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司馬光編著 ·中國史 ·6.3萬字
《開講啦!中國史》是一套針對青少年讀者群體的圖文并茂的中國通史讀物。本套書一共6本,以時間斷代,分別為:夏商周篇、秦漢篇、隋唐篇、宋元篇、明朝、清朝,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簡單風趣,通俗易懂。有史,有料,有趣。闡述歷史史實,剖析歷史原因。深入淺出,鍛煉青少年的歷史邏輯思維;學習中國歷史,學習古人智慧,拓寬人生視野,培養大格局。
鸮胖等編著 ·中國史 ·5.7萬字
云南細菌戰是以日軍南方軍細菌戰部隊第9420部隊為主、其他細菌戰部隊為輔,在日軍大本營統一指揮下實施的。研究云南細菌戰必須首先探究侵華日軍第9420部隊的歷史。侵華日軍云南細菌戰包括對人的攻擊和對動物的攻擊,對人的攻擊主要是霍亂細菌戰和鼠疫細菌戰兩種戰爭形式,這是本研究的落腳點和研究重心。本書是國內迄今最新、最系統、最翔實地研究侵華日軍第9420部隊和云南細菌戰的著作。筆者深信,日方未來公開的細菌戰的相關檔案將證明本研究的價值。不僅如此,筆者還希望這一著作可以為侵華日軍云南細菌戰賦予新的研究內涵,并以此促進國內外的侵華日軍第9420部隊和云南細菌戰的研究。
張華 ·中國史 ·17.6萬字
在中國長達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發展史中,歷史沿著曲折的道路向前推進,并且呈現出波浪式的前進軌跡,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家強大的唐朝是一個公認的高潮時代。李氏父子晉陽躍兵,西渡黃河,攻占長安,建立大唐帝國;宮廷傾軋,明槍暗箭終釀成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繼承皇位,任人唯賢,和親吐蕃,安定邊塞,開創了貞觀之治……歷史的帷幕拉開了演繹在歲月長河中的跌宕起伏、興衰榮辱的一幕幕。本書為您講述了一個空前開放的浪漫帝國,一個盛極而衰,卻擁有永久和持續魅力的大唐王朝,展現出一段令華夏子孫永遠為之驕傲的豐功偉業。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3.8萬字
這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三國兩晉南北朝:群雄并立》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泰始元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自立為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建武元年,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王朝滅亡后,南方先后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與北方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合稱南北朝。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5萬字
正始,是曹魏第3位皇帝曹芳使用過的年號,起于240年,止于249年。正始十年即249年,這一年四月曹芳下詔改年號為嘉平,正始十年只存續了3個多月。不過,就在這約100天里發生了許多大事,影響到之后幾年、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歷史。本書聚焦于正始十年(249)前后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探察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政變的前因與后果,在不放過歷史細節的基礎上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本書無意為司馬懿父子翻案或“洗白”,而是關注他們身上的時代烙印,分析矛盾性、復雜性的成因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南門太守 ·中國史 ·17.5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曹操起兵、董卓廢少帝、袁紹巧取冀州、王允設計除董卓、程昱堅守城池、桃園結義、官渡之戰、劉備三顧茅廬、白門樓斬呂布、孫策占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平定關中、神醫華佗、赤壁水戰、關羽水淹七軍、呂蒙白衣渡江、張遼力戰退孫權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4.9萬字
本書為杭州研究院《南宋叢書》之一種,為南宋文史通俗讀物。叢書第一輯三本將聚焦于杭州與南宋的關系,探討“作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為杭州的南宋”,再現南宋杭州的歷史場景,讓讀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本書將重點敘述作為杭城現象的南宋重大政治事件及定都臨安對杭州城的深刻影響。內容涉及南宋初年的杭州戰亂、南宋定都杭州始末、發生于杭州城的南宋重大事件、南宋時期的杭州城建設等,力圖完整呈現杭州城的南宋史事。
曾亦嘉 ·中國史 ·10.9萬字
《史鑒錄》叢書共五冊,從夏朝到清朝近四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揀選了數百則經典歷史故事和與之相應的上千位歷史風云人物,嘗試幫助讀者豐富自己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認知層面。這套叢書嚴格尊重歷史事實,文字中正平和而不失趣味性,是老少皆宜的歷史普及讀物。本書是《史鑒錄》歷史故事叢書的第一本,從夏朝一直講到西漢,前后兩千多年。
《史鑒錄》編寫組編著 ·中國史 ·7.5萬字
《開講啦!中國史》是一套針對青少年讀者群體的圖文并茂的中國通史讀物。本冊主要敘述了明朝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簡單風趣,通俗易懂。有史,有料,有趣。闡述歷史史實,剖析歷史原因。深入淺出,鍛煉青少年的歷史邏輯思維;學習中國歷史,學習古人智慧,拓寬人生視野,培養大格局。
鸮胖等編著 ·中國史 ·4.7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中國近代史,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鴉片戰爭后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重大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波瀾壯闊、通透全面,卻又簡潔流暢、不偏不倚,學術價值極高。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林則徐到李鴻章,從洪秀全到孫中山,本書將鴉片戰爭后近百年間的歷史演變和人物故事娓娓道來。書中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15.7萬字
第一部始于《史記》作者司馬遷。從司馬遷的宮刑原由到李陵的家族“傳說”,引出了自隋至唐的王朝易代戰爭,以及隱藏于歷史背后的“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糾纏數百年的恩怨興替。本部以唐玄宗的安史之亂結尾。
唐島漁夫 ·中國史 ·7.9萬字
五代十國是唐宋變革之際的過渡時期,為唐末藩鎮割據之延續,開北宋基本統一局面之濫觴,在中國古代史上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建立于今湖南地區的馬楚政權是十國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是十國歷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書分析了馬楚政權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對外政策方面與其他政權的共性和差異,對其興廢存亡的歷史過程和內在原因進行了探討。本研究對深化認識五代十國的歷史、對研究中國古代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歷史變遷,探索古代中國政治體制的發展變化,細化對藩鎮類型的研究及藩鎮權力傳承制度的認識具有一定意義。
彭文峰 ·中國史 ·19.4萬字
馳騁于大漠草原的蒙古貴族,憑借著金戈鐵馬,以氣吞萬里如虎之勢,成為第一個人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廣袤的東亞大地上演繹出了一幕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元王朝》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詳細解讀了元朝的歷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順帝、耶律楚材等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今人的面前;將蒙古軍西征、丘處機與成吉思汗以及蒙元歷史上的各種歷史事件娓娓道來。為今人繪制出一幅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蕩氣回腸的精彩歷史畫卷。
王新龍編著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是對北宋從宋仁宗到宋神宗時期的歷史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對比了正史和古代筆記的內容,詳細解讀了宋代從創業到守業的歷史。用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推理,厘清了多年來人們對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見,令人耳目一新。文本通俗易懂,同時兼具了可讀性和學術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眾史學著作。
王佳 ·中國史 ·16.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賈南風毒計除太子、陸機兄弟屈死、嵇紹以身捍惠帝、段氏臣服石勒、石勒假降殺王浚、劉粲聽讒除太弟、靳準弒君造反、荀灌女搬救兵、祖逖北伐、王敦陰謀篡奪皇位、蘇峻被逼反叛、張淳不辱使命、父子兄弟相殘、陶侃運磚勵志、怪人王猛輔佐苻堅等內容。
李楠編著 ·中國史 ·5.3萬字
魏晉士人的獨特風姿及其精神面貌,史家稱之為“魏晉風度”。從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按照自成體系的理論框架(”兩次變革”說,四種模式說等),對”魏晉風度”進行了一番正本清源的總結和闡釋,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崩潰篇》,下編為《重建篇》。
馬良懷 ·中國史 ·11.2萬字
作者此項研究涵蓋1844年至1945年,通過認識碼頭苦力的生活和工作,檢討這些華人低下階層如何與政府發生互動,尋找認識華人社會的新角度。以碼頭咕哩群體為研究對象,是基于現存的香港史論著缺乏相關的論述。自開埠以來,海港貨運行業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關系密切,戰前的貨物運輸倚賴人力,是不少缺乏謀生技能的基層華人賴以為生的行業,因此對觀察華人社群在港的情況具相當的代表性。本研究用社會史的角度,通過香港碼頭咕哩群體看華人和殖民地政府的歷史,為香港史作補充。作者采用微觀歷史的考察,通過搜集和整理大量零碎的史料重構下層群體的歷史,從而達到反思香港人的價值觀的目標。
姚穎嘉 ·中國史 ·11.2萬字
本書是“第四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書中收錄與會論文13篇,就中國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方法,社會文化史與社會史、日常生活史的關系,以及中國近現代婚姻、家庭、女性、兒童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具有較高水平,充分展示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彰顯了學術研究的前沿動態,也為今后社會文化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余華林 ·中國史 ·15.1萬字
結合歷代關鍵文物、重大事件、史家觀點、思維導圖等內容結構,按時間脈絡清晰展現中國歷史文化精粹,以簡練故事呈現中國古人的卓越智慧。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涵蓋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常用的歷史知識。
桑宜川主編 ·中國史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