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抗戰時期,僑居海外的廣大華僑熱血青年,為了祖國的生存,民族的解放,跋山涉水,沖破反動派的層層封鎖,回國參加抗戰,為奪取抗戰的偉大勝利,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本書所匯集的31篇回憶,真實地再現了當年華僑青年的崢嶸歲月。千萬華僑青年,在抗戰中創造的可歌可泣的光榮業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0.6萬字
《沖擊與回應》:本書在“沖擊-回應”模式的框架下,試圖分析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條重要的線索:面對西方的強勢擴張,中國精英階層如何理解這個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續本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體制。本書通過選取近代歷史文獻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經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現了近代中國幾代先鋒人物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古代中國的戰爭之道》:本書集合了八位著名漢學家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的細致分析,研究內容囊括了野戰與圍城、外征與內討、御侮與平亂,起于公元前632年,止于公元1556年,跨越先秦、西漢、唐、宋、明各代,通過城濮之戰、征伐匈奴、淮西之役、襄陽圍城、鄱陽之戰、土木之變、剿平倭寇等經典戰例,呈現出經常被忽視的古代中國的軍事風格和軍事傳統。
(美)費正清等 ·中國史 ·39.9萬字
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大幕揭開,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的終結,計有120余天。這120天雖然轉瞬即逝,但也驚心動魄,濃縮了3000年封建王朝、300年大清帝國分崩離析的最后記憶。本書是對清朝最后120天的史實重建,以清宮檔案等一手史料為基礎,沿著清政府獲知武昌起義的時間鏈條,勾畫其覆滅前的歷史光景。作者從多個維度細致而具體地交代了武昌起義后的清政府在軍事、財政、外交、中樞運轉上的應對得失,再現清廷從匆忙處置到無奈退位的歷史進程,用具象化的寫作還原了辛亥革命這個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重大事件。
劉江華 ·中國史 ·36萬字
晚清至民國初期,中西文明劇烈碰撞交匯,在政治衰敗、動蕩與混亂之下,民眾生活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動?西力東漸、洋貨流行給人們的生活及觀念帶來哪些影響?人們怎樣應對這些變化?孕育了哪些新生活方式、新追求和新觀念?本書圍繞這些問題,運用檔案、方志、日記、筆記小說、報刊、外國人游記等豐富的歷史資料,從城鄉生活環境、消費生活、城市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做了考察,探討了民眾生活變化對近代社會轉型發揮的作用及其機制,揭示了民眾生活世界蘊藏的中華文明潛在的生命力和再生力對中華民族生存延續與復興所起的作用。
李長莉 ·中國史 ·29.9萬字
秦始皇蕩平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大一統的局面,這其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成為推動歷史向前的關鍵,比如,呂不韋、李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人物,以及始皇出巡、大澤鄉起義等事件。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秦朝從建立、發展到分崩離析的重要節點進行了故事性地介紹,并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從而讓我們能夠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4萬字
《南齊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蕭子顯所撰的歷史書,書中記述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公元502年)的歷史事件,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對這一時期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作品文字比較簡潔,文筆流暢,敘事完備。列傳的撰寫,繼承了班固《漢書》的類敘法,又借鑒沈約《宋書》的代敘法,能于一傳中列述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傳不勝其繁的弊病。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作品包括帝紀八卷,除追敘蕭道成在劉宋末年的政治活動外,主要記蕭齊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間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劉宋,有的起于蕭齊立國,斷限比較明顯。傳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記少數民族地區史事的。序錄一卷,佚之甚早。蕭子顯在寫這些事件和人物的時候,都不直接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前后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的品格。蕭子顯學習司馬遷表述歷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學家稱為“良史”。
蕭子顯 ·中國史 ·23.1萬字
一本讀了就停不下來的中國簡史。本冊內容從遠古時代講起,一直到南北朝結束。帶你在嬉笑怒罵中,看盡世間百態。在腦洞大開的“段子”里,看懂每個朝代內在的氣質。幾乎每一頁都有笑點,讓你在極短時間內通盤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幫你建立更有現代感的大歷史觀。閱讀沒門檻,夠通俗!適合對“中國通史”望而卻步,想要入門的你;喜歡看歷史故事、開闊視野的你;課業繁重,想要提升閱讀興趣,同時漲知識的你。
腦洞老爸 ·中國史 ·21.4萬字
《中國歷史懸案》收錄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國寶之謎、帝王身世、戰爭懸案、宮廷政變、神秘寶藏、歷史奇案等。本書帶你去揭開歷史,一窺背后的故事,品評難解的傳奇。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而且還可以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進而堅定向求知世界挑戰信心。
李宏編著 ·中國史 ·40.5萬字
宋王朝兩度亡于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弱宋”幾成歷史定論。但兩宋長達三百一十九年,以文治立國,在國家治理、制度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北宋皇帝大都是有作之君,三度推行變法,王安石變法影響尤為深遠;宋代名士輩出,將星閃耀,士人風骨最盛,成就了我們民族精神發展史上的史詩般的記憶。在殺伐、武力、開疆拓土方面,宋人留給后人引為自矜的功業甚少,但在國家治理,以及精神與文化之域,宋人留下了濃墨重彩。所謂的“弱宋”,其實堪稱“盛宋”:她創造了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她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她涵養了風骨凜然的士人。她是一個值得我們駐足回望的非凡王朝。
陳勝利 ·中國史 ·23.8萬字
全書由《皇太極入關機緣與得失》《多爾袞與皇權政治》《評清世祖遺詔》《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芻議》四篇文章構成,四篇文章均關注清初政治史的重要領域,所涉及的人物也是學術界及普通讀者關注較多的。作者是傳統的實證史學,論斷皆有史料為依據,體現其扎實的史料功底。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章往往發前人未發之覆,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姚念慈 ·中國史 ·24.8萬字
全書由五篇文章構成,提出清代康熙朝的政治核心問題,即為大清王朝爭正統。從三藩平叛、興廢太子、道學觀念、滿漢關系、出兵準部等具體層面入手,系統批判玄燁提出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姚念慈 ·中國史 ·30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在清王朝崩潰前夕,國家精英們進行了一場怎樣艱辛的拯救,卻為何在后一刻煙消云散?1910-1911年間,滿清資政院召開會議預備修憲,推動君體,但結果卻令國人失望,立憲派在絕望中改弦易轍,走向共和。雖然滿清政權終走向了崩潰,而資政院的精英們在政治、教育、經濟等諸多方面的頂層設計和治國理想,給后來的中國留下了一筆可資借鑒的豐厚遺產。
李德林 ·中國史 ·20.6萬字
1900年,正值八國聯軍入侵,國家危在旦夕,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發現了珍藏數萬文卷的藏經洞,清王朝無力保護,西方列強聞風而動,真先恐后打著探險、考察、考古等幌子竄入敦煌,展開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文化掠奪……自目睹列強巧取豪奪國寶的漫長歲月里,敦煌兒女從屈從到抗爭,愛鄉護窟,以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催人淚下的抗爭壯歌……
蔣季成 ·中國史 ·32.1萬字
《明朝煙火味兒》以明朝人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說的是明朝百姓生活中極為瑣碎之事,從洗浴、如廁,到城市衛生;從種菜賣菜,到集市的出現和演變等,還用了大量篇幅講到傳統節日,以及聽書看戲、蒔花弄草、房子布局裝修等生活休閑之事,展示出明朝生活最真實的畫卷。
蕭盛 ·中國史 ·26.3萬字
近代中國留日學生人數多、規模大、影響深遠,與中日關系極為密切。近代日本對中國留日學生的政策,從明治末期的初步形成,到大正時期的調整與改善,再到昭和初期中日圍繞留日學生政策的交涉,特別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強化留日學生調查與監控,赤裸裸地對偽政權留日學生進行洗腦教育,無不體現其侵華擴張政策的策略與目的。原本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與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為主旨的留學教育,摻雜了太多的政治陰謀和侵略野心,結果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徐志民 ·中國史 ·23.7萬字
這本書收錄的是作者以前的兩個小冊子——《戶等制度史綱》和《家產繼承史論》,只做了少量的字句訂正。作者在1982-1985年師從李埏先生讀研究生期間,碩士論文做的宋代鄉村五等戶制度,畢業后遵照李先生的囑咐,前伸后延,寫成了《戶等制度史綱》。《家產繼承史論》是作者從1991年開始做的自選題目,出版的時候李先生題寫了書名。這兩個小冊子都收在了李先生主持的“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中,2002年和2000年先后由云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為結集再版。
邢鐵 ·中國史 ·22.6萬字
黑龍江地區是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規模較大的地區之一,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黑龍江地區先后出版過20多種語言文字的報刊,除了眾所周知的沙俄《遠東報》外,猶太人辦的報紙更是在猶太世界甚至全世界影響深遠。這里還是中國近代廣播事業的誕生地。據統計從1901年到1949年解放前,黑龍江地區先后有各類報紙近400余家,廣播電臺5家。這些資源成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新聞事業的重要基礎。本書力求系統探討黑龍江地區報業及廣播業的發展狀況,以哈爾濱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探討在近代東北地區歷史發展中,東北亞國際斗爭中黑龍江新聞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在整體研究框架設計上,總體梳理的同時上更加突出個案研究。
李群 ·中國史 ·24.2萬字
怨恨是主體受到客體刺激之后心情的一種委曲不平的抑郁狀態,主體主動搜尋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自生型怨恨,客體主動施加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他生型怨恨。自生型怨恨的出發點是主體自身的欲望,這種欲望主要包括尊嚴欲望、價值欲望、情感欲望、利益欲望;他生型怨恨的出發點是客體對主體的傷害,這種傷害主要包括尊嚴傷害、價值傷害、情感傷害、利益傷害。以先秦兩漢子書為代表的中國古籍對怨恨的發生邏輯、觀念基礎、規范原則、體察途徑、消除方式、控制措施、調節策略、疏導指向、治療藥石多有論述,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國古代怨恨觀”。
張磊 ·中國史 ·31.6萬字
朱佳木,男,漢族,1946年6月出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籍貫江蘇南通,1970年參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1977年8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木院長秘書。1981年8月任陳云同志秘書(1982年2月起擔任陳云辦公室負責人)。1999年7月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黨史出版社社長。2000年12月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黨組書記、所長。書稿為朱佳木同志近20年關于改革開放諸多問題以及中國當代政治、歷史等重大問題在公開媒體發表的文章以及重要講話。正值我國幾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本論文集的匯結對于研究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朱佳木 ·中國史 ·4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