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許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結,短小的形式,豐富詭奇的聯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現了他散文創作的獨創性。其選擇題材和創作技巧別具一格,不僅開拓了新文學的描寫領域,同時也豐富了新文學的創作方法。本書收錄了許地山散文創作的精品,讀者可以感受到這位作家細膩的情感和濃郁的文人氣息。
許地山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寡婦主義/魯迅、關于女人/瞿秋白、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梁遇春、男人和女人/廬隱、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你為什么不來/許地山、跋《情書一束》/章衣萍、三百篇中的私情詩/朱湘、女人/朱自清、感情/鄒韜奮、悼志摩/林徽因、女人和衣服/華茲華斯、戀愛不是游戲/廬隱等內容。
馮化平編著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這是一部以今人視角解讀古訓的散文隨筆集。作者著眼于日常生活事例,剖析人們切身關心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解讀古人經典之訓,教育世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修身、齊家、處世。
李業陶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本書包括三部分:關于談論國民之修養的散論(如美育與人生、科學之修養、義務與權力等)、中學修身教科書(上下篇)、華工學校講義(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這是蔡元培談人生、談道德、談教育、談修養的精華之作,對于弘揚傳統德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蔡元培 ·現當代隨筆 ·10萬字
人生一直在路上。這是一部經典的陳忠實散文集,是陳忠實對“人生是什么”“如何面對人生”的回答。36篇文章凝聚了陳忠實對出身、成長、親情、友情、故土、萬物生靈的回憶、感恩與沉思,展現了一個關中男孩成長為一代大家的心路歷程,一個鐵漢內心的柔軟與溫情。人生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活在當下,熱愛活著的每一天,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漫漫人生,無論遇到什么都不足為奇,都是生命的體驗,是生命的積累。不畏艱辛,攜著光和暖,步履不停,才是一個人行走的正確姿態。
陳忠實 ·現當代隨筆 ·11.8萬字
《神思:藝術的精靈》是《中國美學范疇叢書》中的一種。本書對“神思”這一中國古典美學中關于藝術創作思維的核心范疇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論述,說明了“神思”具有自由性、超越性、直覺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是一個動態的思維方式,論述了想象是“神思”的主要內涵,有很多創見,給讀者以啟迪。
張晶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寫給所有心中有傷,裹足不前的女子,世界上只有過不去的事情,沒有過不了的心情。這不是一本解決情感問題的書,也不是苦口良藥或心靈雞湯,它更像是發生了一些故事之后的自然表達。它拒絕說教,它只默默地溫暖你,如果此刻的你正因為愛而感到痛苦、迷茫、孤獨,請記得,世界和我愛著你。
羅雨晴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這是“史鐵生散文新編”的第四本,收錄了《扶輪問路》、《愛情問題》、《身與心》、《晝信基督夜信佛》等史鐵生關于靈魂與生命的扣問16篇:關于愛情、關于信仰、關于肉體,關于心魂,關于來路,關于生命的去向。尤其是《晝信基督夜信佛》,道盡了作者的生命哲學。
史鐵生 ·現當代隨筆 ·7.1萬字
22歲,她罹患了尿毒癥;24歲,她接受了腎移植手術;26歲,她找到了一生摯愛——她的高先生;27歲,她成了職業作家;她就是90后勵志作家——婉兮。相識之初,高先生便知道她的身體狀況,但仍義無反顧地與她走入了婚姻,將彼此的人生軌跡融合為一體。熱戀中的兩個人都以為,只要有愛就可以了。可當鍋碗瓢盆擺開、柴米油鹽涌來,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家庭的磨合幻化成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時,攜手前行的兩人這才發現——婚姻生活,遠不是只有愛情就可以支撐的……事實上,他們的婚姻也確實不是童話。其他夫妻經歷過的矛盾,他們一樣沒落下,比如經濟問題、婆媳紛爭、觀念各異、育兒矛盾。困難一層層疊加,有時也讓人懷疑結婚的意義,甚至動了離婚的心思。但他們的生活,悲傷和歡喜是四六開的,甜總能比苦多一點點,所以他們撐到了現在。如今,七年過去了,房子有了,孩子有了,吵架少了,包容和理解多了,婚姻穩定,七年不癢。這一切,靠的不是運氣,也不是愛情,而是各自的修行,互相的了解、理解、妥協、接納、包容。在《愿你從此愛情溫軟,余生溫暖》中,婉兮用女性特有的柔美文字,娓娓道出了她對戀愛、婚姻與家庭的心得體會,點滴看法匯聚成治愈的暖流,溫暖著圍城內外的讀者。
婉兮 ·現當代隨筆 ·14.3萬字
孔德男,一個極度渴望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人。這本書摘錄了他近兩年來創作的原創文案,這些文案簡單又深刻,細膩動人,在各大網絡平臺被火爆轉載。黑字白紙,字里行間,聊聊數語,撩人心弦,淺淺幾筆,扎心深情。全書飽含了孔德男無數個寫文字的失眠夜和無數個與他感同身受的讀者。
孔德男 ·現當代隨筆 ·2.1萬字
本書由楊志學和亞楠兩位詩人編輯主編的<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已經連續出版4年,取得較大影響.本年度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提高,每一篇都有求精粹.收入近200位散文詩作家的作品,每篇在思想情感的發現與挖掘上,都力求有新意;在藝術手法也應該有探索.所選作品都符合真善美的原則,反映散文詩創作在本年度所取得的成就.
楊志學 亞楠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資深電影愛好者、著名影評人陸支羽,在這本書中精選23位世界經典導演及其代表作品,142部至愛的電影片單,帶你一起體驗電影帶來的迷影人生。除了我們熟悉的楊德昌、蔡明亮等中國面孔導演,書中還包括伯格曼、阿巴斯、阿莫多瓦、今敏、法斯賓德、費里尼、小津安二郎、帕拉杰諾夫等外國經典導演。書中還收錄了對第5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導演張大磊的采訪,First西寧青年影展最佳藝術探索獎《中邪》導演馬凱采訪,First西寧青年影展最佳影片《喜喪》導演張濤的采訪。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馬戲團,每個人都是帶著面具的小丑,而電影給了我們再造幻想、重塑靈魂、直面自我的另一種可能。
陸支羽 ·現當代隨筆 ·11.8萬字
《瘋骨集》收錄80余篇情緒隨筆,每篇文末附詩歌一首。作品以愛執筆,用情至真,字里行間充滿傲骨之氣。我的愛也只是世界萬千人中渺小的一份,它普通且庸俗,常見又樸素。在遇見你的時候,它才金碧輝煌。但我自有我的高傲,即便因你滿身荊棘,我的靈魂也永不低頭。愿你恣意生長,活出瘋骨。敬你人生如月,唯有皎潔,不計圓缺。
木辭山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七年前梁衡出版了一本面向中學生的圖書《把欄桿拍遍》,書中精選了梁衡的20多篇散文,由語文特級教師點評,一經面世就成為暢銷書,至今每年銷售數量都在十萬冊左右。本書為該圖書系列的第三冊,精選了20多篇梁衡的散文及評論文章,由天津市語文特級教師陳秀征點評。
梁衡 ·現當代隨筆 ·12.5萬字
一個鄰家大叔在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袒露自己的心路歷程,相信每一雙眼睛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心有戚戚焉。本書內容分三個部分:一是“我思我在”,里面是一些可能會引人發笑的思考,在笑過后,你也許會體會到作者那掩飾不住的真誠;二是“商海心路”,其中的每一個反思都來之不易,都是一個小企業主嗆水而得,可謂字字珠璣;最后是“遇見”,日子雖然平淡無奇,但其中總會有東西激起一絲漣漪,也許是一場電影,一次旅行,或者是一本書,誰能料到呢?翻開這本書,給生活加點香菜吧!
黃金日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本書為茶文化隨筆,包含地方名茶、果茶、茶與名著等方面內容。作者在創作中力求高雅、精致、有意趣。對茶文化歷史的解讀,作者采用通俗的語言和幽默詼諧的手法,讓讀者寓讀于樂。
鄒劍川 ·現當代隨筆 ·9.5萬字
《談虎集》中收錄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是關于一切人事的評論”。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筆生動流暢,看似散亂無章卻內含精巧絕倫,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藝術性及可讀性,其中文章立場鮮明,言語激烈,充分展現了一位社會批評家的面貌。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15.8萬字
出生、成長于舍陂村,最后定居城市的江西作家陳紙以散文的筆觸,深情回憶、書寫了成長、離鄉、歸鄉過程中親身感知的故鄉的疼痛與歡樂、艱辛與甜蜜、常與變,把深鐫于腦海中故鄉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餐一食、一器一物娓娓道來,每一個鄉親都有他的喜怒哀樂、每一株草木都有它的故事,鮮活而生動,刻畫了一群鮮活的鄉村人物、一個可知可感的中國鄉村,作者為自己也為讀者構筑了一個“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園,同時為鄉土中國留存了一份珍貴的回憶。
陳紙 ·現當代隨筆 ·12.7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廬隱創作的經典散文和小說。這些作品有的反映青年人不甘醉生夢死的苦悶,有的反映知識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徘徊、感傷,有的反映黑暗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生存困惑。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尋到廬隱“游戲人間”的蹤跡,可以看到她是怎樣“玩火”的,同時也可以聽出一個掙扎在時代車輪碾壓下的女性的怨訴與哀吟。閱讀全書,我們的心靈會不自知地升到一種脫俗的詩境里去,并最終會和她一樣努力向上,努力朝偉大的方向走去。
廬隱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愛情是很重要的一課,尤其是對女人,可以讓你學到很多東西。以我之見,男人可供女人愛的,無非有三樣——身體、思想和財富。身體無論多么可愛,只能即時享受,不能帶走。能夠帶走的惟有思想和財富。兩樣都有固然好,如果不能兼得,一般女人會取硬件。但我不會。不是我多么高尚,而是人性復雜。這個世界上除了王子和哲學家,很少有人對失去的財富不耿耿于懷的。就算當時心甘,日后也難保無悔無怨,不說上幾句閑話甚至壞話。就算能保持沉默,也會在心理上保持一種曾有施于你的永久優勢。
劉燁 ·現當代隨筆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