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圍爐夜話》是一部勸世之書。此書文辭淺近明晰,言語言簡意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長者和一群后輩圍著火爐,娓娓而談,品味人生,意境深遠,頗有啟發性。全書分為221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事、持身立業、讀書立志、安貧樂道、濟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節義、為官執政等,以“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
王永彬 ·古代隨筆 ·2.1萬字
本書為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書中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六卷,其中后連卷已遺失,現有版本為后人所續。作者用淳樸、細膩的文筆,記述了大半生的經歷,從夫妻琴瑟甚篤、繾綣情深,到朋友志趣相投、深情厚誼;從家中變故、人情世態,到困頓離合、坎坷愁旅;從文人雅興、奇聞趣觀,到寄情山水、快意人生,將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內容真切動人。
(清)沈復 白旆譯注 ·古代隨筆 ·9.7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該散文文辭樸素,情感真摯,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游聞見,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書中內容或纏綿繾綣,或閑適淡然,或凄婉斷腸,或山水陶然。情傷處令人潸然淚下,不能自己意適處使人欣然頷首,樂在其中。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則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簡潔如話,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致,可謂相得益彰。《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于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3萬字
本書為名著閱讀力養成叢書之一。紀昀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期間開始創作,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由“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組成,共二十四卷,將近1200則。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一些不情之論,亦大膽地發表了看法和主張,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紀昀 ·古代隨筆 ·32.8萬字
《香畹樓憶語》是清代陳裴之為悼念其亡妾王子蘭(紫姬)所作的一部回憶錄,也是中國古代“憶語體”文學的經典之作。全書以清麗的文筆和細膩的敘事,深情追憶了作者與紫姬的愛情故事及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書中不僅插入了詩、詞、挽聯等多種文學形式,還真實記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體形象和悲劇命運。作品文字艷而不浮,哀而不傷,感人至深,對后世的文學創作和家庭生活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裴之 ·古代隨筆 ·1.2萬字
從體裁上來說,《澠水燕談錄》屬于筆記文中的史料筆記。《澠水燕談錄》雖然表面上是一部談謔類的悠閑之作,但實際上蘊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判斷,是一部創作動機嚴肅、目的純正、品位高雅的史料筆記。從寫作目的上來看,與眾多宋代筆記的作者一樣,王辟之脫離仕宦,悠游林下,追憶平生經歷見聞,筆之于書,博記雜識,主要是為了“談謔”。從寫作內容和范圍來看,《澠水燕談錄》所記大都是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以前到北宋開國(960年)之間140余年的北宋雜事。內容豐富,體裁廣泛,為后世對北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對一些政治家、文學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東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詩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實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 ·古代隨筆 ·5萬字
《吳船錄》是南宋文學家范成大所寫的游記。題名取杜甫詩《絕四句首》“門泊東吳萬里船”句意。對古代游記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作者自四川制置使召還,五月由成都起程,取水路東下,于十月抵臨安(今浙江杭州),隨日記所閱歷,著為此書。書中對沿途名勝古跡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長江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記載尤詳,且時有考證。
(宋)范成大 ·古代隨筆 ·2.1萬字
《圍爐夜話》《小窗幽記》《菜根譚》并稱“處世三大奇書”。全書分為二百二十一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持身立業、讀書立志、惜時交友等。格言式的短句中藏著的是無窮的處世智慧,猶如一位長者和后輩圍著冬日之爐火娓娓而談,教予你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美好的書值得反復閱讀,每讀幾句,便要掩卷沉思許久。這本書勉勵讀者重拾于忙碌與慵懶之間拋諸腦后的平實道理,修身養性,成為心靜智生的人。
(清)王永彬 何攀譯注 ·古代隨筆 ·7萬字
本書是馮夢龍編撰的“三言”中刊行最晚、篇幅最大的一部。全書凡四十卷,收小說四十篇。從故事發生的朝代看,其中“漢事二、隋唐事十一”、“宋事十一篇”、“明事十五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從題材看,涉及家庭、婚姻、愛情、官場、經商、公案、俠義、神怪、逸事等。這些作品的具體作者現已很難考定,但從全書作品的體例、風格大致和諧統一來看,這些作品大都經過編纂者馮夢龍的潤飾加工。有的在宋元舊本的基礎上刪汰冗詞,修飾文字,改定題目;有的僅保留舊本的故事梗概,敷演改寫,鋪設成篇;有些反映明朝生活的作品,可能就是馮夢龍的創作。
(明)馮夢龍 ·古代隨筆 ·53.7萬字
《浮生六記(外三部)(精)》是中國古代以女性為主人公的抒情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此類作品包括沈復《浮生六記(外三部)》、冒襄《影梅庵憶語》、陳裴之《香畹樓憶語》和蔣坦《秋燈瑣憶》,本書收錄此四部作品)。作者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在《浮生六記》中,沈復以較長的篇幅記述了夫婦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實屬稀見,書中對山水園林、飲食起居均有獨到的評述。用凄美的文字、纏綿的筆調敘述了丈夫與亡妻之間的伉儷情深、繾綣愛戀。
沈復 ·古代隨筆 ·6.9萬字
解讀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通俗讀物。作者選取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經典作品,如《搜神記》《搜神后記》《拾遺記》《述異記》《幽明錄》等,仔細研讀、研究和考證,用輕松的筆調揭示深邃的道理,知識性和可讀性較好。本書按照志怪小說的內容歸類,分為七輯:人仙之戀、異度奇情、神話溯源、鬼話連篇、論怪談玄、妖魅傳奇、佛道斗法,計44篇。
紀陶然 ·古代隨筆 ·12萬字
翻開讀客版《小窗幽記》,掌握文人雅士處世智慧!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以清乾隆三十五年問心齋刊本底本,參校1853年和刊本《醉古堂劍掃》12卷。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并稱為中國名士處世三大奇書!生僻字詞注釋,掃清閱讀障礙!周作人、季羨林、鐘淑河等大師一致推崇。王家衛導演將之奉為枕邊書。《小窗幽記》是明代陳繼儒(一說陸紹珩)創作的小品文集。全書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呈現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言簡旨遠,體現了高超的處世智慧,發人深省。
陳繼儒 ·古代隨筆 ·4.1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文人風貌、體現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等方面,堪稱名士顯貴的達人秀場。《世說新語(無障礙精讀版)》文辭優美,意味雋永,可謂篇篇珠璣,千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要悉心呵護,再貧瘠的心靈土壤上都能開出美麗的人性之花。
(南朝宋)劉義慶 ·古代隨筆 ·24.7萬字
《小窗幽記》是明代陳繼儒所編撰的一本隨文集錦。整本書看似是一種對所見所聞、所聽所想的記錄,而實則是對內心感悟的梳理,寫盡了人生百態、世間真情、人生真諦。全書共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12卷,分別從修身、處世、為學、立業等角度闡釋為人準則。內容涉獵廣泛、意韻深遠、極具哲思,幾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
陳繼儒 ·古代隨筆 ·8.5萬字
《幽夢影》主要著眼于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幽夢影》這樣的書絕不是匕首投槍,而更像中藥里的清涼散。為《幽夢影》作序的石龐說張潮此書“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于詼諧”。
(清)張潮 ·古代隨筆 ·12.7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4萬字
《浮生六記》為自傳散文體小說,書中記閨房之樂,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閑情雅趣,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游,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作者以純樸的文筆,記敘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真切動人。書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陳蕓志趣投合,伉儷情深,愿意過一種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中國的古代文學,描寫情愛的詩文很多,但大多寫宮廷艷史。寫權勢禮法之下的愛情悲劇,或寫風塵知己及少男少女間的纏綿,很少涉及到夫妻之情。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唯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
沈復 ·古代隨筆 ·8.2萬字
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八大散文家,包括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他們用散體的句子,自由地抒寫,給駢體文主導下沉悶板滯的文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張揚出強烈的個性,在各自的時代,文壇為之面貌一新。明代選定八家文章,加以標舉,后代治古文者尊奉,學習效仿者較多,影響甚大。本書精選唐宋八大家精粹文章121篇,加以簡要的注釋,加以精到的點評,為當代讀者提供可信可讀、精致可賞的版本。
鄧子勉選注 ·古代隨筆 ·26.3萬字
《玉笑零音》是明末田藝衡編撰的一部古籍。內容廣博,涵蓋了諸多哲學思想、歷史故事、道德觀念以及自然現象的探討。書中通過豐富的比喻、典故和哲理,展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其文筆優美,語言精煉,既有對古代智慧的傳承,也有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深刻剖析,是一部集知識性、思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古典佳作。
田藝衡 ·古代隨筆 ·5725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