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祖國大地上分布著眾多的鹽湖,每一座鹽湖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一批批科技工作者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跋涉于高原荒漠間,致力于揭開蒙在鹽湖上的神秘面紗,尋找花朵般晶體里的寶貴礦物,提取出大量工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化學元素,創造出了許多值得歌頌的奇跡。他們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而是甘于寂寞負重前行的勇士。這本書講的就是一代又一代鹽湖科技工作者為了發掘鹽湖中的礦產,如何奉獻、奮斗、犧牲的故事。
董立勃 ·紀實文學 ·14.6萬字
20世紀60年代,中國還是一個依賴橡膠進口的國家,要用20噸大米才能從國外換回1噸橡膠。橡膠是國家不可缺少的物資,從一雙膠鞋到汽車輪子;從一根導體線到工業大車場;從戰略裝備到人造衛星等,都要用到橡膠。在中國急需橡膠而又急缺橡膠的情況下,以周望岳為首的一群科學家研制出了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橡膠工業新技術產品——順丁橡膠,為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
薛媛媛 ·紀實文學 ·10.3萬字
本書向讀者徐徐展開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的生平畫卷。蔡希陶熱愛著一切有生命的物種,探尋著植物世界的秘密,具有文學家的激情浪漫、藝術家的奇思妙想、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國植物標本采集的先驅者,致力于把學術論文寫在大地上。青年的蔡希陶告別京城,走向云南原始森林,在戰亂的萬難中,創建了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年的蔡希陶,像一個拓荒者,扎進熱帶雨林,創建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晚年的蔡希陶,以一雙發現者的眼睛,發現橡膠林,發現龍血樹,發現望天樹……每一次發現都讓他“漫卷詩書喜欲狂”。蔡希陶,有著澎湃之血,赤子之心,高蹈之魂。
毛眉 ·紀實文學 ·11.2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科學家開始對青藏高原進行一系列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無人禁區到原始森林,從巍峨冰川到壁立峽谷……這項涉及地理、地質、土壤、冰川、動物、植物、大氣、地球物理、古生物、湖泊、地熱等多個學科,牽動我國上千位科學研究人才的偉大事業,在世界科學史上寫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為國為民、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等科學精神經久印刻在這段崢嶸歲月的每一個細節里。本書力求全面、真實地再現歷史,凸顯科學精神,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偉大的科學事業,以慰前人,以啟后世。
楊豐美 紀紅建 ·紀實文學 ·18萬字
本書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幾代人數十年來致力于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這一事跡為藍本,圍繞以費梁、葉昌媛為代表的三代兩棲爬行動物科學家展開敘事,描述我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從空白到結出碩果的艱難且漫長的歷程。作者深入采訪,并結合大量資料,將復雜的現實背景、眾多的事件、幾代科學家的努力,一幕幕不斷推進,如同一部紀錄片展現在讀者面前。作品情感真摯,體現了科學家永無止境探索未知真理的情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裘山山 ·紀實文學 ·11.6萬字
獼猴桃傳奇,從愛開始。頭一回吃獼猴桃,有一種初戀的感覺。然而,獼猴桃的原產地本來在中國,卻一度出現了中國人種植侵外國知識產權的尷尬局面。經過幾代科學家不懈努力,終于討回了尊嚴,并取得了獼猴桃科研和產業化的強國地位。從而,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獼猴桃市場的多樣化和消費的多元化。創新報國,攻堅克難,科學家的辛勞與汗水,信仰與情懷,以及精神與靈魂,在書中交疊呈現。
李青松 ·紀實文學 ·7萬字
這是開我國集中反映新冠疫情期間開展心理干預類型的一部文學作品。作品以中國乃至全球艱苦卓絕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為背景,以疫情期間的心理戰“疫”為主線,通過多重視角真實再現了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給廣大民眾帶來的巨大傷害和痛苦,敘寫了我國心理科技工作者實施“安心”行動的艱苦歷程和感人事跡,謳歌了全球戰“疫”環境下,我國心理援助工作者卓爾不群的科學智慧、先進理念、奉獻精神和時代風采,并向全社會發出關注愛、關注心理、關注精神衛生的呼喚。
秦嶺 ·紀實文學 ·16.6萬字
本書以中國計算數學之父、有限元方法理論奠基人馮康的成長與奮斗為主線,再現了一位偉大數學家曲折而光輝的人生軌跡:從華羅庚手中接棒計算數學學科,從基礎數學研究轉向科學計算研究,在重要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以獨創理論躋身千年計算史的領軍方陣。此外,本書通過大量一手資料為廣大讀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那個火紅的年代中一些可歌可泣的科技英雄。
寧肯 湯濤 ·紀實文學 ·18.7萬字
如果說宮崎駿和高畑勛各自撐起了吉卜力的半邊天,那么能熟悉這片天空全貌的,一定非二人共同的摯友兼制片人——鈴木敏夫莫屬。作為吉卜力獨立后的首任社長及現任董事長制片人,鈴木敏夫擔任了《千與千尋》《歲月的童話》《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等絕大部分吉卜力作品的制片工作,并親自撰寫文案、引領宣發,承載了無數吉卜力的幕后回憶。在本書中,他以年份為軌跡,講述了吉卜力30年間總計22部劇場動畫的幕后回憶,從《風之谷》到《紅海龜》,你不僅能了解它們如何誕生,更能知道它們如何經過宣傳發行來到你的面前。
(日)鈴木敏夫口述 柳橋閑整理 ·紀實文學 ·9.4萬字
2021年這個春節,對于孫海洋一家來說,才算是真正的新年。2007年至2021年,14年又57天的尋找,30多個城市的奔波,5172個日夜的守望,孫海洋終于找到了兒子并帶他回家,一家人整整齊齊,圓圓滿滿,這是真正的小團圓。孫海洋的半輩子都在奔跑:15歲開始,他陸續在武漢、三峽、永順和深圳為了生計東奔西跑;33歲,兒子失蹤后,他背著一個裝滿資料的舊書包繼續奔跑;47歲,他終于在警方的幫助下找到了孩子,但是他依然在奔跑……在“結局”之外,希望此書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仍舊在路上前行的尋找者,關注到國家和社會層面在司法變革之上所不斷做出的努力。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都與我們相關,這個世界也值得我們鼓起勇氣堅持對希望的追尋。
孫悅 ·紀實文學 ·10.2萬字
寒門學子的階層跨越,催人淚下的“摸爬式努力”。一位教授對貧困生群體近20年的追蹤記錄。以當事人口述形式,回答“寒門為何再出貴子”。1999年,大學擴招;2000年,大學全面取消分配制度。出身寒門的人,是否還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本書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龍江綏化學院,學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來自貧困家庭。作者采訪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屆畢業生,從中選出56個出身貧困的孩子,追蹤了他們從出生到上學,從畢業求職到結婚買房等人生關鍵階段的遭遇和選擇。貧困如何耽誤了他們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潛力?貧困會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出身不同的人,在認知和決策上有哪些差異?本書不僅試圖以當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問題,更以動情的筆觸,記錄了他們在泥濘中的艱辛摸爬。沒有奇跡,只有一點一滴地層層突破,不斷累積確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將其稱之為“摸爬式努力”。幾乎每個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淚下!
艾苓 ·紀實文學 ·17.1萬字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默默忍耐,孤獨死去。帶你走進日本景氣下行時代的“三十代”,NHK的記者滿懷社會責任感,一探由于各種原因墜入社會底層的日本青年的現狀和內心世界。39歲孤獨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簽紙上只寫著三個字:“幫幫我。”這是一封永遠無法寄出的求救信。30多歲,正值壯年,卻失去了工作。滑入社會底層的“三十代”青年們,無法發出求助的聲音。社會普遍將他們的失敗歸結于個人不夠努力,讓他們“不要嬌氣”。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直面“三十代”群體的生存現狀,系列節目反響驚人。在“自我責任”的名義下沉默著的孤寂身影,引發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鳴?!叭涣ⅰ?,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日)NHK現代特寫節目錄制組編著 ·紀實文學 ·8.8萬字
鄔霞曾參與拍攝紀錄電影《我的詩篇》,穿著吊帶裙走過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紅毯,也登上過央視、鳳凰衛視《冷暖人生》《魯豫有約》等節目,被《三聯生活周刊》《看電影》等媒體報道。她在一個又一個工廠輾轉,青春漸漸消逝。城市在發展,制造業外遷,倒閉,這個城市的工廠被高檔寫字樓替換,再也見不到過去的蹤影。她和家人失業后,不想再進工廠,卻又經歷了無數的艱辛,那是有別于工廠的另一番生命記錄?!暗鯉埂笔且环N隱喻,雖經歷種種磨難,仍然心生美好,想要像城里女子一樣,穿著吊帶裙,走進都市,成為真正的城里人;仍然相信愛情、渴望婚姻,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始終向著陽光奔跑。
鄔霞 ·紀實文學 ·15.8萬字
本書為“紅色起點”系列叢書之一,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作者根據翔實的報刊史料取精用宏,對1921年7月上海發生的時事作了系統梳理,逐日描寫上海這座城市在那個炎夏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既有革命浪潮的暗流涌動,也有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既有高官巨賈的燈紅酒綠,也有販夫走卒的酸甜苦辣,試圖還原出一個真實的上海灘。從這一角度來說,本書也可以看作一部上海史、一部市民生活史,讀者可以從中體會上海紅色文化的堅實根基和城市變遷。
吳海勇 ·紀實文學 ·19萬字
《光明日報》《新華文摘》推薦,魯迅文學獎得主熊育群力作。本書記述了醫者鐘南山的感人故事,以及其身上可貴的脊梁精神,帶領讀者深入到“非典”“新冠”這兩場對國家造成重大影響的歷史性“戰疫”現場。鐘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書中同時穿插了鐘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
熊育群 ·紀實文學 ·11.1萬字
本書為報告文學作品,內容包括東萊派出所的由來以及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內容,記錄基層民警的工作實況,講述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民警處理警務過程的“幕后故事”。全景展示東萊派出所70多年來奮斗拼搏的歷史和東萊先進事跡。
蘭景林 ·紀實文學 ·12.4萬字
2021年5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要求浙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書以浙江近20年均衡發展以及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主導的共同富裕樣本——山海協作成功經驗的20年變遷為主線,回顧并總結了浙江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和經驗,通過鮮活的人物刻畫和事件描述,以及造血幫扶、“飛地經濟”、生態產業平臺、資源聯動、教育共享等具體經驗介紹,對其進行了全景式描繪。20年櫛風沐雨、攜手同心,浙江走出了一條雙向互動、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奏響了山海共富的幸福歌,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史詩,回答了共同富裕的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世界之問,是中國未來理想社會圖景的實踐探索。
李中文 ·紀實文學 ·13.5萬字
自1987年進入美國司法部,詹姆斯·科米大部分的職業生涯都是在這個部門中度過的。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擔任紐約南區聯邦助理檢察官與毒販和黑幫頭目斗智斗勇;到“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主持反恐調查,應對政府工作合法性困局;再到2013年執掌聯邦調查局,調查弗格森槍擊案等備受爭議的社會案件,并且經歷總統權力過渡期的“暗流涌動”。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切地體悟到美國司法部工作應該堅持的核心理念:真相至上,公開透明,維護民眾信任。與此同時,作為局內人的他也比誰都清楚,當前的美國司法部已經多么偏離這種理念。尤其是在2016年大選鬧劇中,司法部因對“郵件門”和“通俄門”的調查頻頻遭遇黨派攻擊,特朗普對司法部的一再干涉與操控,導致司法部遭遇了自“水門事件”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2017年科米遭到特朗普無端辭退,更是將聯邦調查局與白宮之間的百年暗戰推至臺前。在本書中,科米通過還原其親身經歷的一個個真實案件,讓我們看到美國執法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對的真相與謊言、掣肘與疏忽、迷茫與堅守。他不憚于再次剖開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只為呼吁美國司法部重回正義之路,堅守內心的那片司法凈土。
(美)詹姆斯·科米 ·紀實文學 ·12.5萬字
本書上篇《東方芭蕾花鼓燈》以現實與古遠的神話傳說與時空交錯,將大河上下的民俗民情,災難福祉的輪回與神性,數代鼓燈藝人的傳承與堅韌不撥,花鼓燈藝術的絕妙與技巧,不同時代的庚繼與頑強的生命力等主題,融入通篇對于燈圣、燈魂、燈眼、燈架、燈妞、燈神等構思精巧的“題跋”之下,在絕妙的哲思與行云流水的敘述中,將燈藝傳人:田小銀子、千里淮河一條線、蓋九江、躥條魚、萬人迷、氣死猴、水上漂等來自民間的絕妙稱謂及故事,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本書的下篇題為“大國草民小團”,介紹的是安徽泗州戲,即“拉魂腔”,它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與徽劇、黃梅戲、廬劇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泗州戲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文章講述了一個“草民小團”,即民間“拉魂腔”的曲藝團體的生存發展之路。書中以數位民間藝人的親身經歷,講述幾代藝人憑著對這種藝術形式的熱愛、執著與堅守。
孫禹 ·紀實文學 ·13.4萬字
本書通過大量的史實,以紀實文學的筆法,真實地再現鄧小平青少年時代(45歲以前,1904—1949年)學習與奮斗的曲折歷程。全書通過少年凌云志、追夢法蘭西、留學莫斯科、百色舉義旗、支持毛澤東、主編紅星報、戎馬太行山、逐鹿在中原、揮師過長江、解放大西南、身后的女性等十一個章節,全面展示了鄧小平精彩的青春歲月。
呂發成 ·紀實文學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