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曾國藩家書》記錄的是曾國藩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的種種實踐與思考。前后撰寫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所涉內容小到家庭生計,大到治國帶兵,涵蓋修身、為官、處世、教子、養生等方方面面,這些思想精髓對當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同樣大有裨益。
曾國藩 ·古代隨筆 ·21.1萬字
《素書》在中國古代修身治國、處世智謀、人生韜略著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本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的類似“語錄體”的書,被歷代隱士高人、謀臣策士奉為千古不傳的謀略秘籍和成就大事業的不二指南,流傳甚廣,影響極大。該書作者相傳為秦朝末年著名的隱士黃石公,經過多次考驗張良,最終將這本書傳給張良。張良憑借這本書中的韜略原則輔助劉邦成就霸業。該書采取經文寫法,語言高度精練,內涵極其豐富,對人事變化和事物發展的趨勢觀察細微,體會深刻,對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人處世、理家治國、趨吉避兇、成就大業,總結出一整套法則和經驗。
(漢)黃石公 ·古代隨筆 ·19.9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眾多勸世之書中的一種,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見長的格言體之作。文辭淺近明晰,言語言簡意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長者和一群后輩圍著火爐,娓娓而談,品味人生,意境深遠,富有哲理,頗有啟發性。書中的許多話語雖以勸誡為主,但讀來卻無艱澀枯燥之感,反而覺得生動平實,將本來會令人覺得比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人容易為其所感染而產生共鳴。全書分為二百二十一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事、持身立業、讀書立志、安貧樂道、濟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節義、為官執政等等。書中體現出作者身上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書中以大量的語言文字闡釋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
王永彬 ·古代隨筆 ·4萬字
本書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在讀者面前。尤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則記事之后選錄先賢時人的詩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輝。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就是一部西湖詩文選。在七十二則記事中,有不少有關寺院興廢之事,可以給研究佛教者提供豐富的資料。這本《西湖夢尋》是張岱以當年在杭州的生活為背景而寫。那其中對西湖名勝如數家珍般的詳盡記錄,對六橋煙柳情絲難斷的回憶,對風流前輩所做湖山詩文的詠誦,生動地展示出他昔日吟鳳弄月、徜徉山水的公子哥兒生活。
(清)張岱著 羅偉注譯 ·古代隨筆 ·9.6萬字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創作于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想了解宋代市民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發展情況的讀者,本書絕對值得一讀。該著作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俗人情,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公元1102年-1125年)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古籍。《東京夢華錄》所記述的,從都城的范圍到皇宮建筑,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東京夢華錄》一書對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汴京的漢族城市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實的記載和詳盡的論述,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個時代汴京城里各個階層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寶貴資料。自從它于南宋初年在臨安刊行以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封建社會里的文人墨客,在談到北宋晚期東京掌故時,莫不首引此書。由于其所反映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社會經濟文化史的價值,該書在近代,尤其引起了中外許多從事各種專史研究的學者專家們的高度重視,他們對此書交相征引利用。人們往往把本書與《清明上河圖》視同姐妹之作,二者對于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東京夢華錄》開創了以筆記描述漢族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臨安的同類著作《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書所沿用。
孟元老 ·古代隨筆 ·3.6萬字
本書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內容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文字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述了夫妻“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
沈復 ·古代隨筆 ·6.7萬字
本書收錄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及詩詞代表作,以幫助讀者了解唐宋時期詩文的發展脈絡。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古代隨筆 ·67.7萬字
《中國文學簡史》,是鄭振鐸于1932年出版的,原書名《插圖版中國文學史》。全書分為三篇: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以及近代文學。自古代文學鳥瞰至明末阮大鋮與李玉,共六十四章。講述了中國文學的起源發展。涉及體裁種類很多,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時期其他書所未論及的,如變文、戲文、諸宮調、散曲、民歌以及寶卷、彈詞、鼓詞等。全書圖文并茂(約180幅圖)、史料豐富、眼界寬闊,充分肯定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了解中國文學史的入門書。
鄭振鐸 ·古代隨筆 ·57.4萬字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顏之推通過記述自己的經歷、思想、學識,目的在于告誡子孫。全書以說理為主,深入淺出,語短意長。
(南北朝)顏之推著 江朝輝編譯 ·古代隨筆 ·7.1萬字
《發宋陵寢》是古代文獻中,明確寫及盜皇族墓的很早的文章。行文以元初西域僧人楊璉真迦盜掘南宋皇陵為核心事件,展現了宋元政權更迭中的一幕轉瞬即逝的悲劇。1285年,江南佛教總管、藏教僧侶楊璉真迦借元廷權臣桑哥之勢,率眾掘毀紹興宋六陵,將高宗、孝宗、理宗等六帝及后妃陵墓洗劫一空。珍寶遺失無數,宋理宗更以倒懸尸身瀝取水銀、割取頭顱制作法器。無數行為今日看來都令人發指。這場持續數月的劫掠,讓宋王朝顏面盡毀,文物散佚殆盡。整場盜墓事件背后暗藏的復雜政治博弈、宗教狂熱、文化符號等都引發了后世長久思考。
(元)陶宗儀 ·古代隨筆 ·1萬字
《三國志》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學名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全書共65卷,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是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本版《三國志》以陳壽志為基礎,概要擇取閱讀性強的裴松之注釋,并附有《三國人物關系表》及《三國大事年表》,以方便讀者流暢閱讀。
(西晉)陳壽撰 (南朝宋)裴松之注 ·古代隨筆 ·61.9萬字
《道德經》僅五千余言,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不僅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經》做為中國歷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
老子 ·古代隨筆 ·13.2萬字
用一首歌的時間來紀念一個人用一盞茶的冥想來回憶一個人,我坐在菩提樹下靜靜地觀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間只打了個照面前世,今生,來世菩提樹下紅蓮花靜靜綻放開合之間佛光閃現
阿煙 ·古代隨筆 ·6.6萬字
《幽夢影》被稱為“妙書”“奇書”,是清代文學家張潮所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其內容豐富,文筆優雅灑脫,行云流水,書中有花鳥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來,娓娓侃談,實則深蘊理趣,令人遐思。讀來輕松愉悅,有如臨其境的感覺。
(清)張潮 牧語譯注 ·古代隨筆 ·12.9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復寫作的自傳散文,共六卷,依次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全書記錄了沈復及妻子陳蕓閨中兩情相悅、舉案齊眉的平凡生活、坎坷際遇,以及各地的浪游見聞。全書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向來為文學愛好者和研究者重視。其真言述真情,從不刻意造作,流傳至今已成經典,有“晚清小紅樓夢”之稱。
沈復 ·古代隨筆 ·12.6萬字
《風土記》是晉朝人周處的一部地方志類作品。記錄了晉代時期江南的風土人情。內容短小精悍,涉風俗、地貌和民間傳說。因成文較早,年代久遠,多散佚,留存至今幾經輾轉即今天呈現之貌。周處在吳、西晉都入朝為官,在身殉前一直都是地方官員,有著相當豐富的治理經驗。他記錄下的風俗和社會狀況,是后人了解當時政治、經濟及文化變遷的珍貴資料。今人通過一部微型地方志,了解古代江南風土人情,亦了解周處本人多面的呈現,是一種難得的收獲。
(晉)周處 ·古代隨筆 ·3868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所作的自傳體散文,原書六卷,其二已佚,今僅存四卷。作者以純美的文字,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經歷,內容樸實無華,真切動人。沈復與妻子陳蕓琴瑟相和、伉儷情深,兩人詩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靈自由的人生態度,是浮世生活的詩意寫照;書中所展現的動亂憂患、悲歡離合等浮生況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書“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流傳至今,已成經典。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人沈復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所寫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經歷。沈復與蕓娘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他們兩小無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到溫馨、甜蜜;沈復筆下的蕓娘更是聰穎明慧,癡情一生,林語堂曾形容她:“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本書的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于歡樂,終于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每一個讀到它的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卻是心靈的正能量,發現美、傳遞美,學會樂觀豁達的人生處世,讓我們相信生活無處不美。
沈復 ·古代隨筆 ·20萬字
《夢粱錄》是宋代吳自牧所著的筆記,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對宋代市民生活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夢粱錄》不僅記載反映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書中還對許多傳統習俗的來源進行了說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如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但關于貼“福”字的最早記載則是《夢粱錄》。該書仿效《東京夢華錄》體例,記載南宋臨安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活動,手工業、商業發展情況,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特別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該書不僅詞匯豐富,口語色彩較濃,還記錄了大量的名物詞,為語言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料。書中伎樂、百戲伎藝、角觝、小說講經史諸節,為宋代文藝的珍貴資料。
吳自牧 ·古代隨筆 ·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