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奧斯維辛的小提琴手
會員

一場拷問愛與勇氣的靈魂之旅,她們身處魔鬼的巢穴,卻奏出追尋自由的音符。奧斯維辛集中營女子樂團成員親歷手記,媲美《鋼琴師》《辛德勒名單》《朗讀者》的現象級作品。引發好萊塢影視版權瘋搶,暢銷歐美6國,令200萬讀者潸然淚下。這是一部關于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的紀實文學作品。20世紀40年代,女孩埃爾莎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因為精通小提琴演奏,她與一群年紀相仿,同樣擅長樂器和音樂的女孩們被集中起來,本意是為看守者們服務。自此,讓納粹們頭大的集中營女子樂團就此誕生。這群不屈服于命運的女孩身處地獄,卻奏出了追尋自由的至強音符。她們為上工的工友演奏,撫慰他們疲憊的身體;她們為即將赴死的同伴送行,讓他們笑對死亡;她們用樂曲嘲弄屠夫們……她們激勵獄友、慰藉同伴、反抗暴虐,讓集中營所有被囚禁的人感受到來自同類的愛,從而有了與納粹對抗的武器——活下去。40多年后,埃爾莎的兒子讓-雅克循著亡母的足跡,輾轉德國、比利時、波蘭、以色列和美國,尋訪當年集中營女子樂團的其他幸存者,讓一段塵封近80年的歷史重見天日。本書以時空交錯展開故事:一條線是現代的調查訪問過程,另一條線是根據各個幸存者口述還原,他們和作者母親當年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中難以想象的日常生活。全書謳歌了當時集中營中的人們如何抵抗邪惡,如何在絕境中懷著過好每一天的精神,是一部令人震撼和動容的紀實文學作品。

(法)讓-雅克·費爾斯坦 ·紀實文學 ·12.2萬字

生育筆記:產科醫生的真實故事集(醫學人文叢書)

生育對女性的身體而言到底意味著什么?如果我們不去誠實地談論生育,整個社會將付出什么代價?在美國頂尖醫學院的資深孕產專家查維·伊芙·卡爾科夫斯基看來,影視劇和媒體把生育描繪得過于簡單和幸福,幾乎沒有人真正知道懷孕期間、之前和之后會發生什么,沒有人知道除了喜悅,懷孕還可能使女性面臨尷尬、恐懼、憤怒,甚至生命危險。卡爾科夫斯基認為,大多數女性及其家人對生育完全沒做好準備。孕吐的痛苦如何被忽視?孕檢為何成為痛苦的知情權?選擇順產還是剖宮產,做不做輸卵管結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個人決定?胎死宮內,怎樣成為現代產科護理中最深的焦慮,又如何避免?勇敢、嚴謹、溫和,卡爾科夫斯基挖掘多年的一線經驗,講述親身經歷的妊娠故事,揭開產科和產房的厚重帷幕,也揭開籠罩著女性身體和生育文化的迷霧。她既談論生的喜悅,也談論死的陰影,既討論醫療的運作,也討論生育背后的社會觀念、文化背景。卡爾科夫斯基秉持職業精神,關懷患者、關懷女性。她說,在她的經驗中,最常聽到的話是“真希望有人告訴過我”。在這本書中,她將所有她認為女性應該知道的事、社會應該理解的事,和盤托出。因為,“女性的健康,就是人類的健康”。

(美)查維·伊芙·卡爾科夫斯基 ·紀實文學 ·14.8萬字

穿過悲傷的河流
會員

卡羅爾·史密斯的兒子小克里斯托弗,在他七歲那年驟然離世。這讓作為媽媽的史密斯悲痛欲絕。她蜷縮著身子躺在他們一起在玫瑰碗跳蚤市場買的帶有馬鞍和馬刺圖案的床上,房間里飄散著的淡淡的蠟筆、創可貼、橡皮泥、棒球皮套的味道,成了她賴以為生的氧氣。史密斯想要利用繁重的工作讓自己擺脫失子的煎熬,直到一條關于兒童早衰癥的文章映入她的眼簾。作為記者,她來到那個患有罕見不治之癥的兒童賽思的家里,滿臉皺紋、血管顯露、雙眼渾濁的賽思就這樣出現在史密斯面前,令她沒想到的是,這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卻帶給她莫大的力量。她開始看到克里斯托弗短暫的生命里并非只有苦難,而是充滿了愛與快樂;意識到生命的長短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愛能定奪。除了賽思,她曾報道過的許多人——被火燒得面目全非仍然積極生活的約翰、曾叱咤風云現在卻不得不與病魔抗爭的將軍沙利、做臨終關懷工作卻不幸患乳腺癌的護士格里等,都成為她穿過悲傷之河的指路明燈。對旁人及其人生際遇的好奇,讓史密斯以一種她不曾預料到的方式,從別人的經歷和分享的故事中汲取希望,勇敢地接受悲傷的饋贈,治愈了自己破碎的心靈。

(美)卡羅爾·史密斯 ·紀實文學 ·18.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策勒县| 咸阳市| 应城市| 兰州市| 盐边县| 阆中市| 昆明市| 贵定县| 博乐市| 旺苍县| 盐池县| 丹寨县| 乡城县| 富裕县| 泗洪县| 新源县| 阿克陶县| 手游| 伊金霍洛旗| 滁州市| 抚松县| 井研县| 铜川市| 武定县| 黔东| 襄垣县| 疏附县| 隆林| 青河县| 蓬莱市| 利辛县| 揭西县| 遂川县| 屏边| 泰顺县| 临漳县| 新闻| 娄底市| 梁河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