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甲寅》的轉變研究:從五四新文學運動視角的考察
章士釗創辦《甲寅》,從月刊、日刊到周刊,前后經歷了巨大逆轉。從1914年起的前《甲寅》與《新青年》的淵源關系,到1925年后的后《甲寅》與《新青年》的對抗關系,前后劇變根本上源于章士釗政治立場的轉變。前“甲寅”時期,章士釗追隨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在對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敗的反思中,認識到單純武裝斗爭的片面性和喚起民眾自覺心的必要性。他信奉“憲政立國”和“調和立國”,具有與《新青年》一致的民主政治的政治思想基礎。在經歷了“調和立國”的實踐失敗后,章士釗的政治立場則蛻變為對封建復古的“禮教政治”的鼓吹,因而出現了后“甲寅”在政治上對《新青年》的根本反動。前后“甲寅”與《新青年》關系的轉變,反映了近現代中國在救亡圖存的歷史進程中,“以政治解決問題”和“以思想文化解決問題”的兩種思路的交互關系。
·19.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