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記述了1844年以前的20年間中國南部的社會生活情景。亨特是鴉片戰爭前廣州僅有的幾個懂中文的外國僑民之一,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的時間,經歷了中西關系深刻的變化,對中國社會生活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書中描述外商在廣州口岸活動的情形,對當時廣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并觸及到廣州下層社會的眾生相。具有關于早期中西關系和中西貿易的史料價值。其中不少資料被中外研究者一再引用。
(美)威廉·亨特 ·中國史 ·17.3萬字
五代十國時期,在政治上,權位之爭超乎尋常,父子相殘,兄弟相殺;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幾乎處于停滯或倒退。十多個政權互相攻訐,又互為從屬,還有時不時南下攪局的遼國。各方勢力為了搶地盤、爭名頭,打著各種旗號相互角逐、廝殺、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罷我登場,后人重溫這段歷史,可謂精彩紛呈,但生逢其時的百姓卻叫苦不迭。粗看,五代十國是一部短暫的分裂史、混亂史;細看,它卻又是一部部創業史、奮斗史……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背后,展露的卻是雄韜偉略,留下的是一段段傳奇佳話,印證的歷史變遷與局限。
墨竹 ·中國史 ·17.8萬字
本書是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所寫的通俗性的史學作品。作者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真實的三國與三國文學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戰爭及地理環境作了細致的區分,對董卓如何擾亂朝綱、曹操勢力怎樣興起、赤壁之戰的真相、司馬氏的興亡等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呂思勉 ·中國史 ·10.6萬字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工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基建狂魔”“第一制造大國”,新中國用七十余年的時間走完西方國家二百余年的工業發展道路,這背后離不開每一個勞動者的奮斗。回首七十年的風雨歲月,我們都創造了哪些“中國奇跡”突破了怎樣的技術難題,這些“奇跡”背后,又有哪些令人尊敬的奉獻者?本書以圖文的形式回顧了自近代以來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包括電力、空軍、海軍、導彈與兩彈一星、芯片5個方向,解讀中國工業的百年風雨路,致敬兢兢業業的中國工業人。
盧克文 ·中國史 ·3萬字
本書介紹了咸豐時期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咸豐皇帝在風雨飄搖中接過大清帝國權柄。他也很想有一番作為,遺憾的是,時運不濟,一邊是太平天國的內憂,一邊是列強環飼的外患,第二次鴉片戰爭將這位倒霉皇帝推到了腹背受敵的悲慘境地。國庫空空如也,手下的臣子又不爭氣,天津淪陷了,北京淪陷了,圓明園付之一炬,……他死后把朝政交給了一個聰明的女人,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1萬字
圖書描繪了自1100年正月徽宗趙佶繼位起,到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南北對峙的歷史,展現了北宋帝國由盛而衰,急轉直下,最終滅亡,以及南宋軍民步步抵抗,最終立足江南偏安一隅的全過程。全書共九章,分別介紹了趙佶繼位,宋聯金抗遼,第一次汴京保衛戰,靖康之恥,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川陜大戰,金國聯齊伐宋,宋朝反攻,南北對峙等情節。本書敘事宏大,架構嚴整,筆法平實,從客觀的角度,將北宋滅亡時軍民拼死抵抗的慷慨悲歌娓娓道來。上演了一幕幕或令人拍案而起、發盡上指,或令人椎心泣血、扼腕嘆息的歷史活劇。刻畫了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李完顏宗弼、李綱、張浚等一眾鮮活的形象,描繪了北宋末年朝堂奸臣輩出禍國亂政、君主目光短淺軍事屢屢失敗、愛國軍民拼死抵抗金兵等情節更能引發讀者關于治亂興衰的深刻思考。
覃仕勇 ·中國史 ·16.3萬字
作者將觀察視角鎖定在9.6億年前到公元前4000年的那片后來被稱為“中國”的陸地上。相比于大家熟知的有文字記錄以來的紛繁燦爛的中華文明史,這段遙遠時空的史前中國史顯得格外孤寂。然而,這段歷史真的是簡陋乏味的嗎?那是怎樣滄海桑田的環境變遷?我們的祖先如何抵御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現代人腦容量相當的祖先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在單純依靠歷史學無法探知的領域,作者綜合運用人類學、環境學、考古學、地質學、神話傳說等諸多領域知識,試圖解答“我們從哪里來”。
羅三洋 ·中國史 ·20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自周族公亶父遷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間百余年波瀾壯闊的周人歷史,以及平行時間線下武乙至帝辛幾代商王之間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詼諧的語言,按時間順序梳理了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的晦暗經過,向我們講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領本邦及諸多小方國,推翻了熱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諸侯、制禮作樂。周的種種制度理念成為孔子畢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淵藪,商周間的歷史變革則塑造了華夏文明的基本樣貌。
高蟲二 ·中國史 ·20萬字
本書以關隴地區為中心,對盛唐士人在關隴的求仕活動與文學的關系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的學術價值在于:其一,本書對盛唐士人求仕活動與文學之關系的整體研究,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唐代文學研究的空白。其二,本書深入探討了求仕活動與盛唐詩人人格、審美理想建構之間的關系,以士人求仕活動作為切入點,可以觀察到唐代文學發展的某些原生狀態。其三,本書通過對盛唐士人求仕活動中的文學創作基本面貌的梳理,總結其審美理想、文化內涵,探尋該文學現象的深層蘊涵和內在根據,對研究盛唐詩人的創作、唐詩風格的形成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傳承、發展與變化,均有重要價值。
霍志軍 安濤 ·中國史 ·18.8萬字
北宋時期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被不少西方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這段時間,儒學得到復興,北宋文壇群星薈萃,如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范仲淹、柳永、黃庭堅、周邦彥……無怪乎有人時候“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約得益于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但這么做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即軍事不強,面對北方遼和西夏,常年處于劣勢。“澶淵之盟”不過是緩解了北宋這方面的壓力,但是軍事上的松懈卻又直接導致了“靖康之恥”。金國攻占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雙雙被俘,宋室只好南遷至杭州建都,北宋也到此結束。
程曉南 ·中國史 ·11.6萬字
這95年是中國發展,城市發展最快的95年,歷史遺跡在城市空間重構進程中舊貌換新顏,變化巨大。作者組織了黨史研究者、攝影家歷時半年,重走中國共產黨創立之路,探訪創黨的革命遺址遺跡,從北京、上海、長沙、武漢、濟南、廣州等城市以及法國、日本等地相關遺址遺跡上千幅圖片中精選300幅圖片,通過圖像,串聯起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遺址遺跡,勾勒了從五四運動至中共一大召開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歷程,撫今追昔,通過今昔對照,實現對激情歲月的歷史穿越,實現精神之旅的再出發。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國史 ·1.1萬字
《千年悖論》張宏杰出版的第一本書。本書為《千年悖論》全新修訂版,其中收錄了作者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于歷史寫作的兩篇采訪,并配以精美插圖。書中,作者以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敘寫了曾被歷史和他人書寫、評介過多次的諸如吳三桂、曾國藩、慈禧、朱元璋等耳熟能詳的著名歷史人物以及中國的科舉制度、殘忍的酷刑、滿族的漢化、隱士的真相等歷史事件,探究了特定時期的人性,給人以新鮮的閱讀體驗和發人深省的思索。對于歷史人物的敘寫,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張宏杰自有一套獨特的感覺結構。他以冷靜細致的筆法,入木三分的刻畫,像寫自己身邊極熟悉的朋友一樣,書寫了同處時代裂變下的各色人物的起伏人生,探索了歷史劇場里的人性浮沉,引人深思的同時,也讓人對標簽化的歷史人物多了一份理解和悲憫。
張宏杰 ·中國史 ·16.8萬字
西夏王陵號稱東方金字塔,謎樣的黑水城擁有令人覬覦的寶物;“正史”中沒有它完整的史傳,西夏王朝究竟是“傳說”還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以黨項民族為主體的西夏王朝,前后跟契丹的遼、漢人的北宋、女真的金及漢人的南宋,兩度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西夏的興盛充分表現出黨項人強大的韌性與臨機應變的特長。西夏曾經創制出形態特殊的西夏文字。歷史上許多少數民族都曾經建立過政權,但大都沒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可見西夏文之重要地位。近幾年來,西夏文翻譯的佛經陸續出土,這對漢語語音變遷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西夏王朝從元昊于北宋仁宗景祐五年正式稱帝,到元太祖二十二年,享祚一百九十年,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長命的朝代。如果從元昊的老祖宗拓跋思恭因參與平定黃巢有功,授夏、綏、銀節度使,賜號定難軍算起,則有三百四十六年之久,是一個長命的政權。
劉學銚 ·中國史 ·15.8萬字
“朕說”全新作品,有趣的漫畫解讀,全新的切入角度,一邊哈哈笑,一邊有學到,讓歷史學習從此沒有難度。你以為的古代女子默默無聞,實際上的古代女子讓人驚嘆不已!歷史上的妲己竟然被人誤解了三千多年;才女謝道韞竟然是追星一族;李清照竟然獨愛飲酒醉;課本中的花木蘭,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用幽默的語言,嚴謹認真的態度,多彩的漫畫形式,講述歷史上25位古代女性背后的故事,讓你輕輕松松了解中國歷史。
朕說 ·中國史 ·4.7萬字
本書考察自九一八事變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國對偽滿洲國政策的演變。書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檔案資料及前人著述等,對美國與偽滿洲國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實進行一一考證,厘清雙方交往的諸多細節,以求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貌,并將其置于美國遠東戰略中進行總體考察。
段永富 ·中國史 ·14.6萬字
馳騁于大漠草原的蒙古貴族,憑借著金戈鐵馬,以氣吞萬里如虎之勢,成為第一個人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廣袤的東亞大地上演繹出了一幕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元王朝》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詳細解讀了元朝的歷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順帝、耶律楚材等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今人的面前;將蒙古軍西征、丘處機與成吉思汗以及蒙元歷史上的各種歷史事件娓娓道來。為今人繪制出一幅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蕩氣回腸的精彩歷史畫卷。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5.1萬字
歷史是連續的,在從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權力結構的基本盤,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慣性。腐敗,正是分析這個權力結構的入口。本書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邏輯和鮮活的細節完整講述了朱元璋、弘歷等人的反腐始末,通過對其背景、歷程、結局及影響的闡述,集中探討了明清兩朝深陷腐敗泥潭的種種困境。并以“陋規”這一貫穿明清兩朝的腐敗現象為切入點,再現當時的帝國制度結構以及官場生態,深探明清衰敗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時代的反思。
張宏杰 ·中國史 ·18萬字
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于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1840—1937》之中。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要而深刻地講述了中華民族“走出中古”的歷程。憑著強大的綜合能力,蔣廷黻先生摒棄了繁瑣的考證和史料堆砌,為讀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清晰脈絡,論述生動,觀點深刻,好讀而耐讀……
蔣廷黻 ·中國史 ·17.7萬字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糟亂的一段時期,應該就是民國初年的所謂軍閥時期了,而軍閥時期實在是從袁世凱死亡之后才正式開始的。因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還是一個可以號令全國的政府。地方軍頭還不能目無國家法紀,隨意橫行的。野心政客雖然也難免結黨營私,但是在大一統的國家之內,縱橫捭闔,多少還有些顧慮。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綱解紐,全國皆兵,政客縱橫,中國近現代史才正式進入一個所謂“軍閥時期”了。
唐德剛 ·中國史 ·15.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對宦官和太監這一人們不易區分的概念進行講解,《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宦官與太監》從歷代統治者身邊的好壞宦官與太監談起,把推動王朝繁榮興盛、對統治者盡心竭力的宦官和太監進行了贊揚與肯定,也把其中的為患朝政、禍國殃民之流加以抨擊和批判,并且深刻指出了這一中國特有的人物群體是受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支配,受當時社會環境和歷史的制約,更多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