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利用文獻學的方法,在全面把握宋代本草學巨著《證類本草》之前的本草學史的基礎上,深入考察《證類本草》成書的歷史背景、主要體例和重要傳本,系統梳理《證類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獻,多角度、多層次地將其與宋代方劑學、訓詁學、道教、史學、文學相關著作進行對比研究,揭示《證類本草》的本草學價值、文獻輯佚價值及其體現的宋代本草學的特征及隱患,有助于深化宋代醫藥史、文化史的研究。
周云逸 ·文學理論 ·14.8萬字
本書為作者的博士論文。“食貨”學派是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以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為旨趣的史學派別。本書以學派創始人陶希圣及“食貨”學派為考察對象,在廣泛收羅史料的基礎上,一方面圍繞陶希圣與“食貨”學派的學術關聯,考察學派的興衰和演變的歷程;另一方面將“食貨”學派的學術研究放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學的發展脈絡中,考察其學術思想、學術成就及社會政治因素對學術研究的影響。最后探討“食貨”學派的史學價值及評述其歷史地位。
陳園園 ·文學理論 ·17.2萬字
一本結構嚴謹、字如珠璣的研究漢詩英譯美學問題的學術專著;中央電視臺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字幕的漢譯英英文翻譯者重磅推出的“漢詩英譯三部曲”之一。本書與同類作品相比,更加突出美學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一套漢詩英譯美學體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張智中 ·文學理論 ·15.1萬字
《閱讀新詩》為南京藝術學院通識教育系列教材叢書競標項目第2批書稿中的一本。本教材以文學史介紹為經,以對不同時代詩人作品講授為緯,從文學革命時期中文新詩的誕生開始,按照不同時代與特色,將教學內容分為七講。以大致十年為限,分別介紹和分析現代文學三十年;對于1949年以后的新詩,則將其分成1949-1976、1977-1990,1990至今三段來分別講述。本教材的目的不是要寫成一部簡明中文新詩史,而是將寫作重心放在作品分析上。結合近年來新詩研究成果和本人多年來授課心得,通過對具體詩作分析,希望達到讓讀者對新詩百年發展歷程有一個大致了解的目的。
張德強編著 ·文學理論 ·16.8萬字
本書稿結合彼時的時代、地域、文化特征,以地域詩人的身份為明線,以不同時段詩歌的主題內容及藝術手法為暗線,在時間與空間的結點中研究南明浙東地域詩歌。
敖運梅 ·文學理論 ·15.8萬字
本文出發點在于探討蒙太奇與德布林“整體性”思考、主體性批判、語言哲學以及和他的小說詩學之間的關系,旨在揚棄“蒙太奇源自電影攝影術”的陳詞濫調。顛覆性的假設需要有另類的理論視角,借助德布林和中國道家哲學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與作家同時期其他思想家的哲思相通性,文章將莊子的“卮言”銳化為一種理論工具,一反常見的以西方理論指導中國文學現象的普遍做法,逆向性地用極具民族特色的文論話語去剖析一種典型的西方現代文藝現象。為充實闡釋的理據性,文章給出了一些新概念,如“文化同位素”,并對一系列看似無異議的概念進行了全新梳理與界定,如“蒙太奇”、“整體性”、“混沌”等等。文章分為兩部分:哲學比較和文學比較。
張暉 ·文學理論 ·19萬字
本書是臺灣學者巫仁恕先生對明中葉以后到清中葉江南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與社會生活的最新研究。以消費為切入點,以江南城市為案例,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閑消費活動如何改變了城市的空間結構,進而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會關系與權力糾結。休閑消費如何改變了城市的空間?店鋪為滿足消費需求如何改造其空間配置?休閑的空間如何擴大與分化?私人性質的休閑空間為何走向公共化?男性與女性在消費空間上有何差異?……諸多問題,作者在書中都一一解答,并總結指出,消費是城市性格的重要特征,同時以休閑消費的吸引力來解釋明清鄉紳逐漸城居化的原因,闡明十八世紀江南官紳對休閑消費的觀念有去道德化與去政治化的可能性。透過本書也可以管窺明清時代江南市民的休閑生活,領略江南都市的繁華盛景。
巫仁恕 ·文學理論 ·15.9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將夏目漱石文學放置于世界文學、日本近代文學和文明開化的歷史語境,運用精細的文本分析,探討其創作中涉及的苦難與和諧、瘋狂與信仰、沉淪與救贖等問題,力圖復原一個活的夏目漱石,他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創傷以及探求如何療傷的艱難歷程。
李玉雙 ·文學理論 ·14.9萬字
詞之文體形式于兩宋時代登臨審美顛峰,而詞話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理論探究之果實,也從萌芽至發展、豐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歷史圖譜。該著從美學視角對兩宋詞話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研究,運用現代文藝學理論對兩宋詞話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詮釋,并綜合西方美學的相關觀點進行比較與印證,進而給予價值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歸納,著力立足于辯證理性和歷史理性相統一的立場提出美學新見,由此使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論得以統一。
顏翔林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從一個外國文學老師的視角,以“文學是人學”和“文學研究亦是人學”為指導思想,從“字面意義”“時代意義”和“象征意義”三個層面分析“古希臘神話”“騎士文學”以及《荷馬史詩》《埃涅阿斯紀》《神曲》《堂吉訶德》《十日談》《巨人傳》《浮士德》《葉甫蓋尼·奧涅金》等經典文學作品,尤其注重挖掘、提煉和闡釋蘊含其中的種種生命狀態,希望給讀者以人生的啟迪。本書率先提出“演講體學術著作”的概念,并且遵循“演講體學術著作”注重傳播的規律,力圖用優美的文筆、靈動的口語和生動的故事烹飪出人間的酸甜苦辣。
宋德發 ·文學理論 ·18.8萬字
《白話文學史》為胡適論述的白話文學史,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開創性的、里程碑的地位。
胡適撰 駱玉明導讀 ·文學理論 ·16.3萬字
這本書是文學報40周年慶典用書,內容集結莫言、鐵凝、遲子建等國內一線作家的寫作觀,可以說是中國文壇力量的集中展現。這是一條寬闊河流,源遠流長。這也是一片遼遠星空,每一顆星星自有其光華,璀璨交輝,匯入屬于中華文化的星辰大海。《文學報》創刊至今的40年,這些來自前輩名家為我們所撰寫的文章中,有坦率的寫作經驗,更有赤誠的文學感受,從中你不難聽出某種共性:時光荏苒,但寫作者向著文學應有的質地、品格和精神高度的持續努力,從未更改。在文學的燦爛星河中,這些聲音相互激蕩、回響,不斷闡釋和生發新的意蘊,為有志于寫作的后來者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文學報》主編 ·文學理論 ·18.4萬字
本書是特魯別茨科在從語言學角度進行文學研究的集中成果,其中包括他對古俄羅斯文學、19世紀的俄羅斯詩歌和20世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論述等等。附錄中不僅有他關于民族志、民俗學的思考,更有他與雅各布森通信,談論形式主義方法、詩歌中的形式與內容、文學作品的接受、文學與文化進化以及詩歌類型學等問題的重要內容。
(俄)尼古拉·特魯別茨科伊 ·文學理論 ·15.2萬字
18世紀英國著名文學家約翰生以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善良之人格受世人敬仰。這位地道英國人,伴同鮑斯威爾記錄其睿智談話的《約翰生傳》,成為世界文壇史上常議常新的永恒話題。本書匯集作者十余篇文論,分別介紹《約翰生傳》和約翰生小說《幸福谷》、約翰生與啟蒙運動、約翰生的詩學觀及其政治、宗教、哲學和全球化思想。國外約翰生學研究概況,呈現英美澳的研究進展和學習活動常態。《錢鍾書與約翰生》一文,對兩位博學大家、智慧學者做了比較闡釋。
蔡田明 ·文學理論 ·19.3萬字
“維”是度量,在三維空間坐標上加上時間,時空相互聯系,構成四維時空。在借用古今中外的文學、文藝心理學、美學、哲學、藝術學等相關理論和方法的多維視野中,筆者對《文心雕龍》及其與《文賦》《詩品》展開新的探索性比較研究、追根溯源或現代闡釋。《文心雕龍》研究的新視野著眼于文藝心理學視閾下的心理距離、生命體驗、藝術品格三個方面。《文心雕龍》與《文賦》的比較研究立足于哲學視閾下的物象美、藝術思維、文體風格等理論形態,從道家哲學、海德格爾哲學、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等方面進行溯源及現代闡釋。《文心雕龍》與《詩品》的比較研究立足于文學視閾下的文學形式、心物關系、情感符號等理論形態,從民族與時代文化、作家心理、生命意識、審美人格等方面展開溯源或現代闡釋。《文心雕龍》與《文賦》《詩品》的比較研究立足于藝術學視閾下的鑒賞批評的理論形態,從立體主義觀念角度進行現代闡釋。在多維視野中探究《文心雕龍》,兼與《文賦》《詩品》進行相互比較,旨在使這三部中國古代文論著作的研究更加富于理論性闡釋和詩意性解讀。
陳迪泳 ·文學理論 ·14.4萬字
意象及其相關論題(如“意”與“象”、“興象”、“氣象”等),是構筑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核心范疇和基礎問題,也是進入并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審美特性的根本途徑。本書分別從字源學考辨、中國古代傳統意象觀、唐詩意象構成特點、重要作家意象創作分析以及在敘事學和現象學維度下重新審視意象等多角度、多層次展開研究,既有對前輩學術成果的繼承和借鑒,也有研究者自己更深入的考辨和全新的闡釋。
熊開發 李彩霞 朱小寧 張平 ·文學理論 ·13.3萬字
20世紀中國鄉土小說史上,五四鄉土小說和八十年代尋根文學雖相隔半個多世紀,但呈現出諸多相似性和內在的聯系。本書從六個方面對二者進行了比較研究:對文學發生的歷史文化語境的比較,對民族傳統文化態度的比較,在啟蒙意義上的比較,作家情感和對風俗描寫的態度上的比較,人物形象系列的比較,悲劇風格的比較。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可以看出文學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在相類似的歷史文化語境下文學創作會呈現出相類似的狀態。
王曉恒 ·文學理論 ·14.2萬字
“主旋律”文學,指的是反映國家所倡導的主流意識形態或社會文化價值的文學作品,以小說為主。近年來,“主旋律”文學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早期的單調格局,在內容表現上呈現多樣性,在藝術技巧上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取得了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與突破。本書以歷史小說、新革命歷史小說、大廠小說、反腐小說為研究對象,考察“主旋律”文學的現狀和走向,并以此觀察整個當代文學體制中的“詢喚”與“協商”。
劉復生 汪榮 ·文學理論 ·13萬字
作為俄羅斯哲理詩歌的創始人,巴拉丁斯基的詩歌成就在俄羅斯和西方早已得到公認,但是在我國有關巴拉丁斯基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本論著以巴拉丁斯基的哲理抒情詩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巴拉丁斯基詩歌中的個體觀念、故鄉和異鄉、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未來的對話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以合理推斷、層層遞進的方式,深入探討巴拉丁斯基哲理抒情詩創作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
周露 ·文學理論 ·14.4萬字
文化的深層內涵是影響作家審美和文學創作的關鍵因子,研究中國現當代作家,不僅要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出發,更要從中國文化史出發。本書從地域文化(南宋文化、吳越文化、浙東文化)、宗教文化(佛道文化)和底層文化三個層面探討了文化與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日常生活、精神建構、文本創作之間的深層關系。研究的重點是審視現當代江南作家在多維文化影響下思想的深邃和創作手法的獨異。本書旨在通過梳理多維文化和中國現當代作家之間的關系,揭示中國現當代作家創作的文化心理機制,探究其創作本質,為多角度認識和研究中國現當代作家作一個有益的探索和補充。
竺建新 ·文學理論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