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參考了大量權威性歷史著作的基礎上,將中國悠久歷史沉淀下來的豐富的圖文資料融為一體,直觀的介紹歷史發展進程,全書以豐富的珍貴圖片,配以深沉的文字敘述,全方位介紹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內容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藝術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不僅是廣大讀者學習中國歷史知識的最佳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普及讀物 ·16.9萬字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戰爭頻發。眾英雄的人格魅力,生動鮮明,氣貫長河。武將,能征善戰,個個超群絕倫;謀士,謀略蓋世,算無遺策。文武雙全的英雄也是比比皆是。曹操、劉備、孫權,都是人杰梟雄,能文能武。三國是一個風云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里大顯身手,叱咤風云,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圖說三國一百年》從探秘和揭秘的角度,從諸侯爭霸、文臣武將、政治軍事、思想文化、民間軼事、迷蹤帝陵等方面對三國這個特殊的歷史時代做了一個較為全面和細致的描繪。
諸葛文編著 ·普及讀物 ·16.8萬字
《話說中國歷史》按照不同的歷史分期,通過新的體例、模式來整合講述中國歷史,涵蓋政治、經濟、軍事、中外交往、藝術、思想、科技、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時間為經,以人物和事件為緯,經緯交織,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亂興衰的全過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場景,讓人們重溫那一段歷史,不斷喚起人們內心塵封已久的記憶,與中國歷史再次進行親密接觸,深入地尋繹歷史中所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隨機穿插的知識花絮、專題和附錄,有機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知識信息更為密集,從而營造出一種全息的歷史鏡像。通過文字,可以感受歷史鏡像,而通過圖片,則可以閱讀圖片中的歷史。圖片與文字相互映襯,可以立體地反映中國歷史,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過這種結合,使得文字信息更為生動,更為多彩,使讀者深刻感受中國文化的底蘊,從而產生一種閱讀上的震撼。
龔書鐸 劉德麟 ·普及讀物 ·16.8萬字
本書從中國魏晉時的何晏、潘岳到明清之際的錢謙益、阮大鋮,所涉筆的數十位中國古代文人,雖然不是令人發指的B面人物全部,但優勢地位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者化筆為刀,刻畫了這些中國古代文人不大為人所知的“軟體動物”的一面。精神、氣質的“軟”是他們的共性,但就其“軟”的程度、質地、方式則各有不同。
阿丁 ·普及讀物 ·16.8萬字
本書內容從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西魏講起,到589年隋滅南陳統一中國,再到617年瓦崗軍攻占洛口倉為結束。時間涵蓋了中國南北朝末期到楊堅建立隋朝,再到隋末亂世,中國大地從分裂到統一再到分裂的時間跨度。其間,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最終由關隴貴族集團結束紛爭的政局,統一全國,奠定了隋唐的大一統局面。
易超 ·普及讀物 ·16.8萬字
歷史、地理與政治之間有著錯綜復雜而又密不可分的關系,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條主要線索,也一直吸引著人們加以關注和思考。在20世紀初政治地理學研究興起的背景下,作者通過引入“地理條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統的解釋框架梳理了世界歷史的脈絡。全書從地理及其與歷史之間關系的視角,闡釋了各個文明、民族與國家不同的發展歷程及其呈現出的多樣化特征,強調諸如地勢、熱量、水分、植被、海陸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并著重分析了其對人口與族群、遷徙與殖民、戰爭與政治、生產與經濟、知識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地理條件與歷史進程交織與互動的宏大視野之下,呈現出一部視角獨特而別有洞見的人類文明發展史。
(英)詹姆斯·費爾格里夫 ·普及讀物 ·16.8萬字
與秦、漢、隋、唐、明、清等大一統王朝相比,宋朝只能算是小一統,甚至,南宋連小一統都算不上,但兩宋國祚相加,長達三百一十九年,遠勝唐、明、清諸朝,僅次兩漢。而且,其經濟之發達、文化之昌明、思想之繁榮,足為后世稱道。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喜不自勝地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天水一朝。”這里的“天水一朝”,說的就是宋朝。那么,在漫長的兩宋歷史中,都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出現過哪些有趣的人呢?本書為您一一道來。
覃仕勇編著 ·普及讀物 ·16.8萬字
原來董卓竟曾有過周公夢?賈詡是三國時期最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武圣關羽的傲嬌終結了劉備的野望?……從東漢末年分三國,到三家歸晉大一統,英雄輩出的三國年代,曲折離奇的慷慨悲歌!本書從新奇角度來剖析三國人物,刷新你對三國歷史的認知。
李浩白 ·普及讀物 ·16.8萬字
本書《活在大漢》以輕松讀史的方式及現代人的視角,回到大漢去體會大漢子民以及皇家貴族活色生香的生活,作者將扎實深厚的漢代歷史和史學知識,貫穿到輕松詼諧的現代文字中,還原出一幅好玩兒、好看的大漢全景圖。本書從一些基本的社會常識開始,延伸到大漢的政治制度、軍事體制、經濟文化、對外交往、娛樂生活、時尚潮流等大漢的各個方面,用輕松幽默的解讀方式,來呈現出一個現代人眼中的大漢,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上具有現代理念的解讀,營造出一種輕歷史的趣味,以及不同視角的新鮮感。其文字清純質樸,厚重不失活潑,游刃有余,大俗大雅,不但提高了可讀性,同時也讓人耳目一新。而且,本書還配有輕松幽默的Q版歷史插圖和好玩兒、新鮮的歷史專題,既呼應了內文的輕松范兒,更讓讀者享受到讀史的樂趣。
祁莫昕 ·普及讀物 ·16.7萬字
李隆基晚年,身邊的宰相、官員為著一己私利,敗壞朝綱。安祿山利用皇帝的寵信,趁機做大。發現中原武備空虛,安祿山暗中蓄養武力,眼光瞄準長安。在一批政治謀士的鼓動下,安祿山率領二十萬大軍向長安進軍,迅速搶占河北,攻占洛陽。在河北、河南戰場,民間涌出一批忠臣、良將、義士,結成聯盟,從背后狠狠砍向叛軍,強力拖住叛軍西進的腳步,打破安祿山速戰速決的夢想。李光弼、郭子儀率領唐軍,阻擊叛軍。安祿山利用唐朝高層內部矛盾,攻破潼關,占領長安。李隆基逃向劍南,唐軍在新皇帝李亨率領下,在靈武重整旗鼓。經過一系列戰斗,有勝有敗,唐軍終于成功收復長安、洛陽。而叛軍首腦安祿山、史思明先后被殺。唐軍最終取得勝利。長達八年的戰爭中,涌現出一大批仁人志士,他們機智勇敢,與強敵做頑強的斗爭,展現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豐富多彩的政治、軍事謀略。
千江月 ·普及讀物 ·16.7萬字
講透明末清初政治大變局!為何如此成熟、富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饒、自我感覺之好大明王朝,會被一個人口還不到自己的百分之一、文化發展剛剛離開漁獵時代、起家于窮鄉僻壤的半原始部落,搞得如此之狼狽,最后竟至萬劫不復?一個支撐了數百年的帝國大廈的傾覆,一個強悍北方部族的崛起,一個朝氣蓬勃的嚴正王朝的興盛與沒落……本書真實再現兩面三刀大陣營、多股勢力,九位皇帝,八位權臣,一位攝政王,一位太后在改朝換代與權力斗爭中的權謀、博弈、殺伐與創建……
李亞平 ·普及讀物 ·16.7萬字
《近代中國東北與日本研究》立足中國東北地區,整合東北地區偽滿、日本研究資源,致力于近代以來中國東北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研究。本書是第2輯,從文化思想、經濟貿易等方面剖析日本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各種活動,以揭露其殖民統治的本質并批判其對侵略戰爭的不反省。
馮雅 付麗穎 陳秀武 ·普及讀物 ·16.7萬字
本書屬國家“八五”規劃課題(“中亞史研究”)。作者從掌握基本外文史料出發,揭示了薩曼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過程,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各個層面,再現了9—10世紀中亞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探討了綠洲型封建社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本書富有創見地探討了薩曼王朝的歷史分期、政治制度及統治體系特點;從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發展、稅收制度、貨幣制度、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發展等方面,再現了薩曼王朝統治時期中亞的社會經濟生活圖景;作者還探究了薩曼王朝與哈里發政權、布葉朝、喀喇汗朝、伽色尼朝的關系,薩曼王朝與中國的交往;探討了薩曼王朝時期燦爛的伊斯蘭—波斯文化,阿拉伯—伊斯蘭輿地學與歷史學的成就;深入探討了中亞伊斯蘭化進程、突厥化進程諸問題,并對薩曼王朝興衰史實、突厥人在薩曼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詳加考辨。本書填補了國內9—10世紀中亞史專題研究的空白。
許序雅 ·普及讀物 ·16.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開本書,看南北朝時局風云變幻,學會制管理者必備的優良品格!
華杉 ·普及讀物 ·16.6萬字
本書將為您解讀那些故事,以及隱藏在那些故事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和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在本書中,您將看到不可一世的大元帝王們瞬間榮光與所遭受過的挫折,每一次的皇位更替似乎都伴隨著血淋淋的家族相殘,親情一度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元武宗在位還不到四年時間就離奇死亡,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了皇位后,在位不到九年時間就步其兄后塵。在本書中,您更會看到,英雄豪杰的慷慨悲歌和可歌可注的千古傳奇以及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奇聞謎案。八思巴為何能成為忽必烈的帝師?哈麻兄弟倆為何同時被杖死?權力的滋味到底有多么甜美,讓親情變得支離破碎?當帶著腥味甜的鮮血自七竅中噴迸而出的時候,哪些曾經為了權力而爭得不可開交的靈魂,會不會有所感悟?……
諸葛文編著 ·普及讀物 ·16.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本書為《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系列第22冊,主要講述的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到唐高宗登基的四十年歷史。唐太宗即位后,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完善體制,史稱貞觀之治,奠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礎。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公元655年,高宗廢黜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后。武則天漸漸參政,高宗上朝,武則天垂簾聽政于后,宮中內外稱為“二圣”。翻開本書,學習唐太宗知人善用、從諫如流、賞罰分明的管理理念!
白先勇為父親白崇禧與臺灣歷史再揭重磅,有真相才有愈合!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現代臺灣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至今仍未消散。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二二八是當代臺灣歷史的一個起點。事件爆發后,白崇禧受國民政府派遣,前往臺灣宣慰,止痛療傷,撫慰民心,弭平動蕩,前后16天,發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關鍵十六天》是白崇禧將軍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共同尋訪耆老,搜集湮沒的史料,收錄歷史照片約70幅,還原關鍵十六天的史實真相。本書抱持“還原歷史真相”的態度,運用各項檔案、電報、函件,以及相關當事人的日記與口述訪談記錄,重建白崇禧奉命赴臺宣慰的前因后果,盡量以每個小時作為單位,近距離觀察這平撫傷痛的關鍵十六天。
白先勇 廖彥博 ·普及讀物 ·16.6萬字
本書選取了中國歷史上一些相對隱秘但頗有深意的片段,以偵探的形式分析,以故事的語言描述,揭開歷史的簾子,體悟史實背后的風云:王朝的興衰、權力的起伏、文化的意味、朱門酒肉與升斗小民……有益有趣。
鄭云鵬 ·普及讀物 ·16.6萬字
南宋何以選擇偏安?中國何以轉向內在?看似中興之世,卻是民族沉淪之始。北宋亡國的檢討、南宋建國的辛酸、士人南渡的百態、武將無奈的悲涼、民族性格的形成……歷史作家郭瑞祥帶你讀懂南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南宋是一個存在感較弱的政權,又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時代。它弱在偏安一隅,一直受到來自北方政權的威脅。同時它又影響深遠,內化了文化模式,開創了“紹興體制”,令中國政治進入獨裁專權時期。本書自建炎四年(1130)寫至紹興十二年(1142),全方位展現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軍事、文化震蕩,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獨裁、文化上沉滯的形成過程和內在邏輯。
郭瑞祥 ·普及讀物 ·16.5萬字
為李國文隨筆之一。主要內容素以直面現實,關注眾生,剖析人生百態為特點;近二十年來,雖沉潛于歷史,但他的目光也并未脫離當下,用嬉笑怒罵、幽默冷辣的文字,表達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理解,自有一種嚴肅和深透。
李國文 ·普及讀物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