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十四行詩是西方重要的抒情格律詩體,源遠流長。中國從新詩發生期就開始輸入,綿延至今,已近百年。本書以十四行體的中國化為基本線索,以詩體移植規律的探索為潛在的理論視閾,明確提出十四行體中國化過程中“早期輸入”“規范創格”“探索變體”和“繁榮多元”等四個時期,以翔實的材料、系統的梳理和精要的論析,真實呈現了中國十四行體的發生、發展過程,深刻揭示了中國十四行詩的發展規律,是對中國現代詩歌發展脈絡的重要補充。
許霆 ·現當代詩 ·48.3萬字
《中國現代詩學叢論》內容簡介:20世紀30年代被認為是中國新詩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現代詩學叢論》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這一時期現代派詩潮的發生和蛻變、外國詩潮及傳統詩歌的藝術聯系,對林庚、廢名、何其芳等作了深入討論。第二部分以歷史縱橫的敘述方式,回顧30年新詩發展的進程并進行反思。第三部分對多位詩人的寫作進行探索論析,揭示其藝術個性和詩學思想。
孫玉石 ·現當代詩 ·45.3萬字
本書以《三管英靈集》的編纂為研究對象,以古典文獻、古代詩學、古代學術研究為理論基礎,以研究《三管英靈集》的編纂背景、文獻來源、編纂內容、詩史建構、編纂價值等為研究路徑,系統探析了《三管英靈集》的編纂價值、詩學價值、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張彥 ·現當代詩 ·44.5萬字
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一書是古代詩歌選本的經典之作,而他對于唐詩的研究興趣其實更在宋詩之上。本書是錢鍾書先生于1985年至1991年選錄《全唐詩》中若干作品的唐詩作品集,體現了錢鍾書先生對于唐詩的個人評價,到目前為止從未發表或出版。本書原稿由楊絳先生親筆抄錄,此次擬先出版排印本,以向大眾介紹錢先生對于唐詩的獨到心得,同時該書收錄了作者305位,詩作1863首,也是一本比較全面的唐代詩歌讀本。此次排印本除了校訂原抄詩歌正文,還約請相關領域學者增補了詩人小傳和注釋,以方便大眾讀者更深入地閱讀研習這部具有特色的唐詩選本。
錢鐘書選 楊絳錄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整理 ·現當代詩 ·42.4萬字
該書將唐詩序視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采用綜合論述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詩序的文學史意義、對文學理論的貢獻及文化意蘊導向方面加以清理論述,為唐代文學特別是唐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能引起人們對詩序的重視,頗利于唐詩研究的深入發展。該書體現出作者扎實的文獻功底、清晰的分類思路和較高的宏觀把握能力,及較高的抽象分析能力。本書運用考證分析與詩文交叉研究的方法,首次對唐代詩序進行全面考察,對王勃、陳子昂、陶翰、李華、皮日休等人的詩序首次進行全面研究。
吳振華 ·現當代詩 ·41.6萬字
書稿將明清之際駢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整體觀照,探討這一時期駢文復興的背景和過程,從空間展開、科舉制度、學術思潮、地域分布、市場導向等角度考察駢文復興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分析駢文辨體、駢文選本和駢文傳播等建構明清之際駢文學,呈現明清之際駢文經典化機制和歷程,為古典文學現代傳承探索路徑。
張明強 ·現當代詩 ·40.6萬字
該成果對晏歐三家詞在清代的研究與傳承情況做了梳理,晏歐三人是宋代詞學發展的杰出人物,尤其是晏殊和歐陽修,上接南唐詞風遺緒,下傳蘇軾、晏幾道、秦少游等人,承前啟后。本文稿對這批宋詞巨匠在詞學中興的清代近三百年的研究傳承動態過程進行闡述并討論,著重關注清代詞學群體與流派爭鳴中,晏歐三家詞所處的地位和影響以及清人對他們的研究、接受風貌和特征、規律和原因等。從此角度契入,既可以看到動態的、立體的清代晏歐三家詞研究傳承的過程,也可以借此一窺清代詞學承續與超越前代詞學的發展歷程和中國古代傳統詞學演變終結而走向現代詞學之前夜的進程軌跡,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論認識意義。
顧寶林 ·現當代詩 ·39.7萬字
《詩經》中的動植物充滿了象征蘊意,它們是詩的一部分,其象征意義、比興效果,使詩意大增、意境豐滿。如果沒有這些生靈,沒有了感知的對象,就缺乏靈感,就難以產生詩歌。本書詳細介紹了《詩經》中的114種動物和137種植物,作者從訓詁學入手,借助現代生物學知識,對每種生物精心考訂,力求做到名稱的古今溝通、中外溝通,以真實可靠的圖像展現風采,并介紹了相關的人文趣事,使讀者既能理解、欣賞詩的優美,又能從生物學的視角去認識這些生靈,感受它們帶來的比興效果。
高明乾 王鳳產 毛雪飛 ·現當代詩 ·35.1萬字
近代報刊是詩界革命運動賴以開展的陣地,學界長期以來對原始報刊詩歌史料重視不夠,成為制約這一領域研究的瓶頸。本書基于原生態近代報刊詩歌詩話文獻史料,通過對詩界革命的歷史淵源、核心陣地、原初形態、地理版圖、革新精神、多層意蘊、詩體風格、流變軌跡、詩人隊伍、歷史影響等方面的系統探研,重繪了詩界革命運動的政治、地理、文化、詩學、詩人版圖,揭示出其多聲復義的駁雜形態及其多元探索與試驗,得出了諸多原創性觀點,解決了此前學界或語焉不詳、或尚無定論、或存在偏見、或史實有誤的一些文學史問題,在整體意義上將晚清詩界革命研究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胡全章 ·現當代詩 ·34.3萬字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在,中國古典文學發端于上古三代,歷周秦詩風之初立,孔子刪詩書,對《詩經》的確立起了關鍵的作用,遂有“詩教”之說。后經過漢代的發展,散體大賦漸趨成熟,流彩華章,大漢氣象,可知辭賦文章亦皆能吟春秋。迄漢末,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五言詩興起,堪稱五言之冠冕,后世詩人莫不吟仰。之后歷魏晉建安文壇與六朝詩人的發揮,中間樂府詩縱貫數百年而不衰。
秦圃 ·現當代詩 ·33.7萬字
書稿梳理了歷來不甚清晰的清代前期至中期詞學審美取向流變的脈絡。從內外兩個方面對清代詞壇審美主張由浙西詞派向常州詞派的轉向做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先是從家庭出身、成長環境、交游范圍、治學經歷、詞學作品、詞學理論主張、對清代詞學發展的影響等幾個方面,對朱彝尊、厲鶚和張惠言在文學思想、審美趣味等方面作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然后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導向、文人心態、學術思潮、文學批評走向等諸因素做了詳細的分析,指出了這些客觀條件對文學思想和詞壇審美風尚產生的影響。
韓寶江 ·現當代詩 ·32.2萬字
本書為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紀念圖書之一,精選了中文系師生的精彩詩文若干篇,呈現了各人除為師為學之外文采飛揚、才華橫溢的一面。
孔慶東 王嵐 葉文曦 ·現當代詩 ·29.9萬字
本書為古典詩詞集,共計有詩詞386首,其中詩241首,詞145首。本書詩詞除五六首古風之外,均為格律詩和詞,格律和用韻嚴格。詩的體裁涉及七律、七絕、五律、五絕和入律古風等。詞包括小令、中調和長調詞,所用詞牌64個。本詩詞集多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的贊美吟詠以及對世事變遷、歲月蹉跎的慨嘆。其中,1~43首寫于作者青年時期,44~386首為退休后所作,時間跨度近五十年。作品中既有狀物詠史之篇,亦多感時傷懷之作,風格大體屬婉約一脈。本詩詞集宜于愛好古典詩詞的人士休閑瀏覽。
石恒濟 ·現當代詩 ·29.8萬字
本書匯集了詩人西川二十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在詩歌寫作、詩歌與文明、詩歌與時代、詩歌與社會等多個方面的重要思考,在較大程度上展現了作者一貫強調的“詩歌思想”,使詩歌問題被放置在文化和歷史的大背景中被處理。在這個仿佛“大河拐大彎”的時代,作者以其廣闊的視野、深刻的問題意識、敏銳的直覺面向詩歌;而在作者看來,中國詩歌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整個中國文化的問題。作者力圖通過對中外古今詩歌,以及詩歌與其他行當藝術的反復比對,為當代中國詩歌的創造力呈現找到可能的出發點和突破口。
西川 ·現當代詩 ·29.7萬字
本書以專論的方式論述了唐宋詞的藝術特征及其在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緒論采用對王國維詞學研究的專論,通過對王國維延續、發揚傳統詞學的審美現代性走向的分析,表明本書的研究起點和思路。從“時間與空間”“情感與道德”“俗與雅”三個大的方面,分析唐宋詞作為音樂文學在藝術樣式上的特點,作為抒情文學在創作論上的特點,及其與傳統藝術精神之間由沖突到調和的演進特點。最后,系統總結唐宋詞在語詞、節奏、意象、時空及深義等藝術結構方面的特點,全面觀照唐宋詞藝術的魅力。
楊柏嶺 ·現當代詩 ·29.4萬字
本書以大武當的視野,從八百里武當山、漢江滄浪水、均州城三個層面,收集了自周代以來十三種類型的武當山詩歌。它們以清新脫俗的詩風描繪綺麗的仙境,以高遠的意境賦予山水詩意與靈性,其鮮明的藝術品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別具一格,其豐富的多樣性和獨特的個性展示出武當山道教文化的深刻內涵。
宋晶編 ·現當代詩 ·28.8萬字
《中國詩歌史論》詳解自唐至清詩人詩作詩事,視野廣闊,能從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知識及世象人態等處出發,且對人對事均抱有理解的同情,其觀點、視角與研究方法值得借鑒。
龔鵬程 ·現當代詩 ·28.4萬字
本書稿研究對象為南開大學圖書館所藏康熙年間三色匯評手抄本《迦陵詞》。作者通過大量的文獻分析整理,對《迦陵詞》手稿本進行全面深入的考析,厘清了以下幾個重要問題:一、《迦陵詞》手稿本的版本的形成和傳播情況以及其重要的文獻價值;二、借助考證《迦陵詞》手稿本中的大量批注、印章以及內存詞集和附詞,以陳維崧為中心,展開清初詞人群體研究;三、以手稿本《迦陵詞》為研究操作平臺,探尋陳維崧與陽羨詞派的理論和審美風尚,還原那一時代的文人結社和唱之風,借以窺探當時的世風與文風;四、從手稿本《迦陵詞》及所附具體評語歸納陳維崧的詞學理論思想。
劉偉 ·現當代詩 ·28萬字
本書立足史實與文本解讀,大膽探索,謹慎求證,提出明代詞史上“四派”(明初遺民詞派、明代前期吳門詞派、晚明艷詞派、晚期柳洲詞派)、“二體”(臺閣體、理學體)之說,勾畫出每一個群體或流派的時空邊界與基本輪廓,使原本看上去一團混沌的明代詞壇彰顯出主次分明、群落清晰的格局,為更進一步的細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坐標譜系。
張仲謀 ·現當代詩 ·27.7萬字
《百年中國新詩史略》共十章,前八章把20世紀的中國新詩發展分為八個十年(20-90年代)進行描述分析,后兩章分別為理論和史料梳理。《百年中國新詩史略》的特殊之處在于,各章都是由對該領域擅長的學者獨立撰寫。自總序開始,各部分作者依次為謝冕、姜濤、孫玉石、吳曉東、洪子誠、程光煒、王光明、張桃洲、吳思敬、劉福春。他們各自的思路和風格不同,進入問題的角度不同,有的甚至相互沖突,但整體上形成了一部堪稱完美的新詩史“合唱”。
謝冕 ·現當代詩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