心頭大患時,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在他的身后,呂氏專權,大漢江山岌岌可危。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我們通過本書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0.6萬字
20世紀對于中國近代史研究來說,是開端的世紀,是轉型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也是收獲的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是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中國歷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20世紀中國近代史研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從傳統中國歷史學中分離出來,在3040年代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服務的、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傾向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占統治地位,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生,新中國建立以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導地位。
汪朝光 ·中國史 ·52.7萬字
《史記》告訴我們,中國是具有五千年輝煌文明的古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她不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麗,歷久彌新。《史記》翔實、嚴謹而生動地記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記述了我們祖先在創造文明過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讀《史記》,會使我們對中國已往的歷史、悠久的文明和偉大的祖先,懷有一種深深的溫情與敬意。
(西漢)司馬遷 鄭晨主編 ·中國史 ·42.5萬字
宋朝為何一面有歷代的積貧積弱之譏,另一面卻又達成了精神氣質、思想文化上曠古爍今的成就?知名宋史學者包偉民、吳錚強回望300年大宋王朝浮沉窺入歷史肌理,追索盛衰密碼。回望300年王朝浮沉,大宋承唐末亂世立國,卻從未能完全恢復漢唐時遼闊的疆土,又遭逢“靖康之恥”被掠去半壁河山,偏安秦嶺、淮河以南。政治上重文輕武,策略上守內虛外,大宋王朝終日周旋在強敵環伺的夾縫里,直至在蒙古鐵騎的崛起中滅亡。但正是這同一個宋朝,無論是士大夫政治的成熟,農業文明精致內斂特點的強化,商品經濟、手工業的顯著發展,還是技術領域眾多的創造發明,思想領域劃時代的迸發創新,皆被認為打開了中國帝制王朝歷史演進的“新局面”。何以同一個宋朝,一面有歷代的積貧積弱之譏,另一面卻又達成了精神氣質、思想文化上曠古爍今的成就?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窺入歷史的肌理,追索盛衰的密碼。
包偉民 吳錚強 ·中國史 ·19.7萬字
以24場戰役,講述兩漢四百年的風云變幻!以24場交鋒,揭露沙場之上廟堂之中那些被歷史迷霧掩蓋的真相!有明顯優勢的劉邦為何會被圍困在白登山?漢武帝時代,漢軍騎兵橫掃匈奴的法寶是什么?為何漢武帝親手選中的霍光,敢冒險廢掉皇帝?為何上臺前受萬民擁護的王莽,上臺后卻遭萬民唾棄?昆陽之戰的真的有隕石幫劉秀殺敵嗎?為何年輕時誅滅權臣的漢桓帝,卻縱容宦官掌權?
渤海小吏 ·中國史 ·21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對宦官和太監這一人們不易區分的概念進行講解,《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從歷代統治者身邊的好壞宦官與太監談起,把推動王朝繁榮興盛、對統治者盡心竭力的宦官和太監進行了贊揚與肯定,也把其中的為患朝政、禍國殃民之流加以抨擊和批判,并且深刻指出了這一中國特有的人物群體是受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支配,受當時社會環境和歷史的制約,更多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萬字
讀《明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從最底層走向人間王者的朱元璋的人生軌跡,可以看到幾十年不見朝臣的帝王的荒唐生活,看到了一個帝國由興而衰,由盛而亡的背后故事,這座百年王朝如何興、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我們主考正史,內容豐富,理趣兼備,力圖勾勒出一張大明王朝的全景圖。
王光波 ·中國史 ·60.9萬字
本卷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以日本戰敗投降為終點,敘述全面抗戰階段我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一系列事件。打敗日寇為本卷突出的主題。圍繞這個中心,以正面戰場作戰為主,以敵后游擊作戰及外交努力為輔,構成本卷內容的主線。
王建朗 曾景忠 ·中國史 ·4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