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話”的形式,運用簡潔的語言,從歷史回溯、名人名家、現代風貌三個方面對興義一中歷史進行立體式的呈現。透過簡潔的文字,人們能夠深切的感受到興義一中百年歷史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也能領略到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為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名校傳統而不懈追求與奮斗的風采,更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興義一中滄桑中孕育輝煌的歷史和前進中不斷創造奇跡的現實。
王甫尤 王必盛主編 ·地方史志 ·6.5萬字
本書旨在敘述一個古老村莊的歷史和發展的淵源。源心村原為杭州市建德縣所轄,建村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如今已被芝堰水庫淹沒。村莊現已全部遷往外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書中對村莊的歷史、人文、由來,以及居民的來源做了歷史性的回顧,全書分2卷,共計10個章節。第一卷以宗譜資料對接上古歷史;第二卷對整個村莊的發展做了詳細的敘述。既有歷史姓氏的概括,村人姓氏考證,有關歷史軼事、村民業績、山林田地等概況,也有村辦探究、歷史貢獻、村民變遷、風土人情狀況等方面的紀實。全書約15萬字,是目前一部比較完整的村史志。
鄧亞平編著 ·地方史志 ·10.7萬字
《神木市脫貧攻堅志》由神木市史志編纂研究室編寫。真實記錄神木市脫貧歷程,客觀反映幫扶工作成效,總結好的經驗做法,發揮存史資政作用。該書設概述、大事記、分志、人物、附錄等篇章,包含市委、市政府系列安排部署和發展規劃;重點扶貧措施實施、扶貧歷程、取得成果、積累的經驗;先進人物事跡;優秀理論文章、調研報告、媒體宣傳等內容。全書約25萬字。文前編排有彩色照片約20張,主要反應新城舊貌的變化和先進脫貧事跡。
神木市史志編纂研究室 ·地方史志 ·21.6萬字
目前地理學界一般將六朝地記作為方志的開端,只在緒論中進行簡單梳理,文學界則以純文學學科的研究范式,考察地記誕生的外部背景、地記的文學特色、地記對后世的影響三個方面,不足以認知各類地記文獻的文體特征以及它與六朝地學知識學術形態的關系。《漢魏六朝地記之文體研究》將以“知識傳承與文體變革”為研究角度,將地記放在六朝地學知識的發展中進行考察,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地學知識的生成擴展與記體之間的關系:地學知識的獨立與記體的生成、地學認知角度與記體類型的演變、地學認知主體與記體的記述形態、文人的地學修養對各類文體的變革等。
李翠葉 ·地方史志 ·12.8萬字
該書是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主編,會同文旅、傳媒等單位,依托深圳市基層全覆蓋調研成果編寫而成,著眼于深圳市80個街道,一區一冊,全面剖析全市各街道的地理、歷史、人文、產業、自然風光等要素,既可以讓初次來深的游客對深圳各街道有初步了解,也可以幫居住多年的本地居民補全對居住街道認識。
本書編委會編 ·地方史志 ·7.8萬字
本書闡述了滇池附近與昆明城鄉的群山、湖泊、壩田、耕地在城鎮化中的變化,考察了老昆明的山、水布局,牛犁農耕,龍王崇拜,迎春祭祀,廟會,滇地移民等古風古俗,最后以消失的古昆明城為結尾,飽含著作者對昆明過往的欣賞與嘆息、對昆明未來走向的深深擔憂。本書運用歷史文獻印證了學術性和可信度,沒有滿足于對田野調查所見所聞所感的“淺描”,而是將調查獲得的資料與歷史文獻資料進行了細致嚴謹的比對與印證,從而凸顯了“消失的阡陌”與“城鄉的變革”。
錢鳳娟 ·地方史志 ·14.3萬字
清水江岸,有一個名叫“苗北”的寨子。明清以降,其作為“皇木”的輸送地,被零碎地記載在正史里。或許人們對她的了解不只是“皇木”,還有那與“改姓”“破姓開親”“定俗垂后”等重大歷史事件相勾連的有關房族與姻親之間不斷轉換為“他者”的歷史過程,以及在這個歷史結構中孕育出的帶有江湖韻味的神話情感故事。關于這一切,她愿用極美的契約文字和展演形式,將其呈現給想讀懂她心思的人。
劉彥 ·地方史志 ·18.4萬字
河西寶卷是流傳于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寶卷,是中國寶卷的一個地域分支。寶卷的遠源是敦煌俗講,近源是宋元佛教科儀、懺法。河西寶卷可分為宗教寶卷和民間寶卷兩類,主要宣揚以“孝”為核心的家庭倫理道德思想。河西寶卷反映了中國傳統婚姻、家庭觀念的多元化構成,是封建時代多種婚姻家庭觀的歷史積淀。河西寶卷作為一種獨特的口頭傳統,其話語表達、結構安排、說唱形式、內容情節等均具有很強的程式性。河西寶卷的說唱結構繼承了民間教派寶卷的傳統,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征。河西寶卷是民眾念唱的底本,其信仰、教化、娛樂等社會功能是通過聚眾口頭說唱發揮出來的,口頭屬性是河西寶卷的本質屬性,活態傳承是河西寶卷最根本的傳承方式。
李貴生 王明博 ·地方史志 ·19.4萬字
赤橋村毗鄰晉祠,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因劉大鵬的《退想齋日記》而蜚聲海內外學界,是一處理想的田野點。2017年,山西社會史研究中心遴選10位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對赤橋村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田野調查,圍繞聚落、移民、民俗、造紙、戲曲、服裝業等議題進行細致調研。在此期間,學生們認真查閱文獻、訪問耆老,同時深入田野搜集民間文獻和口述資料,出色地完成了考察報告的撰寫。這些報告,踐行“走向田野與社會”的理念,深化了學生對村莊社會歷史與現實的認識。本書即為此次田野調查成果的結集,也是中心本科教研成果向學界的展示。
行龍主編 ·地方史志 ·13.5萬字
本書主要反映了從20世紀初至90年代北京市的交通變遷,包括有關北京道路交通的文章一篇,有關北京的道路、電車、自行車、公共汽車、鐵路、機場、立交橋的檔案史料10組,有關北京公共汽車、北京的汽車制造及北京鐵路的照片3組。本書史料均為北京市檔案館館藏檔案,所用照片除檔案中所存外,公共汽車和汽車制造兩組分別由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北京市檔案館 ·地方史志 ·10.2萬字
本書以“重走”為契機、“新知”為歸旨,以人類學視角下的田野考察為方法憑借,展現了行走甘南的考察認知。它試圖以田野日志為形式,將參與式觀察法、深度訪談法與學理思辨相結合,以揭示“重走”的實踐特征,達成獲取新發現、新認知和新思辨的意義生產。本書聚焦甘南空間、主體和意義的交互映照,以理性考察和詩意體驗為特性,意在凸現真實記錄和個體想象、情感體驗和學術審視的貫通,并在記錄、書寫、傳播和研究的多維融合中,思考當下個體、民族、國家和世界關聯下的中國景象。
李曉靈 陳新民 ·地方史志 ·13.3萬字
全書記述了1921年到1949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在神木縣建立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支援抗日,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隊伍,促進抗日救亡運動,以及組建神木縣游擊隊,發展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建立中共神木縣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打擊地方反動勢力,發展群眾抗糧、抗丁、抗款,打擊封建地主勢力,摧毀國民黨鄉保政權的革命歷程。
神木縣史志辦公室 ·地方史志 ·4.6萬字
“都城風物”選取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杭州相關的名著四種:包括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錄從西周、漢唐到宋元的長安古跡,以及相關史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述北魏時代洛陽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關政治、文化、風俗、人物、藝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開封的皇城建筑、城內各坊、民眾的飲食起居、歲時節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
駱天驤 ·地方史志 ·4.3萬字
《2019中國陜西》一書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編寫。全書分五部分介紹陜西2017年各方面的成就。一、《美麗篇》。包括:自然環境、歷史人文、旅游資源;二、《活力篇》。包括豐沛資源、創新動力、科技教育和人力資源。三、《幸福篇》。包括:發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巡禮。四、《開放篇》。包括:對外交往與經貿合作、開發區建設、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五、《附錄》。包括:重點規劃、陜西精華旅游戰略、陜西風味小吃、陜西特產。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方史志 ·3.9萬字
本書按照自貢市委領導的要求,為深入挖掘自貢特色黨史資源,傳承老一代戰士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供老工業城市振興發展的精神動力,作者單位采訪了原解放軍西南服務團24位老戰士,通過他們的回憶,展現了這些老戰士參軍受訓、八千里挺進大西南、參加新中國人民政權建設、剿匪、土改、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再立新功的真實畫面。本書從一個側面生動地反映出共和國成立之初,自貢地區新生人民政權的建立、鞏固及其之后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近70年發展的風雨歷程。此書的編寫出版,不僅為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自貢地區黨史工作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極為寶貴的以史勵志、以史育人的活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中共自貢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地方史志 ·13.9萬字
《影像-歷史-城市》一書的坐標是深圳,透過影像的記錄和藝術想象來展現深圳過往的百年史。與通常面向大眾的“老照片”視角下的近代史的敘事方式明顯不同的是,本書將深圳放在中國和世界不斷變化的現場與網絡之中,從歷史、圖像、政經和人文活動等多角度來展開對深圳歷史的多維度的認知,并由此對深圳的未來開啟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性空間。
肖劍 陳東 ·地方史志 ·10.8萬字
該書是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主編,會同文旅、傳媒等單位,依托深圳市基層全覆蓋調研成果編寫而成,著眼于深圳市86個街道,一區一冊,全面剖析全市各街道的地理、歷史、人文、產業、自然風光等要素,既可以讓初次來深的游客對深圳各街道有初步了解,也可以幫居住多年的本地居民補全對居住街道認識。
本書編委會編 ·地方史志 ·5.9萬字
濮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肇始之域。《滄桑濮州》旨在以翔實的史料、靈動的篇章、鮮活的圖片,通俗的語言,比較全面而又簡要的介紹濮州從上古時期到隋朝設州、民國撤州這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包括陵谷變遷、歷史沿革、文化遺存、歷史事件、人文典故、名人薈萃、傳世詩文、民間故事、風土民情、方言諺語、名老字號等。
《滄桑濮州》編委會 ·地方史志 ·11.3萬字
本書在闡述古代城鎮起源、結構、鑒定方法,以及扼要介紹白山黑水之間遼金古城的基礎上,從遼金行政機構設置出發,按其古城建筑時間、行政機構治所地望、行政機構設置沿革、古城歷史地位及遺址保護利用等,展開專題研究。希望能為遼金史地研究者或對遼金史地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啟發遼金史地研究問題的思考。
孫文政 ·地方史志 ·28.2萬字
整村調查是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百縣千村人口流動調研與數據庫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今年是連續開展的第二個年度,本報告是基于此次調研收集的信息由各調研組編寫的專題研究成果匯總。中原發展研究研究組織整村調查并不是僅僅關注當前河南省鄉村人員流動的情況,同時也希望借本次調研記錄河南省傳統村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制度的變革,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或正在發生何種變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耿明齋 ·地方史志 ·1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