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愿活下去的人:關于生死的特別報道
會員

事實證明,自殺比想象中困難得多。資深記者凱蒂·恩格爾哈特歷時四年,跟蹤訪談數百位不想活下去的人。他們或因疾病、或因衰老、或因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當生命注定無法好好地活,他們但求得好好地離去。然而重病之人往往很難獨立終結自己的生命,有人冒險訂購非法的致死藥物;有人傾盡家產遠赴“死亡診所”;還有人甚至已經無法自主選擇,只能依靠親屬做出可能符合自己心愿的決定……種種自殺困境使輔助自殺合法化的呼聲日漸高漲,支持者強調免遭病痛折磨的渴望,認為這關系到自主權,關系到尊嚴。反對者擔心允許協助死亡的法律只要存在,就會給道德倫理帶來滑坡,最終將所有病患囊括其中,濫用在窮人、自身并不情愿的人、妥協了的人、感到害怕的人身上。在這場關于死亡的辯論中,作者重點關注了六個人的故事,他們代表著不同立場:當事人、協助者……人生中無法避免的這最后一件事情,決定權在本人、家屬、還是醫生、法律或命運?這份特別報道對這個關乎倫理與權利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和無畏的審視,它向讀者介紹了那些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努力尋找尊嚴與真實的普通人。

(加)凱蒂·恩格爾哈特 ·紀實文學 ·23.5萬字

最新章節 第13章 注釋 2023-09-26 16:24:47
巴黎倫敦落魄記(譯文經典)
會員

《一九八四》作者喬治·奧威爾的貧民窟歷險記,一段鮮為人知的奧威爾早年經歷。先知在成為先知前,會是一個怎樣的人?《一九八四》與《動物農場》的作者、反烏托邦的先知喬治·奧威爾在他的一生中卻始終是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這一點或許會令不了解政治光譜變遷的當今讀者有些困惑,但對于奧威爾來說,這卻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巴黎倫敦落魄記》是奧威爾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紀實性作品,講述了奧威爾本人在巴黎和倫敦自愿走入貧民窟,體驗社會最底層生活的真實經歷。對英國殖民體制感到徹底厭惡絕望后,奧威爾的文學夢在幾經挫折的情況下終于首度開花結果。巴黎和倫敦的經歷可以看成是奧威爾為自己曾經為殖民體制服務的懺悔和救贖之旅。作為一名社會主義體制的忠實信徒,或許奧威爾刻意選擇流浪和挨窮是對自己能否堅持貫徹社會主義理想的考驗。巴黎和倫敦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最繁華之地,社會底層的貧窮和困頓卻令人觸目驚心。奧威爾“自甘沉淪”,與勞苦大眾平等相待的真誠態度在英國左翼文學作家中實屬另類,也正是這種精神,使《巴黎倫敦落魄記》成為一部揭露社會不公的經典紀實作品,時至今日依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英)喬治·奧威爾 ·紀實文學 ·12.2萬字

過勞死:這份工作比命還重要?(譯文紀實)
會員

超時加班、職場霸凌、精神抑郁……“逃避”并不可恥人生只有一次!“過勞死”一詞發源于日語,最早從1980年代開始就廣為流傳。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今天的日本依然有很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奪去性命。工作太辛苦的話可以休假,也可以辭職。剛開始工作身心狀態良好的時候,你是可以看到這些選項的。然而,做出決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失去收入來源、不想讓父母擔心、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各種各樣的理由會讓你忍氣吞聲地干下去,于是過勞,視野越來越狹窄,不知不覺就窄到讓人忘記了還有繼續工作以外的選項。結果,沒辦法逃離現在的生活,會被“死了就舒坦了”這樣的想法困住,讓人失去正常的判斷力。本書是作者在《朝日新聞》刊登的過勞死案例特集的基礎上,選取了有代表性的11個案例,深度采訪了這11個喪親家庭,揭露了日本職場過勞死問題的真實情況。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究竟帶著怎樣的心情在賣力干活?他們最后是如何苦苦掙扎的呢?被拋下的家人又會在怎樣的陰影中度過余生呢?為何現在社會的過勞死、猝死現象越來越多?作者從醫療、法律概念、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案例講述和現象分析,為世人貢獻了這本還原痛心真相的紀實文學。

(日)牧內昇平 ·紀實文學 ·11.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海南省| 句容市| 墨竹工卡县| 涞水县| 买车| 昭苏县| 武功县| 无锡市| 甘孜| 贡山| 浏阳市| 调兵山市| 彩票| 河南省| 曲水县| 浦东新区| 辽中县| 北海市| 沾益县| 虎林市| 武宁县| 咸阳市| 成安县| 宿松县| 南召县| 信阳市| 滁州市| 集贤县| 福州市| 屏南县| 沾化县| 科技| 双辽市| 中超| 都江堰市| 洛阳市| 灵石县| 玉田县| 乐业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