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第五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本書輯選了大賽詩歌、散文、小說組的獲獎作品。小說組節選內容主旋律突出,講述了反映時代正能量的好故事;散文組節選內容從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詩歌組節選內容反映現實生活,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批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和廣西故事,極具文學吸引力、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具有較大的出版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2.7萬字
本書是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西網絡文化協會、廣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麥林文學網承辦的第一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這是一部鼓勵和引導廣大網絡文學愛好者投身創作、反映廣西文學藝術繁榮發展的好作品。散文隨筆作品最大程度地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情感,貼近生活;長篇小說通過故事的敘述在作品中融合寫作意圖及思想,可讀性和文學含量較高,適合細細品味。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7萬字
本書是第八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精選了第八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小說、散文、劇本類的部分獲獎作品。這些作品圍繞“擘畫‘十四五’宏偉藍圖,放飛新時代青春夢想”這一主題,反映了人民群眾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及新時代青年踔厲奮發的青春風采,如長篇小說《未來之城》暢想了未來科技世界的巨大變化;散文《分水嶺》描摹了平陸運河的歷史變遷;網絡劇劇本《藥王殘卷》突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呼吁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等等。這些作品類型豐富,題材多樣,文學性、藝術性較高,為推動新時代廣西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19.8萬字
本書是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西網絡文化協會、廣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麥林文學網承辦的第二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集。這是一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時下網絡文學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和廣西故事的優秀作品。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4.1萬字
本書是第六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散文、詩歌類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圍繞“全民共筑中國夢,勠力同心奔小康”的主題,描寫鄉村如何脫貧的故事及扶貧干部事跡;贊美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抒發對故土及親人的懷念;抒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記錄普通人在決勝全面小康路上奮發有為的人生。本書佳作云集,反映了廣西網絡文學新的水平和高度,對進一步推動我區乃至全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4萬字
陳守忠,西北師范大學教授,擅長西北史地研究,專攻宋遼西夏金元史,在研究中注重史籍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治史方法,出版《河隴史地考述》《宋史論略》等,在學術界有重大影響。2021年是陳先生百年誕辰。為緬懷陳先生的道德文章,激勵后人,我們編輯出版《陳守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論文集》。論文集共收錄論文46篇,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每一部分的編排以作者年齒為序。第一部分為“懷念文章”,共10篇。該部分由陳守忠先生生前工作的同事和授業學生撰寫,內容涉及對陳先生生平經歷、治學精神、學術貢獻的追憶、懷念和評價,讓我們領略到陳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風范。第二部分為“學術論文”,這一部分又按照具體研究內容和時段,大致分為“宋史”15篇,“西北史與敦煌學”10篇,“其他研究”10篇。這一部分的作者既有宋史研究中的前輩學者顧吉辰等老先生,也有活躍于宋史、西北史、敦煌學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還有與西北師范大學歷史學有學術淵源的青年學者。最后一篇《陳守忠先生主要論著目錄》,清晰展示陳先生學術研究的成就。
李華瑞 何玉紅編 ·文集 ·59.4萬字
本書是西川論壇2011—2020十年間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的紀念集,記錄了西川同仁的歷次論壇等活動,收錄了代表性成果,呈現了李怡等學者提出并共同完善的諸多學術理念,同時也是對這十年間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一個重要方面的記錄。本書所列教學與學術的情況已經成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基本案例,屬于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研究課題“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共同體研究”代表性成果以及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面向中華文化全球傳播時代的新文科建設”代表性成果。
西川論壇同仁組編 ·文集 ·29.3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瑤族作家潘紅日自2016年以來已經發表的15部作品,分別為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三大部分:4部短篇小說《碼頭》《補糧》《暗香》《回來》,10篇散文《羅仕林的個人簡歷》《考試》《最美風景》《相約合山》《邕寧榨粉》《遠方》《紀念碑腳》《天峨石記》《蜂窩煤蛋糕》《孕育壽星和作家的地方》和1部報告文學《美麗山花》。題材涉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生動反映了人民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特征。這些作品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反映了廣西當代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學實踐,以及助力脫貧攻堅的現實行動和文化立人的創作精神,具有重要的出版意義。
紅日 ·文集 ·15.1萬字
《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綜合體現了魏晉南北朝史學的新動態和研究成果,并具有研究領域的主流、基本問題的討論逐步深化、細化的趨勢。此外,從文獻和考古成果中發掘出來的細節問題,使歷史更加清晰,史實更加豐滿,拓展了研究領域的廣度和具體問題的深度。
樓勁 陳偉主編 ·文集 ·34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較為全面、系統譯介戴維·洛奇文論的著作。收入了洛奇那些被學界廣為引用的名篇,涵蓋了四十年間他文學理論與批評各個發展時期(包括“新批評”、“結構主義”、“巴赫金理論”、“新世紀”等時期)的理論精華,并盡力體現其演變的邏輯和整體性。本書包含洛奇文論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小說詩學探索,包括“小說的語言”、小說話語類型學、小說與意識的關系、傳記小說的特征等;二、小說發展史的梳理和研究;三、現代文學,特別是英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及各流派的梳理和經典分析(如“鐘擺”理論);四、小說創作實踐研究,包括作家與讀者及其接受的關系、作家及其創作與出版、文學市場的關系研究;五、小說與其他媒介的關系研究;等等。洛奇睿智的語言、富于啟發性的論說、深入淺出的闡釋、精辟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盡現于本書精選的各篇論文。
(英)戴維·洛奇 ·文集 ·31.2萬字
本書以文本匯編、箋注及文本細讀為基礎,拓展饒學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歷史文化視域,在學術史和近百年學人研究縱橫交織的學術背景下,展開對饒宗頤先生家學譜系、學術精神、文學與藝術成就及其學術貢獻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饒宗頤先生在文學史、藝術史以及學術史上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呈現出較好的深度和廣度,堪稱饒學研究領域中取得的創新性學術成果,對于促進饒學乃至華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趙松元 殷學國 陳偉主編 ·文集 ·25.5萬字
論題主要圍繞“陳三五娘”題材戲曲作品、“陳三五娘”故事傳說、“陳三五娘”故事傳播、“陳三五娘”題材古典戲曲的語言學研究、“陳三五娘”故事與潮汕、閩南文化及其他相關研究等六個方面展開。其中,對“陳三五娘”題材戲曲作品的探討又可分為現代各劇種作品及相關問題與古典戲曲作品兩類,匯集了一批優秀論文。“陳三五娘”故事傳說相關研究的論文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陳三五娘”故事傳說本身的研究,另一類是“陳三五娘”故事的傳播及價值研究。“陳三五娘”故事傳播研究方面的論文主要以俗曲唱本及南音研究為代表。“陳三五娘”題材古典戲曲作品的語言學研究則以詞語考釋、用韻考察兩類論文為主。潮汕、閩南文化密不可分,部分論文通過對“陳三五娘”故事發生、傳播、發展的探究,挖掘了該故事與兩地文化及兩地文化之間的關系。
黃科安主編 ·文集 ·21.2萬字
本書收入了天水放烏灘秦墓木板地圖發現至2013年以來25年間國內外學者包括編者在內的22位作者關于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的30篇文章,基本匯聚了國內外關于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的主要學術論文。所收文章除發掘報告和綜述外,主要是各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層面對天水放馬灘秦墓木板地圖和竹簡日書的研究成果,具體包括關于地圖作者、繪制年代、版式組合、地圖內容、主要地名、地圖注記、地圖復原、地圖繪制技術及科學價值、交通線與林業史料、竹簡日書內容、墓主記與志怪故事等方面的專題與綜合研究成果。為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中國最早的實物地圖的基本資料和學術研究進展提供了方便。
雍際春 孛鵬旭編 ·文集 ·27.7萬字
世界各國文化間的交流與互鑒是增進不同民族間相互理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式。當代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與古老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傳統交相呼應,為新時代“中國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方法和視角。由文化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旨在搭建一個支持海外青年“中國學”研究人員和智庫學者的交流與研究平臺,為其學術研究及創作提供便利和切實幫助,支持其與中國本土優秀的學術、文化、教育領域的機構、團體、企業和學者開展交流和合作研究項目,幫助其提升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已成功舉辦過多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收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青年漢學家的文章。
文化和旅游部對外文化聯絡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編 ·文集 ·28.5萬字
本書為作者40年間所作古典小說研究論文的選集。內容主要是關于明代“四大奇書”和所謂的“乾隆三大小說”(《儒林外史》《紅樓夢》《歧路燈》)、《聊齋志異》等“八大名著”的研究。研究應用作者所提出的”文學數理批評”理論,揭蔽古典+說敘事的“三復情節”“三極建構”“二八定律”‘六一’模式”“‘中點’模式”“五世敘事”,以及多書相關之“石頭記”“女仙指路”“方位學”“反模仿”敘事模式或創作方法;提出并論證“羅(貫中)學”、破解“太行山梁山泊”千古之謎、發現泰山與《水滸傳》《西游記》等小說之隱秘關系,以及提出“‘雅’觀通俗”即以”治經”的態度解讀“八大名著”的研究方法。
杜貴晨 ·文集 ·48.8萬字
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7“漢學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通過2017“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和“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討會有來自26個國家的31位著名漢學家參加。本文集是對研討會漢學家和中國學者專家發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文集以中英文對照出版。
文化和旅游部對外文化聯絡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編 ·文集 ·30.7萬字
該書稿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趙馥潔先生的文集,趙馥潔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在傳統價值哲學方面頗有建樹。該文集共8卷,每卷的內容為:第一卷《中國傳統哲學價值論》;第二卷《價值的歷程——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歷史演變》;第三卷《關學精神論》《關學哲人詩傳》;第四卷《中華智慧的價值意蘊》,第五卷《哲苑耘言》;第六卷《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論文集;第七卷《哲學講義》《哲學導論講義》《價值哲學講義》《中國哲學史文獻學講義》《講義》《講義》;第八卷《靜致齋哲話》《靜致齋釋詞》《靜致齋詩稿》。
趙馥潔 ·文集 ·21.3萬字
論文集收錄了青年學者們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與海絲文化的深度解讀和建言獻策,集中探討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發展途徑,海絲沿線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大運河興衰史與海上絲綢之路東航線的發展和兩岸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在文化、經濟和社會等各領域提出了許多新建解、新建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黃科安 郭華主編 ·文集 ·38.9萬字
本書為浙江省委黨校《學人文》系列中楊太辛教授的個人文集,收集了楊教授改革開放后在文學、哲學、邏輯學等方面的主要文集。楊教授1957年畢業于浙江師范學院(后杭州大學)中文系,早年從事先秦文學史的學習和研究工作,1980年,參加教育部委托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王駕吾教授主持的先秦文學培訓班學習,1982年后調入浙江省委黨校,任文史部主任。多年從事荀子哲學以及浙東學派的研究,在《孔子研究》、《哲學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本次匯編,收入了其研究論文多篇,基本上體現了楊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
楊太辛 ·文集 ·24.1萬字
長期以來,新詩序跋文章被人忽視,不是因為其詩學價值不高,而是因為其傳播和接受面臨一定的局限。比如伴隨詩集出版的時候,讀者更在意的是詩歌作品而不是序跋;而對從事詩歌研究的讀者而言,他們更愿意閱讀理論著作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在本質上,新詩集的序跋就是對詩人或詩歌作品的研究,同時也伴隨著新詩理論和詩學思想的閃現,我們往往從詩集序跋中獲得對詩人及作品的最初認識,尤其是對于那些業已歷史化的詩人研究而言,后來的研究者更是將序跋作為論述的邏輯起點和珍貴史料,并從中獲得對詩人的基本定位,其詩學價值不容小覷。本書是對呂進上百篇序跋的整理,挑選有代表性的序跋以全文的方式呈現,其余的以存目之方式呈現。讀者可以從這些序跋文章中了解作者的詩學思想,以及對相應的詩人做出深刻的解讀。
呂進 ·文集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