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后記 更新時間:2020-06-04 12:27:17
- 灶君傳說與打灶進讒
- 送毛靜歸豐城序
- 搖搖搖,搖到外婆橋
- 舊居
- 新新大師行
- 歷史終止的地方,小說開始了
- 三、《聊齋》與小說之外的“異史”體
- 二、《孟子》、性善仁義與中國社會
- 一、《左傳》、春秋筆法與傳統精神
- 增廣閑文三則
- 辯護之外
- 7月9日
- 7月8日
- 7月7日
- 7月6日
- 7月5日
- 2006年7月4日
- 在那吉祥如意的地方 ——西藏行印象
- 聽吳小如先生談戲
- 指間的歲月
- 四
- 三
- 二
- 一
- 十年師生緣 ——紀念給我學問和快樂的一新師
- 在歷史中漂泊的“老北京”
- 五院紫藤賦[1]
- 我們在田野里看到了什么?
- 《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修訂版跋
- 《紫石齋說瓠》序
- 春天的思念
- 詩心接千載
- 川行紀
- 那傳遞千百年的芬芳記憶
- 回憶我的老師陰少曾(法魯)先生
- 北京的沙塵暴
- 其四
- 其三
- 其二
- 其一
- 未名湖
- 菩薩蠻·游思
- 憶秦娥·荒涼月
- 南柯子·黃粱
- 沙頭雨(點絳唇)·傷逝
- 一斛珠·茹素點燃希望火
- 行香子·雪松
- 蘇幕遮·冬寒詠梅
- 謁金門·心悼痛兮思大義
- 鷓鴣天·自然情懷
- 鷓鴣天·野生高貴莫相欺
- 浣溪紗·群生弱小足堪憐
- 長相思·愛到群生意始修
- 轉踏·茹素
- 浪淘沙·小甌共把飲涼茶
- 憶仙姿(如夢令)·朋友
- 轉應曲·慈母
- 江南好·心腸好
- 江南好·憶少年
- 搏微齋詞選
- 三
- 二
- 一
- 失去的烏托邦 ——《海上鋼琴師》隨想
- 為什么《再解讀》?
- 革命時代的春節印象
- 炎熱·1980
- 士林脞語(節選)
- 柳泉忽然四十歲
- 山水之間未為老
- 老夫聊發少年狂
- 欣欣向榮陶淵明
- “不惑”四題
- 減蘭·中山公園蘭室賞菊花盆景
- 水龍吟·乙酉夏杪伊春記游
- 高陽臺·憶杭州滿覺隴賞桂花
- 浣溪沙·初秋病中紀事
- 長亭怨慢·詠秋懷古意
- 點絳唇·觀荷塘倒影
- 八聲甘州·憶東京上野公園賞櫻花
- 八聲甘州·歲暮京華書懷
- 浣溪沙·秋宵長街漫步
- 鷓鴣天·秋初紀事
- 高陽臺·詠春憶江南舊游
- 自采石磯驅車當涂青山謁太白墓舊碑題唐名賢李白墓傳為杜甫所書
- 自蘇州乘車歸樂清行高速公路七時即達,途中多未經之地,作紀行絕句四首(選二)
- 追錄客居日本時所吟詩
- 游九女仙湖
- 宜昌道中
- 九寨溝行
- 謁武侯祠堂
- 成都謁杜甫草堂
- 移家二首(選一)
- 清華園謁王靜安先生紀念碑三首(選二)
- 夏日抒懷
- 未名湖閑眺
- 十月十二日攜妻女赴康西草原途中紀景
- 秋思二首
- 酒后涼臺晚興
- 自永興還京途經郴州雨中謁秦少游紀念館為仿宋建筑又名郴州客舍取少游《踏莎行》詞意
- 七月三十日大雨一洗連旬劇暑雨后散步至鐘亭小坐
- 再游福海
- 詠勺園荷花四首(選二)
- 鏡春園后湖林塘寫真
- 鳴鶴園里湖景多野趣有乾隆紀游詩碑已殘缺
- 寓前雙槐初發英英如玉慰情良多為賦一律
- 綠濤室詩詞
- 七絕·長野縣松代市ロィャルホテル泡溫泉后窗前觀景
- 七絕·山中湖
- 七絕·千葉縣佐倉市看荷花
- 五律·夜雨有感
- 五律·伊南爪木崎海邊賞景
- 五律·游伊南爪木崎須崎步道
- 七絕·游伊南奧石廊崎
- 七絕·伊豆南部約會橋邊賞花
- 七律·重陽雜念
- 七律·登長城
- 七律·春日偶成
- 五絕·思歸
- 七絕·與外甥正華蕩舟昆明湖
- 七絕·題頤和園長廊
- 七絕·咒風沙
- 七絕·夜聽蛙鳴
- 七絕·春雨
- 北京雜詠·旅日詩稿
- 述書賦
- 書名后面的意義
- 日本的中國學研究
- 日本人的國民性
- 音樂在日本
- 書法與書道
- 大學的書店
- 國花:櫻花與梅花
- 我看日本文化精神
- 巴黎笑談 ——要飯與文學
- “讀”武侯祠
- 性與情
- 生命的賭注
- 歐洲與溫州
- 相逢何必相識
- 方尖碑下的溫州青年
- 即將消逝的風景
- 背景
- 斯人已去春恒住 ——訪德富蘆花故居
- 結緣梁啟超
- 白帝城(三首)
- 沁園春·紀念王力先生百年誕辰
- 詩詞四首
- 二、二〇〇九年二月赴印度泰戈爾大學整理舊籍倚聲《鷓鴣天》四首
- 一、旅日墜簡
- 域外零拾
- 高校麥收詞十首
- 古文論雜詠三首
- 懷人七首
- 湛廬詩選
- 未名湖博雅塔之歌
- 《重建新文學史秩序——1950—1957年現代作家選集的出版研究》序
- 《清代〈孟子〉學史大綱》序
- 讀《聶紺弩舊體詩全編》
- 夜觀曇花
- 從八句碑文談起 ——追憶李珍華先生
- 六次變革值得總結
- 中文系建立之初的學派之爭與學風流轉
- 北大中文系的出生地與“系址”變遷
- 北大中文系的生日
- 北大中文系誕生一百年摭談
- 《文學理論學》后記
- 走近未名湖
- 五、在金陵古都作光輝的一結—第三批書稿的完成
- 四、從舜耕山莊耕作到樂山腳下—第二批書搞審定之艱辛
- 三、華清池畔的愁云與人民大會堂的歡欣—第一批書出版的柳暗花明
- 二、從柳浪聞鶯到桂子山上—第一批書稿的產生
- 一、北大·蘇州·北大—醞釀與籌劃
- 衣帶漸寬終不悔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編纂始末[1]
- 山居瑣憶
- 1975年冬天紀事:文革”潰敗前夕的小故事
- 楊俊才著《南宋詩人姜特立研究》序
- 致謝辭[1]
- 示眾 ——反右運動中我在兩次批斗會上的發言
- 創造一個完美的燕園 ——關于校園建設的建議與思考
- 聽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季羨林先生領獎記
- 我和庚父朱老
- 四、我心目中的《規范漢字表》
- 三、漢字進入了簡化字時代
- 二、《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 一、《語法修辭講話》使我終生受益
- 我和語文的幾件事
- 融進一滴水
- 《民本中學52屆初中、55屆高中同學紀念冊》序
- 翠禽無語向黃昏 ——十三公寓編寫文學史生活及后續漫憶
- 令人懷念的十九齋 ——追念徐通鏘先生
- 浪淘沙·沿河城[1]頌
- 未名湖之光
- 井岡三詠
- 林青小詩五首
- 大學生活三部曲
- 一個初冬夜晚的經歷
- 讀《常喜書詩文選集》感懷
- 千禧寄語
- 五律二首
- 舊體小詩一束
- 一段難忘的時光 ——創業在煙臺
- 七十回首
- 俄羅斯紀游三首
- 福建游十首
- 詩十四首
- 一百年的青春
- 楹聯長系中華風 ——澳門一感
- 永恒的真誠 ——難忘廢名先生
- 六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 圓夢 ——老年學畫記
- 王力先生1982年西安之行
- 臨江仙三首
- 七古·李敖先生大陸行感言
- 詩詞四首
- 那些日漸清晰的足跡(代序)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那些日漸清晰的足跡(代序)
- 詩詞四首
- 七古·李敖先生大陸行感言
- 臨江仙三首
- 王力先生1982年西安之行
- 圓夢 ——老年學畫記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永恒的真誠 ——難忘廢名先生
- 楹聯長系中華風 ——澳門一感
- 一百年的青春
- 詩十四首
- 福建游十首
- 俄羅斯紀游三首
- 七十回首
- 一段難忘的時光 ——創業在煙臺
- 舊體小詩一束
- 五律二首
- 千禧寄語
- 讀《常喜書詩文選集》感懷
- 一個初冬夜晚的經歷
- 大學生活三部曲
- 林青小詩五首
- 井岡三詠
- 未名湖之光
- 浪淘沙·沿河城[1]頌
- 令人懷念的十九齋 ——追念徐通鏘先生
- 翠禽無語向黃昏 ——十三公寓編寫文學史生活及后續漫憶
- 《民本中學52屆初中、55屆高中同學紀念冊》序
- 融進一滴水
- 我和語文的幾件事
- 一、《語法修辭講話》使我終生受益
- 二、《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 三、漢字進入了簡化字時代
- 四、我心目中的《規范漢字表》
- 我和庚父朱老
- 季羨林先生領獎記
- 聽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創造一個完美的燕園 ——關于校園建設的建議與思考
- 示眾 ——反右運動中我在兩次批斗會上的發言
- 致謝辭[1]
- 楊俊才著《南宋詩人姜特立研究》序
- 1975年冬天紀事:文革”潰敗前夕的小故事
- 山居瑣憶
- 衣帶漸寬終不悔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編纂始末[1]
- 一、北大·蘇州·北大—醞釀與籌劃
- 二、從柳浪聞鶯到桂子山上—第一批書稿的產生
- 三、華清池畔的愁云與人民大會堂的歡欣—第一批書出版的柳暗花明
- 四、從舜耕山莊耕作到樂山腳下—第二批書搞審定之艱辛
- 五、在金陵古都作光輝的一結—第三批書稿的完成
- 走近未名湖
- 《文學理論學》后記
- 北大中文系誕生一百年摭談
- 北大中文系的生日
- 北大中文系的出生地與“系址”變遷
- 中文系建立之初的學派之爭與學風流轉
- 六次變革值得總結
- 從八句碑文談起 ——追憶李珍華先生
- 夜觀曇花
- 讀《聶紺弩舊體詩全編》
- 《清代〈孟子〉學史大綱》序
- 《重建新文學史秩序——1950—1957年現代作家選集的出版研究》序
- 未名湖博雅塔之歌
- 湛廬詩選
- 懷人七首
- 古文論雜詠三首
- 高校麥收詞十首
- 域外零拾
- 一、旅日墜簡
- 二、二〇〇九年二月赴印度泰戈爾大學整理舊籍倚聲《鷓鴣天》四首
- 詩詞四首
- 沁園春·紀念王力先生百年誕辰
- 白帝城(三首)
- 結緣梁啟超
- 斯人已去春恒住 ——訪德富蘆花故居
- 背景
- 即將消逝的風景
- 方尖碑下的溫州青年
- 相逢何必相識
- 歐洲與溫州
- 生命的賭注
- 性與情
- “讀”武侯祠
- 巴黎笑談 ——要飯與文學
- 我看日本文化精神
- 國花:櫻花與梅花
- 大學的書店
- 書法與書道
- 音樂在日本
- 日本人的國民性
- 日本的中國學研究
- 書名后面的意義
- 述書賦
- 北京雜詠·旅日詩稿
- 七絕·春雨
- 七絕·夜聽蛙鳴
- 七絕·咒風沙
- 七絕·題頤和園長廊
- 七絕·與外甥正華蕩舟昆明湖
- 五絕·思歸
- 七律·春日偶成
- 七律·登長城
- 七律·重陽雜念
- 七絕·伊豆南部約會橋邊賞花
- 七絕·游伊南奧石廊崎
- 五律·游伊南爪木崎須崎步道
- 五律·伊南爪木崎海邊賞景
- 五律·夜雨有感
- 七絕·千葉縣佐倉市看荷花
- 七絕·山中湖
- 七絕·長野縣松代市ロィャルホテル泡溫泉后窗前觀景
- 綠濤室詩詞
- 寓前雙槐初發英英如玉慰情良多為賦一律
- 鳴鶴園里湖景多野趣有乾隆紀游詩碑已殘缺
- 鏡春園后湖林塘寫真
- 詠勺園荷花四首(選二)
- 再游福海
- 七月三十日大雨一洗連旬劇暑雨后散步至鐘亭小坐
- 自永興還京途經郴州雨中謁秦少游紀念館為仿宋建筑又名郴州客舍取少游《踏莎行》詞意
- 酒后涼臺晚興
- 秋思二首
- 十月十二日攜妻女赴康西草原途中紀景
- 未名湖閑眺
- 夏日抒懷
- 清華園謁王靜安先生紀念碑三首(選二)
- 移家二首(選一)
- 成都謁杜甫草堂
- 謁武侯祠堂
- 九寨溝行
- 宜昌道中
- 游九女仙湖
- 追錄客居日本時所吟詩
- 自蘇州乘車歸樂清行高速公路七時即達,途中多未經之地,作紀行絕句四首(選二)
- 自采石磯驅車當涂青山謁太白墓舊碑題唐名賢李白墓傳為杜甫所書
- 高陽臺·詠春憶江南舊游
- 鷓鴣天·秋初紀事
- 浣溪沙·秋宵長街漫步
- 八聲甘州·歲暮京華書懷
- 八聲甘州·憶東京上野公園賞櫻花
- 點絳唇·觀荷塘倒影
- 長亭怨慢·詠秋懷古意
- 浣溪沙·初秋病中紀事
- 高陽臺·憶杭州滿覺隴賞桂花
- 水龍吟·乙酉夏杪伊春記游
- 減蘭·中山公園蘭室賞菊花盆景
- “不惑”四題
- 欣欣向榮陶淵明
- 老夫聊發少年狂
- 山水之間未為老
- 柳泉忽然四十歲
- 士林脞語(節選)
- 炎熱·1980
- 革命時代的春節印象
- 為什么《再解讀》?
- 失去的烏托邦 ——《海上鋼琴師》隨想
- 一
- 二
- 三
- 搏微齋詞選
- 江南好·憶少年
- 江南好·心腸好
- 轉應曲·慈母
- 憶仙姿(如夢令)·朋友
- 浪淘沙·小甌共把飲涼茶
- 轉踏·茹素
- 長相思·愛到群生意始修
- 浣溪紗·群生弱小足堪憐
- 鷓鴣天·野生高貴莫相欺
- 鷓鴣天·自然情懷
- 謁金門·心悼痛兮思大義
- 蘇幕遮·冬寒詠梅
- 行香子·雪松
- 一斛珠·茹素點燃希望火
- 沙頭雨(點絳唇)·傷逝
- 南柯子·黃粱
- 憶秦娥·荒涼月
- 菩薩蠻·游思
- 未名湖
- 其一
- 其二
- 其三
- 其四
- 北京的沙塵暴
- 回憶我的老師陰少曾(法魯)先生
- 那傳遞千百年的芬芳記憶
- 川行紀
- 詩心接千載
- 春天的思念
- 《紫石齋說瓠》序
- 《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修訂版跋
- 我們在田野里看到了什么?
- 五院紫藤賦[1]
- 在歷史中漂泊的“老北京”
- 十年師生緣 ——紀念給我學問和快樂的一新師
- 一
- 二
- 三
- 四
- 指間的歲月
- 聽吳小如先生談戲
- 在那吉祥如意的地方 ——西藏行印象
- 2006年7月4日
- 7月5日
- 7月6日
- 7月7日
- 7月8日
- 7月9日
- 辯護之外
- 增廣閑文三則
- 一、《左傳》、春秋筆法與傳統精神
- 二、《孟子》、性善仁義與中國社會
- 三、《聊齋》與小說之外的“異史”體
- 歷史終止的地方,小說開始了
- 新新大師行
- 舊居
- 搖搖搖,搖到外婆橋
- 送毛靜歸豐城序
- 灶君傳說與打灶進讒
- 編后記 更新時間:2020-06-04 12: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