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寫的就是濮陽市農村貸款互助合作社,15年來歷經跌宕而不改初心、勇于探索而不畏艱難的奮斗歷程。本書全景式書寫他們扎根廣闊的農村,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培訓農民、服務農民、造福農民的精彩實踐;展現他們扎根廣闊農村,長期培育以農民為主體的貸款合作、生產合作、購銷合作和文化合作相結合的新農村建設模式;謳歌他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所展現的奉獻精神、驚人力量和卓著貢獻。
鄭旺盛 毅劍 許凌宇 ·紀實文學 ·15.5萬字
本書作者以清新通俗的語言,鮮活的人物細節,講述塞罕壩機械林場上沙漠荒原造林的成功實踐,謳歌了塞罕壩創業者的豐偉貢獻。塞罕壩在清朝末年演變成為沙地荒原,新中國成立后,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通過50年來的艱苦奮斗,創造了“綠色奇跡”。這一切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壩務林人的奉獻奮斗,成長于塞罕壩日益輝煌的綠色事業之上,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的凝結。塞罕壩人成功營造出了集中連片的人工林林海,譜寫了不朽的綠色篇章。
馮小軍 ·紀實文學 ·7.1萬字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呼吸和脈沖,張桂梅老師在華坪數十年的辛勤耕耘,為山區孩子打通了教育的后一公里,也給大山帶來了溫情與希望。張桂梅老師的成長、堅韌和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鼓舞著廣大青年、教育工作者與無數黨員,不斷迎難而上、奮勇拼搏。本書作者采訪了華坪縣女高畢業的很多學生、老師及張桂梅老師身邊的朋友,在當地,10多年前張桂梅的故事就傳遍了華坪大地。作者擯棄宣傳的角度,從文學的意義上探尋一個真實的張桂梅,力求用生動通俗的筆法,凸顯張桂梅老師的高尚人格和卓越追求,表現一名黨員的信仰與大愛,用真實平易的故事激勵人、鼓舞人。
李朝德 ·紀實文學 ·11.7萬字
本書講述了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改革開放40年風雨兼程的科學歷程。作者經過深入采訪,掌握了大量歷史資料,書寫了中國核聚變領域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將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逐步推向世界前沿的感人故事。作品語言靈動鮮活,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飽滿。“托卡馬克之謎”的謎底就是“中國精神”。
武歆 ·紀實文學 ·12.5萬字
周立三院士是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農業區劃以及國情分析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科學工作者的楷模,是一代地理學宗師、杰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本書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周立三一生的科學研究為線索,抒寫了他以赤誠的愛國之心,無私地獻身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輝煌事跡,頌揚以周立三為代表的中國地理科技工作者血乳大地、科學報國的科學精神。
杜懷超 ·紀實文學 ·8.2萬字
一段可歌可泣的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植物分類學科的建設史,一代代中國植物分類學家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動人故事。
彭程 ·紀實文學 ·12.2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形式,講述以馬世駿、陳永林等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洪澤湖、微山湖等蝗災多發地區開展滅蝗研究和實踐的故事。他們用勤奮和堅守,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治蝗之歌。全書詳細講述了“治蝗群英譜”中各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跡、思想、成就以及后人對他們的評價,展現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治理飛蝗、造福全人類的傳奇人生和科學報國的偉大精神。在這個擁有漫長農耕歷史的國度,蝗害不再是黑暗夢魘。
陳應松 ·紀實文學 ·21.5萬字
作者深入現實生活,把握時代脈搏,以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科學家治理泥石流的經歷為藍本,講述了科學家數十年與泥石流生死相搏的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他們以堅定的信念和不畏艱險的精神,在泥石流研究和治理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為防治泥石流災害和災后重建工作貢獻了畢生的力量。
葛水平 ·紀實文學 ·14.3萬字
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科學家王濤給出了他的答案。他胸懷祖國,用一生的堅守,為中國沙漠及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傲人的成就;為生活在沙漠邊緣、處于沙漠化及風沙侵害之中的人帶來希望。在王濤的世界里,只有沙漠的荒涼,沒有人生的荒涼,他不為名利,默默地在沙漠世界里戰斗,用汗水、淚水和血水,踐行了一位科學家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君子!
李春雷 李艷輝 ·紀實文學 ·8萬字
260萬年來,氣候的冷暖干濕、草原植被的演變交替、人類祖先的生息遷移;數千年來,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國與世界的風云變化:在黃土這部“天書”里,都可以找到記錄。安芷生及其團隊手中就握有知曉黃土的成因機制、生長變化,進而研究地球環境變遷與演化的“密鑰”。本書記載的就是安芷生及其團隊立足黃土高原,借助季風動力學理論,緊緊“掐”住年代的尺度,反過來再用黃土序列記錄季風的變化,記錄西部干旱區的變化,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全球環境的變化的動人故事。
馮捷 ·紀實文學 ·11.4萬字
祖國大地上分布著眾多的鹽湖,每一座鹽湖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一批批科技工作者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跋涉于高原荒漠間,致力于揭開蒙在鹽湖上的神秘面紗,尋找花朵般晶體里的寶貴礦物,提取出大量工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化學元素,創造出了許多值得歌頌的奇跡。他們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而是甘于寂寞負重前行的勇士。這本書講的就是一代又一代鹽湖科技工作者為了發掘鹽湖中的礦產,如何奉獻、奮斗、犧牲的故事。
董立勃 ·紀實文學 ·14.6萬字
20世紀60年代,中國還是一個依賴橡膠進口的國家,要用20噸大米才能從國外換回1噸橡膠。橡膠是國家不可缺少的物資,從一雙膠鞋到汽車輪子;從一根導體線到工業大車場;從戰略裝備到人造衛星等,都要用到橡膠。在中國急需橡膠而又急缺橡膠的情況下,以周望岳為首的一群科學家研制出了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橡膠工業新技術產品——順丁橡膠,為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
薛媛媛 ·紀實文學 ·10.3萬字
本書向讀者徐徐展開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的生平畫卷。蔡希陶熱愛著一切有生命的物種,探尋著植物世界的秘密,具有文學家的激情浪漫、藝術家的奇思妙想、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國植物標本采集的先驅者,致力于把學術論文寫在大地上。青年的蔡希陶告別京城,走向云南原始森林,在戰亂的萬難中,創建了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年的蔡希陶,像一個拓荒者,扎進熱帶雨林,創建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晚年的蔡希陶,以一雙發現者的眼睛,發現橡膠林,發現龍血樹,發現望天樹……每一次發現都讓他“漫卷詩書喜欲狂”。蔡希陶,有著澎湃之血,赤子之心,高蹈之魂。
毛眉 ·紀實文學 ·11.2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科學家開始對青藏高原進行一系列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無人禁區到原始森林,從巍峨冰川到壁立峽谷……這項涉及地理、地質、土壤、冰川、動物、植物、大氣、地球物理、古生物、湖泊、地熱等多個學科,牽動我國上千位科學研究人才的偉大事業,在世界科學史上寫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為國為民、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等科學精神經久印刻在這段崢嶸歲月的每一個細節里。本書力求全面、真實地再現歷史,凸顯科學精神,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偉大的科學事業,以慰前人,以啟后世。
楊豐美 紀紅建 ·紀實文學 ·18萬字
本書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幾代人數十年來致力于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這一事跡為藍本,圍繞以費梁、葉昌媛為代表的三代兩棲爬行動物科學家展開敘事,描述我國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從空白到結出碩果的艱難且漫長的歷程。作者深入采訪,并結合大量資料,將復雜的現實背景、眾多的事件、幾代科學家的努力,一幕幕不斷推進,如同一部紀錄片展現在讀者面前。作品情感真摯,體現了科學家永無止境探索未知真理的情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裘山山 ·紀實文學 ·11.6萬字
獼猴桃傳奇,從愛開始。頭一回吃獼猴桃,有一種初戀的感覺。然而,獼猴桃的原產地本來在中國,卻一度出現了中國人種植侵外國知識產權的尷尬局面。經過幾代科學家不懈努力,終于討回了尊嚴,并取得了獼猴桃科研和產業化的強國地位。從而,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獼猴桃市場的多樣化和消費的多元化。創新報國,攻堅克難,科學家的辛勞與汗水,信仰與情懷,以及精神與靈魂,在書中交疊呈現。
李青松 ·紀實文學 ·7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者跟隨我國最先進的“科學”號科學考察船,前往西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以親身經歷的遠航日記為線索,生動地講述我國的海洋科考歷程——從第一艘海洋調查船“金星”號,到改革開放時期的“科學一號”,再到新世紀的國際一流的“科學”號。隨著科考船的更新換代,海洋科學事業迅猛發展,終于從“望洋興嘆”到“走向深海大洋”,為國計民生做出了重大貢獻。全書以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為主線,展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的歷程和成就。文筆清新、故事感人,謳歌了一代代海洋科學家嘔心瀝血、乘風破浪的傳奇事跡和奮斗精神。
許晨 ·紀實文學 ·24.2萬字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反映災后心理援助的長篇報告文學,以近十年來我國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天津港爆炸、鹽城風災等一系列重大災難事件為背景,深度揭示了災難幸存者、死難者家屬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遭受PTSD、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困擾的嚴峻形勢,展示了我國心理科學工作者在災后心理援助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勇于奉獻的時代精神。本書熔思想性、文學性、史料性、科普性于一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秦嶺 ·紀實文學 ·26.6萬字
這是開我國集中反映新冠疫情期間開展心理干預類型的一部文學作品。作品以中國乃至全球艱苦卓絕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為背景,以疫情期間的心理戰“疫”為主線,通過多重視角真實再現了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給廣大民眾帶來的巨大傷害和痛苦,敘寫了我國心理科技工作者實施“安心”行動的艱苦歷程和感人事跡,謳歌了全球戰“疫”環境下,我國心理援助工作者卓爾不群的科學智慧、先進理念、奉獻精神和時代風采,并向全社會發出關注愛、關注心理、關注精神衛生的呼喚。
秦嶺 ·紀實文學 ·16.6萬字
本書以中國計算數學之父、有限元方法理論奠基人馮康的成長與奮斗為主線,再現了一位偉大數學家曲折而光輝的人生軌跡:從華羅庚手中接棒計算數學學科,從基礎數學研究轉向科學計算研究,在重要研究領域獨樹一幟,以獨創理論躋身千年計算史的領軍方陣。此外,本書通過大量一手資料為廣大讀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那個火紅的年代中一些可歌可泣的科技英雄。
寧肯 湯濤 ·紀實文學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