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吃食和文學》收錄了汪曾祺關于美食的經典散文集,包括家鄉的食物、地方風味、家常小菜、民間特色美食等內容,無論是談蘿卜、豆腐、野菜,還是談鱖魚、羊肉、手把肉……在汪曾祺的描述之下,所有吃過的和沒有吃過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這些都是汪曾祺崇尚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的體現。汪曾祺談美食,樸素而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人間至性至情的熱愛和對舊日快樂生活情景的緬懷和深深眷戀之情。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要說我讀過的好書,可是數不勝數。最近讀的《飄邈之旅》,使我明白什么是玄幻。清新洗練搞笑感動的語言風格向我展開了一個修真的故事:“李強本是地球人,后因變故而踏上了修真之路,修真界的法寶讓他欣喜若狂,修真者,仙人、散仙、神人更是讓李強大開眼界。雖然一路上殺戮重重,但那純粹是為了生存而追求,形成了飄邈之旅。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5.9萬字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人力車夫祥子,寫出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本書為丁聰插圖本。丁聰的插圖因其形象概括、線條洗練、富于神韻而享有盛譽。
老舍 ·現當代隨筆 ·13.5萬字
《明天更好》是“90后”青年作家鄒佩寫給追夢人的勵志隨筆集。這些文字講述她的成長史和所思所見,有作者自己及身邊人的勵志故事,有春花秋月的靈動,有對生命綻放的敬重,有行旅中的人與景、人與情的交織,這些都是她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與全心投入。用最質樸鮮活的故事,忽明忽暗的人性,清新雋永的文字,和煦飽滿的情感,為讀者呈現出了一個翠綠欲滴的世界。
鄒佩 ·現當代隨筆 ·10.9萬字
本書系魯迅與景宋(許廣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間的通信結集。全書共分為三部分。講述了魯迅與許廣平之間從初識到相戀再到相伴的全過程。為讀者展現一個生活化的魯迅。其中涉及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現狀,包括魯迅對教育的見解;對女性獨立意識的評價。以及兩人在戀愛中遇到的問題,如,異地戀的感情要怎樣維持;第三者的出現要怎樣處理;婆媳之間的矛盾要怎樣解決等等,都會在書中一一為你解答。所以它不單是一本愛情之書,更是一本實用指南。另,附贈的別冊收錄了1932年11月魯迅北上探母期間的通信。
魯迅 許廣平 ·現當代隨筆 ·13.4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草木有趣》的姊妹篇。作者每年的每個季節都會去探訪一些有人文底蘊和歷史背景的樹木花草,這些樹木花草就像作者一期一會的朋友一樣。《草木有情》以二十四節氣為綱,以作者歷年探訪的一些花草樹木為篇名,以小品游記的寫法記錄“人與草木”之間的情感故事,如《國清寺探梅》《十八曼陀羅花館》《大理的松》《訪文征明手植紫藤》《慕田峪長城杏花》《法源寺丁香》《故宮海棠》《五月雪》等,共計60篇,配有作者手繪草木植物圖畫60幅,用唯美的圖文展示二十四節氣的生活美學,展示自然草木與人的美好相依。
殷若衿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郁達夫談旅行》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的游記散文集。郁達夫在創作了諸多在文學史上極其重要的小說、散文作品之外,還留下了大量的游記性文字,他的足跡幾乎走遍了祖國南北的山水、城市,乃至東南亞地區,在本書中也能看到相應的文字。這些游記作品中許多也早已成為了名作,比如《感傷的行旅》《釣臺的春晝》《北平的四季》等,也都收錄在《郁達夫談旅行》一書中。郁達夫式的優雅與感傷,在這些游記作品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郁達夫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作者負笈美國,訪學于世界頂級高校之一——哈佛大學。波士頓地區名校云集,人文薈萃。作者沉浸在查爾斯河畔濃郁的學術氛圍中,造訪了本地眾多高校,樂此不疲。以哈佛為原點,作者將腳印烙在了美國的西北、西南、中部和東北部。這些旅行的收獲不一而足,兼及自然、藝術、歷史、商業諸領域,有獵奇,有朝圣,也有血拼。西雅圖的綿綿陰雨、新奧爾良的奔放熱情、紐約的繁華富庶以及波士頓的靜謐美好,所有這些異域風情都極大地開闊了作者的認識廣度和視野。古人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者做到了。
焦小婷 ·現當代隨筆 ·13.8萬字
本書收錄十二篇祝勇關于故宮的散文。故宮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參與者。這些遙遠歷史背后的人世變幻,遠非普通游客駐足一刻便能洞察知曉的。作家對故宮的書畫、建筑、歷史人物的唯美書寫,重溫和延續了故宮的歷史記憶,也講述了中華文明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為祝勇近年散文創作的經典之作。全面展示了祝勇追求散文寫作趨于開放化、更接近人性和人心、更接地氣的決心。在祝勇的散文中,沒有被空洞的形容詞填充得滿當的文章,他擺脫了不管是時代還是散文傳統加諸在他身上的層層束縛,自由自在地在文字的世界中調兵遣將。
祝勇 ·現當代隨筆 ·19萬字
五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大風將塵土和幾個中學畢業生,卷到黃土高原的椿樹峁。在這里,他們掏地,開荒,修梯田,辦鄉學,給娃娃們講“古朝”,借衣服給后生娶婆姨;他們學會了炒洋芋,做酸湯,愛上了喝燒酒,吃臊子面;他們在雨里讀巴爾扎克,在窯洞中研討物理假說……這些經歷給他們饑餓、寒冷、迷茫的苦難歲月以慰藉和希望。鄉民的善良真樸,打動了懷揣不同夢想的知識青年;知識青年也在對高原的敬畏中,理解了渺小與永存。作者運用了純正地道的陜北方言,既顯示了與那一方水土無法割舍的情感關聯,也很好地再現了陜北地區的風情生活畫卷。
謝侯之 ·現當代隨筆 ·11.6萬字
《孩子,我完全相信》是知名教育博主王悅微《我們的天真填滿整個宇宙》一書的全新再版。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帶孩子們一起為小鳥舉辦葬禮,感受生命的可貴;她默默關照離異家庭的小孩,公平地愛著每一個孩子;面對犯錯的孩子,她在循循善誘的同時,不忘呵護稚嫩的心靈;面對焦慮的家長,她送上自己真誠的理解和建議……時下,國內教育問題頻發。希望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大人,都能像王悅微老師一樣,認真地傾聽孩子,溫柔地對待孩子。這樣,當孩子長大以后,才能成為更好的大人。
王悅微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本書為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的最新散文集。喬葉擅長在瑣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富有詩意的細節,在娓娓道來中展現每個人面對生活時最坦誠、最細微的情緒與情感——似乎萬事萬物都理應是美好的、雅致的,形形色色的生活都值得我們一再品味欣賞,而這種觀察和欣賞之下,更多的是對當代人內心的體察——既看到生活美好的細節,也堅持去看我們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模樣;既珍愛當下我們擁有的一切,也執著于抵抗虛無和消極,這個時代真正的愛,一定是對具體的人。
喬葉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本書是朱光潛先生美學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計22篇散文,并附有6封書信。闡發了人生修養途徑,涉及立志、處群、冷靜、學問、交友、價值意識等話題。作者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把握個人心性與社群國族之間的互動,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蔽障,引導讀者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朱光潛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秋雨散文風靡華人世界,且多年不衰,本書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精華,分為六個部分:史識、斯文、翰墨、此生、行旅、修行。深厚的人文學養疊加過人的語言才華,兼具辭彩之勝與思想之美,集中展現了余秋雨獨有的人文創見,亦方便讀者一覽余秋雨讀行四十年感悟精粹。
余秋雨著 尹衛東 程天龍編 ·現當代隨筆 ·17.2萬字
《語自在》是阿來的一本生活哲思散文,內容分為三輯。第一輯“大地的詠嘆”,作者再次游走在藏地這塊既熟悉又日益陌生的土地,對邊地文化的追思與展望,令作者發出“離開是一種更本質意義上的切進與歸來”的感慨。第二輯“草木之名之美”,作者的文字愈發柔和、細膩,城市街邊常見的梅蘭李桂,在作者那里,超越了“生活一角”的常態感,演化出了生命最本真的禪意。第三輯“病中讀書記”,選取了作者病中的幾篇讀書札記,生病的狀態,不止將時間拉長,更為文章平添了視角獨特的哲思。
阿來 ·現當代隨筆 ·15.8萬字
在著名作家三毛去世30年之際,本書系統梳理鉤沉三毛與當代文學大師賈平凹、音樂大師王洛賓三人之間的不解情緣,再現三毛與大師之間的心靈感應、惺惺相惜、交往細節和感人故事,為讀者全景勾勒三毛與賈平凹同為華語文學大師豐富而敏感的心靈世界。或許您在讀完此書之后,心靈為之感動震顫,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多么幸福,我們擁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大師。多么幸運,我們曾經與大師生活在同一片星空之下。
東籬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鐵戈,1945年生,本名陳林俊,上海市人,木心在上海時期的忘年好友。作家,畫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猶太經濟和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荒漠之巖》等,編著與翻譯《塔木德啟蒙書》等。
鐵戈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為初中生閱讀而精選汪曾祺小說、散文若干篇、17萬字左右,《受戒》《大淖記事》《黃油烙餅》《葡萄月令》既選精品名篇,又照顧到初中生接受能力,前有導讀,后附知識鏈接,有助于提升中學生語文能力、增強文學修養及鑒賞水平。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本書是對梁漱溟關于宗教、道德與人生問題研究的一次全面梳理。由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寬先生親自輯錄審定。《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實踐的結果,是他關于人生問題的終極思考。他對人生本質的做了透徹的分析,提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并對世人面對問題的應對態度進行綜合分析,洞若觀火,直指世人萬象。梁先生系統講述了他所選擇的人生觀:活在當下,一任直覺。這是對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結論,也是針對中國人今日惶惶不可終日生活狀態的點醒。梁漱溟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畢生追尋人生的真味。他對人性生動立體的剖析和對人生全面透徹的解讀,無不體現了一代國學大師的卓絕智慧;他自由無束縛的思想和開豁通達的人生觀,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今天,仍然閃閃發光,給今天的我們以極大的啟示。
梁漱溟 ·現當代隨筆 ·7.9萬字
《讀寫指要》是上海文藝出版社新出“朱光潛三書”之二,與青年人談如何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全書分為四部分:“方法與途徑”,講古典入門應該讀哪些書,精讀與選讀;“風格與特征”談詩,“閱讀與欣賞”則就古典詩詞中的經典進行深入解析導讀,“附錄:練習與寫作”,以自己的經驗,教年輕人如何運思寫作。本書的編選,意在引導年輕的讀者,習得閱讀的方法和途徑,但最終,如朱光潛先生所說,“讀書好比探險,抉擇還要靠你自己。”朱光潛(1897-1986),字孟實,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
朱光潛 ·現當代隨筆 ·1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