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研究北京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首都經濟的持續發展;探討北京市外來人口對勞動力市場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與建設“人文北京”,構建和諧社會,實施首都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關系;分析北京市勞動力市場政策在實踐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與具體實施方案,為北京市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趙忠 ·人類學 ·10.3萬字
1977年,丹尼爾·埃弗里特攜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來到亞馬孫叢林中皮拉罕人的部落,他想要傳教,改變皮拉罕人的宗教信仰。但他發現皮拉罕語違背了所有現存的語言理論,并反映出一種遠離當代認識的生活方式。例如皮拉罕人沒有記數系統,沒有統一的顏色的稱謂,沒有戰爭和個人財產的概念,沒有過去與未來,完全活在當下。埃弗里特開始癡迷于他們的語言、文化,并沉溺于他們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他最終失去了傳教的信念。這本書是埃弗里特30多年客旅叢林的生活記錄。在這30多年里,埃弗里特的妻兒差一點因瘧疾病死他鄉,埃弗里特也曾因觸犯皮拉罕人的自由而被群起攻之,但更多的,埃弗里特分享了他與皮拉罕人共處時的種種幸福的點滴,打魚、捕獵、修房子、教他們算數和制造獨木舟……埃弗里特以放棄現代文明生活的代價換來書中與皮拉罕人一起生活的奇聞軼事。同時,這本書也是對現代語言和文化的質疑和探索。皮拉罕人讓埃弗里特反思現代文明,并試圖讓我們思考,除了我們理解的生活方式外,人生還會有怎樣的可能。
(美)丹尼爾·埃弗里特 ·人類學 ·18.5萬字
法屬海外省的法國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層面上是法國公民。他們鄙視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為黑人,他們在面對白人時,內心又存在著自卑感。他們在潛意識中承認了白人的優越性,以白人的價值觀來衡量自己的一切。本書就是從他們的這種精神迷惘和由此導致的精神痛苦入手,揭露長期的殖民統治在黑人的心理上留下的傷痛。
(法)弗朗茲·法農 ·人類學 ·11.4萬字
本書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央(2008)7號}”全文及有關名詞解釋。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人類學 ·2.4萬字
本書以共同行動中合作行為的機理研究為主題和焦點,重點用博弈實驗方法探討在稟賦差異、收入不平等以及個體行為屬性互異等情景下如何通過機制的設計和選擇來提高合作水平,從而有利于提高社會福祉、實現共同行動目標;具體地以公共品供給為例,試圖揭示人類合作行為的產生動因、持續條件、傳導機理、影響效果及臨界效應等。在依據博弈論、行為經濟學和實驗模型等理論方法及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構建行為與制度關聯的理論分析框架和相應的系列實驗模型(組合),運用實驗室受控實驗方法,在設計和選擇不同的機制等現實中可能存在的多種復雜情景因素變化的條件下,觀察公共品博弈實驗中不同類型主體的種種行為表現和關鍵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和量化實證,深化公共品供給、制度和機制設計、公共經濟學等領域的理論探討,并給出若干應用案例。
王國成 ·人類學 ·17.8萬字
本書研究了牧民定居后生活能源消費的變遷,重點研究了定居行為對生活能源消費的影響,主要涉及:一歸納總結了牧民定居的基本情況以及能源貧困的形成原因和緩解措施;二是剖析牧民定居對生活能源消費的影響機制;三以那曲地區為例,分析牧區定居的機制和特征;四以那曲地區四個村莊的調研問卷為基本資料,研究牧民在特定的定居模式下,定居行為對農牧民生活能源消費產生的影響;五優化那曲農牧民生活能源消費升級的目標和實現戰略。
楊濤 ·人類學 ·13.1萬字
本書通過理論梳理、數據收集、評價體系構建以及典型城市調研等方法,對我國城鎮公共休閑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剖析,涉及我國東、中、西部不同地區城鎮的基本公共休閑服務供給情況描述和居民的休閑意愿表達,并從宏觀上提出一系列解決當前城鎮公共休閑服務需求迅速增長與公共休閑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這一矛盾的對策建議,試圖為國家和地方城鎮政府公共休閑服務供給的優化和實現城鎮居民公共休閑福利的最大化提供有益借鑒。
程遂營 ·人類學 ·17.1萬字
本書是逆轉人類學的代表著作。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國傳教士、人類學家、語言學家埃米爾佩蒂托(1838—1916)。他屬于西方最早一批人類學家,在加拿大的北極圈附近生活了近二十年,發表過大量關于原住民語言和習俗的研究作品。然而,在研究原住民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們的語言和薩滿儀式的影響下,他患上受迫害躁狂癥,并最終導致精神分裂。本書作者深入研究了佩蒂托留下的數千頁信件和回憶錄,重構出這位傳教士和早期人類學家的悲慘故事。他將我們帶入一個扣人心弦的旅程,了解在教會政策壓制和19世紀社會科學興起的背景下,一個迷戀原住民的思想的不合邏輯,并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展現了早期人類學知識的拓展伴隨著瘋狂。
(法)皮埃爾·德里亞奇 ·人類學 ·7.4萬字
本書詳述了上海兩租界鐵門的設置及開關的歷史變遷,著重于抗日戰爭時期戰事的發生、難民潮的出現、鐵門的設置與開關等內容進行深入的闡述。從1925年首先由法租界開始醞釀籌建鐵門,后來公共租界也效仿法租界建立鐵門,直到抗戰將近結束時拆除。抗戰時期鐵門經歷了全面封閉、部分開放與最后陸續拆除的過程。建鐵門也成了戰時外國租界阻擋難民涌入的手段,其對抗戰時期上海城市的正常秩序產生過較大影響。本書通過詳實的資料及大量的圖表,全面論述了外國殖民者由最初的反對中國建立城墻、城門,到在租界各個路口設置鐵門,配置沙袋,派兵把守,到最后把這些鐵門撤除,反映了近代上海被侵略者打開大門后,租界歷史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上海從封閉到開放的歷史進程。
馬軍 ·人類學 ·6.9萬字
本書詳細記錄了語言學家丹尼爾·埃弗雷特與巴西中部亞馬孫地區的皮拉罕人部落共處的非凡經歷和發現。他發現皮拉罕人的語言不僅顛覆了現有的語言學理論,還反映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皮拉罕人沒有計數系統,缺乏固定的顏色術語,不認可戰爭和個人財產的概念,他們完全活在當下。埃弗雷特與皮拉罕人共同生活了七年。他對這段旅居生活描述是一次引人入勝的語言探索,對現代語言學理論提出了質疑。本書也是一部人類學調查、探險故事和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本書以非凡的敏銳性和開放性寫成,從頭至尾都引人入勝,對語言、思想和生活的本質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美)丹尼爾·L.埃弗里特 ·人類學 ·18.5萬字
《過渡禮儀》是早期民俗學家范熱內普的代表作,他在本書中所概述的過渡禮儀是涉及一種地位變化的社會機制,作者通過對此類禮儀三階級之象征意義的分析,已使這一禮儀模式成為研究儀式行為的一個經典概念。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法)范熱內普 ·人類學 ·14.1萬字
本書論述社會調查的應用與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事項、加深對社會與社會實踐的理解,提升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的應用能力。
鄭暢 ·人類學 ·16.7萬字
本書梳理了和平解放以來西藏自治區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動的歷史軌跡,并分析其背后的發生機制。并且,基于相關參數假定,本書對西藏未來一段時間人口變動趨勢進行預測,并分析了人口轉變在西藏經濟發展、家庭和社會變遷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本書結合當前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探討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西藏人口政策的建議。
楊帆 ·人類學 ·13.5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戶籍制度的改革帶來了大規模持續的人口流動。流動人口在推進城鎮化、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卻承受了城市中惡劣的居住條件,其身心健康受到了巨大影響。如何改善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和健康水平將考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公平性與長期可持續性,更是中國改善民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亟待解決的現實重大問題;居住條件對流動人口健康的影響已成為中國地理學、社會學、城市規劃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交叉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但值得指出的是,迄今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其發展需要更多不同研究案例的支撐;已有研究也多把居住條件狹義地理解為住房條件,忽視了住房所在社區環境及其與更大的社會空間的關系對流動人口健康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擬突破迄今研究的上述不足和局限,把居住條件的涵義拓展到住房條件、社區環境和居住隔離三個不同層次的維度,利用2017年溫州市流動人口調查數據和典型個案的深度訪談資料,就居住條件對流動人口健康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
俞林偉 陳莉 ·人類學 ·18萬字
本書主要是探索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人群的醫療救助相關機制。本書分為6章,第1章是緒論,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第2章是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涉及的相關理論基礎,主要分析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涉及的相關前沿理論。第3章是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的國際現狀研究,主要分析各國相關制度的主要內容、運行方式和政策邊界。第4章是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的國內現狀研究,主要分析國內相關制度的主要內容和進步的空間。第5章是重慶市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的現狀研究,梳理重慶市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的現有政策,并剖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給出合理的優化建議。第6章是政策建議,主要討論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社區老年人群醫療救助機制優化的目標、路徑和重要舉措。本書的出版既能完善我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還能豐富健康扶貧的研究內容,為我國的醫療制度創新提供理論支撐。本書有助于打通財政、保險和捐贈政策之間的制度藩籬,優化完善地方醫療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皮星等 ·人類學 ·12.3萬字
生態人類學是人類學的重要分支。本書在簡要回顧我國生態人類學研究歷程的基礎上,重點通過三個專題的九個案例展示了當代中國生態人類學研究的前沿,包括全球價值鏈下的生態人類學研究、生態補償政策下的人類學研究以及地方性知識的參與式技術開發。通過這三個專題的案例,本書試圖展示生態人類學在我國研究理論、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鄰域三方面的研究前沿。
何俊 ·人類學 ·11.5萬字
人口因素是長周期、慢變量,勢大力沉。當今世界,人口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局,少子化、老齡化加速到來。人口問題事關國家興衰、民眾福祉,是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已逐漸從學術討論走向國家戰略,成為各國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我們正處于人口大周期的關鍵時期,應該積極應對少子老齡化,構建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社會。相信經過一系列長短結合的措施,未來人口和經濟社會一定能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本書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立足中國,剖析少子老齡化時代來臨,人口變遷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二是放眼全球,分析人口演變的規律,以及大國人口問題的應對與經驗;三是探討人口制度建設的相關問題。本書是作者在人口領域長期研究的總結,試圖以科學家的精神、建設性的態度,客觀地對人口方面的問題進行長期跟蹤、分析,旨在厘清相關邏輯、明晰事實真相、推動社會進步。
任澤平 白學松 ·人類學 ·17.5萬字
本書從宏觀層面的生育形勢和微觀層面的家庭生育決策兩個方面回應“為什么中國當下的生育水平偏低;生育政策調整能否提升生育水平;生育率的適度區間是多少;生育數量回升到什么水平才能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等相關命題,并基于研究結論提出完善我國生育政策、構建家庭政策相關建議。
薛君 ·人類學 ·14.2萬字
近10年來,得益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以及諸多專題抽樣調查數據的陸續發布,人口學研究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圍繞學術前沿和政策熱點,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并結合自身優勢,在人口遷移流動、家庭發展、老齡化、人口健康、人口與資源環境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書以“流動”與“家庭”為主題,精選部分研究人員的相關研究成果,并將它們置于近10年來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這一宏觀背景中來加以呈現。
巫錫煒主編 宋健副主編 ·人類學 ·16萬字
《王權》是英國人類學家A.M.霍卡的一本人類學研究經典著作。霍卡是20世紀早期英國人類學的一位重要學者,其對于王權神圣性和社會整體性的討論,系統地提出了王權研究的經典問題,本書即霍卡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本書主要研究了兩大問題:一是試圖證明人類社會結構的起源來自早期人類由于崇拜太陽而形成的王權制度;二是通過對各種文明歷史的比較,試圖證明王權制度的雛形來自共同的源頭。因此,本書對太陽王權、加冕典禮、獻祭儀式、入會禮等儀式都進行了跨文化的詳盡考察研究,研究材料涉及了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印歐世界和埃及文明等多個區域。通過研究,霍卡不僅確認了社會整體性來源于王權,還通過尋找不同文明現象結構的有機相似性對王權制度的源頭作出了推論。此外,霍卡還說明了整體性的社會分化是如何發生的,以及社會生成的動力為何。
(英)A.M.霍卡 ·人類學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