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編了作者自1983年以來從事明史研究的論文22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文化,包括論文11篇;第二部分檔案·文獻,包括論文7篇;第三部分學術·回憶,包括回憶文章3篇和1篇綜述。研究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涵蓋明代政治、經濟、法律、軍事、財政、文化、宗教、社會、中外關系、檔案文獻等諸多領域,是關于明史研究的整體思考與細部敘事、明代歷史發展進程脈絡研究、明代國家與社會的理論探討,以及發掘整理利用明代檔案文書等方面的學術探索。
萬明 ·中國史 ·34萬字
袁世凱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對清末民初社會發展與進步有著重大影響,并影響到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非常值得學界廣泛而深入地研究,但目前學界對袁世凱的研究仍不充分,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觀的研究視角,忽略了袁世凱對經濟世情的掌控與把握。該著擷集了作者20余年在袁世凱、北洋史方面研究的論作,可為研究者提供更加多維的視角觀察袁世凱。該著分七個部分,分別探討了袁世凱研究的理論、方法與研究現狀,袁世凱與清末民初社會變革研究,袁世凱與中國軍事現代化研究,袁世凱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研究等方面,對袁世凱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當下的袁世凱研究中,可謂領風氣之先,且獨樹一幟。該著以歷史檔案文獻為基礎,立論持平,分析全面,代表了目前袁世凱研究的前沿水準。
張華騰 ·中國史 ·42.2萬字
滿漢矛盾乃清代政治史核心內容及根本特征之一。本書建基于學界先進相關成果,由整體清代大視野,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以統治階級上層為中心,據以內閣、部院、軍機處、總署四大中樞機關及地方督撫之計量資料,首次系統地摹畫了甲申易樞至清亡近三十年間滿漢矛盾與甲申易樞、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東南互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諸多國政朝局嬗變之關聯,凸現了晚清政治史的復雜性、曲折性和豐富的層次性,并有所創獲。
薛偉強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是作者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和秦國歷史文化學習和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內容分為四個部分:(1)秦國歷史與文化研究,收錄論文9篇,主要研究秦國區域開發及其文化精神、秦國工商業發展、秦國東伐戰爭以及秦昭王朝政治的特點。(2)《水經注》研究,收錄論文、札記4篇,主要論述《水經注》撰述、所載祠廟和區域記述的意義等問題。(3)歷史城鎮與聚落研究,收錄論文12篇,主要論述統萬城、明人建都觀念以及清代黃土高原地區城鎮地理與文化等:(4)歷史地理學其他問題研究,收錄論文和采訪問答共4篇,主要論述明代延綏鎮,陜西織造局、制錢局,史念海歷史地理學的主要思想和實踐,以及關于歷史軍事地理學及其研究的基本看法:以上各部分內容,著錄著作者從事歷史地理學和秦國歷史文化學習和研究的印記,體現了作者學習和從事相關學術研究的基本態度、路徑和部分思考。
劉景純 ·中國史 ·26.7萬字
東丹國是遼太祖滅渤海國后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為遼之藩屬國,立國57年后廢之。以往學界對東丹國的研究一向比較薄弱,亦不系統。撰寫東丹國史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前輦學者從未觸及的課題,這本《東丹史》屬拓荒之作。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東丹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及重要的歷史人物等。在東丹國號、貴族大氏姓氏、國民南遷時間、官制、東丹國罷廢時間等問題的研究方面都得出了與以往研究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另外還就東丹國民流向及相關的歷史地理問題等進行了論述和考證。
都興智 ·中國史 ·28.5萬字
在豐富的國內外檔案、報刊等文獻資料基礎上,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首先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際格局纏變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國際環境變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醞釀、形成、曲折發展、破裂方面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分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發展歷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進而分析了其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以及遠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影響。
杜俊華 ·中國史 ·32.5萬字
本書對秦人族出東夷特別是西遷以來至德公都雍之前的早期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運用歷史文獻和考古新材料與多學科方法,圍繞贏秦的起源與族屬,贏秦始祖事跡鉤沉與贏姓封國探尋,五次西遷與贏秦入居西垂,中潏歸周與秦人興起,非子封秦和襄公建國,文公入關與秦人崛起等歷史謎團和重大問題,通過多方向挖掘、多角度分析和多層面探究,梳理了秦人由東夷部族到贏姓封國再到秦人形成和興起建國的發展線索,揭示了秦人曲折艱辛而又波瀾壯闊的崛起軌跡和演進過程,初步構建了秦人早期歷史發展的時空坐標和邏輯框架。
雍際春 ·中國史 ·24.4萬字
太平軍之興起,根源在于清政府吏治腐敗,屬官逼民反。但曾幾何時,太平天國統治區也民變蜂起,這一現象內含深意。以往有關太平天國的研究,多關注太平天國對清王朝的反抗,少談(或不談)民眾對太平天國的反抗,這就引出了耐人尋味的“反抗反抗者”的問題。對于一個哪怕是“革命”的政權來說,要保持長治久安,民心所向和轉向也是頭等重要的問題。本書通過對170余起典型案例的研判,全景式地展現了太平天國政權與民眾關系的互動情形及影響,在太平天國政治史、軍事史等專門研究基礎上,建構了太平天國社會史(民眾反抗史)的重要一面,客觀地總結了太平天國的歷史經驗與歷史教訓。
劉晨 ·中國史 ·34.1萬字
從心態入手,立足文集與史料,將個體、時代、社會、文化相結合,來探討士人的交游、活動、思想與創作實績,是作者研究的重心與理路。書稿上編是關于明清易代之際的士人結社研究,下編是古代士人心態與思想文化的論題研究。
曾肖 ·中國史 ·20.2萬字
本書運用文獻學與經學史相結合的方法,對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作者考辨了杜預的生平與著述,編撰出詳盡的《杜預年譜》;對《春秋經傳集解》的書名、成書時間及編撰方式等問題作出了新解答;歸納了杜預注解《春秋》《左傳》的基本方法與特點;深入解析了杜預以“《左傳》解《春秋》”這一理論的產生原因、基本構造及實際施用等問題,再現了《左傳》杜氏學的義例體系。作者以扎實的文獻考析為基礎,以解決《左傳》杜氏學的基本問題為中心,進行了一系列學術新探索。
方韜 ·中國史 ·39.2萬字
元朝亡于通貨膨脹?從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一部以財政為線的元朝興衰史。知名歷史作家郭建龍新作!本書從成吉思汗西征的財政影響說起。成吉思汗采取了軍事掠奪制、達魯花赤制度、投下制度等種種措施,利用商業精神建立了更龐大的世界性政權,為古代中國歷史上最重商的王朝——元朝打下重要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基礎。到了忽必烈時期,因大肆征戰,引發了嚴重的財政隱患和制度弊端。之后的皇帝更是像走馬燈一樣輪換,為元朝的結局埋下伏筆。元朝統治者在蒙漢文化之間游移不定,南北的財政和政治失衡更是讓元朝命懸一線。翻開本書,多維度挖掘元朝短命之謎,一窺古代中國歷史演變的財政暗線。
郭建龍 ·中國史 ·23.4萬字
“那些書太古舊了,我也太老了,對這世界沒有用了。”“這些書都是您新寫的呀,怎么會太古老,沒有用呢?”“你以為這些書能救北洋水師么?你以為這些書能救社稷么?你以為這些書能救中國么?”本書以深沉、典雅的敘事手法,為晚清以樸學大師孫詒讓為首的一代知識分子存影寫照,展現了身處“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他們所遭遇的空前的復雜情勢和分化結局、選擇依賴或掙脫傳統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時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危機,更寫出了他們各各不同的精神突圍方式:有人抱殘守缺,消沉墜落,有人遷延不定、進退失據,也有人艱難求索,勉力自新,書名“蟬蛻”的寓義,正在于此。全書如同一幅漸次展開的水墨史詩長卷,展現了一個風雨如晦、九州振蕩、天光尚遠的時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海戰、庚子拳變、百日維新……歷史的大事件在畫面中一一閃過;蘭貴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俞曲園、孫詒讓、翁同龢、黃紹箕,容閎、盛宣懷、康有為、張謇,政治家、經學家、舊派書生、新潮文士、革命黨人在眾聲喧嘩里漸次登場,而思想史的傳承脈絡是背景深處的遠山淡影。
胡小遠 陳小萍 ·中國史 ·28.1萬字
宋徽宗在位期間,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位二十多年間,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過,因為被女真人俘虜,最終死于異國他鄉,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為英文世界為這位皇帝撰寫的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將其放回歷史語境中,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盡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黨爭,隨后將精力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業,建立官學、醫院、孤兒院、乞丐墓地。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杰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筑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后世幾乎難以超越。他對道士青眼有加,為道經作注,還讓臣民也接受并踐行這種信仰,不過他對道教的虔誠最終偏離了儒學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國能力。
(美)伊沛霞 ·中國史 ·32.4萬字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數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司馬光 ·中國史 ·38.6萬字
本書收錄史學名家樊樹志教授近十余年間所撰有關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讀了晚明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如萬歷年間的朝鮮戰爭、六君子之獄、魏忠賢崇拜運動、文人結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階、張居正、文震孟、鄭鄤、倪元璐、吳應箕、黃道周、劉宗周、吳偉業等人的仕宦與心路歷程,這些主題幾乎涵蓋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書中配有六十余幅圖片,包括人物肖像、書畫作品、典籍書影、檔案資料及其他歷史遺物等多種類型,以期形象生動地還原歷史場景,圖文相彰,是研讀晚明史乃至明史的優秀讀本。“人世事,幾完缺”,選自清吳梅村《賀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學者樊教授數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樊樹志 ·中國史 ·20.7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青年文史作家張向榮的全新歷史非虛構力作,接續《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本書主要講述被新朝洗禮過的“第二漢朝”是什么樣子,儒學在培養“哲人王”的道路上失敗后怎樣延續自己的文化生命。東漢在前期就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政教體系,即“秦制—儒教”政制,這是穩定漢家天下的“底層邏輯”,然而其中的張力最終促成了秦漢帝國的滅亡,數百年的“大一統”由此崩解。本書重點關注東漢后期桓、靈二帝近五十年的執政生涯,同時全面系統地還原黨錮之禍的始末,細致考察黨錮中人的心態、目的、行為,解讀儒家在其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為什么從輔佐漢朝走向了輔佐三國。
張向榮 ·中國史 ·27.3萬字
本套書以一種全新視角,超出善惡、忠奸的二元對立思維,超出成王敗寇的功利主義敘事,對中華文明的歷史做了清晰的敘述。書中深入淺出地講述從上古至清末的中國歷史,幫助我們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長時段演變與其內在邏輯。本套書共2冊,不單單講王朝興衰,也不只聚焦于帝王將相,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在書中得到體現。《讀一頁就上癮的中國史》能讓讀者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整體上的清晰把握,且能于字里行間獲得諸多驚喜:原來歷史還有這一面,或者歷史還可以這樣解讀。
鄭連根 ·中國史 ·20.3萬字
這部書是對城市歷史的解讀,也是對中國何以是中國的解讀,更是對整個華夏民族精神的找尋和解讀。這里的六千年不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國的六千年。南京作為華夏歷史中的樞紐之城,中國南北文化板塊的樞紐之城,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交匯的樞紐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續、擔當、解釋過中華。沒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這樣多的災難、象征、預言與希望,它參與了中國整個歷史進程,在每一個文明推進的關鍵路口,深刻地思考過華夏的未來,解讀南京,也就是解讀中國,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華夏民族精神。
文心 ·中國史 ·21.5萬字
用故事解說歷史,一覽5000年中華文明的喜怒與哀樂。人物——找到那些憑借一己之力震撼后世的人物,作為主角,我們之所以能被歷史打動,首先是被他們打動;情節——挖掘各個人物背后的重大歷史事件,從而梳理出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坐標和歷史走向;背景——歷史中不存在偶然,每個人物、每次事件的出現,都是時代變遷的必然,從背景出發,深刻感受歷史的內在關聯。恭喜你,一不小心通關中國史!
講歷史的王老師 ·中國史 ·2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