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國古代貨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本書記述了我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后經歷的六次重大的演變: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彭信威 ·中國史 ·75萬字
本書收錄了基層抗戰老兵的回憶性文章五十九篇,均是秉持“親歷”“親見”“親聞”原則甄選的絕對一手資料。全書共八章,并以川軍、湘軍、桂軍、鄂軍為劃分標準,將全部內容歸為四篇。文章皆從抗戰老兵視角,多以第一人稱口吻,對其親歷的抗戰事件進行憶述,語言樸實耐讀,從平民化的側面讓讀者窺探史實真相,對于抗戰歷史的研究,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9.7萬字
本書對遼代前期政治史、制度史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給予新的闡釋,突破了既有研究對遼代歷史的整體認識,從而為“漢化”問題在中國史研究中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本書揭示出,自遼初開始,太祖至圣宗六位君主,契丹政權從傳統部族體制向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的轉變是始終不變的方向,即便在對外趨于保守的穆、景、圣宗三朝,其政治制度的演變也完全承襲了遼初的方向,漢化不斷走向深入。遼代前期的漢化程度,要遠比學者們此前認識到的深入許多。
林鵠 ·中國史 ·18.4萬字
《東方歷史評論(第4輯)》以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為專題,收入對國內著名歷史學者楊奎松、王奇生、青年學者周濂、唐小兵以及海外著名漢學家裴宜理的訪談,探討漫長的革命世紀對中國的影響。影像欄目收錄的是當代伊朗攝影藝術家施林·奈莎談自身經歷和創作的自述和訪談,并選取了她的8幅精彩的人物攝影。隨筆欄目收入談法國當代著名學者皮埃爾·馬南的治學歷程和思想變化、柬埔寨的現代歷史、臺灣青年流行音樂歷史及未來走向等幾篇文章,書評欄目則重點評介了著名社會學家埃利亞斯的代表作《文明的進程》、新近出版的玻利瓦爾傳記等。
許知遠主編 ·中國史 ·20.3萬字
研究歷史上的臺灣問題,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思考當前的臺灣問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臧運祜以史為鑒,從歷史上的臺灣問題出發,啟示當下的臺灣問題。
臧運祜 ·中國史 ·1.4萬字
北伐戰爭,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本書收錄了聶榮臻、唐生智、李宗仁等北伐戰爭的親歷者的回憶文章,生動而翔實地記述了當時的形勢、戰役經過和戰斗情況,是研究北伐戰爭史的重要資料,也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2.4萬字
一本書吃透兩宋三百年歷史!超立體,超生動,超漲知識!10000000人都在看的“超萌賽雷”歷時兩年,精心繪制的漫畫中國歷史系列第四本爆笑來襲!“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史”第四本主要講述北宋和南宋三百年歷史,它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用賽雷漫畫的幽默風格按時間線索將中國歷史講述出來,讓讀者在哈哈大笑中知曉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這是一本你看完就想推薦給身邊人的漫畫中國史作品。
賽雷 ·中國史 ·2.4萬字
八年抗戰,艱苦卓絕。在敵后廣闊的戰場上,涌現出許多新四軍和游擊隊的英雄隊伍和英勇戰士,本書收錄了50余篇新四軍和游擊隊基層老兵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親歷、親見、親聞的回憶文章,真實地再現了新四軍和游擊隊在廣闊的敵后戰場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零打碎敲地消滅敵人,極大地牽制、消耗敵人實力,讓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幕幕往事,以及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涌現出來的英雄隊伍和戰士們的點滴事跡。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3.4萬字
《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的建立》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2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反映抗日戰爭期間文化界參與救亡圖存的事跡,包括《大刀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的創作,艾青、田間等抗戰詩人及其詩作,反映抗日戰爭歷史的攝影與影片,延安文藝座談會,桂林“文化城”與重慶抗戰文化等內容。
霍丹琳 ·中國史 ·9萬字
本書分為兩冊,編寫工作歷時七年,分別初版于1980年和1984年,是我國較早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南,全面、系統闡釋鴉片戰爭以前清代歷史的專著。本書資料翔實、觀點明確、敘事清晰、語言質樸,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文科清史教材和清史學習入門書中的權威之作,影響深遠。
戴逸 ·中國史 ·65.8萬字
全書由《皇太極入關機緣與得失》《多爾袞與皇權政治》《評清世祖遺詔》《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芻議》四篇文章構成,四篇文章均關注清初政治史的重要領域,所涉及的人物也是學術界及普通讀者關注較多的。作者是傳統的實證史學,論斷皆有史料為依據,體現其扎實的史料功底。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章往往發前人未發之覆,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姚念慈 ·中國史 ·24.8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93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中國史 ·9.7萬字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拉鐵摩爾夫婦基于多年在中國的生活以及學術研究經歷寫出的作品,是一部獨具特色的簡明中國歷史著作。本書通過“國土與人民”、“現存最古老的文明”、“近代中國”、“近代世界中的中國”四編十二章,詳今略古地敘述了自夏商周到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歷史,尤其破除古代史學中“華夷”之分的陳見,站在“長城內外皆故鄉”的角度,重新詮釋中國歷朝興衰的規律,并且分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新變化、新氣象,揭露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西方國家對日本侵略的縱容,展望了中國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并就如何在世界背景下思考中國問題、思考美國的對華政策等發表了見解。
(美)歐文·拉鐵摩爾 埃莉諾·拉鐵摩爾 ·中國史 ·8.6萬字
隋朝雖短暫卻也璀璨。漢承秦制,唐循隋法,如果沒有隋朝三十多年的承上啟下,沒有隋朝奠定的經濟和制度基礎,后來的大唐盛世能否會出現還須畫一個問號。本書以隋朝的創建、興盛、衰亡為主線,詳細記述了重大歷史事件和主要人物。以靈動的語言和扣人心弦的情節撥開歷史迷霧,走進統一富強與暴虐短命并存的時代,感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破解千年以來的歷史謎案,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真相,從中理解歷史的大走向、大脈絡,追古撫今,獲得感悟和啟迪。
趙海峰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是《謝濤說大秦》系列的第三本,講述了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以及大秦帝國建立后又迅速亡國的故事。書中不僅有樂毅伐齊、澠池相會、長平之戰、荊軻刺秦、秦始皇統一六國、陳勝吳廣起義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重要歷史事件,更有范雎、白起、黃歇、呂不韋、廉頗、藺相如、李牧、李斯、趙高、項羽、劉邦等群豪的故事穿插其中,讓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跟隨秦帝國的腳步,看它如何走向輝煌,又因何迅速覆滅。
昊天牧云 ·中國史 ·12萬字
《中國歷史紀年表》所收時間始自夏商周之公元前時代,迄于新中國建立之1949年。全稿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收“歷史年代總表”、“公元甲子紀年表”,下編收“夏商周年代簡表”、“殷年代簡表”、“東、西周王簡表”、“東周諸侯年表”、“兩周諸侯存亡表”、“秦以后主要朝代年表”(含建元表)、“十六國年表”、“十國年表”、“中日對照年表”、“公元甲子檢查表”、“太歲紀年表”等,書末并附“中國歷史紀年表索引”,以便檢索。
萬國鼎編 萬斯年 陳夢家補訂 ·中國史 ·1.1萬字
《(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決定啟動的國家重大學術文化工程。2020年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纂修工程實施方案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質量高標準開展纂修工程,打造一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精品力作。2020年6月,纂修工程正式啟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牽頭組織實施,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本書是《(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階段性成果,在《(新編)中國通史》框架結構基礎上,提綱挈領理清中國歷史進程和社會形態演變的主線,簡明扼要講明中國歷史發展規律和中國文明特質。本書敘事年代從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時代。采用章節體,敘述歷朝歷代主要史實,抓住各個社會發展階段顯著特點,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不同側面展現客觀真實的中國歷史,闡明中華民族精神價值和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國家統一、社會發展為主線,圍繞中國歷史的關鍵之變、關鍵節點,突出歷史主流、歷史成就和歷史趨勢,講清新時代是如何從歷史中國走來的,新時代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偉大歷史意義,充分彰顯我們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 ·中國史 ·56.1萬字
《中國大歷史》全書按中國歷史社會的變遷劃分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現代史五個不同的時期,詳細地記敘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的中國歷史。
呂思勉 ·中國史 ·52.9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中原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中原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5-6,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十月中旬,日軍沿平漢鐵路兩側南犯,直抵漳河北岸。中國軍隊與敵展開激戰,揭開了中國人民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抗戰的序幕。本書真實記錄了豫北作戰、豫東作戰、豫南會戰、鄭州戰役、豫中會戰等重要戰役。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4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