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原局長、“傳奇間諜”艾倫·杜勒斯,在二戰接近尾聲時,在瑞士出色地導演了情報界奉為圭臬的絕密卻富有爭議的“日出行動”,促使百萬納粹在意大利北部投降。作者作為該計劃的策劃者和直接執行者,與德國黨衛軍參謀長卡爾·沃爾夫秘密接觸,進行談判,企圖蒙蔽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內的盟國和平主義者,與納粹媾和而共同對抗包括蘇聯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民主黨派。此行為被蘇聯偵查員發現后,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立即展開行動,阻止談判,但背信棄義的盟國壟斷階級仍然完成了該計劃。該書圍繞“日出行動”展開,以引人入勝和懸念迭起的敘事揭秘美蘇搶占意大利和德國、攫取勝利果實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細節,揭露了投降進程中各方的利益角逐,窺探以美蘇為代表的盟國內部矛盾升級、東西方兩大陣營走向對立的重要環節,為洞察冷戰的開始,提供有價值的一手史學資料。
(美)艾倫·杜勒斯 ·中國史 ·14.5萬字
蔡東藩編著的《唐史演義》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之一,《唐史演義》敘述了唐朝290年間由盛轉衰,經歷女禍、閹禍、藩鎮禍等史實,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
蔡東藩 ·中國史 ·31.8萬字
本書原名《呂著中國通史》,為呂思勉先生兩大通史巨作之一,也是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史研究的壓卷之作。本書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為“孤島”后,為適應當時大學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原上冊為文化史,為本部書的重點與關鍵,通過敘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且行文通俗流暢,為文化史中難得的佳作;下冊為政治史,為適應當時的教學需要,相對簡略,然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大家風范洋溢字間。
呂思勉 ·中國史 ·4.8萬字
本書從列卿、宗室、民間信仰和地方社會管理四個方面對漢代國家統治方式進行了探討。首先,從漢代列卿的內涵、淵源、選任以及對廷尉等卿職的個案考察來分析中央職官的設置特點;其次,從兩漢國家對諸侯王和普通宗室群體優撫與控制措施及宗正的職能來觀察漢代宗室管理問題;再次,通過民間信仰的特征、與地方行政機構的互動,以及東漢皇權與讖緯的聯系來探究漢代信仰與政治間的關系;最后,漢代國家對居住區形態、民間秩序、社會事務的干預也顯示了這一時期國家權力為控制社會所做出的努力。
沈剛 ·中國史 ·21.2萬字
本書是專注于運河及其相關問題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專欄包括:“理論研究”,著力進行運河學及相關研究方向的學科理論、研究方法探討;“專題研究”,探討運河發展史、運河區域社會變遷、運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新書評介”,點評近年出版的學術著作,向讀者介紹其價值及閱讀路徑;“研究綜述”,評介當年運河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術活動,總結過往,為讀者提供學術資訊;“史料拾遺”,對新近發現的與運河相關的新史料進行解讀。
李泉主編 ·中國史 ·15.7萬字
《中國文化小史》以中國文化的普及為出發點,用簡明通俗的語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敘述了自原始社會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各歷史時期文化的特征、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及它們的作用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大眾對文化史的需求。《中國文化小史》自出版以來,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青睞和好評。此次出版的《中國文化小史》,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個版本為底本,反復校勘十余次,并適當增加了一些插圖和知識性注解,不僅完美再現了原汁原味的大師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常乃惪 ·中國史 ·5.2萬字
獨立紀錄片在中國是怎樣?這本書會告訴你。扉頁有一句話,是小川紳介說的:要是你覺得你的紀錄片做得不夠好,肯定是你貼得還不夠近。"對于某些可以歸入當代藝術范疇的紀錄片而言,有一種功能是可以讓所有觀眾共同把握的,這就是:提出問題。發問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真誠,是一個22歲的青年必然具有的稟賦,卻是那些老邁無能的社會主流永遠失落的記憶。”
清影工作室 萬墨軒圖書策劃編輯 ·中國史 ·9827字
本書是唐研究基金會的大型學術專刊,登載有關唐代文學、歷史、考古、藝術方面的研究論文和書評。本書的論文一般都由主編專門約請某些領域的專家撰寫,通過匿名評審方式,選出最具學術水準的論文。本刊自創辦以來,一直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推崇,認為它代表了當今世界中國唐代歷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中的論文,不斷為海內外學者引用。
榮新江 ·中國史 ·41.5萬字
本書以中國改革開放的分析為切入點,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作專題回顧,縱論中國發展之道、大國復興之路。討論具體且深刻,分析理性且全面,緊扣改革開放實踐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和中國價值,提出深層理論思考和學術性觀點,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推進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全面實現大國治理做出新的理論貢獻。
劉呂紅 張踐 ·中國史 ·12.9萬字
本書以南宋初期的詔獄案件為研究對象,以南宋初期的法治狀況,建炎、紹興年間的個體詔獄案件與道學政治化的關系,紹興群體詔獄案件與政治運作的媾和,以及“紹興更化”之后孝宗朝的政治重建,作為考察的框架,全面考察政治過程及政治利益交換的路徑,揭示這一政治行為背后的政治文化取向,進而揭示在特定歷史時期國家權力與社會控制互動的情況,以期勾勒出南宋初期政治運作的大致脈絡。
董春林 ·中國史 ·18.2萬字
因時代的變遷,很多香港的舊事舊物已一樣一樣的消失,不復存在。本書作者吳文正是個出色的“收買佬”,他的倉庫堆滿平民用過的寶物,出于對舊風物的執迷,他會從這些舊事舊物當中尋找蛛絲馬跡,并藉此托物言志,借事抒懷。這次他翻箱倒籠,重溫及執拾舊事舊物,并希望從各種生活器物、社會變遷和人物故事中,拼湊出心中醞釀多年的老香港市井之圖,同時也是庶民生活的記錄,當中有新與舊、有中與西,訴說的是一個莫失莫忘的香港故事。
吳文正 ·中國史 ·5.1萬字
本書是作者三十年來發表于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獻》等刊物上的中國傳統文、史、哲諸學科論文的選集。文學研究方面,作者主要是從獨特的視角,闡述了中國文學中早期詩歌和小說的特點,中古玄學社會思潮與文學的關系,佛教對中古文學形式的影響等,對先唐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若干重要突破。史學方面,作者執守于傳統考據學的方法和門徑,對墨翟、吳起、環淵、何晏、謝靈運、段業等的生平事跡進行了新的考證,在文獻實證的基礎上就以上人物生平事跡中的疑點難點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哲學方面,作者首先在考察中、西哲學教育和人學思想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圭臬,闡述了中國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思路;其次是對中國禪宗哲學思想的源頭和中國哲學的幾個重要的概念范疇及學術思想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當代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高華平 ·中國史 ·32.8萬字
中華有五千年燦爛文明。但是,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秦漢而下的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更為人們所熟知,而秦朝以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秦”歷史,人們了解的相對少一些。廣義上的“先秦”包含了傳疑半信史和信史三個時代,史料荒蕪,難得全貌,后世大眾在了解先秦歷史上,常常不得要領,無所適從。本書從考古和史料辨析兩方面入手,將一個比較接近歷史原貌的先秦歷史畫卷呈現到讀者面前,以弘揚中華燦爛文化為主旨,以別開生面的筆觸來寫史,讓讀者在愉悅中收獲知識,從而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
覃仕勇 ·中國史 ·16.9萬字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五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這套書出版以后,廣受歡迎和好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曾致電李克農購此書兩部,以解決延安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之需。臥室床畔,長置此書,著名史學家紫德賡認為,此書作為歷史知識講,雖有不足,但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著名小說家二月河認為,此書文學上只能說是中平之作,但讀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宋史演義》為其中的宋史部分。《宋史演義》由蔡東藩編著。
蔡東藩 ·中國史 ·30.5萬字
本書是英軍上尉漢密爾頓·鮑威爾(1858年生)于1891—1892年“考察”西藏時所記錄的一部日記,由于作者特殊的身份與使命,故這部日記對于研究中英關系史、中國西南邊疆安全史,都很有價值。也可以說,這是一部用以了解“他者”視野中的甲午之前的晚清時期舊西藏的日記,是一部追本溯源、解密英國在清末民初對中國西藏地區政策變化之因的外國文獻,更是一針驚醒那些裹足不前、敵友不分、崇洋媚外者的清醒劑。
(英)漢密爾頓·鮑威爾 ·中國史 ·12.3萬字
《清史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是一本面向海內外的清史研究學術論文集刊,創辦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書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歷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學術史論的研究文章;既收錄有關清代傳統文化的博學鴻詞科研究,也收錄對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中國史 ·21萬字
嫩科爾沁部歷史是蒙古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蒙古民族史還是清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從1593年“九部之戰”到1693年獻出麾下全部錫伯人,嫩科爾沁部同清初五朝四帝發生了諸多關系。本書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清內秘書院”“清內國史院”“清內閣蒙古堂檔”等滿蒙文檔案,將檔案資料與史書記載結合互補,相互印證,對清前期嫩科爾沁部與清初五朝四帝關系史進行專門研究,意在厘清清初蒙古族歷史的發展演變軌跡,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特木爾巴根 ·中國史 ·23.9萬字
如果回到古代當平民,你愿意去哪個朝代?曾有一位歷史學家回答:去宋朝。為什么宋朝是最適合“穿越者”的時代,它應該被如何定義?是文人的天堂、武將的地獄,還是文化開放包容、經濟蒸蒸日上的巔峰時代?“輝煌”與“悲情”,正是宋朝的一體兩面。它的建立充滿傳奇性,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不經歷流血和屠殺而建立的新政權。它四周強敵環伺,文弱到歲歲上供賠款,卻延續三百多年屹立不倒,經濟與文化高度發達,不僅文豪輩出,還涌現了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等一眾人杰。如此成就斐然的朝代,如何走向無可避免的衰亡,是時代環境的必然,還是人力所擾動?
傅小凡 ·中國史 ·9.9萬字
本書是“《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人類學文萃·名家文選”系列的第二部,收錄了云南大學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相關思考和學術實踐,讀者可從中看到一位中國民族史研究者走過的學術道路。
王文光 ·中國史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