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武漢戰疫日記》由深入武漢一線報道的新華社記者集體寫作而成,再現了百名記者的百日奮斗,以日記體的形式完整再現了武漢從1月20日成立防控指揮部到4月8日解封的艱苦卓絕的戰疫歷程。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應對突發疫情”“打響人民戰爭”“形勢漸趨緩和”“春天腳步近了”和“按下‘重啟加速’鍵”五個部分;融合近百篇報道文字、100余幅現場照片、80多條抗疫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內容,視聽結合、全媒體再現武漢戰疫景象。
新華社武漢前方報道團隊 ·紀實文學 ·19.7萬字
從“世紀大發現”到“載入科學史的丑聞”,與舍恩事件、黃禹錫事件并列的20世紀三大科研丑聞之一“STAP細胞事件”全揭秘。獲大宅壯一非虛構文學獎、科學記者大獎。STAP細胞事件絕不能歸責于某一特定的人。實驗的方式、研究室的討論、成果的發表方法、對造假嫌疑的處理,甚至第一作者在研究生院所受的教育,這所有的階段都出現了問題。在論文發表前的某個時刻,應該有人意識到了嚴重科研不端的可能性,這原本是能夠阻止的。……在這本應有的諸多機會被付之東流的背景下,我認為潛藏著某些結構性問題,它正在侵蝕著日本科學研究的第一線。——摘自本書文庫版后記
(日)須田桃子 ·紀實文學 ·22.8萬字
袁隆平院士是譽滿世界的雜交水稻專家,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人類作出的杰出貢獻彪炳史冊,無數人因為他的貢獻得以擺脫饑餓和貧困。他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光耀世界的“名片”!用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話說:“這本書翔實地記錄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之后至今,也就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獲得成功,開始大面積應用于生產之后,到逐步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三十多年時間里的一些事。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實實在在,樸實無華。”作為袁老的學生和助手,作者毛昌祥先生從1981年直至袁老去世,一直和恩師保持密切的聯系,不但見證了雜交水稻改變世界的歷史,還深切領受袁老的言傳身教。
毛昌祥 ·紀實文學 ·9.2萬字
本書是一位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的自傳式寫作,他從20多年的執業經歷中選取了20多個經典手術案例呈現給讀者,借此展現了兇險的神外病情、驚奇的手術技術、兒童頑強的生命力、家長的拳拳呵護之心和醫者獲得的心靈治愈。
(美)杰伊·韋倫斯 ·紀實文學 ·16萬字
作者以“非虛構”、“影像”這種特殊的視角,以海派式綿密、細膩的文字講述了外灘的前世今生,揭開了外灘這艘內蘊豐富的歷史巨輪光影斑駁的面紗。在作者筆下,為逃避中國內戰從外灘乘船離開的外國僑民,出生于上海、拍攝了1949年外灘的外國攝影師山姆·塔塔,攜女兒到上海總會遺址追尋自己童年記憶的母親,號稱要重新點亮外灘的“外灘三號聯合會”主席李景漢,以及租界時期連接外灘商業繁榮的洋涇浜英語,1950年代外灘長夜一般的寂靜,1966年出現在友誼商店外墻上“全世界勞動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巨型宣傳畫,1970、1980年代的外灘戀人墻,1990年代的外灘改造工程……綿密的細節鋪陳著那些與外灘有過特殊經驗的人與事,使得歷史具有了呼吸和溫度。全書配圖170多幅。影像式表達與非虛構講述聯袂,生動再現了外灘前世今生的傳奇。
陳丹燕 ·紀實文學 ·17.9萬字
輝煌時代傳奇人生——他先后參加過迎接美國總統福特、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朝鮮主席金日成等一百多次迎接外賓的大型儀仗任務;他擔負過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法警任務;他親歷了1981年“802”演習閱兵、成都閱兵、新疆演習閱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等大型閱兵活動,每次都擔任空降兵方隊的總教練工作;他組織了空軍駐港部隊的先期訓練工作。他用傳奇式的人生譜寫出一個個大國儀兵的傳奇故事!
路興錄 ·紀實文學 ·29.1萬字
本書探討了不同女性罪犯走向沉淪的心路過程,在這些女犯撕心裂肺的痛苦背后,隱藏了太多我們應該知曉卻尚未知曉的事情——女性罪犯的身邊往往伴隨著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不合人情的住宅條件、遠不充分的娛樂場所、父母之間關系的破裂、金錢和物質欲望的誘惑、感情的欺詐、家庭的暴力,現代社會轉型、價值觀的沖突、社會對于家庭的疏離以及普遍的孤獨情緒等等。
海劍 ·紀實文學 ·17.5萬字
《人藝往事》以一個從小在人藝大院長大的人藝子弟的視角講述了一群熱愛話劇、熱愛生活的人藝老藝術家們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人藝老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藝的風格以及其之所以享譽海內外的原因。
牛響玲 ·紀實文學 ·14.6萬字
本書是一部紀實類文學作品,文中真實感人地記述了作者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動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兩地的獄中生活,書中多處提到他與馮玉祥將軍共同策劃反對蔣介石獨裁打內戰的密切交往。作者從青年時起與馮將軍多年相隨,他們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互有影響。他們之間不完全是長官與部屬關系,同時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所述更是翔實真切。全書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革命的勝利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廣泛團結全國各階層、各民主學派愛國人士戮力同心,并肩戰斗得來的。
余心清 ·紀實文學 ·12.9萬字
1941年初,日本政府勸喩僑居香港的日人盡快返國,預示了日軍短期內會對香港發動進攻。到了12月6日,最后一批約10多名日僑乘船前往日軍占領的廣州。兩天后,由酒井隆中將指揮的第38師團屬下的三個聯隊,越過邊界,分別從打鼓嶺、羅湖及新田進攻香港。雖然這場戰役只維持了十八天,卻改變了香港的歷史,拆散了不少美好的家庭,不少人更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本書作者認為史學的真實性與文學的可讀性互為表里,是文史類著作賴以普及和持續的活力。因此,本書采用了歷史紀實的表述形式,以史學的翔實檔案以及文獻為依據,借助文學對于歷史場景與具體細節的想象與描述,力求如實而生動地展現出這場影響香港歷史發展的十八天戰事。
莫世祥 ·紀實文學 ·15萬字
作者是北京冬奧組委選定的獨家報告文學作者,本書中全景式描寫2022年的冬奧會,涉及場館建設和運動員備戰,展示冰雪運動給國人帶來的改變。關于冬奧淵源和場館建設,作者敘寫了走進冬奧、走近冰雪運動強國、延慶賽區建設與田野調查、冬奧環保、張家口賽區與滑雪產業、云頂國家滑雪公園、首鋼工業園的建設等篇章。作者對冰雪運動: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作了詳細介紹,寫出了冰雪運動的魅力,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國人為舉辦環保、純潔冬奧會做出的努力,通過冰雪運動展示國家體育的發展及社會的全面發展。
孫晶巖 ·紀實文學 ·41萬字
本書創作于汶川地震之后,關仁山以唐山地震的幸存者的身份,在掌握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以獨特的視角,采用對比的方式,先后采訪了唐山志愿者、深入災區的記者、唐山地震孤兒等,選擇唐山地震與汶川地震中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感人事跡,寫成的一部報告文學。
關仁山 ·紀實文學 ·18.5萬字
本書講述了十五起因“財迷心竅”而發生的刑事案件。作者將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案件發生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發人深省的血的教訓。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3.5萬字
這是四十名選擇了歷史學專業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寫成的關于六十年來三代人所經歷的四十個故事。這是他們利用每個寒暑假期,甚至在怨言與無奈中且行且思,進而潛心搜集與自己性命相連的平凡而真實的故事。涉及地域包括東海之濱、錢江兩岸,天府之國、黃山之畔,天山之麓、黃河之源,白山黑水、燕趙故地……每個故事展開的是一小卷樸實無華而又散發著淡淡芬芳的鄉土生活場景,它從一個個小點見證了六十年中國社會之變遷與發展、無奈與希望、光榮與夢想,也見證了大學時代青澀、堅守、成長的學習片斷之美好記憶。
丁賢勇編著 ·紀實文學 ·27.9萬字
卡羅爾·史密斯的兒子小克里斯托弗,在他七歲那年驟然離世。這讓作為媽媽的史密斯悲痛欲絕。她蜷縮著身子躺在他們一起在玫瑰碗跳蚤市場買的帶有馬鞍和馬刺圖案的床上,房間里飄散著的淡淡的蠟筆、創可貼、橡皮泥、棒球皮套的味道,成了她賴以為生的氧氣。史密斯想要利用繁重的工作讓自己擺脫失子的煎熬,直到一條關于兒童早衰癥的文章映入她的眼簾。作為記者,她來到那個患有罕見不治之癥的兒童賽思的家里,滿臉皺紋、血管顯露、雙眼渾濁的賽思就這樣出現在史密斯面前,令她沒想到的是,這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卻帶給她莫大的力量。她開始看到克里斯托弗短暫的生命里并非只有苦難,而是充滿了愛與快樂;意識到生命的長短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愛能定奪。除了賽思,她曾報道過的許多人——被火燒得面目全非仍然積極生活的約翰、曾叱咤風云現在卻不得不與病魔抗爭的將軍沙利、做臨終關懷工作卻不幸患乳腺癌的護士格里等,都成為她穿過悲傷之河的指路明燈。對旁人及其人生際遇的好奇,讓史密斯以一種她不曾預料到的方式,從別人的經歷和分享的故事中汲取希望,勇敢地接受悲傷的饋贈,治愈了自己破碎的心靈。
(美)卡羅爾·史密斯 ·紀實文學 ·18.1萬字
莫里斯·希勒曼是現代醫學史上一位英雄般的傳奇人物。全球14種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接種的疫苗中,有9種是他的發明。這些疫苗使得以前極其常見和致命的疾病,包括腮腺炎、風疹、麻疹、水痘等已被全世界遺忘,他也因此被尊為“現代疫苗之父”。此外,他還是第一個預測出流感大流行的時間的人,并在疫情傳入美國之前成功研發出了疫苗;美國醫學研究人員能得的所有大獎,他全都得過了;他的工作,每年能挽救約800萬人的生命。而因為疫苗的誕生,人類的壽命比100年前延長了30年。希勒曼以不斷進取的精神,一次次突破科學障礙研制疫苗。他的一生,是現代流行病學和疫苗學的縮影,而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勒曼的故事。奧菲特與希勒曼共同發明了輪狀病毒疫苗,在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最后幾個月里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作者生動地講述了希勒曼研發各種疫苗的細節,也以此為基礎介紹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開發,勾勒出了200多年來的公共衛生史,在展示流行病學的得失的同時,也以有力的證據提醒人們重視疫苗的價值以及科學所擁有的拯救生命、保護人類福祉的力量。
(美)保羅·奧菲特 ·紀實文學 ·16.2萬字
《一九八四》作者喬治·奧威爾的貧民窟歷險記,一段鮮為人知的奧威爾早年經歷。先知在成為先知前,會是一個怎樣的人?《一九八四》與《動物農場》的作者、反烏托邦的先知喬治·奧威爾在他的一生中卻始終是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這一點或許會令不了解政治光譜變遷的當今讀者有些困惑,但對于奧威爾來說,這卻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巴黎倫敦落魄記》是奧威爾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紀實性作品,講述了奧威爾本人在巴黎和倫敦自愿走入貧民窟,體驗社會最底層生活的真實經歷。對英國殖民體制感到徹底厭惡絕望后,奧威爾的文學夢在幾經挫折的情況下終于首度開花結果。巴黎和倫敦的經歷可以看成是奧威爾為自己曾經為殖民體制服務的懺悔和救贖之旅。作為一名社會主義體制的忠實信徒,或許奧威爾刻意選擇流浪和挨窮是對自己能否堅持貫徹社會主義理想的考驗。巴黎和倫敦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最繁華之地,社會底層的貧窮和困頓卻令人觸目驚心。奧威爾“自甘沉淪”,與勞苦大眾平等相待的真誠態度在英國左翼文學作家中實屬另類,也正是這種精神,使《巴黎倫敦落魄記》成為一部揭露社會不公的經典紀實作品,時至今日依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英)喬治·奧威爾 ·紀實文學 ·12.2萬字
《抗聯記憶》是一部抗聯信史。它是軍旅作家姜寶才用多年時間潛心創作、用文學和歷史視角對抗聯14年苦斗史的深入梳理而完成的一部豐盈的情感之作。每一篇作品都是對民間記憶的挖掘甚至是搶救。作者不是在紙堆里考究史料,而是到昔日的戰地上尋蹤,把上百個老兵——抗聯“活化石”進行刨根問底式的采訪。作者對講述者的語氣、腔調、眼神、肢體語言給予最大保留,用銳利的目光去破解一些史學之謎。每篇作品都有作者的參訪和考證,把被人忽略、扔掉的歷史“金砂”選出來,將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瞬間用文字凝固下來,存入民族抗戰的記憶庫里。于是便有了像鴕鳥一樣在山林里狂奔的楊靖宇、被敵人稱之有大英雄氣概的趙尚志、戰場上紅俠刑場上慈母的趙一曼、望其面目而不見蹤影的柴世榮、身首異地70載魂歸故里的陳翰章、縱身一躍定格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姜寶才 ·紀實文學 ·24.9萬字
中原厚土,英雄輩出。五十多年前,一個名字響徹祖國大地,他就是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楊水才。楊水才同志是許昌縣(現在的許昌市建安區)水道楊大隊黨支部原副書記,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基層干部的一面旗幟。生前,他十幾年如一日,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忍著病痛,艱苦創業,帶領家鄉群眾挖塘治崗、植樹造林、興辦學校,為群眾辦了一件件實事,改變了水道楊村貧窮落后的面貌。1966年12月5日凌晨病逝在辦公桌前。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鑄就了一心為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光輝形象,用寶貴生命踐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高尚精神,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座永遠不朽的豐碑。
張小莉 ·紀實文學 ·12.4萬字
本書是《真相、謊言與宣傳·第一部》的續集,既是作者經歷種種風雨的回憶錄,又是旅行見聞。語言生動流暢而尖銳,同時妙趣橫生,不乏幽默感,常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露辛達·伊麗莎白·克拉克 ·紀實文學 ·1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